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优秀4篇】

0 2024-08-03 04:40 Mr.xuan 来源:xuanchuanyuan.com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下面的4篇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是由宣传员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一

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

互联网络的确是一个信息宝库,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中除了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外,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以及虚假信息也充斥着网络。这些不良信息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中拥有很多陷阱,也有很多木马、蠕虫、病毒等恶意软件,如果不加强重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譬如大家人所共知的熊猫烧香等病毒全球大面积感染事件、趋势科技等数千网站被挂马的黑客事件,今年破获的境外网上银行诈骗案等事件以及网络博客钓鱼事件等令人深思的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网络世界充满着信息安全威胁。然而,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普遍非常薄弱,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毫不例外。当下的互联网正在改变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搞好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避免大学生本身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已经成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合格人才的最基本的条件。了解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现状、研究信息安全教育措施业已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现状

1.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以我们对唐山所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为例,有28.6%的学生由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事件对自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7.5%的学生选择不清楚,由于未防范软件漏洞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总数的45.2%,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35.1%,足见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之薄弱。尽管如今众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高校属于信息安全高危环境,但只有少数高校进行这方面意识的培养,也很少有高校能够达到指导教工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信息系统安全在现有科技和新兴科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些学校中开展的尚不健全且目的不明确的教学研究项目可以反映出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很低。与此相反,信息技术的进步却不断要求学生具备更多信息安全的知识。显然,这两方面已经成为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常常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多数研究局限于信息安全对于军事的价值和意义,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用途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投入。这种全民信息安全意识的缺乏将造成一个恶性循环,高校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将成为未来企业中的中流砥柱,由于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可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重要的商业信息暴露于危险之中,或者在遇到这种不利的处境时束手无措,而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明显滞后。也以我们对唐山高校的调查为例,发现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滞后。滞后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对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快速发展的网络已经延伸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搞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但可以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培养优质人才的需要。第二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培养健康、理性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关系处理不当。搞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但能提高大学生自我防御、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的能力,同时也避免大学生本身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是高校保证其“产品”高质量、高出品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三是未能处理好安全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不少高校片面认为大学生安全信息教育不是学校教学内容可有可无,因而大学生的安全信息教育也就不能列入学校的教学日程。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6.5%的同学表示,学校的信息安全教育不系统。

3.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缺乏重视程度。学校的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水平。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各个高校有不同程度的欠缺:第一是领导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或管理机构。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安排,有的学校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放在各院系办公室,有的放在学生处,教务处,有的放在保卫处等等,从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第二是没有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信息安全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专业教师和教科书寥寥无几。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一般也只是以报告、宣传等方式零敲碎打,致使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全面系统。第三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没有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信息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说,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应有的位置。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二

第一,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了,虽然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家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受此影响,社会治安形势也日益严峻。从外部讲,西方从没有停止过对我国青年学生的渗透,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利用中外之间的各种国际纠纷、利用宗教极端组织拉拢扶持“”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和演变,甚至恐吓,妄图使广大青年学生混淆黑白,上街游行或者采取其它手段反对政府,给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设置阻力。一些青年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很容易受蛊惑和被恐吓而做出反国家反人民、危害学校师生的事情,造成局部混乱。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对广大学生进行反颠覆、反渗透教育成了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居民基尼系数的增长,由收入差距加大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到了高发期,一些社会矛盾以学生为载体也逐渐渗透进了校园,于是校园盗窃案件频发,侵财侵人身案件比例增加,由各种生存压力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高发,各种敏感性政治事件时有发生,随着校园安保部门执法权的丧失,校园传统的各项规章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要想避免以上各种现象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筑起心灵的防火墙,抵御各种因素的侵蚀,减少发案。所以当前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二,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已经大大颠覆了传统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一方面活动范围进一步加大,触角已远远超出了四角的天空,上课之余走上社会,广泛参与各种活动,但由于涉世之初,经验不足,上当受骗事件高发。另一方面,由于参与活动较多,生活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进一步增多,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或误入歧途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失。所以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是一个经常性的持久性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另一方面社会不法分子由于生活中自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是想着从正道上解决,而是挖空心思向安全防范薄弱群体(大学生)伸手,且随着社会新生事物更新速度的加快,犯罪的手段也日新月异,如果把安全教育工作看成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效果必然不佳,所以当今大学生的现代生活方式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第三,现代安全防范效能的需要。传统的安保工作中,防范工作的内容基本限制在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校园生活科技化内容的增加,安全防范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一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内容也应充实其中,而社会生活压力在逐年增大,高压力之下出现的心理疾病成了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也成了一个迫切应该解决的问题,所以安全防范内容里面加上心理防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要增强心理防范能力,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就成了不二选择。

第四,校园发案季节性特点的需要。现代校园发案除了社会共同性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季节性发案显著、时段性发案明显。为减少发案,我们只有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而安全教育又是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段,针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内容至关重要,只有有的放失,才能有效减少发案。

第五,校园专项治理的需要。在整个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随着社会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变革,阶段性的工作重心是不一样的。为高质量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我们只有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制定各种专项治理措施,才能见到成效。而在专项治理行动中,专项安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这项工作不到位,不但得不到广大学生的理解,还会诱发各种矛盾纠纷,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校园安全稳定。所以校园安全专项治理也需要扎实的安全教育。

第六,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需要。当今的大学,在长足进步的同时,学校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强化,在笔者看来,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在竞争中任何一项不达标,就会被淘汰,其中也包括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竞争。过去高校当政者不重视学校保卫工作,认为安保工作只是看门,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随着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学校安保工作的先进与否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若选择了你的学校上学,安全工作不到位,没有安全感,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大学生安全教育逐渐会成为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成为高校管理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截至目前全国高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虽然全国高校保卫学会也组织编写过一些教材,但片面性大,地方意识明显,不适用全国高校。内容涉及地域性不广,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基本照搬公安专业教材的内容,针对性不强,远离学生生活,学生不愿意听讲,效果不好。

第二,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安全教育工作在各个学校各不相同,政府教育主管教育部门也没有统一的要求,虽然近几年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在浅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各校还没有明确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假如此项工作由学校安全稳定部门来管理,校园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甚至教室安排就不协调;如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难免出现只重视安全理论培训而忽视安全防范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实用性就会打折。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日常安全防范知识和校园近期发案结合起来培训,效果才会更好。所以统一的协调组织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很重要,但目前还欠缺,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在学校教育中,需不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截至目前国家并没有作硬性的规定,有的学校到现在也没有安排这项工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但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需要培训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搞?由什么人员担任这项工作?每学期安排多少次课为宜?要不要把这门课纳入考试科目等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要求。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次简单的安全教育或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恐怕形式要大于实际效果了。

第四,没有监督检查机制。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监督检查此项工作的机制,大部分的学校只是请公安警察或安保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简单的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涉及社会性的较多,真正校园的内容较少,针对性不强,有一个过程就行,具体效果如何或者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培训的内容一样不一样就无暇顾及了。就是不搞这项工作,也没有什么部门或单位去监督检查,学校的任何工作都不受影响,只是学生会受到损失。

第五,没有评价体系。在对待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好多学校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一次或几次培训就万事大吉,具体效果如何无人顾及,管理的粗放性特点明显,只追求形式不重视结果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评价体系的缺失成了此项工作管理的短板。正是因为没有评价的标准,此项工作的质量根本保证不了,这也是近年来安全教育搞了,校园发案率没有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六,没有量化依据。从以上列举的不足当中,有一个绕不开的结症,那就是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还没有作为一门学科被确定,也就不可能存在一套专业的理论。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办法用统一的系统理论指导下的量化指标来规范,于是出现了,培训内容不一样,培训时间不一致,完成目标不统一的现状。只有及早把这方面的理论体系规范完善,把量化标准明确,此项工作才能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3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虽然必要,但此项工作存在的不足更令人担忧。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发挥保卫学会的作用。保卫学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全国相关专家学者,经过大力调研,制定出适用于全国的安全教育教材。同时考虑到我国疆域辽阔,各省份有自己的特点,还要把适合当地情况的知识点加上,形成照顾重点、兼顾一般的规范性教材。同时积极向科研部门申请专项课题,大力开展专业科研活动,把优秀的成果及时转化,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切合实际,顺应时代,服务师生。

第二,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合社团组织和各高校一起努力尽快完成学校安保专业学科定位,架构起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监督检查机制框架,制定授课的标准和形式,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同时出台硬性规定,把此项工作没有完成到位的学校,坚决予以追究,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达到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第三,发挥各高校的作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高校要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基层安保部门精干人才,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的集中统一培训下,严格考核,严密认证,全员达标,持证上岗。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学科管理范畴,落实好教学场所,把安全防范知识和校园不同时期的发案情况结合起来,使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同时把安全教育课程和其它课程一样归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部分,学期末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程考核,以此提升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选好模范,选好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力量,把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利用文字视频材料,依托校园网,开辟专栏,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警钟长鸣。积极创办《高校治安》等相应的刊物,积极引导师生重视学校安全,自觉增长安全防范意识。

第五,发挥讲师团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架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定期不定期组织讲师团,针对国际热点问题和社会安全稳定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制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全国或全省各高校大学生有针对性进行专项教育培训,使广大大学生认清形势,用正能量反击分化演变的图谋,提高日常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校园发案,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三

1.1公安高校大学生非传统安全认知现状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公安高校大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认知现状,笔者于2014年6月在中国刑警学院开展了非传统安全意识网络调查,共156人填写调查问卷。15%的学生认为我国周边威胁因素增多,形势不容乐观。12%的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正在逐渐步强,而高达86%的学生则认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在逐渐减弱。此外,还有83%的学生对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并不关心。因此,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我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增强非传统安全意识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1.2对公安高校大学生开展非传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公安大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对非传统安全的认知反映出他们对国内外社会的了解状况,体现出他们解决危机或协助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更强调个体价值等不足。因此,公安高校要针对这些个体因素,积极开展非传统安全教育,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安全机器”队伍。

2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公安高校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

2.1实现公安高校非传统安全教育纵深发展

将新媒体技术与公安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相结合,既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为非传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广阔、先进的平台。更重要地是将该技术与现有的信息系统相结合,提供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实现对以往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的根本性跨越。

2.2更新公安高校非传统安全教育模式

公安院校具有较强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大多通过军事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等少数传统安全课程来获取信息。如今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无论从解决问题的数量上,还是在平等沟通的氛围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利用网络新技术制作符合当前形势,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视频、教育网站,把他们通过“微信”和“微博”等新传媒传播出去,拓展了教育形式。

2.3抢占网络和舆论等新传媒非传统安全教育阵地

公安院校宣传部门、团委以及从事非传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密切配合,建立符合公安院校特色的非传统安全教育网站,并紧密结合时事开展非传统安全形势政策教育,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对非传统安全形势的判断和理解。

2.4提高公安院校非传统安全教育水平

公安院校的管理模式多为半军事化管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相比地方普通高校缺少一种轻松的氛围,思想和非传统安全教育模式较为单一。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创造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情景,使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四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素质;综合教育观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公安、消防等部门为此付出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纵观大学生安全事故不难看出,有些事故是难以防范的,但更多的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而避免的。为此,笔者对近几年大学生常见的安全事件进行梳理,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探究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大学生常见的安全事故

1.出行安全事故

大学生是个活跃的群体,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都促成了大学生的旅游热,如春游、秋游、毕业游、自驾游等。在旅游期间,很多大学生因麻痹大意或缺乏安全常识发生了安全事故,甚至因此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如2012年4月发生在苏州太湖的快艇事故,3名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及1名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溺亡。乘坐快艇的大学生都没有穿救生衣,在某种程度上延迟了救援的黄金时间,这种在旅行中溺水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近几年,户外运动爱好者在野外探险时遇险的新闻并不鲜见,如2011年10名复旦大学学生擅自进入黄山未开发区域探险,在风景区迷路,救援过程动用大量的公安、消防力量,大学生探险合理性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争议。当前,悄然兴起的大学生自驾游应值得关注,或驾驶自家车辆,或租借车辆,这种新的出行方式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但自驾游过程中也潜在诸多危险因素,很多大学生估计不足,也有不少学生为此而丧命。

2.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伤害事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大学生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重压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面临着学习、生活、情感、交际、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挑战。事实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呈现高发趋势。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伤害事件也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如1991年的卢刚事件、2002年的刘海洋事件、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08年的中国政法大学弑师事件、2010年的药家鑫杀人事件等,每一个事件都触动着社会的神经,大学生作为心理危机高发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3.网络安全事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手机网民数达3.56亿。而网民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网络作为快捷的信息传播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色情、暴力、内容的网站泛滥,这些信息对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中的大学生来说,危害相当大。正是由于网络影响的深刻性及广泛性,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大学生安全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防范心理弱的特点,借助网络进行诈骗、抢劫等,同时,大学生因网络交友不慎引起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被抢劫、杀害的不在少数;网瘾也是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杀手,轻者被休学、退学或直接开除,重者则因此而失去生命,如台湾桃园一名23岁男子,包机连续打了23个小时“魔兽世界”线上游戏后暴毙。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4.寝室火灾事件

寝室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非常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各高校都加大了宿舍管理力度,从规章制度、日常管理、防火宣传等诸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收效甚微,违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如乱接电线,熄灯后借用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电源;使用劣质插座、台灯;为寻求方便,在床上使用电脑,并长时间在无人的情况下开着电脑下载电影;使用小功率的电热杯等。诸如此现象都隐藏着严重的火灾隐患,如上海商学院一女生宿舍违规使用“热得快”引燃了堆放的杂物,致使4名学生身亡。南京一学生公寓楼某宿舍私拉插座,导致电器短路引发火灾等,一件件鲜活的案例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但悲剧却仍在发生。

二、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不难看到,血的教训并没有阻止一个个悲剧的发生,从理论上讲,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素质群体和精英群体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但在现实的具体行为选择上往往出现偏差,面对不规范、冒险的、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行为,他们却选择了去尝试,选择了去冒险,选择了去违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应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课题。

1.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大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安全意识淡薄应该是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源,虽然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但教育并没有取得实效,最重要的原因是校园安全文化没有形成,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当然,安全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当一件事情形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就很难改变,这种习惯有好的习惯,也包括坏的习惯,到了大学这个阶段,往往习惯已经形成,再加上很多时候安全教育并不是贯穿大学教育始终的,往往是出现大学生安全事故就重视,就加强教育,这种运动式的安全教育是很难取得实效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安全意识至关重要,没有安全意识,就没有相应的安全防范,发生安全事件也会在情理之中。

2.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

大学生安全工作很容易被忽略,也往往会出现学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大为重视,日常工作中就逐步淡化的局面,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跟学校的其他工作相比,仍然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孰知,安全素质在所有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中居于首位,但现实教育中,学校人才培养更注重的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也影响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学校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获取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等安全素养的重要教育主体,很多学校也非常重视,但从实际安全教育落实来看,更多的是形式大于内容,安全手册、安全宣传栏等在宣传上到位,但遗憾的是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没有进一步跟踪教育的效果,在我们走访的部分高校中,很多学生将学校发放的安全教育资料束之高阁,对寝室楼内、校园宣传栏等安全教育内容也是视而不见,这种安全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问题、安全素养问题。还有的高校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虽然也有消防演习,但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学生没有真正掌握逃生知识;还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并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至上的理念没有形成。从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来看,还有很大的空间,与形成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工作还不够到位,教育形式上不够灵活,落实的力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社会负面影响愈加凸显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就业难、看病贵、上学难、房价贵等诸多社会问题对大学生思想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大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一方面,有些大学生表现的非常浮躁,对社会失去信心,对大学学习失去兴趣,表现出急功近利,注重现实与眼前利益的行为,这极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如有的大学生陷进传销的泥潭,有的为了蝇头小利走上犯罪的道路等;另一方面,大学生易于接受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但其社会经验却不足,如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危害性,大学生应该心知肚明,但总有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流连于色情、暴力等非法网站而走上不归路;还有很多大学生受社会上的“驴友”影响,乐于探险、喜欢自驾游,明知自己不具备探险的经验或物资准备不全,但仍然轻率的去尝试,却往往会为此而丢失性命。

三、大学生安全素质培育路径

现实告诉我们,大学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不仅是国家人才的损失,也给其所在的家庭造成终生的痛苦,其危害之大,影响之广,给学校、社会、家庭都敲响了警钟。为此,大学生安全素质培育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

1.弘扬和建设大学安全文化

古人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在其从事生活、生产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了保障人类身心健康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而创造了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大学的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

弘扬和建设大学安全文化是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的前提和基础。

从大学生个人层面上看,安全文化起着塑造大学生安全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纵观各种事故,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安全人格没有养成,而安全人格的养成,要依赖大学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人格的塑造就是安全人的塑造,它是人的完善与全面发展的基础部分,是当代大学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从学校层面上看,大学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动整合的作用。大学文化主要传授的是对安全的思维、认识和态度,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全的哲理、价值观、行为和道德规范;掌握安全科学的知识、技术、手段和方法;学习现代安全管理办法,建立与当前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安全工作机制,宣传安全伦理道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制观点,从带有强制性的“要你安全”的方法,变为“我要安全”的行动。

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看,大学安全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进的作用。大学的安全文化建设应融入全民安全文化建设中,整合社会上更多的资源发展大学生安全文化,形成社会上关注大学生安全的舆论氛围,形成合力和正确的工作导向,推动大学社会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水平。

大学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的最根本、最深刻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以文化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启发、教育、影响和造就具有安全人格的大学生;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通过改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思维方法,进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树立安全文明的道德风尚,确立正确的安全人生观和安全价值观,达到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的目的。诚然,大学生在学校是被教育者,将来他们又会是安全文化的教育者、引导者和传承者,在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中将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2.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是大学生安全素质培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安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就目前的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及进课堂的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很大一部分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安全教育形势认识不足,导致安全教育课开课不足,有的学校用讲座、参观或演习替代安全教育课,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当前大学生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下,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安全教育进课堂的长效机制。

(1)开设独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当前,有的高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素质类课程,但涉及防火、防盗、防诈骗、自救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课程及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多数高校还没有开设,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涉及大学生生活安全的教育内容,为此,高校应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并定为大学的必修课。

(2)组建专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任何一门课程建设都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研究队伍。安全教育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成立安全教育教研室,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其次,要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及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安全教育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社会上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大学生悄然兴起的“自驾游”等,这些新的问题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必须经过课堂教育即时传授给学生,这种即时性教育能够大大缓解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安全教育的研究工作,以研究促进工作的开展,比如安全教育实施后,安全教育效果的评估,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变化,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等等。最后,整合安全教育资源,将所有涉及学生安全的课程、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整合,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将“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也纳入到大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除了担任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可吸收辅导员、安保人员等一线工作教师,这样就构建了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3)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了专业的组织机构和教师队伍,还应运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安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辨别是非的能力及学会突发事件的应对,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必须采取知识传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除了讲解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并进行深入地分析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的思考,辅助以必要的消防安全展览、交通事故展览等,从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技能等多层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注重和强化综合安全观教育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上面这4篇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就是宣传员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