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在酒会中的礼仪

0 2024-08-10 20:15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西方人喝酒的习惯及其方法

很多西方人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只要看一个人拿酒杯的姿势,就可以判断他是否懂得品酒,是否是有品位的人。

以下几条是数位礼仪专家们总结出的西餐喝酒礼仪,相信你看了就会明白怎样喝酒最有品位: ●在西餐厅里,通常服务生会将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让客人鉴别品质是否有误,而你要做的就是喝一小口,如果觉得没问题说一声“Good”就可以了。接着,服务生会按顺序帮你们倒酒,这时,你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酒杯放在桌上由服务生来倒。

●在西餐礼仪中,正确的斟酒方法是只要倒满杯子的二分之一就可以了(香槟酒可以倒满杯子的三分之二),绝不能像我们中国人那样倒满杯。 ●喝白兰地的时候,要用整只手掌包住杯子底部,以保持酒的温度,增加酒的芳香。

●喝葡萄酒的时候,正确的握杯姿势是用手指握杯脚。因为葡萄酒宜低温喝,所以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有人拿住杯脚时会翘起小指,这种习惯十分不雅,应尽量避免。 ●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

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摇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洒杯看人、拿着酒杯边说话边喝酒、吃东西时喝酒、将口红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礼的行为哦。

●拿杯子时,胳膊肘不要支在桌面上,而要悬空拿起。使用高脚杯饮香槟时,不要用手紧紧地握住杯身,应优雅地以手指拿着下半部的杯脚。

●红葡萄酒适宜饮用的最佳温度是16~18℃,而白葡萄酒适宜饮用的最佳温度是8~12℃喝干白可以加冰块,喝干红就什么都不要加。有人在喝红酒时,喜欢兑雪碧等饮料,这是一种很失礼的做法哦。

●如果是那种在专门的酒窖中存放多年的葡萄酒,斟酒时要格外小心,否则酒可能因“后冲”而从瓶嘴向瓶底回流甚至起泡,并激起瓶底的沉淀。而且瓶中的酒也不能倒空,要留下约一英寸深的酒,因为这些酒会因沉淀而变得有点混浊。

●在西餐桌上,你可以敬酒,但千万别中国人习惯的那样劝酒。而且要注意喝酒千万别过量,如果你是客人,大约以三杯为准。

如果因身体问题不想喝酒,可以客气地说:“我不喝酒,谢谢。”不要用手盖住杯口。

最后再说说喝红葡萄酒用不用冰镇这个问题。欧洲人普遍认为:白葡萄酒才需要冻饮,红酒可在室温下饮用。

一位国内的品酒专家指出:大概是因为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以至引起国人误解。欧洲的平均室温大约在15~18℃左右。

况且法国人藏酒只藏在自家的地下酒窖中较阴凉之处,一般温度是12℃。冬夏季虽有温差,但还不至于影响到酒的质量。

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的室温往往会达到30℃. 而所谓15~18℃最佳温度也只限于波尔多和勃艮地等口味较重的红酒而言,对于其他口感较清淡的红酒而言,或许要再冷一点儿才比较好喝。这位品酒专家就曾喝过在烈日照射下的所谓“室温”红酒,他说:“此等‘热红酒’比‘热啤酒’还要令人难以下咽。”

而他也因此给出这样的建议:其实我们不用太拘泥于温度,若觉得酒温不对劲,红酒一样可以放入冰桶降温。

2.中西方宴会礼仪的差异有哪些

1,这个笼统来讲,一般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课本上有这四点,翻译过来基本是--

a.中国集体主义,西方个人主义

b.中国文化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回避非常高,西方这方面敏感度低

c.中国社会权利造成距离很大,西方较小

d.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盛行的程度不同

其他方面,我概括下来如下,只是一些方面,仅供参考。

2.中国人阶级意识强,而西方种族意识强,但欧洲人的阶级意识似乎明显比美国人强,而澳大利亚这个名族更相近于美国(历史文化),虽然他们英语更相近于英国;

3,中西方家庭观念不一样,中国强调责任,西方强调感恩和追求个人幸福;

4,西方人对不同观念容忍程度高,中国强调同一性;

5,中国人形象思维好,理论思维差,西方人逻辑思维稍好些;

6,西方(不止是西方)受宗教信仰影响较大,虽然也在走向世俗化,中国大陆人分为两种---无神论者和迷信者,绝少有严肃的有神论者;

7,由于源自美国的大众文化的影响,全世界‘现代文化’方面变得是越来越像的,比如全世界都拜金,利益至上;

8,中国文化比较讲究实用性,对不能带来利益,好处的东西不感兴趣。西方有系统阐述哲学的传统;

9,中国对人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在个例上人们追求幸福也很多顾及他人而不是自己感受。西方除了以成就来论人外,有与众不同的想法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很受欢迎;

10,当代中国是犬儒主义盛行的社会,而世界上其他地方不是这样;

11,当代中国文化不分阶级,而西方是多层面的;

3.西式宴会有哪些礼仪事项

无论你是出国旅游还是出差,如果有人邀请你参加正式宴会,那么你需要了解一些西方宴会的基本礼仪。

(1) 到达。你最好按时到达,迟到四五分钟也可以原谅,但千万不能迟到一刻钟以上,否则到时为难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如果你去的是富裕而讲究的人家,进大门时遇到的第一个人可能是个管家,负责帮你挂衣服或者是给你带路的,所以你先别急着跟他握手,观察一下再决定。 (2)准备。

进了客厅,你不要着急找位子坐。西方人在这种场合一般都要各处周旋,待主人为自己介绍其他客人。

你可以从侍者送来的酒和其他饮料里面选一杯合适的边喝边和其他客人聊天。等到饭厅的门打开了,男主人和女主宾会带着大家走进饭厅,女主人和男主宾应该走在最后,但如果男主宾是某位大人物,女主人和他也许会走在最前面。

(3) 入席。西餐入席的规矩十分讲究,席位一般早已安排好,这时和你同来的先生或女士绝不会被安排坐在你身边。

欧美人认为熟人聊天的机会多得很,要趁此机会多交朋友。男女主人分别坐在长方形桌子的上、下方,女主人的右边是男主宾,男主人的右边是女主宾。

其他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间。男士在入座之前要帮右边的女士拉开椅子,待女士坐稳后自己再入座。

大家落座之后,主人拿餐巾,你就跟着拿餐巾。记住:不管这时出现什么情况 (如主人有饭前祷告的习惯),主人没拿餐巾之前你不能拿餐巾。

(4)用餐。一般的情况下是3〜5道菜,前三道菜应该是冷盘、汤、鱼,后两道菜是主菜(肉或海鲜加蔬菜)、甜品或水果,最后是咖啡及小点心。

吃饭的时候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胃口的享受上,要多和左右的人交谈。甜品用完之后,如果咖啡没有出现,那可能是等会儿请你去客厅喝。

总之,看到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站起来后,你就可以放下餐巾离开座位。这时,懂礼貌的男士要站起来帮女士拉开椅子,受照顾的女士不必对这一前一后的殷勤有特别的想法,这是男士应该做的。

(5)告别。如果你不想太引人注目,最好不要第一个告辞,也不要最后一个离开,在这其间你什么时候告辞都可以,只是一旦告辞就应该爽快地离开。

4.西方聚餐的礼仪

东方人进餐时的主要工具是筷子,而西方人进餐时则要用刀叉。进餐时,餐盘在中间,那么刀子和勺子放置在盘子的右边,叉子放在左边。一般右手写字的人,饮用西餐时,很自然地用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来端。

在桌子上摆放刀叉,一般最多不能超过三副。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必须在摆放的刀叉用完后随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

刀叉是从外侧向里侧按顺序使用(也就是说事先按使用顺序由外向里依次摆放)。进餐时,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双成对使用的。有些例外,喝汤时,则只是把勺子放在右边——用右手持勺。食用生牡蛎一般也是用右手拿牡蛎叉食用。

刀叉有不同规格,按照用途不同而决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区别。吃肉时,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号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开胃小菜时,要用中号刀、叉或勺一般随刀的大小而变。喝汤时,要用大号勺,而喝咖啡和吃冰激凌时,则用小号为宜。

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吃西餐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具,如果是合餐,每个人都可从大盘里取用的话,那么一定有备用的公用叉或勺供大家使用。

使用叉需注意:不能用叉子扎着食物进口,而应把食物铲起入口。美国人食用肉类有时先用刀把肉切成块状,然后用叉子送进口中;而欧洲人一般是边切边吃,而且是铲起来送入口中。如食用某道菜不需要用刀,也可用右手握叉,例如意大利人在吃面条时,只使用一把叉,不需要其他餐具,那么用右手来握叉倒是简易方便的。没有大块的肉要切的话,例如素食盘,只是不用切的蔬菜和副食,那么,按理也可用右手握叉来进餐。

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在餐桌上进餐,一边要享用美食,同时大家当然也要开心畅谈一番。但手里拿刀叉时切勿手舞足蹈地谈论,也不可将刀叉竖起来握在手中,切勿放肆大笑或大声喧哗,这会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实际上这种危险的举动的确对人对己都是一种威胁。

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礼节的要求有其道理,刀子入口也是危险的。

5.西方宴会衣着礼仪

衣的礼仪 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对于每一各涉外人员衣着的基本礼仪要求是:得体而应景。

主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涉外人员应当懂得依照自己所处的具体场合,而选择与其所相适应的服装。

根据涉外礼仪的规范,在国际交往中,涉外人员所接触的各种具体场合,大体可以分作三类。 即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

场合之一,是公务场合。公务场合,指的就是涉外人员上班处理公务的时间。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庄重保守"的风格。 我国的涉外人员目前在公务场合的着装,最为标准的,主要是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

具体而言,男士最好是身着藏蓝色、灰色的西装套装或中山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穿西装套装时,务必要领带。

女士的最佳衣着是:身着单一色彩的西服套裙,内穿白色衬衫,脚穿肉色长统丝袜和黑色高跟皮鞋。有时,穿着单一色彩的连衣裙亦可,但是尽量不要选择以长裤为下装的套装。

场合之二,是所谓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时尚个性”的风格。

既不必过于保守从众,也不宜过分地随便邋遢。 目前的做法是,在需要穿着礼服的场合,男士穿着黑色的中山套装或西装套装,女士则穿着单色的旗袍或下摆长于膝部的连衣裙。

其中,尤其以黑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最具有中国特色,并且应用最为广泛。 在社交场合,最好不要空制服或便装。

场合之三,是所谓休闲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舒适自然”的风格。

没有必要衣着过于正式,尤其应当注意,不要穿套装或套裙,也不必穿制服。 那样作,既没有任何必要,也与所处的具体环境不符。

另一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涉外人员应当使自己的衣着得法。 其一,是要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正确方法。

穿西装时,要注意的问题有:在穿西装之前,务必要将位于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标、纯羊毛标志等等,先和行拆除,它们并非与西装的档次、身价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坐着的进候,可将西装上衣衣扣解开;站起来之后,尤其是需要面对他人之时,则应当将西装上衣的衣扣系上。

西装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双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全部系上。单排两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只系上边的那粒衣扣。

单排三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则应当系上的两粒衣扣,或都单系中间的那粒衣扣。 穿西装背心时,最下边的那粒衣扣,一般可以不系。

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万一非穿不可时,则只允许穿一件单色薄型的"V" 领羊毛衫。

不要在西装里面穿开领的、花哨的羊毛衫,特别是不要一下子同时穿上了多件羊毛衫。 穿长袖衬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下摆在正式场合一一要束在裤腰或裙腰之内。

袖管不仅不可以挽起来,而且袖扣还一定要系上。不穿西装上衣,或是穿上衣未打领带时,领扣则通常可以不系。

打领带时,其位置大致是在七粒扣衬衫向上有处自上而下数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间。其二,是要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搭配技巧。

在国外,对于男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有必须遵守“三色原则”的要求。 所谓“三色原则”,是指全身上下的衣着,应当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

对于女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的评价,人们往往关注于一个细节,即她是否了解不应该使自己的袜口暴露在外。不仅在站立之时袜口外露不合适,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时袜口外露也不合适。

穿裙装的女士,最好穿连裤袜或长筒袜。 。

6.中西餐宴会的礼仪学习心得

西式餐桌礼仪之——席前准备

西方人就餐确实非常讲究礼仪,首先我们讲一下西式餐桌礼仪中关于的餐具摆放的知识。西方的餐具以刀叉为主,实行分餐制。

1、刀、叉、汤匙等摆放在盘子旁边,餐桌的中央一般会摆放一些小盘,称为摆饰盘,用来装一般料理。

2、左手边是面包盘和奶油刀,装饰盘对面则放咖啡或吃点心所用的小汤匙和刀叉。

3、餐巾一般置于装饰盘的上面或左边;

4、玻璃杯类的餐具摆放在右上角,便于拿取。一般情况下,不同形状大小的杯子,其用处也各不相同。最大的高脚杯是用来装水的,次大的玻璃杯用来喝红葡萄酒,略显瘦长的玻璃杯用来喝白葡萄酒,喝香槟或雪利酒所用的杯子又有所不同。

西式餐桌礼仪之——入席礼仪

1、西餐入席礼仪十分讲究,宴席的位置一般都早已安排好了。一般情况下,和你同去的先生或女士不会被安排坐在你身边,因为在欧美人看来宴会是结交朋友的最佳时机,而熟人聊天的机会很多。

2、长方形餐桌的上、下方分别为男女主人的座次,男主宾一般安排在女主人的右边,女主宾的座位则在男主人的右边。其它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间。

3、男士在入座时要发扬其绅士风度,帮右手边的女士拉开椅子,待女士坐稳后自己再入座。

4、待大家都落座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等主人拿餐巾之后方可跟着拿餐巾。擦拭嘴巴时,应该用餐巾的末端顺着嘴唇轻轻压一下,弄脏的部分往内侧卷起。用餐巾纸擦汗或擦鼻涕,以及将口红印在餐巾上是违反餐桌礼仪的。

西式餐桌礼仪之——用餐礼仪

1、欧美人的用餐习惯是用餐盘就餐,桌面上只能存在一道菜,撤去前一道才能上第二道,但餐具根据本次用餐情况全部摆放到就餐人餐盘两侧,从外到里使用。

2、欧美人一般的菜谱是三至五道菜,上菜的顺序一般是第一道菜是开胃浓汤,然后是冷盘,接着才是主菜 ,最后是甜点。吃饭的时候不能只顾着吃,要多和左右的人交谈。

3、用完甜点后,看到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站起来,你就可以放下餐巾离开座位了。离开座位时,男士同样要帮身旁的女士拉开椅子。

一般可以多看看这些经典的电影《罗马假日》、《傲慢与偏见》、《公主日记》,里面的礼仪都是最好的示范。

7.西方上流社会的礼仪都有什么

骑士礼仪,即骑士阶层的仪式和礼节。骑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必然以其特殊的礼仪将自身与其他阶层区别开来。尤其是礼仪中的仪式部分,在骑士制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礼仪是社会观念的反映,中世纪西欧占主流的思想是基督教,因此在骑士礼仪及骑士观念中留下了深深的基督教印记。

(一)骑士之子洗礼仪式。 按封建法律传统,骑士身份是可以继承的。因此,骑士的儿子尤其是长子,在一出生时就具有了骑士候选人的资格,于是形成了骑士之子初生时的洗礼仪式。该仪式一般分三个过程。 世俗洗浴。骑士之子一出生,立刻在其父亲的指挥下对婴儿进行洗浴,这是出于让骑士父亲回想起很久以前他身为骑士候选人时的誓言。浴毕,婴儿被以双手并于身体两侧、双腿并拢的姿式缚住并包裹,其上覆以华美的长袍。 宗教洗礼。这种洗礼不仅是使婴儿成为一名基督徒,更重要的是,“当他被从神圣的洗礼盘中抱起时,他不仅成了一名基督徒,而且在其内心深处已成为基督教骑士 。”(注:布瑞福德·B·布鲁顿:《中世纪骑士与骑士制度》,第297页。)宗教洗礼之后,举行包括诸如唱歌、跳舞、宴会、游艺等庆典活动,马上比武大会也经常为骑士的新生儿召开,参加活动者往往赠给该婴儿以礼物。

(二)骑士侍童成为骑士侍从仪式 立志成为骑士的少年在14岁时要举行一种仪式,获取成为骑士侍从的身份。骑士 侍从是有实力的骑士的随从,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骑士侍从总要伴于主骑士左右。事实上,按照与主人的亲密程度、职责大小,侍从又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其级别分为:贴身侍从、典礼侍从、餐桌侍从、酒会侍从、配膳侍从,等等。 骑士侍童成为骑士侍从的仪式一般是这样的:少年由其父亲领至神父面前,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根神圣的小蜡烛。神父为将由少年单独拥有的剑和腰带祈祷、祝福。随后,为他佩带上象征骑士侍从身份的剑。

(三)骑士授予仪式 骑士授予仪式是确认骑士身份的仪式。在骑士纵横的整个中世纪时代,它一直是 骑士制度中具有权威性的仪式,成为每一名骑士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关于骑士授予仪式,已有文较详谈及,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该仪式的举行时间除了在一些基督教节日、朝圣或贵族家庭中进行重大活动时之外,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战役前或激战后,该种情况在14、15世纪屡见不鲜。例如1337年,英法战争即将爆发时,英方在3月11日为20名骑士举行了授予仪式。二是国王或大封建主在旅途过程中。这种情况的第一次记载发生在1354年9 月31日,查尔斯四世授予弗朗西斯为骑士。当时,德皇骑在马上,用手拍着佛朗西斯的脖子说:“成为一名好骑士,忠于帝国”。然后,两名查尔斯的随从贵族为他安上了马刺(注:理查德·巴伯:《骑士与骑士制度》,第41、42页。)。

如果说骑士的各种仪式是骑士制度规范化的一部分,那么,骑士礼节则是骑士制度生活化的一部分,这涉及骑士的衣食住行。例如,骑士要穿着整洁,在领主及贵妇面前保持礼数;站时不要抓挠身体或倚靠着柱子;在让他坐下前不要坐下,骑士侍从不允许与一个骑士共同入座,即使这个骑士是他的父亲也不行;用餐时“不能用肉直接去蘸盐碟里的盐,不能把鼻涕擦在桌布上,不能用小刀剔牙”;出行时“要高贵庄重地走路,不得向动物投掷树枝或石块,不得唤狗咬人,要礼貌待人”;平时“要参加教堂里的宗教活动,要侠媚妇女,要服从主人的命令”(注:约瑟夫·斯瑞:《中世纪词典》(Jospe.R.Strayer,Dictionary of the Middle Ages),纽约1982年版,第660、661页。),等等。虽然涉及这方面的史料更加模糊而破碎,但我们仍能从近代以来的西方礼节中窥其一斑。 由此可见,尽管骑士的仪式、礼节有着世俗的成分,但人们更多体验到的是基督教气息。宗教性渗透到骑士的生活之中,极大地影响了骑士阶层的思想观念。“一个人如果不是基督徒,没有接受过洗礼就不能成为骑士”;“没有信仰,你就不能很好地履行骑士的义务”(注:莱昂·高梯:《骑士制度》(Leon Gautier.Chivalry),纽约1968年版,第10页。)。

因此,宗教热忱在骑士制度的盛行时期大行其道,骑士被冠以基督教骑士之名。一批骑士之花如一度隶属于教皇的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成为骑士的楷模。 总之,通过对有形的制度层面的梳理,笔者认为,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是指以军事采邑为基础、以骑士服役为表征、以基督教为指导思想、以中小封建主统治为本质的骑士阶层所特有的组织制度、法律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总称。

8.外国人举行聚会的礼仪

1、家庭聚会。家庭聚会一般是要按照辈份高低、年龄大小来排序的。也就是说,不论谁请客,辈份最高或年龄最长者要坐在最里面面向门口的显要位置;接下来可按辈份或年龄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有时还要在长辈旁边安排一位老人喜欢的小孩,一般都是隔代人。如果是长辈请客,可能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负责做好各项招待工作;如果是晚辈请客,请客者会自然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

2、朋友聚会。朋友、同学、战友等聚会一般来讲是谁请客谁坐在面向门口的位置,也叫“坐东”或“庄主”,有时庄主也可能把此位置让给职位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余的要可以按年龄大小依次一左一右排列。因为都是朋友,所以有时也不计较这些,谁坐哪儿都无关紧要,但庄主的位置别人是不会去坐的。

3、接待客人。接待客人属于外交范畴,讲究能多一些。一般来讲接待客人分主客两方。主方至少要有两人,一人是“主陪”,另一人是“副陪”。“副陪”一般是“主陪”的朋友、同事或部下。“主陪”要坐在正对门的地方,以尽地主之宜,“副陪”坐在

“主陪”的正对面,也就是靠近门口的地方。副陪既是具体负责招待工作的,也是比较能喝酒的。主陪右边应该是主宾,左边是副宾;副陪的右边是来宾中的第三号人物,左边是第四号人物。其他人员基本可以随便坐了。服务人员倒酒的时候,从主宾开始按顺时针顺序依次进行。有时人多的时候,还有一位或两位边陪。一位边陪就坐在主陪的左方、副陪右方中间位置,右边是第五号人物,左边是第六号人物;两位边陪时,另一位坐在主陪的左方、副陪的右方中间位置,来宾也是从右至左依次排列。如果主方是四位在场,第四位边陪在主陪的右方、副陪的左方,另一位边陪的对方,四位呈十字交叉状。但在北方,来宾有依次按一左一右排列的。

西方人在酒会中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