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不救秦朝的原因:功高震主,自己屡次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在朝中也很有威望,害怕自己有取代秦王的嫌疑(许多功臣被杀掉的原因就是功劳和威望已经盖过了君主)这样朝中的不少人会拥立王翦形成一股与君主抗衡的党羽,历来结党营私都是大忌,虽然王翦无心,但怕被有的人利用自己的威望来对抗皇权。朝中树敌,本来老资格很有可能有倚老卖老的嫌疑,加上后起之秀的李信,蒙恬等一直把王翦视作自己提拔生涯当中的绊脚石,虽然王翦无心打击年轻的后起力量,但是为了避嫌王翦选择退出朝廷,李信和蒙恬都认为王翦在阻挡自己的升迁。还是那句话,要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要对年轻人放心。而且王翦早就有了退出政坛的心思。秦朝还未建立时,秦始皇还在扫六合的过程中,那时的六个国家只被消灭到了一半,而王翦便已经有了退出战事的想法,于是便向秦始皇请求想要退出战争,秦始皇不得已同意了王翦的要求。而就在攻打楚国时,秦始皇遇到了难关,因此不得已又请求王翦再度帮助他,继续攻下剩余的未统一的疆域。王翦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得已重新出山,由此可见,王翦对于功勋以及个人的成就没有多大的企图和野心。。
王翦是秦王嬴政的爱将,他为秦兼并六国立下了卓著战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除了韩国之外,其余五国不是被王翦亲自所灭,就是被他儿子王贲所灭。王翦先是攻陷赵国邯郸,俘虏赵王;接着挥军北上,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带领一帮人逃亡辽东。赵、燕两国名存实亡。这时候,王翦的儿子王贲灭掉了魏国。三晋大地统统归属于大秦的版图。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楚军因为兵少而无可奈何,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随后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贲,也以战功著名,燕国就是被王翦、王贲两父子合力破灭的。
王翦及其子、孙,都是比较纯粹的将军,没有过多参与政治。
而且,秦始皇对功臣的态度是相当好的,没有因防备心理杀过一个功臣。
秦朝建立后,因功封侯的王翦急流勇退,得以善终,其子王贲类同。
但其孙王离在秦末时,因战败被项羽俘虏,结局不明,比较公认的是被项羽所杀,王离的儿子王元、王威为躲避战乱,逃到山东琅琊一代隐居。
可王家并没有消沉下去,反而经过数百年的积累,成为从汉朝至唐朝时期,能影响到天下局势的大家族。
至唐朝时,当世大族中,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都是以王翦为祖。
在这两大家族中,出过不少大人物,比如东汉末年设计杀董卓的司徒王允。
东晋时能比肩皇帝,号称“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导、王敦兄弟俩。还有书法大家王羲之父子。
唐朝时,唐高宗的第一任妻子王皇后,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王勃等等,也都是王翦的后代。
王氏在隋唐时,一直是天下间最显赫的世家大族。王翦的后裔们创造的家族,可比秦始皇的家族长久太多。
国亡家族不亡,也是古时常态。
而王翦在汉朝晚期,辅佐暴秦的名声渐渐好转,也和其后裔建立的家族崛起有关。
王翦在秦国统一天下后急流勇退,并没有继续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而是选择退出尔虞我诈的权力纷争之中。作为武将不逾越武将本分职权的王翦封妻荫子,卷入朝堂内斗的武安君白起冤死。王翦这样一位军事与政治兼修、勇猛与韬略俱备、谋国与谋身皆精的神级存在,后人恐怕还是太低估了。后世的郭子仪堪称王翦第二。王翦是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最佳体现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