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宣传员为大家分享了6篇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推荐,希望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四年级数学论文 篇一
一、论文装订
1.论文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A4纸打印,不得小于或大于此规格,字迹清晰。
2.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
论文装订顺序如下:
(1)论文封面:使用网络教育学院统一提供的封面,不得使用复印件,并将封面上的有关信息填写准确、完整、清晰;
(2)论文评定纸:使用由网络教育学院统一提供的评定纸;
(3)论文原创声明:论文原创声明的格式参见附件1,须打印后亲笔签名;
(4)内容摘要:内容摘要一般为300字。在内容摘要所在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均为小四号宋体字,具体格式参见附件2)
(5)论文目录:要求使用三级目录;
(6)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格式要求参照本要求的第二部分;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参照本要求的第三部分。
3.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下左右均应大于2cm;
(2)行间距:20磅(操作: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20磅);
(3)字间距:加宽1磅(操作:格式字体间距加宽磅值1磅);
(4)页码居页面底端靠右排列。
二、正文格式要求
1.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打印;
2.正文以及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注释采取小五号字;
3.标题序号: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为“(一)”、“(二)”、“(三)”;三级标题为“1”、“2”、“3”;四级标题为“(1)”、“(2)”、“(3)”。一级标题和三级标题后必须加顿号,二级标题和四级标题之后不许加顿号,即带括号的标题不许加顿号。
例:
一、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一)特殊的过错原则
1、医疗事故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
(1)我国现行立法概况
4.论文脚注:论文脚注一律采用word自动添加引注的格式,引注采用脚注方式,脚注位于每页底端,采取连续编号方式。(操作:插入引用脚注尾注)
脚注格式(脚注格式部分内容引自梁慧星著:《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1-42页。略有改动。):
(1)论文类:
作者:“文章名称”,刊载出版物及版次,页码。
例:
苏号朋:“论信用权”,载《法律科学》1995年第2期,第12页。
尹田:“论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及相关问题”,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9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207页。
梁慧星:“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13日,第5版。
(2)著作类:
作者:《书名》,出版社及版次,页号。
例:
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102页。
李双元、徐国建主编:《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构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3)网上作品类:
作者:“文章名”,具体网址,最后检索日期。
例:
李扬:“技术措施权及其反思”,2006年3月24日最后检索。
(4)法律法规类:
《法律法规名称》第x条第x款。(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1条。(即不可使用“第九十一条”)
(5)法律文书类:
法律文书号。
例: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温经初字第481号民事判决书。
三、参考文献格式
1.参考文献为小四号宋体字。一般应将参考文献区分为期刊类、著作类、法律文书类。
2.具体格式:
(1)期刊类:
作者:“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卷号或期数。
例:
苏号朋:“论信用权”,《法律科学》,1995年第2期。
(2)著作类:
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及版次。
例: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3)法律文书类:
法律文书号。
例: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温经初字第481号民事判决书。
四、其它事项
1.认真进行文字校对,论文错别字将直接影响论文得分。
2.正文所有小标题、各段段首必须空两格(即空出两个中文字符的位置),格式错误将直接影响论文得分。
3.论文所有标点必须采用中文标点(除外文文献外,一律不许使用英文标点);所有数字必须采用半角,禁止全角数字。误用标点符号和数字将直接影响论文得分。
4.注意论文的学术规范,杜绝抄袭。
附件1: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附件2:
数学四年级论文 篇二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图形的变换”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深化,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得出一个美丽图案。教材中先后编排了“图形旋转90°的情境活动”“数学万花筒”“操作题”等内容,以达到学生能设计制作简单图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实践的感悟与建议
1.多操作,注重学生的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例如,教科书第54页的情境活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两幅美丽的图案,再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四张画有同一图案的纸条),逐一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再旋转90°后贴一张,直到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学生通过旋转、贴纸条的操作,能很清楚地发现手中的图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尤其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对“旋转中心点”的认识一定会印象深刻。实践证明,多动手操作会让学生更快地积累感知经验,将思维引向深入。
2.多练习,注重学生的层次
围绕“图形的变换”的教学内容,教师可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变化叙述其位置的变换情况,再按要求进行变换的设计与制作。在实际教学中,因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多交流合作、反馈总结,这样易于发现个别学生有特点的操作方法,并带动其他能力较弱的学生。小学生都是喜爱绘画的,在解决了图形变换题后,教师可适时引导:“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课后可以尝试写一写小小数学论文……”然后安排时间让学生共同分享成果,在互评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3.多激励,注重学生的创新
“图形的变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教学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些图案,分析图案变换的特点,并以此为启发,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图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评价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在图形世界中大胆地去想象。例如,教科书第58页的内容都是针对喜爱设计的学生安排的练习题,由于每位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设计的图案也会各不相同。学生反馈时展示的图案异彩纷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可见,当学生的创新潜能被充分开发出来时,书本上的内容就会被学生当作礼物来接受,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4.多预设,注重教学具的利用
教学“图形的变换”这一单元内容时,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多媒体演示,使整个图形旋转的过程明明白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每一位学生亲身感受到图形世界的奇特和学习的乐趣。例如,解答教科书第57页按要求作图的填空题,有的学生可能有些困难,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手中的学具(三角板)或亲自剪一个题中的图形,让学生转一转、想一想、画一画、填一填,无疑是帮助学生轻松跨越台阶、突破难点的好办法。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图形的变换”这部分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感受数学的艺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把握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数学世界的奥妙,惊叹原来数学是这样美的!
数学四年级论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一)数学故事的情节建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故事,首先要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这与小学生喜欢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不谋而合。因此,优秀的数学故事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所以,优秀的数学故事就需要合理的情节建构。合理安排好数学故事情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一下几点对数学故事情节进行建构。
数学故事的开头要新颖精彩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故事开头,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数学故事内容题材用于教学。同时也应注意故事的开头要简洁凝练,千万不能冗长拖沓,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对故事内容失去兴趣。
数学故事的中间要曲折连贯
故事情节是否曲折连贯是衡量一个数学故事是否生动有趣的最重要参考。作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要有曲折连贯的情节。拥有曲折紧凑情节的数学故事才算是丰满的和有灵魂的。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的曲折连贯呢?首先,教师应当适当交代故事的r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教师要明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并把这部分情节进行深加工。最后,在讲述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进行重点的讲述。
数学故事的结尾要启迪智慧
数学故事的结尾和开端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一个故事“虎头蛇尾”,那么它的教育性必将大大的减弱。因此,数学故事的结尾一定要具有启迪性,才能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并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故事结尾,能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感,从而加深对故事中数学思想或数学哲理的理解。同时,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得以保持和延续。是以,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二)数学故事的运用时机策略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保证应有的教学效率,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引起学生注意,唤醒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前选取儿童喜欢听的数学故事,作为整堂课的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轻而易举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做好铺垫。
例如,针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讲《画杨桃》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在图画课上,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同学们都拿起画笔唰唰地画起来。当老师让当大家把画好的画交给他的时候,同学们无意间发现小红画的根本不是杨桃,而是一颗五角星。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训斥小红画得不像,反而让大家依次坐在小红的位置上,再次看讲桌上的杨桃,这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小红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竟然真的是一颗五角星。”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再适时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杨桃和小红画得不一样呢?”通过讲述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个被加工过的数学故事又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们认识到对物体的观察有不同的角度,物体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形状,从而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观察物体”这堂课的学习。当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怎能不会提高呢?
课中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也不成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如何保证小学生在数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学故事,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有效进行。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于老师也是一项挑战。如何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呢?教师不妨选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击破难点。
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们对小数点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数点地惩罚》故事:100是一个骄傲自满的小孩,他总是仗着自己比10大,而经常挖苦10这个小孩。小数点看不下去了,决定惩罚一下100。有一天晚上,小数点趁着100睡着的时候偷偷的在100的身上点了一个小数点。这回100就变成了1.00。早上起来,他还像往常一样想挖苦10小的时候,围观的人们都说:你现在比10小了,所以你不能再嘲笑他了。这时100低头一看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1.00了。惊讶之余,10从人群后面挤了进来,他对100说:不管你是100,还是1.00,我都把你当成好朋友。你放心吧,就算你变成1.00,我也不会欺负你的。这时100羞红了脸,也认识到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对,他向10道了歉。小数点看到后,感到很欣慰。悄悄地将小数点向后挪了一位变成了10.0。这时围观的人又有一阵骚动,100低头一看自己变成和10一样大了,10.0主动拉起10的手高高兴兴的去玩了。
通过这个故事,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随着小数点位置的不同数值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因此,借助于数学故事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有效的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课外延伸,提高数学素养
一堂课上完了,如何保证学生们继续保持昂扬的数学兴趣,使同学们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呢?教师不妨在下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
例如:学习了圆周率,可以给学生介绍祖冲之是如何探索圆周率的;学习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铺地锦”的智慧;[3]讲解分数的认识后,不妨讲一讲分数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的演变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效用
(一)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启迪学生智慧
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讲述恰当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智慧[4],并且学会思考。数学对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增长自己的智慧。数学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科学。[5]他强调的不单是掌握知识,还应该有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故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概念理解的作用。因此,将数学故事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再现历史数学名题,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故事正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三)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讲授的数学史中载的许多数学家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面对数学问题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技巧。[6]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打破思维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
(一)选择明确,为教学服务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故事具有人文的色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数学故事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保证所选取的数学故事,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所选取的数学故事,应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故事,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视角,有能力选择一些有用的数学故事。数学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一方面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从数学故事中提炼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的利用故事的启发性,使故事的启迪智慧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故事的安排要适量
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讲数学故事不应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数学故事对于数学的教学只是一种有效媒介。教师不能把讲数学故事,当作教学目标来处理。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要安排适度适量的数学故事。保证数学故事在发挥教学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数学故事时,要考虑到故事的篇幅、故事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从而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故事最精彩化、最有效化。
(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同时也要记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将数学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时,教师要处理好自身和学生的角色问题。既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作用,整堂课、整个故事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在被动接受。同时也不能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考虑到学生喜欢的故事题材,而将教学目标抛之脑后。否则,都是一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做法。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途径,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教师所讲数学故事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这对于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的运用数学故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之余,学习数学方法、理解数学规律、发展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思想。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用数学故事的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国的数学教育历史悠久,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数学的教学让孩子们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讨厌数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数学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在孩子眼中数学很难?等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数学教育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楼孟娣。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李小玲。数学教育模式应改变[J].成功(教育),2013(23).
[3] 李忠衡。巧用数学故事 唤醒课堂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9(29).
[4] 夏立新。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6] 崔健巍。 浅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J].科技信息,2011(08).
四年级数学论文 篇四
换言之,教育界理解的深度学习,不再只是一种机器智能的别称,而更多地融入了教育本质的属性和教育拓展的预判。这一观念的建构,还需要我们不遗余力地普及、渗透,以及实践检验。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本期节选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应届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并通过培养师资的学府和应用师资的学校对论文的不同视角,来凸显深度学习的成长性,特别是对深度学习内涵、外延等特定边界的接受、理解和运用的系统工程使命感。今年我们规划中的约稿将聚焦在“同步国际趋势的深度学习实验生态设计”这一维度上,会透过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预期来诠释教育心中的深度学习。
我们相信,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深入,教育自身凭借深度学习的影响力,将会产生某种自我升级,甚至自我颠覆。
作为连接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桥梁,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科书内容的变化,会直接体现课程标准的变化,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对教科书的研究至关重要。上海,作为拥有教材开发自的城市,其在教科书的编写、编排、组织、内容的选择等方面与其他版本教科书必然存在共性与差异,所以对教科书的分析比较有利于突出不同版本教科书的优势与不足,使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优势互补。本文选择沪教版和苏教版作为比较对象,以“图形与几何”内容为例,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来探究两版教材的共性和差异。
课程标准比较的结论
在课程理念上,相同点是:都强调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强调认知主义教学观。不同点是:数学学习观有差异,学习方式各有侧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采用的是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它侧重于提倡多元、多样、具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多层次的活动过程,而沪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采用的是《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上海《标准》),它更倾向于基于问题的数学活动学习,像是一个主题活动,对具体的学习方式没有作出明确要求;数学课程观有差异,国家《标准》倾向于进行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的数学学习,而上海《标准》则更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此外,上海《标准》在课程理念上还有其独特性,即“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必备的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应适当安排拓展性的数学内容,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课程目标上,两地《标准》的相同点是:课程目标都是基于学生的角度进行表述;总体目标都可以概括为“获得基础,增强能力,培养科学价值观”。不同点是:国家《标准》总体目标概括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上海《标准》总体目标概括为“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数学与其他内容的联系的差异,上海《标准》只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应有联系,而国家《标准》不仅强调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还强调了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其联系范围比上海《标准》更广。
在课程内容上,在“图形的认识”方面,两地《标准》的课程内容相差不大;在“测量”方面,两地《标准》的课程内容也基本相同;而在“图形的运动”方面,两地《标准》的课程内容有明显差异:国家《标准》在这方面突出强调了平移、旋转、轴对称这几个知识点,上海《标准》对这方面显然要求不多,只有一个拓展性内容――通过观察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这可以看作是上海《标准》课程内容的某部分缺失;在“图形与位置”方面,两地《标准》都提出了相同的课程内容――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但国家《标准》的课程内容知识点比上海《标准》更全面,不仅可以用上下、左右、前后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还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在教材编写建议上,两地《标准》的相同点是:教材编写的具体内容大体类似;教材编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不同点是:从整体设计上看,国家《标准》强调原则性,而上海《标准》更强调操作性;从具体内容看,国家《标准》更注重数学文化,强调“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而上海《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最后一个操作活动是教材配套材料的编制,包括教学参考书、数学化数学活动软件库、教学媒体这三个方面,同时更强调数学习题配置。
横向维度教科书比较的结论
在背景信息方面,两版教材的相同点具体表现为:名称都是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出版年份都是2015年;附带材料都有教参、练习题及部分学具等。
在整体结构方面,沪教版教材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集中于“几何与实践”这一个单元中,不按专题来划分内容,而苏教版是按专题单元来划分内容;苏教版的教材有大量练习题,而沪教版的习题量较少。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①两版教材的单元结构大体上是按照“单元标题―例题―练习题”这样的结构来安排的,但具体结构上有明显差异:沪教版的单元结构是先给出单元标题,其下方会插入一幅与单元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小插图,然后是每一小节的标题,标题下方会先呈现这一节的主要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来安排具体的例题,1~2题不等,例题之后是练一练(或试一试)来巩固所学内容。苏教版是先给出单元标题,然后直接给出例题,每道例题后均有练一练(或试一试)来巩固所学内容。在某几个例题学完后,会有一个大练习来复习,其中包括“动手做”和“你知道吗”这样的特色内容,某些知识点多的单元后会有一个整理与练习来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知识。
②两版教材涵盖的主题的相同点表现在:两版教材都涵盖了四大主题,其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两个主题分布的范围较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图形的运动”与“图形与位置”这两个主题分布的范围较小,涉及的知识点较少;年级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两版教材的“图形与认识”主题均有两册书没有涉及,且都没有分布在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主题均在三年级上册,“图形与位置”主题均在二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的内容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点表现在:虽然两版教材都涵盖了四大主题,但其知识点的年级分布及数量有所差异。从知识点的年级分布看,某些知识点的年级分布不同。
③两版教材四大主题的顺序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表现在:四大主题的顺序总体上都是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图形的认识”主题都是最先开始的,且都是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的,“图形的运动”主题都是最晚开始的,且都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的;“测量”主题的知识点都是按照“长度―面积―体积”这一顺序编写的,“图形与位置”主题的知识点是按照“认位置(上下左右)―认方向(东南西北)―确定位置(数对)”这一顺序编写的。不同点表现在:两版教材“测量”“图形与位置”这两个主题开始的顺序有差异,对于“测量”这一主题,沪教版开始得比苏教版早,沪教版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的,而苏教版是二年级第一学期才开始;对于“图形与位置”这一主题,苏教版开始得比沪教版早,苏教版是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了,而沪教版是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的。两版教材“测量”“图形与位置”这两个主题中关于同一主题的内容顺序也有差异,如在“测量”主题中,沪教版是先在三年级上册介绍面积,再在三年级下册介绍周长,而苏教版是先在三年级上册介绍周长,再在三年级下册介绍面积,内容的顺序正好颠倒了。
纵向维度教科书比较的结论
在传达给学生的部分方面,两版教材对数学内容和数学练习进行了比较,具体可分为特定主题的结构、表征形态和例题。
①从特定主题的结构来看,两版教材叙述性的知识大致相同,但关于过程与方法类的知识有差异,特别是周长、面积、体积这三大特定主题,如在“周长的定义”中,两版教材都是由不同的情境图引入,然后借虚拟的情境图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并且在具象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求规则图形的周长。不同的是,沪教版教科书将这一认识过程细化了,分为“认识周长并描边线”“求情境图中规则图形的周长”“求常用规则图形(如三角形)的周长”这三步来进行,由具象的不规则图形逐渐过渡到抽象的常用规则图形,内容跨度较小,使学生易于接受,而苏教版则把这一认识过程更简化了,只有“通过描边线认识周长”“求规则图形的周长”两步,而这两步之间跨度较大,显得突兀。
②从表征形态来看,两版教材例题表征形态的总体分布特点是:从表征形态的组成结构来看,沪教版的例题包含了四种表征形态,结构完整,而苏教版的例题只包含三种表征形态,单一的数学形态的例题有所缺失,结构不完整。从表征形态的百分比来看,首先,两版教材的例题均多以联合形态与视觉形态呈现。其次,沪教版的例题多以联合形态、视觉形态来呈现,而苏教版的例题则更多以联合形态来呈现。最后,苏教版的联合形态多于沪教版的,而沪教版的文字形态则远远多于苏教版的,且百分比相差较大,但两版教材单一的数学形态的例题所占的百分比都最少。
③从例题来看,在例题、习题的数量方面,沪教版的例题数量虽多于习题,但两者数量差别不大,而苏教版的例题数量却远少于习题,习题数量约为例题的6倍多;在例题与习题的比例方面,沪教版的例题与习题比例约为1∶0.88,即1道例题后面平均配有0.88道习题,苏教版的例题与习题比例约为1∶6.6,即1道例题后面平均配有6.6道习题;在例题呈现的完整性方面,两版教材例题呈现的完整性类似,例题均是完整过程多于部分过程,且完整过程与部分过程的比例均接近于3∶2;在例题涉及知识点的数量方面,首先,两版教材例题涉及知识点的数量分布结构类似,均是1个知识点的例题数量最多,2个知识点的例题数量次之,3个及以上知识点的例题数量最少。其次,两版教材例题涉及知识点的数量分布比例有差异;在例题的解题方法方面,首先,两版教材例题解题方法的数量分布结构类似,均是一种方法的例题数量最多,占有绝对优势,两种方法的例题数量次之,三种及以上方法的例题数量最少。其次,两版教材例题解题方法的数量分布比例有差异。
在对学生的要求方面,两版教材对潜在的认知需求和作答类型进行了比较。
①从潜在的认知需求看,两版教材在总体比较和具体比较、例题和习题上均有差异。例如,两版教材四种认知需求例题分布的特点是:从分布范围来看,沪教版除了只在三年级和五年级出现做数学以外,其他认知需求在各个年级均有分布,且分布范围较广,而苏教版除了记忆型认知需求在全年级均有分布外,其他三种认知需求在某个或某几个年级均有缺失,且缺失程度较严重;从例题数量来看,两版教材均是记忆型例题居多,做数学例题最少,无联系程序型和有联系程序型例题的数量居于中间;从波动趋势来看,沪教版无联系程序型和做数学的分布趋势波动较小,记忆型和有联系程序型的分布趋势波动较大;从各个年级的主要认知需求来看,沪教版五个年级的主要认知需求均为记忆型,但同时某些年级也侧重于其他认知需求,而苏教版六个年级的主要认知需求虽也为记忆型,且二年级和四年级尤为突出,但四、五年级同时强调有联系程序型,尤其四年级的有联系程序型超过了记忆型。
②从作答类型看,两版教材在总体比较和具体比较、例题和习题上均有差异。例如,两版教材四种作答类型的例题分布特点是:从组成结构来看,沪教版的例题包含四种作答类型,结构完整,而苏教版的例题只包含三种作答类型,缺少推理论证型的例题,结构上有所缺失;从百分比来看,首先,两版教材四种作答类型的例题百分比从多到少依次均为解释型、只要求一个答案型、数学列式和答案型以及推理论证型。其次,两版教材例题的作答类型大部分是只要求一个答案型和解释型。最后,两版教材又有明显不同,沪教版的只要求一个答案型和解释型例题的百分比相差不大,基本上是1∶1,而苏教版解释型的例题百分比占有绝对优势,只要求一个答案型和解释型例题的百分比相差较大,基本上是1∶2。总体上,两版教材例题作答类型的组成结构和百分比均有差异,且差异较大。
数学四年级论文 篇五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问题;改进措施
引言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上课下所采取的教学活动和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教学论中的关键部分,因此教学方法在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同时也需要符合教学论的原则。传统课堂中所采用的常规的教学方法亟待调整和改进以便体现出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与创新,农村学校和老师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此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对农村小学课堂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尽绵薄之力,以期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进的必要性
(一)农村传统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农村课堂上常规保守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对学生基本公式、基础知识、知识点的单向传授,课堂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另外,农村课堂教学,教师一般都是反复重复考点,然后让学生们背诵记忆,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改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养成发散式思维,因此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二)人教版教材的修订要求教学方法的改进。新课程改革之后,与以往教材相比,教材的内容量有所增加,教材结构趋于完善,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深入。因此农村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背的模式难以更好地使得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因此教学方法需要适时该进,让学生在理解明白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所学习的知识点。
(三)教学质量提升的客观要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特别是农村小学中,多媒体、幻灯片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一直没有安装。因此相关教育部门需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和拨款,完善现代教学设备。现代化、数字化设备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可以成为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这些技术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上的不足,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重新安排农村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方程,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元简易方程与二元复杂方程、检验、验算与方程的应用。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以下几种方程,具体形式为:x+a=b、x-a=b、ax=b、ax+b=c、ax-b=c、(a+x)b=c、(a-x)b=c,除了这些基本的方程式,还有一些在此基础上面的变形。传统农村课堂采用解方程的教学与应用结合起来的方法,但是两个知识点同时进行,教室教学任务重,学生接受难度大。笔者在农村课堂“算用循序”的教学方法,把方程的运算与应用结合起来,首先尝试解方程的教学,然后再进行方程的实际应用。
(二)转变教学理念,改进农村课堂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之下,农村课堂的教学方法也会相。应地改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农村教师教学理念的该进。例如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中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老师在农村课堂中,可以采用纸质或者塑料凳实物形式,向学生展示相关形状的画面,鼓励学生寻找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师设置有效形式,然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一情境中,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中引导出新的知识点。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体验式学习,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教学中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体验,然后探索发现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改进农村课堂教学方法。
(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发现教学方法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然后以此来设计形象有趣的数学问题。例如,四年级《平均数》这一课程中,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安排学生提前了解一下家里面主要的家用电器,以及家里边主要成员,进行数据的搜集和统计,然后根据学生统计出来的数据引导学生如何计算出每一个家庭成员所拥有的平均家电数量。或者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提前了解小组成员的年龄,并做好记录,然后课堂上老师先计算出所有小组成员的年龄之和,然后计算出小组成员的个数,最后教导学会学生如何进行计算平均数。农村课堂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将数学知识放到实际生活中去理解,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使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出农村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把大数字变成小数字,把抽象的化为具体的,把繁琐的化为简单的,从而有效整合教材资源。例如农村课堂数学中比较多少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首先把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作为例子,例如,小明有六支铅笔,小红有三支铅笔,问小明比小红多几支铅笔?小红比小明少几根铅笔?然后再进入大数目的问题研究。
例如三年级有关公园里面参观人数增减、公交车车上人员增减、船只上人员的增减后计算最后还剩余多少人,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教师在农村课堂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师里面,班级里面一共有45名同学,让18名同学走出教室,然后又进来5名同学,问这时教室里面一共有多少人。此时学生通过观察便会知道教室里面的人数,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解题方法,以及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例如,人教版里面计算水电费的问题,这些问题距离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以将实际中比较相似的情境设置出来,然后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教学方法[J].2013年第16期
[2]孙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研究,科学教育[J].2015年第9期
四年级数学论文 篇六
关键词:英语教学;本科生;软件学院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问题近年来成为了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领域,一些学者也做了相关调查。但大多的研究者只是从共时角度进行简单的归纳,属于静态分析,完整性不够。本文通过对西北大学软件学院2012级学生持续四个学期的实地跟踪调查,及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数据分析,较为客观的呈现出了学生真实的英语学习状况,旨在为西北大学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性意见。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典型调查法为切入点,结合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西北大学软件学院2012级学生展开英语学习状况研究。由于笔者先前对西北大学(除外国语学院外)所有院系作过随机调查,其结果显示软件学院的英语教学问题更为典型,更具代表性,所以选其作为样本数据。主要数据包括:英语高考成绩,英语课程考试成绩,英语课出勤率,四六级成绩,英语竞赛情况及教师队伍等。此外笔者深入课堂,对学生在问卷中的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核实,课堂出勤率的确认,课堂参与讨论的核查,并且走访软件学院学生宿舍及其自习室,观察他们课后学习英语的情况。最后将以上的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并用EXCEL 和 SPSS 软件加以分析。
三、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软件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工科,学生平时学习任务重,而软件学习与专业英语结合密切,对学生英语水平有较大要求。此外,软件学院男生居多,整体学习氛围较差,因而英语学习相关问题突出。西北大学软件学院2012级的情况如下,男生101人,女生36人 男女比约为3:1。学院学生在2012-2014两学年共有33门课程,作业多,实训多。此外,除英语课外,学生还要进行第二外语日语的学习。学生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花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每天课下学习英语的平均时间不足1小时。而此一小时也较多花在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题上。笔者将其英语学习特点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英语学习模式单一。调查显示93%的人表示自己英语学习的目的是考试和过四六级。并认为其是英语学习的最大动机。学习时间分配上,93%的人选择用其记单词。学习内容方面,98%的人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就是做英语试题。另外口语及听力方面调查显示,有 97.6% 的人认为自己的口语很差,67%的人认为自己的听力很差。
(二)英语课堂参与度低。学生课堂活跃期主要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期间,学生表现较为积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较多。而在之后的三学期里,学生活跃度明显下降,出勤率也大不如先前。原因如下,首先,学生在第一学期,延续了高中的灌输式的学习模式,惯性式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及与老师的互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缺乏新意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们厌倦。二,英语课堂学生规模较大。软件学院英语教学一般是合班授课,最大的班级人数达到了78人,最小班级的也有54人,在如此超大规模的课堂上,只由一个老师主讲,且无助教协助。课堂讨论活动往往难以实施,学生参与热情不佳。三、课堂内容单一,教材老旧,教师授课延续高中模式,多涉及词汇及语法的内容,与专业对接不上。多数学生认为英语课的开设对自己的水平提高不大。
(三)英语课程通过率高,但四六级通过率低。2012-2014学年中,大学英语总通过率达87.5%。挂科的人数只有17人,且挂科者全是男生。四六级的一次通过率相对较低一些,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为81.5%,英语六级一次通过率为31%。到2014年年底,女生四级全部通过,女生只有2人六级没有通过,而男生四级没有通过的还有12人,六级没有通过的还有37人。
(四)男女英语水平差异大。女生的四六级通过率及其英语成绩远高于男生,而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逐年加大。但从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来看,男女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异,而2012级高考英语成绩的最高分也是由学院一名男生保持。究其原因,应有如下几方面造成:男生自律性低,学习氛围较差;相比之下,女生往往结伴学习,相互督促。
四、对策建议
采用小班教学,组建微小课堂;每个班级配一个助教辅助教学。差异化教学。考虑到学生不同的的语言学习需求,对症下药。整合师资队伍,密切联系学科特点教学。鼓励教授走进课堂授课,提升教学水平。软件学院的老师同时要加强和英语老师的合作与沟通,寻找专业学习与语言学习的结合点。创新考试形式机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调整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引入情景教学法,强化学生的参与度,以参与的深度和学习转化的能力来衡量英语成绩,比如模拟辩论赛,模拟招聘会,模拟学术讨论会等等。以多样化的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搭建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平台,如搭建“互联网+英语学习”的平台。建议设立英语学习微信公众号,英语论坛的推广,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文举,易兰,王雁鸿。一种新型大学英语听说网络学习系统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2)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1)
作者简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这6篇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推荐就是宣传员为您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