人际交往礼仪的问候礼仪

0 2024-08-17 04:50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人际交往的礼仪

(1)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

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2)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3)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

☆ 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

☆ 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划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

☆ 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

☆ 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温和的语气与顾客谈话,顾客谈话时,要认真听,回答时,以“是”为先。眼睛看着对方,不断注意对方的神情。

☆ 站立时,上身要稳定,双手安放两侧,不要背卑鄙,也不要双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侧歪在一边。当主人起身或离席时,应同时起立示意,当与顾客初次见面或告辞时,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举止得体,有礼有节。

☆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前化妆是男士们最讨厌的女性习惯。关于这一点,惯例放宽了。女性在餐馆就餐后,让人见到补口红,轻轻补粉,谁也不再大惊小怪。不过,也只能就这么一点,不能太过分。需要梳头,磨指甲,涂口红和化妆时,或者用毛刷涂口红时,请到化妆室,或盥洗室进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气恼的一个习惯。同样,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节制

2.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

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对一个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了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对于远离家乡外出求学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重视“人和”这个重要因素。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一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此话也许说得绝对些,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良好人际关系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所以大学生学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掌握其途径,无论是对在校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是对毕业后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具体方法很多,但在日常生活中,最为主要,同时又可以有效地为每一个人所运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产生的。交往伊始,谁不想给对方留下一份美好的印象呢?同样,谁不想与留下好印象的人继续往来,以此作为深入交往的基础?我们在与别人发生最初交往时,应该怎样表现才能使自己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要注意仪表美。

人的仪表,包括相貌、穿着、仪态、风度等,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仪表有魅力的人更活泼愉快,更友善合群。

衣着整洁、大方,仪表举止自然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反之,过分修饰,油头粉面,浓装艳抹,则会给人一种不合宜的印象。 要注意交往中的"SOLER"技术。

在这里,S(SIT)代表"坐要面对别人";O(OPEN)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LEAN)的意思为"身体微微前倾";E(EYES)代表"目光接触";R(RELXX)表示“放松“。心理学家发现,在社交场合,有意识地运用SOLER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给别人的好感,让别人更好的接纳,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待人要真诚热情。一般情况下,交往双方总是先接受说话的人,然后才会接受对方陈述的内容。

因此,对人讲话时,态度应该诚恳,要避免油腔滑调,高谈阔论,哗众取宠,垄断话题,否则会使人感到不愉快。实事求是,态度热情,往往给人一种信赖感,亲近感,这有利于交往的继续深入;反之,如果言不由衷转弯抹角,态度冷谈,则给人一种虚假、冷淡的感觉,交往很难再深入下去。

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每个人都需要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在初次交往中,有效地表现自己固然重要,但做一个耐心的听众,鼓励别人多谈他们自己,同样是不可少的。 当然,要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讲信用,守时间,文明礼貌,等等。

第二,主动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与人交往的欲望很强烈,但仍然不得不常常忍受孤独的折磨,他们的友人很少,甚至没有友人,因为他们在社交上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等待别人来首先接纳他们。

因此,虽然他们同样处于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世界,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的孤寂。要知道, 别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对我们感兴趣的。

因此,我们要想赢得别人,同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就必须做交往的始动者,处于主动地位。我们就应少担心,多尝试。

当你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攀谈时;当你在舞会上想去邀请舞伴时,你会发现你的努力几乎都是成功的。当你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你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充分,你的人际关系处境也会越来越好。

第三,关心帮助别人。患难识知已,逆境见真情。

当一个人遇到坎坷,碰到困难,遭到失败时,往往对人情世态最为敏感助,这时那怕是一个笑脸,一个体贴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奋。因此,当别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你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者,安慰失意者,可以很快赢得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对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小心吝啬,怕招引麻烦.。

3.问候礼仪有那些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

另有相关图书以此为名。

4.问候礼仪的基本要点

一、问候的内容: 问候内容分为两种,分别适用不同场合: 直接式:所谓直接式问候,就是直接以问好作为问候的主要内容。

它适用于正式的交往场合,特别是在初次接触的陌生商务及社交场合,如:“您好”、“大家好”、“早上好”等。 间接式:所谓间接式问候,就是以某些约定俗语成的问候语,或者在当时条件下可以引起的话题,主要适用于非正式、熟人之间的交往。

比如:“最近过得怎样”、“忙什么呢”、“您去哪里”等,来替代直接式问好。 二、问候的态度: 问候是敬意的.一种表现,态度上一定要注意: 主动:向她人问候时,要积极、主动。

那同样当别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要立即予以回应,千万不要摆出一幅高不可攀的样子。 热情:向她人问候时,要表现得热情、友好、真诚。

毫无表情,或者拉长苦瓜脸表情冷漠的问候不如不问候。 大 方:向她人问候时,主动、热情的态度,必须表现得大方。

矫揉造作、神态夸张,或者扭扭捏捏,反而会给人留下虚情假意的坏印象。而且一定要专注。

问候的时 候,要面含笑意,与她人有正面的视觉交流,以做到眼到、口到、意到。不要在问候对方的时候,目光游离、东张西望,这样会让对方不知所措。

三、问候的次序: 在正式场合,问候一定要讲究次序。 一对一的问候:一对一,两人之间的问候,通常是“位低者先问候”。

即身份较低者或年轻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者或年长者。 一对多的问候:如果同时遇到多人,特别在正式会面的时候。

这时既可以笼统地加以问候,比如说“大家好”;也可以逐个加以问候。当一个人逐一问候多人时,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地依次而行,也可以由“近”而“远”依次而行。

四、称呼礼仪 称呼对方时要遵循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女士后男士,先疏后亲的礼遇顺序进行。 1、亲缘性称呼:爸爸、妈妈、叔叔、大爷、大哥、二姐、姑妈、舅舅、姨妈、表哥、表姐之类。

这在家庭生活、亲族聚会时候常用,按辈分身份称呼,显得亲切温馨。 2、职场性称呼:与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等相称,如“孙院长”、“林教授”、“郑老师”、“陈经理”、“李博士”、“王医生”之类,以示身份有别、尊敬有加,这是一种常见的称呼。

3、姓名性称呼:其一,连名带姓称呼(单字名的另当别论),显得比较生硬,只在开会等少数场合使用。其二,只呼其姓,并在姓前加上“老、小”等前缀,如“老张”、“小黄”,比较尊敬随和,也较常用;姓加后缀,如“王老”、“林公”之类则尊敬有加,只能对德高望重者。

其三,只称其名,比较亲切,常用于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同事、邻里之间使用。 4、泛称性称呼:对未知其姓名职务身份者,可用泛尊称。

在公司、服务行业对男士称“先生”、未婚女性称“小姐”、已婚女性称“女士”;购物、问路等场合常用同志、师傅、老板、服务员、小姐、小妹、小朋友之类的泛称,也可用“大爷”、“大娘”、“大哥”、“大姐”、“叔叔”、“阿姨”之类带亲缘性的称呼,显得更为亲切。 5、称呼注意三因素:关系、场合、动听。

人际关系随着场合变更而有所不同,称呼也要相应改变。称呼要让对方感到动听,觉得受到重视尊重,一般以“就高不就低”为好。

五、问候礼仪要注意什么 两人以上同行遇到熟人时,你应主动介绍一下这些人与你的关系,如这是我的同事 ,但没必要一一介绍,然后应向同伴们介绍一下你的这位熟人,也只要说一下他(她)与你的关系即可,如这是我的邻居。被介绍者应相互点头致意。

如果男女两人一同上街,遇到女士的熟朋友,女士可以不把男伴介绍给对方,男士在她俩寒暄时,要自觉地隔开一定距离等候,待女伴说完话后继续一同走;女士对男伴的等候应表示感谢,且与人交谈的时间不可太长,不应该让同伴等很长时间。如果遇到男士的熟朋友,男士应该把女伴介绍给对方,这时女士应向对方点头致意。

如果是两对夫妇或两对情侣路遇,相互致意的顺序应是:女士们首先互相致意,然后男士们分别向对方的妻子或女友致意,最后才是男士们互相致意。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路上遇到不很熟悉的异性很觉尴尬,不打招呼显得不礼貌,打招呼又不太好意思,或怕对方误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位女士偶然在路遇见不很熟悉的男士,理应点头招呼,但不要显得太热情,亦不要用冷冰冰的面孔来点头;一位男士偶然在路遇见不太相熟的女士,应首先打招呼,但表情不可过分殷勤。 见到很久不见的老朋友,不要大声惊呼,也不要隔着几条马路或隔着人群就大声呼唤,如果边喊边穿马路,那就可能会有危险了。

寒暄之后,如果还想多谈一会儿,应该靠边一些,避开拥挤的行人,不要站在来往人流中进行攀谈。 总的来说,路上遇到熟人,谈话时间不可过长。

如果有很多话要说,可以找一个交谈场所,或另约时间、地继续交谈。

5.人际交往中的礼节

此书里有您要找的,下面是读书地址和选段,若能从头读,了解的更多。

百C度C搜C 社C会C纵C横C学C (C删去) C在C新C浪C读C书C网C直C接C阅C读

选段

如何把握礼仪的尺度。

我们是礼仪之邦,所以我们很讲究礼尚往来,可是许多时候我们以礼待人,却不能和对方做到和谐的互动,可见每个社会阶层的人对“礼仪”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社会三阶层对“礼仪”的理解,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把握好礼仪的尺度,下面我们就一一分析社会三阶层对“礼仪”的理解和运用。……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由于中层社会非常注重礼仪,所以许多礼仪培训班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便应运而生。我见过许多礼仪培训班,而且确实也有一些办得非常出色,让人内外兼修。但是也有许多礼仪培训班都是在讲外在的形象,而很少提到内在的修为。所以我们乍一看到许多人从礼仪班毕业以后,外表变了,谈吐变了,好像文雅了许多。但是他们本质并没有变,内在的修为也没有得到提升,所以你只能和他谈三句话,三句话以后,又不离本行了,这叫做“原形毕露”。所以真正的礼仪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是一种厚积而薄发的修养,绝对不是为了掩饰自己而故作姿态,否则你装的难受,别人看的更难受,因为你没有那种素养,却偏偏要装成那种样子,对方就会非常的无所适从,点破你怕伤到你的自尊心,不点破你根本无法互动。我举个例子:这就好像不会跳舞的人非要装作会跳舞,而且最要命的是偏偏要和你一起跳,要么你会踩到他的脚,要么他会踩到你的脚,但是无论谁踩到谁的脚,双方都难受。……

6.人际交往的礼仪与知识技巧

1) 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

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2) 相容的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 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

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4) 信用的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

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

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5) 宽容的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

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又密切,不可必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

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容纳他人,发火的一方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

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2.人际交往技巧: (1 )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 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

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7.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基本礼仪 (一)谈吐礼仪 中国人讲究“听其言,观其行”,把语言谈吐作为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l、言谈过程中, 目光应以温和、,大方、亲切为宜,应多用平视的目光语,双目注视对方的眼鼻之间,表明重视对方或对其发言颇感兴趣,同时也体现出自己的坦诚。 2、在交往中要注意与交往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双方之间交往距离直接反映了交往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

在社交、谈判等场合,人们一般在122—317CM这一社交空间之内觉得较为自在。 3、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以点头表示首肯。

以摇头表示否定。但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点头却是一种否定信号。

(二)行为礼仪 生活中,美来自于各个方面,优雅、大方的举止行为是人体动态美和静态美的造型,它来自人的本身。 1、站姿 正确健康的站姿,身体重心应置于双足的后部;双膝并拢,收腹收臀,直腰挺胸;双肩稍向后放平;梗颈、收颏、抬头:双臂自然垂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体前相搭放置小腹位。

男子站立时,双脚可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亦可在后腰处交叉搭放, 以体现男性的阳刚之气。女子站立最优美的姿态为身体微侧,呈自然的45度,斜对前方,面部朝向正前方,脚呈丁字步, 即右(左)脚位于左(右)脚的中后部,人体重心落于双脚间。

这样,可使女性看上去体态修长、苗条。 2、坐姿 正确坐姿的基本要领应为:上体直挺,与桌、椅均应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双膝并拢,不可两腿分开;双脚自然垂地,不可交叉伸在前,或腿伸一前一后,甚至呈内八字状。

双手应掌心向下相叠或两手相握,放于身体的一边或膝盖之上。 女子就座时,双腿并拢,以斜放一侧为宜,双脚可稍有前后之差,即若两腿斜向左方,则右脚放在左脚之后;若两腿斜向右方,则左脚放置右脚之后。

男子就座时,双脚可平踏于地,双膝亦可略微分开,双手可分置在左右膝盖之上。 (三)握手礼仪 握手是社交中见面与告别时应用的礼节。

1、握手姿势要正确。行握手礼时,通常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两足立正,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 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

2、握手必须用右手。 3、握手要讲究先后次序。

一般由年长的先向年轻的伸手,身份地位高的先向身份地位低的伸手, 女士先向男士伸手,老师先向学生伸手。 4、握手应注意力度和时间。

(四)介绍礼仪 介绍的次序问题在介绍中十分重要。 1、把年轻、身份低、职务低的介绍给年纪大、身份高、地位高的。

2、把年纪、职务相当的男士介绍给女士。 3、把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若未婚者的年龄比已婚者大,则应将介绍次序颠倒。

4、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5、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五)服饰礼仪 服饰是最生动的自我介绍。穿着要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形体条件、职业特点。

着装的基本要求是合体、合适、合度、有新意、有个性,整洁卫生。 西装的穿着配套: 1、要配好衬衫。

衬衫的领头要挺括,衬衫的下摆要塞在裤子里,衬衫袖要长于西装上装的衣袖。 2、内衣要单薄。

衬衫里面一般不穿棉毛衫,如果穿着的话,不宜把领圈和袖口露在外面。如果天气较冷,衬衫外面可以穿羊毛衫,但以一件为宜。

3、凡是正式场合,穿西装都应系领带。领带的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

领带夹一般夹在第四、五个纽扣之间。 4、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并配深色袜子。

5、西装在穿着时可以敞开,也可以扣第一粒纽扣,两粒纽扣全扣上是不合穿着规范的。

8.日常社会交往的礼仪礼节

人类社会是群居社会,注定需要学会交际和沟通技巧:

一、日常交际礼仪——介绍礼仪

1.自我介绍的顺序

(1)主人和客人之间,主人先做介绍;

(2)长辈和晚辈之间,晚辈先做介绍;

(3)男士和女士之间,男士先做介绍;

(4)想与对方结识者先自己做介绍。

2.居中介绍

居中介绍是由他人引荐的相识过程。可以是两人都被介绍,也可只介绍某一方给另一方。

(1)谁为居中介绍人

家庭聚会时女主人为介绍人;

社交活动时对口人员为介绍人;

公务活动时专业人士为介绍人。

(2)居中介绍的礼仪顺序

主人与客人之间,先介绍主人;

长辈与晚辈之间,先介绍晚辈;

上级与下级之间,先介绍下级;

职务高的与职务低之间,先介绍职务低的。

3.集体介绍

(1)集体与集体之间的介绍

两个集体,一般是先介绍地位低的,再介绍地位高的。地位低一般是东道主,地位高一般是客人。

(2)集体与个人之间的介绍

先介绍地位低的,再介绍地位高的。

4.会议介绍

会议开场人物介绍顺序:举办各类会议开场时,先介绍职位高、权力高的人物,依次再介绍职位低、权力低的人物。

二、日常交际礼仪——握手礼仪

1.五类礼仪表达的情意

(1)“见面”握手,说声“您好!”、“好久不见”等,表示欢迎、问候、友好的意思;

(2)“分别”握手,说声“再见!”等,表示依依惜别、亲切的意思;

(3)“祝贺”握手,说声“祝贺您!”、“恭喜您!”等,表示诚恳的意思;

(4)“慰问”握手,说声“辛苦!”、“受累!”、“早日康复!”等,表示对遭遇不幸的慰问;

(5)“致谢”握手,说声“非常感谢!”、“劳您费心”等,表示深深的谢意。

2.握手的顺序

(1)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再趋前接握;

(2)宾主之间,客人抵达时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客人离开时客人先伸手;

(3)长辈晚辈之间,晚辈等长辈先伸手之后再握;

(4)男士与女士之间,男士等女士先伸手之后再握;

(5)已婚与未婚之间,未婚者等已婚者伸手之后再握。

三、日常交际礼仪——拜访礼仪

1、拜访前的相邀礼仪:不论因公还是因私而访,都要事前与被访者电话联系.联系的内容主要有四点:

(1)自报家门(姓名、单位、职务).

(2)询问被访者是否在单位(家),是否有时间或何时有时间.

(3)提出访问的内容(有事相访或礼节性拜访)使对方有所准备.

(4)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下具体拜访的时间、地点.注意要避开吃饭和休息、特别是午睡的时间.最后,对对方表示感谢.

2、拜访中的举止礼仪:

(1)要守时守约

(2)讲究敲门的艺术.要用食指敲门,力度适中,间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无应声,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应声,再侧身隐立于右门框一侧,待门开时再向前迈半步,与主人相对.

(3)主人不让座不能随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长者或上级,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人让座之后,要口称“谢谢”,然后采用规矩的礼仪坐姿坐下.主人递上烟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谢意.如果主人没有吸烟的习惯,要克制自己的烟瘾,尽量不吸,以示对主人习惯的尊重.主人献上果品,要等年长者或其他客人动手后,自己再取用.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也不要过于随便.

(4)跟主人谈话,语言要客气.

(5)谈话时间不宜过长.起身告辞时,要向主人表示:“打扰”之歉意.出门后,回身主动伸手与主人握别,说:“请留步”.待主 人留步后,走几步,再回首挥手致意:“再见”.

9.礼仪:我们的问候礼有哪几种

招呼用语言表示的是打招呼人与被打招呼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关系。如果遇到熟人打招呼或别人给你打招呼,你装作没看见,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1.“你吃了吗?”

这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比较普遍的招呼语。“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大多数劳动都求的就是能够吃饱肚子。因此,问对方有没有吃饭便是对方的一种关心。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饭问题已经得以解决,然而,“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却流传了下来。但是,现在的这句招呼语基本上没有了原来的意思。它只是一种形式,不再包含原来的内容,问声“你吃了吗”也单单是一种招呼,表示“我看见你了,跟你打招呼呢。”至于对方真得过且过吃饭没吃饭,都是无关紧要。所以,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你吃了吗”的问话逐渐被新的招呼语所代替。

使用这保存招呼语时要特别注意场合,在卫生间打招呼,显得语言极其贫乏,彼此也显得尴尬。

2.“你干什么去?”

这也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招呼语,与对方擦身而过,为了表示看见了对方,以此语代替一切语言。至于对方干什么却都无紧要,只是表示一种问候。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没有这种招呼语,因为“自己干什么”是属于个人的隐私,他们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的私事。这句问候语出现在中国,也反映了国人的一种心态,随着经济的发展, 这句话也将逐渐被新的招呼语代替。

3.“你在哪儿发财?”

这是中国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问话。在中国漫长历史中“君子重义不重利”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利”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促使全国人民奔富裕,并以“发财”相互祝福。所以,这句招呼语如实反映了近几年来从上到下以经济为中心奔富裕的文化心理,折射出初得温饱后人民的更高追求,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4.“你这段时间忙吗?”

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都在为事业,金钱,生活而忙碌,奔波。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喜欢用“你这些时间忙吗”问候校友,同事,特别是年龄相当者。觉得这一问候语,既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又显得很文雅,不俗。问话人对对方工作忙不忙并非实质性的了解,重在招呼。若对方回答“很忙”,问话人如果不再问一句“忙什么”显得又不礼貌了。

5.“你好”

这句招呼语简洁明了,通用性强,同时又是对他人的一种祝福,因此,这句话解放以后经常使用,如今也常出现在经济发展,不同社会群体交往频繁而人际关系又比较松散的开放型社会中,特别是在一些城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来去匆匆,以前那种交谈型的招呼语已经不适用了,彼此见面时一声节奏明快的 “你好”,同时伴以微笑,点头等致意方式便是礼貌之极。所以,这是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招呼语。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把现代人领到了一个无限伸展而又不断浓缩的空间,这就是地球村。在这个有着60亿居民的村庄里,交往和沟通日益频繁,说服和理解越发重要,其中,作为公关“第一印象”的礼仪就更显得不可或缺。礼仪修养,不仅是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社会交往、商务活动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10.与人交往的礼仪

人际交往礼仪 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没有人际交往就不成为其社会。

人要生存发展,就不能置身与社会交际之外。遵守人际交往礼仪是人们顺利进行社会交往、促进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社交礼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定范围的通用性、明显的效益性和准强制性。我们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知识。

一、介绍与握手的礼节礼貌与禁忌 (一)介绍的基本规范 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互相了解的基本方式,正确的介绍可以使不相识的相互认识,也可以通过落落大方的介绍和自我介绍,显示出良好的交际风度。介绍分为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的基本程序是: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和单位,同时递上准备好的名片。自我介绍时,表情要坦然、亲切,注视对方,举止庄重大方,态度镇定而充满信心,表现出渴望认识对方的热情。

如果见到陌生人就紧张、畏怯、语无伦次,不仅说不清自己的身份和来意,还会造成难堪的场面。 做自我介绍,应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内容繁简适度。

自我介绍总的原则是简明扼要,一般以半分钟为宜,情况特殊的也不宜超过3分钟。如果对方表现出有认识自己的愿望,则可在报出本人姓名、供职单位、职务(即自我介绍三要素)的基础上,再简略地介绍一下自己的籍贯、学历、兴趣、专长及与某人的关系等。

自我介绍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能把自己拔得过高,也不要自卑地贬低自己。介绍用语一般要留有余地,不宜用“最”、“第一”“特别”等极端的词语。

自我介绍有一些忌讳需要注意和避免: ①不要过分夸张热诚。如大力握手或热情拍打对方手背的动作,可能会使对方感到诧异和反感。

②不要中止别人的谈话而介绍自己,要等待适当的时机。 ③不要态度轻浮,要尊重对方。

无论男女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特别是别人尊重他的优点和成就,因此在自我介绍时,表情一定要庄重。 ④如果一个以前曾经介绍过的人,未记起你的姓名,你不要做出提醒式的询问,最佳的方式是直截了当地再自我介绍一次。

2. 他人介绍 他人介绍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他人介绍通常是双向的,即将被介绍者双方各自均作一番介绍。

做介绍的人一般是主人、朋友或公关人员。他人介绍的顺序: 为他人作介绍时必须守“尊者优先”的规则。

把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把职务低者介绍给职务高者;如果双方年龄、职务相当,则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把后来者介绍给先到者。 由他人做介绍,自己处于当事人之中,如果你是身份高者、长者或主人,在听他人介绍后,应立即与对方互致问候,表示欢迎对方的热忱;如果你是身份低者或宾客,当尚未被介绍给对方时应耐心等待;当将自己介绍给对方时,应根据对方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应对,如对主动方伸手,你也应及时伸手相握,并适度寒暄。

介绍时应注意事项: ①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介绍之前,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切勿上去开口即讲,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 ②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拒绝,而应欣然应允。

实在不愿意时,则应说明理由。 ③介绍人和被介绍人都应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待介绍人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

④在宴会、会议桌、谈判桌上,视情况介绍人和被介绍人可不必起立,被介绍双方可点头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绍双方相隔较远,中间又有障碍物,可举起右手致意,点头微笑致意。 ⑤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握手,并且彼此问候对方。

问候语有“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久仰大名”、“幸会幸会”,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做自我介绍。 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二)握手的基本规范 握手礼节起源于西方,作为见面和告辞时的礼节。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互相鼓励的表示。

握手须注意的问题 1. 握手时,若掌心向下显得傲慢,似乎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 2.用指尖握手,即使主动伸手,也会给对方一种十分冷淡的感觉。

3.通常是长者、女士、职位高者、上级、老师先伸手,然后年轻者、男士、职位低者、下级、学生及时与之呼应。 4.男士和女士之间,绝不能男士先伸手,这样不但失礼,而且还有占人便宜的嫌疑。

但男士如果伸出手来,女士一般不要拒绝,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 5.握手时软弱无力,容易给人感觉缺乏热忱,没有朝气;但是也不要用力过大,力度不超过两千克为宜 6.握手时间可根据双方的亲密程度掌握。

初次见面者,握一两下即可,一般控制在3秒钟之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放。 7.忌用左手与他人握手,除非右手有残疾或太脏了,特殊情况应说明原因并道歉。

8.男士勿戴帽子和手套与他人握手,但军人不必脱帽,而应先行军礼,然后再握手。在社交场合女士戴薄纱手套或网眼手套可不摘;但在商务活动中只讲男女平等,女士应摘手套,且男士仍不为先。

9.握手后,不要立即当着对方的面擦手,以免造成误会。 二、。

人际交往礼仪的问候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