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感想心得体会精选14篇2-16-83

0 2024-08-19 20:12 Mr.xuan 来源:xuanchuanyuan.com

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最强、影响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受灾群众达到一千多万人。在灾情发生后,很多人抛弃个人安危,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抢险当中。那么你知道汶川地震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编辑山仔为大伙儿整理的汶川地震感想心得体会精选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汶川地震感想 篇一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关键词:创伤记忆;媒介影像;汶川地震;创伤性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045-02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特大地震。这是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和人间灾难,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忘却的伤痛与记忆。五年过去了,汶川地震后的每一个周年祭,纪念仪式、地震逝者与生者的影像在媒体中重述,唤起人们对这一并不遥远的事件之创伤记忆。这种由沉痛记忆的周期性重述而被唤起的已经过去并将成为历史的事件,可称为“创伤性事件”。创伤性事件所隐含的特质,就是尝试建构具有重大意义的过去[1]。对于重大的创伤性事件,每年事件发生日的纪念也愈来愈成为仪式化的过程,如何纪念与对待过去的伤痛,媒介发挥着积极的历史诠释作用。

汶川地震作为中国当生的重大创伤性事件,媒介在地震周年纪念时都会进行相关的报道,追忆逝者激励生者成为报道的基本主题。而在读图时代的大众文化背景下,汶川周年纪念专题中,新闻图片等影像成为主要的表达形式。本文以汶川地震五周年网站专题报道为切入点,探讨媒介影像如何重现、建构创伤性事件,又如何重构人们的创伤性记忆?

一、创伤记忆与影像

创伤理论在当代文化批评及媒介发展理论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创伤”理论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于西方理论学者研究在大屠杀等历史事件中人们产生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创伤,多见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与探讨。社会学家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 C.Alexander)将创伤与社会文化甚至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当个人和群体觉得他们经历了可怕的事件,在群体意识上留下难以抹灭的痕迹,成为永久的记忆,根本且无可逆转地改变了他们的未来,文化创伤就发生了[2]。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如何渐变为群体的记忆,形成文化创伤;或者说创伤记忆以何种方式或媒介形式得以保留与传承。可以通过事件纪念仪式、纪念碑(纪念馆)等仪式记忆形式存留创伤记忆,也可以通过事件经历者的口述传承。而在大众化媒介时代,影像与照片的功能在媒介记忆的留存中尤为凸显,因为“记忆是实现历时性和时间延续的器官。从本质上讲,它有两个不同的功能:储存和重建。[3]”影像特别是照片有其复制、固定的形式特点,对于历史性事件的记忆来说,人们通过对影像或照片的回顾,对当时的场景、人、事物进行再现描述,记忆得以重建。因此影像(照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媒介形式,对于创伤记忆的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人类学者露丝·利思(Ruth Leys)在其对创伤理论的批判研究中,回到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对于摄影照片的思考中。露丝·利思认为如果“传播”创伤体验是“强制性”的重复,或创伤体验是可视化的幻象或“闪回”(flashback),就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象征和幻想在其中。而象征和幻想的进行就如同罗兰·巴特对摄影照片的反思,在象征与创伤影像之间存在的张力[4]。罗兰·巴特在《明室》一书中,赋予了摄影照片两个概念“意趣”(studium)与“刺点”(punctum),前者为摄影者通过作品为观者展示的文化空间,后者为照片中能刺激观者感官的局部与细节。罗兰·巴特通过自我被摄影的体验,描述到“在摄影的过程中我摆出姿势瞬间变换成另一个自己,而我则提前使自己成为了影像” [5]。从罗兰·巴特运用符号学模式对“照片信息”的分析中,可见照片成为了人们创伤记忆建构的基础,它不仅可以通过摄影者的“意趣”(即所创造的文化空间)来建构创伤记忆,同时,观者通过照片中所各自体味到的“刺点”(即照片刺激观者的某个细节)甚至能重构创伤记忆。

二、媒介中的创伤影像——重现、建构创伤性事件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创伤事件的亲历者或体验、关注者在每年的特定时期或场景会激发起创伤记忆,如事件周年纪念日或纪念活动,特别是某些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媒体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再现“创伤”。媒体的再现并不等同于创伤性事件本身,它们之间是有差距的。杰弗里·亚历山大认为,创伤性事件与再现之间的差距可以设想为“创伤过程”(trauma process),而在这一过程中,想象支撑了创伤的建构,唯有透过再现的想象过程,行动者才掌握经验的意义[2]。而媒体运用给予人们视觉冲击力比较大的影像照片再现创伤性事件,让受众透过再现的想象过程,来重构创伤性事件。汶川地震是一次重大创伤性事件,留给人们沉痛的创伤记忆。媒体在地震周年纪念时也会以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纪念。在地震五年后,媒体的周年纪念专题中影像(照片)给予读者更多的创伤记忆的想象空间,而这些影像(照片)从不同的层面再现创伤事件。

地震发生时图景的回望,这是在汶川五周年纪念专题中大多会呈现的图景。如人民网的汶川大地震五周年纪念专题“巨灾重建 五年回眸”,以高清横幅滚动模式的图片,就是地震发生之图景:有仍被压在石块下等待救援顽强的男孩、有抱着不幸罹难的亲人痛苦的母亲、有劫后搀扶着痛苦的姐妹、也有在救灾简易帐篷端着一碗米饭微笑的女孩。专题中虽只呈现六幅地震发生时的图片,但这就是罗兰·巴特所说的“刺点”,图片中被压男孩期待的眼神、端碗女孩甜美的微笑等,都是刺激观者创伤回忆的细节。而这一具有冲击力的视觉细节图片的呈现,在21CN网所制作的汶川五周年专题“5.12国殇日 长达五年的追思”表现就更为突出。该专题以图片为主体,选取十幅地震中“母亲”的图片。第一幅“定格的母爱:在吃饭的母亲,在地震袭来的瞬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一旁的女儿,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来得及丢掉。无情的地震夺走了母女俩的生命……”,这是专题中让人痛不忍睹的一张照片,但也最能刺激读者的感官,建构创伤记忆。

汶川地震感想心得体会 篇二

自2008年5月12日发生汶川地震以来,这场惨烈的自然灾害深深地刻在了我心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从这次地震中汲取了许多深刻的感悟,也对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此事件的感想心得体会。

第一段:地震中的痛楚

汶川地震的破坏力之大,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山崩地裂,房屋倒塌,人们的悲痛呼喊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我亲眼目睹了灾区人民的苦难,那一瞬间,我的心如同被重重的巨石击中,痛彻了内心。地震不分贫富,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员,还是身处党员队伍的我们,都面对着同样的灾难。而我们,作为党员,更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坚定起肩上的担当。

第二段:党员的责任

地震前后,党员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许多党员干部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直奔灾区参与救援工作。党员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赤子之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党员应该善于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地改正和纠正错误,保持良好的党性。只有这样,才能践行对党对人民的铮铮誓言。

第三段:党员的担当

地震后的重建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作为党员,我们应该牢记自己的担当,积极投入到重建工作中。只有对人民的担当,才能化悲痛为力量,让人民在灾难中重拾希望与幸福。党员干部应该忘我地付出,在重建工作中走在最前面,带领群众一起奋斗,共同打造新的家园。同时,我们也要在自身的学习上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灾区发展。

第四段:党员的光荣

党员的身份是一种光荣而庄严的称号。地震中,党员们一次次展现出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为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这种光荣并不是虚的,它蕴含着我们每个党员强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自觉践行党员的各项规定,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我们党员的形象才能更加融入到社会中,得到群众的赞誉和尊重。

第五段:地震的启示

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教训和启示。我们应该深入反思灾害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能力。同时,也要警醒党员之间的问题,督促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良好的党性,恪守党纪党规。只有坚定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更加前进。

总结:汶川地震是一个痛彻心扉的惨剧,但也是一次严肃而艰难的考验。党员们应该时刻牢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主动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我们才能在灾难面前做出最正确的反应,为人民造福。汶川地震将永远是中国人民不容忘却的痛苦记忆,也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心中。

汶川地震感想心得体会 篇三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我是在汶川地震后几年才出生的一代,但是通过家人、教材和媒体的介绍,我对这次地震的影响有了初步认识。最近,我有机会参观了汶川地震博物馆,在那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场灾难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本文将就我的见闻和感受,谈谈对汶川地震的思考和体会。

第二段:灾后重建的艰难与勇气

汶川地震给灾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无数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灾区人民展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决心。灾后重建的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尤其是学校的重建特别令人感动。在博物馆的展示中,我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巨大改革和进步。许多捐款人倾尽自己的力量和财富,帮助汶川重建学校。在灾后的短时间内,汶川地震作为年轻一代,我深深感到教育的重要性,也对捐赠人的善举和国家的关怀深表敬佩。

第三段: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汶川地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天。在博物馆中,一张照片让我深感震撼。这是一对被埋在废墟下的年轻夫妇,他们双手紧紧地携在一起,毫不放松地等待着救援。尽管生命随时可能消失,但他们选择了相互搀扶,相伴相依,这种坚定和爱的力量真是令人感动。这给我教育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存在,还在于如何用它来改变和影响他人。

第四段:公民责任和社会互助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博物馆的展示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捐赠物品和志愿者的照片,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的“互助”的精神。无数的普通人主动行动起来,尽己之力帮助灾区的人民。无论是送物资、捐款,还是提供援助,这些善举都将人们的关爱和温暖传达给了受灾地区的人们。灾难是人间最大的试金石,它能唤醒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人们意识到每个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五段:文明生活的呼唤

在汶川地震博物馆中,有一件展品尤其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人们自愿交还在地震中拾到的各种现金、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的收集箱。这种行为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将这种精神延续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弘扬文明的观念和行为,坚决抵制偷盗行为,将自己的善心和善举传递给周围的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净化。

总结

在参观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后,我对灾难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汶川地震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破坏和痛苦,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的关爱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只有通过对灾难的思考和总结,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并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汶川地震感想 篇四

地震是生养我们的土地向我们暗投的一把索命寒刀,尽管它斩断了无数正朝向阳光努力攀爬的萝藤,藤蔓上盛开的青春就此凋落了,然而生的力量、热忱和渴望不会凋零,因为有爱的存在,有爱就有希望!地震像嗜血的猛兽摧毁了人们的身体和家园,但是却无法泯灭幸存者生存和懂得爱与被爱的本性!他们是鲜活的生命啊,和我们一样有着血液、理想和热情。

事实上,谁也不愿铭记这一刻,因为它太重太无情!当不幸变成现实,憎恨已无济于事,灾难的降至必会带走我们终生维系的幸福。从各种媒介,我们得知了这样令人沮丧悲恸的噩耗。许多孩子就像我们的弟妹,许多年青人如同我们一般年少轻狂,可再充满活力的生命也无法躲避厄运的追堵。无论你我怀着如何虔诚的心灵默默祈祷上苍,让他们能够在天堂得以安枕,却无力让人们继续在世间歆享生命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无力让恩爱的夫妇终老,让衰颓的父母安度晚时。

年幼的孩子啊,砸断了双腿被英猛的战士救出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可无力张翕的嘴角里流出的只有一个声音,许多孩子共同的声音——妈妈!灾难再大,再不可抗拒,在人类至真至善的情义面前也不堪一击!同样身为儿女的我们在看到如此揪心的画面时,一定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身体里正流淌着一种叫和感动的东西。那些颓唐的老父老母啊,他们皱纹堆累的面容已经被钢金混凝土的锐利割得血肉模糊,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臃肿的双眼中含的一种叫泪的真情!他们哽咽的喉结里隐约呼唤着自己离散的子女。还有很多人正因缺粮缺水无法补充体力,正因无衣无房而独自忍受天寒。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还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能唤起我们的良知!“心心相印,我们风雨同行”,这是亿万儿女的声音!

汶川地震感想 篇五

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在汶川,发生了一次7.8级的大地震,这次大地震波及范围很大,都江堰,绵竹市,卧龙等地区有三分之二的房屋倒塌,许多人被埋在了废墟之中。北京3.9级地震,重庆4.6级地震,另外在宁夏,上海,陕西,湖南,云南等省都均有震感,而这次地震经济损失严重,多达几十个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日,这次在地震中遇难的人数有19000多人,被埋在废墟中的人数有9404人,而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儿童则不计其数。看到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我的心头不知不觉涌上了一股心酸。一方有难,八方援助,在这个紧急时刻,大家和政府都伸出了双手去帮助他们:十万大军,不顾自己和亲人的安慰,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人们和明星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亲临灾区,为抗震救灾做指挥,来自各国领导都给予了我国灾区最诚挚的祝福和问候…..据统计,现在已经为灾区捐款达8.77亿元,还有那些许许多多平凡的名字和故事,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在这个阴雨绵绵的季节,为灾区人民送上了一份温暖。

英雄无名,但英雄有为。能力有大小,救援有前后方,但只有我们各尽所能,齐心协力,没有度不过的难关,没有战不胜的苦难,中华儿女一直都是不屈不挠的,我还记得爷爷在灾区说过的一句话“山可以移动,但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决心;水可以阻断,但阻断不了内地同胞和香港同胞的同胞之情。”自从地震发生以来,我国都得到了来自世界的帮助,救援仍在继续,随着天气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们获救希望会越来越小,但时间就是生命,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用受伤的双手,在瓦砾中搜寻,抢救幸存者,他们随时都有危险,随时都会再次发生余震,但他们想到被困者的生命,没有休息时间,他们一天一夜仅喝一袋奶,进入救灾现场26个小时以来吃的第一顿热饭,在满目苍夷的废墟上到处闪动着橄榄绿的身影。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有太多太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徒步独行,穿越一座大山,来到讯号中断的汶川抗震救灾,在绵竹市救援过程中,再次出现坍塌,消防战士坚持往废墟钻,不顾个人的安危,被战友拉住时跪地哭求“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成都的哥自发奔赴灾区,老师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五十九名学生,自己的女儿却在地震中不幸死亡,父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孩子建起了一座跨越死神的桥梁,两个素不相识的女孩,生死对话战胜死神,爷爷亲自去慰问受灾人民,留下了伤心的眼泪,主持人不顾自己的休息时间,第一时间为我们播放震后最新消息,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主持,然而他们的休息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还有那些许许多多的记者……在震后,不顾生命危险和舍己为人的普通人太多太多,他们和奋战在救灾第一前线的战士。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和医护人员一起,手牵手。肩并肩,构筑了一道道应对震灾,灾后救援不朽的桥梁,他们之间也许是亲人,也许是朋友,也许是邻居,也许会是素不相识的人们。但不熟悉的面孔,心中有着相同的愿望,那就是不断救出被困在废墟下的灾民,重建家园。

我还记得当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一名三岁的小女孩时,斑驳的泥巴,涂抹在他的脸上,张望的眼睛,在向世界宣告生命依旧鲜活,那一刻,她心中又一次看到了生命的曙光,但,她还能活着,是缘于父母的保护,他们将自己只有三岁大的女孩,夹在中间,用手遮住他的脑袋,不让他受任何的伤害,在面临死亡的最后一刻,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着坍塌的石块,这的承受多大的痛苦啊!但为了她能够活下去,直至救援队发现这个小女孩时,默默的死去了,她,这个可怜而幸运的小女孩叫做宋欣宜。

没有太多华丽语言的修饰,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更没有感人肺腑的宣扬,却感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我不知道在这次地震中,成为孤儿的孩子有多少,但我只知道,并且清楚,每一个生命曙光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词语,这个词语无需用精美的画笔修饰,却依然光亮耀眼,那,就是爱。

汶川地震感想 篇六

读《致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一封信》有感

通过读了《致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一封信》后,感触颇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素养。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汶川的每一个进步,汶川人的命运与前途都与党和国家的关爱息息相关,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汶川从悲壮走向豪迈,实现凤凰涅槃,离不开我们党、我们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深切关心、关爱和帮助。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翻天覆地的70年是改变中国历史、世界格局、人类命运的70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曾经有冤无处诉、有灾无人管的旧汶川,进入了政治清明、司法公正、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新时代。这些变化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百折不回的强国之路,过去我们想也不敢想、也想不到的事情,都发生在汶川大地上。

无论是“5·12”汶川特大地震、还是今年遭遇的“8·20”特大山洪泥石流,面临危急时刻,党和国家总能够在第一时间持危扶颠、力挽狂澜,全国十三亿同胞与我们携手共进、团结互助、患难与共,实现了汶川涅槃重生,跨越发展。回首来时路,党和国家给予了汶川太多温暖的陪伴。我们感动,汶川的每一次灾难,都让守望相助成为生命的本能呼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在这里充分彰显,哪个地方最艰难、哪个地方最危险,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就冲向哪个地方。我们感动,人性光芒温暖如春,那些流汗、流泪、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人民子弟兵和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用忠诚和奉献与汶川人民的心贴在一块,把汶川人的冷暖放在心中,书写了初心本色。我们感动,对口援建队伍怀着赤诚之心,不辱首善,用超越地域、超越民族、超越亲情的力量默默苦干,保持那份对生命的谦让,与每一位“勤劳、善良、感恩”的汶川人一道,在历史岁月中书写着“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精彩诗篇。

回首过去,党和国家、全国人民给予了汶川太多的牵手和温暖,我们呼吁每一个汶川人世代铭记这份恩情,扎实开展“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手足之情”“三恩”活动,将感恩之情根植于汶川大地之上,根植在汶川人民心中,并转化为奋进前行、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让感恩成为每一个汶川人的自觉习惯,就是要感恩党的坚强领导,带领汶川一次次转危为安,一次次涅槃重生。我们要永远铭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汶川力量!让感恩成为每一个汶川人的自觉习惯,就是要感恩祖国的无私大爱,每当灾难骤然降临,祖国母亲都会用她丰满的羽翼呵护汶川,用她温暖的怀抱抚慰汶川,用她甘甜的乳汁滋养汶川,用她厚实的手掌托起汶川的明天。三年重建“汶川”,靠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灾后重建奇迹的根本原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灾后重建奇迹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优越性是灾后重建奇迹的制度保障,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励灾区人民砥砺前行。

汶川地震感想 篇七

说实在的,大地震就像一场梦一样发生。地震时,我根本没能意识到它会给我带来多大的灾难。直到我们原本平常的生活需求在地震后一天一天的变得越来越困难时,我才慢慢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之所以被称为灾民。

前面我说过,我们的医院被迫搬到花木城,花木城虽然位于青城山脚下。但请你千万不要把这个花木城想象的那样四季如春,环境宜人。就只是一座外形象“(”一样的大厅,和一个大水泥坝子,四周有些刚种了些人高的树木和三四户农家乐而已。我们医院的帐篷,听说都是院长多次到镇政府去要的,最初是迷彩色军用的小帐篷,由于职工无法安顿,晚上用来作睡觉用。后来,又拉来些印有“救灾专用”字样的36㎡的蓝色大帐篷,于是就搭建了简陋的门诊间,药房,库房,治疗室和各科的住院观察病房。刚搬去的几天,没有水,也没有电,厕所还正在建。我们早上跑农家乐找水洗脸,晚上跑农家乐找水擦汗。和部队公用的唯一的一个临时厕所是在树林里挖的长约两米宽约六十公分深五十公分的一个长槽,上面横放着几根短木板供踩脚,当公路的两边放着约一米高的木板简单的遮着。女人们去过一次就没有再去,所以就这样淘汰成了男厕所,一直用到前几天砖砌的厕所建好。

阳历五六月的气温,对于属于南方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之一的都江堰-青城山来说,还不算一年中最热。但我们的帐篷医院在中午太阳炙烤下,我们无处可躲。电还没有通,用电风扇简直是空想。我们住的帐篷由小篷换成大篷,可以放十张单人床,搭在勉强推平的地里。中午,我们的篷子里热烘烘的,没有人能进去休息。晚上,棚子里被子和床单又湿润得很,就像只从洗衣机里甩过没有晒过太阳一样。没有睡几天,不少人皮肤开始出现湿疹。由于余震还没有停,听说三个月内都有余震可能。所以房子没有垮的人同事也不敢回屋里睡觉,很多人都还是只有选择在篷子里过夜。每个篷子里都有不少人,男的,女的,未婚的就一人,已婚的就一家,都和衣而睡。

“安逸,又过起学校寝室生活了”。有人说,

“还可以男女混装着睡”。有人补充说。

余震来过,就有人开玩笑“XX,你不自觉嘛,把地都整在动”。

“小声点,还有未婚青年。” 听到有人翻身时的床响,又有人“提示”说,

“喂,我们两口子是合法的哟,现在小心翼翼的挤在单人床上,你们到处都是眼睛和耳朵,我敢做啥子嘛。都憋了好几天了,我也快要形成堰塞湖了。”一个男的说。

“找人泄洪噻!”有一个声音说。

“找哪个嘛,部队都到唐家山去了。”男子调侃的说

“都是地震若的祸,要怪就怪地球。”

“就是,没想到地震造成的危害波及面如此大。真是没有想到呀!”

……

晚上的卧谈会一般都会说些半荤的话,这样似乎可以让大家疲惫的身体得到放松,让想象自由的飞翔。夜,也不再让人感到孤单和害怕。在农村,农民的帐篷里,有些几辈人同睡一个篷里,有的用一条布帘遮着。洗澡,上厕所一点都不方便。已经沦为灾民的都江堰人,这几天还感慨:从来就没有想到我们会成为电视上的灾民!简直想做梦。也许自李冰之后,宣称水旱从人的都江堰人的确没有这样感受过生活会如此艰难。

汶川地震感想 篇八

顺利传完后,我立即赶到了9号车厢,在中间的铺位终于找到了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小妹妹你好,脚还疼吗?""不疼了,谢谢你们的帮助。"小姑娘很坚强。我继续问,"为什么被抬上车时,你是笑着的啊,我看你还向大家招手呢?""因为我看到这么多陌生人来帮助我们,感到很幸福,我希望我笑能让大家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的。"

姑娘名叫张红梅,15岁,北川一中的高一学生。地震那天,她和班上60多名同学正在3楼上课,一阵晃动后,大家意识到发地震了,她跑到讲台的位置时,教学楼轰然垮塌。幸运的是,当时高三年级的学生上的是体育课,而她也没被压在最深处。经过学长们你挖我搬,她被救了出来,可这是她的左脚已痛得失去了知觉。

"后来我才知道,全班同学还活着的剩下不到20个,我……"想起那个时刻,张红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你的家人呢,这次去治疗就你自己单独去吗?"看她周围没人,我担心地问。"我有个哥哥在上海读书,可是爸爸妈妈还没有找到……"想到生死未卜的爸妈,她哽咽了。然而我分明看她以最快的速度调整了心情,强忍着泪微笑地和我说,"放心吧,我能照顾好自己的,我能被救出来已经是不容易了,我一定会好好养伤的。"

处在整车的伤员当中,听到一个小姑娘这么懂事的话语,我再也问不下去了,鼻子酸酸的,赶紧找了个接口拿着相机"落荒而逃",我怕在这个小姑娘面前会失声痛哭。

几个小时后到了晚餐时间,在木然地扒完饭后,猛然想起小红梅这时怎样了,饭能不能吃饱?会不会不孤单?"要是能找点吃的或玩的给她就好了。"产生这个念头后,我把餐车整个搜索了一遍,还真没想到,被我找到了一把巧克力糖。捧着这些糖,我再次来到了9号车厢。

汶川地震感想 篇九

(编 者)

汶川地震发生时,我在上海。一位朋友正在打电话,他突然放下电话,惊道:“我的头好晕啊,觉得眼前的楼在摇晃。”这时,楼层里的人都站起来,说楼就是在晃啊,悬挂的电视机都在摇摆呢。大家意识到地震了。一分钟后,我远在武汉的家人打来电话,说所住的高楼突然摇晃起来,大家都吓得跑出来了。接着,深圳、西安的朋友都给我打电话,他们都感受到了地震的余波。我意识到,是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这么多的地方都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感。10分钟后,我收到了一则短信:14点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6级(后来升为8.0级)地震。一个多小时以后,我又接到另一条短信:“国务院总理已启程前往灾区。”

短短两个小时之内,汶川就成了全国人民注目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在前往九寨沟旅游的途中,我曾在汶川县住过一个晚上。这个隐于岷山,枕着岷江的小县,离都江堰50余公里,是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门户。境内崇山峻岭,羌汉杂居,只有12万人口。那一夜,在汶川县城的一家路边店里,我品尝当地特产――又香又辣的荞麦面,听着岷江时缓时急的涛声,感到生活的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悠然的小城让我感到惬意。第二天上路,我看到路边时而闪现的羌寨,那种用块石垒起的碉楼一样的房子,以及墙上挂着的红红的辣椒串,心里头更羡慕这里的生活充满了诗意。

当我乍一听说地震发生在汶川,十几年前那一次短暂的旅程便迅速闪现在脑海中。并由此感叹,人类诗意的生活原来如此脆弱。

但是,在这脆弱中,我们却感受到了更温情的、更强大的诗意。

共和国今夜无眠,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那些战士、记者、医务人员,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在为汶川祈祷,为所有的受灾地区和人民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

我听到了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部署紧急救灾的新闻;我看到了总理俯在废墟上视察营救学生时泪流满面;我看到战士试图穿过黑夜,寻找道路奔往震中灾区作出的种种努力;我看到电视转播车在震区的大雨中匆促驰过;我看到多少个医疗队都在赶赴灾区的途中;我看到海外华人紧急筹捐的镜头;我更从网上读到天南地北数以万计的网友发给灾区的情真意切的寄语。

短短几个小时,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发现,这个国家的人们,原来一直在彼此关心、彼此相爱。不要问他们的民族,也不要问他们的身份,不管他们是远隔重洋还是近在咫尺,今夜,每一颗中国心,都在为灾区的同胞而跳动,有一句话表达了我们的感情: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

此情之下,我不禁固执地想起汶川县城边上那一家简陋的小餐馆,那位满脸笑容给我端来一碗荞麦面的女店主,她还好吗?她的小餐馆倒塌了没有?我打电话给成都的朋友,想打听汶川的消息,他的回答是汶川的交通、电力、通讯全都瘫痪,此刻谁也不知道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于是整夜守在电视机前,但是,汶川依然在所有焦灼的眼光中,没有任何消息。

汶川地震感想心得体会 篇十

第一段:引言(150字)

汶川地震作为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特大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深被这场地震所震撼,从中汲取了许多深刻的感悟。在灾后的重建中,全体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投身到救灾、抗震救灾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二段:共命运,同舟共济(250字)

汶川地震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与人民群众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的责任重大。当接到灾情报告时,我毫不犹豫地参与了救灾行动中。我看到很多志愿者和党员不顾个人安全,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党员们的使命和责任感,也意识到了党员应该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段:团结一心,共同克服困难(300字)

地震灾后的重建不仅需要我们提供物质援助,更需要我们给予灾区人民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参与了重建工作,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生活。党的组织动员党员到灾区去进行广泛的宣传,发扬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鼓舞性格灾区人民共克时艰,重建家园。

第四段: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300字)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我参与了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并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积极配合其他党员进行抗震救灾行动。我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宗旨。

第五段:感想与展望(200字)

参与汶川地震的救灾工作,让我感受到团结一心的力量。在灾难面前,人们携手协作,互相支持,忘我地去帮助他人。我们党员应该从中认识到,作为先锋模范,我们要时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起到带头作用。展望未来,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把灾区重建得更加美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结(100字)

汶川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刻体会到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我们党员要经受住一切的考验。只有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领导核心,我们才能战胜任何困难,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汶川地震感想心得体会 篇十一

第一段:地震来袭,人间瞬间变为地狱。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遭遇了一次毁灭性的地震,被称为汶川地震。地震瞬间将这个平静安宁的地方变成了一片废墟,无数的生命在震波中沉默。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我感到震惊和悲伤,心头涌上无尽的痛楚。这次地震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考验人性善恶和勇敢精神的时刻。

第二段:汶川人民的坚韧与勇敢

地震过后,汶川人民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坚韧和勇敢。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从废墟中救出无数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为受伤的人提供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失去亲人的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顾自身的安危,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展示了人性的伟大。汶川地震揭示了人性的异质性,它不仅显示出了人的本性的丑恶一面,也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一面。

第三段:汶川精神的力量与担当

汶川地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同时也展现了汶川人们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无数人民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抢险救灾的队伍中,展现出了众志成城的坚定决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担当精神的力量。在黑暗中,他们找到了希望,在逆境中,他们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他们用自己的担当精神激励和感染着全国人民,形成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第四段:自立自强,走向未来

汶川地震给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地震过去了,但汶川人民没有畏惧和放弃,他们挥去眼泪,重新站起来重建家园。灾难并没有打垮他们的意志,相反,他们更加坚定地相信未来,坚定地为目标奋斗。这教会了我们,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困境和挑战。

第五段:汶川地震,永不磨灭的记忆

汶川地震既是一次痛苦的回忆,也是一次永不磨灭的记忆。地震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和友情的珍重。汶川地震的教训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它教会了我们珍惜现在,关爱身边的人,扶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个逆境之中,汶川人民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启示会持续激励着我们进步和发展。汶川地震精神是一个伟大的力量,它让我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勇敢坚韧,学会了担当。汶川地震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激励我们不断进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汶川地震感想 篇十二

谁都没有想到,灾难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来了。猛然之间,有一种山崩地裂的感觉。钢筋混泥土的楼房,平时看起来牢不可破;还有那路旁的电线杆,一直依自我苗条的形象自居;稳稳屹立在那儿。但如今竟然全都不堪一击。 就这样摇摇晃晃,就这样轰然倒塌。

这一切来得太快了,没有人愿意相信,但是这确实是真的,这一切就这样依迅猛,无法阻挡的势头来了,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更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甚至没有反应过来。 地震来临时,不要说震中地带,就连我所在的资阳市,和震中地带直线距离188.9公里,也同样出现了很强的震感。当时我正在接电话,突然间就感觉天旋地转;整个楼房都在晃动,在那短暂的几秒钟,整个人一下子懵了。后来才明白是地震,就一边喊,一边从楼上往下跑。刚从五楼下来,不远处的电线杆轰然倒塌,停的几辆摩托车也光荣负伤,幸运的是没有人被砸中。当第一次震波过去后,人们才完全清醒,慌里慌张的或奔走相告;或回去穿衣服拿东西;或紧张的拨打电话。不到几分钟的时间,整个城市全乱了。所有的人全部涌到了街上。车子,人流,全部芒无目的的乱窜。那场景让人终生难忘! 所有的人都在逃生, 妇女抱着婴儿; 老人牵着孩子;医生抬者病号,

一下子全都涌在大街上,惊慌失措的人全乱了。这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这就是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号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发生在中国的;震惊世界的5.12特大地震事故。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把眼光集中在了地震的震中地区---四川省汶川市。公路毁坏;电源不通;通信中断;就在那短短的几分钟后,整个城市陷入了沉寂,在我们眼前消失了。

7.8级,意味者什么?意味着又一个唐山大地震!历史的重演!血的教训!当年的唐山大地震,总共死亡二十四万二千多人;重伤十六万四千多人;遗孤4204人;有感范围达217万平方公里;65万间民房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这是一串触目惊心的数据。如今的汶川强震,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后果呢?

虽然这次强震发生在汶川地区,但是它牵动了中国13亿人的心。我坚信,在汶川背后,只要有我们全国13亿人民的坚强后盾,没有抗不过去的灾难!我们都是汶川人!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汶川的未来会更美好!

汶川地震感想心得体会 篇十三

地震是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建筑物的崩塌,更是家园的破碎和人心的重创。而汶川地震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一名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的志愿者,我亲身体会到了救援过程中的苦辣酸甜。救援行动虽然艰辛,却让我深感人间真情和互助精神的伟大。以下是我对汶川救援经历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救援前的准备

救援行动的前期准备非常重要,因为救援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有任何闪失。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们立即组织起救援小组,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当时,我们成立了物资筹备组、医疗救援组、心理支持组等,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同时,我们也深入了解汶川地震灾区的情况和需求,确保我们所提供的救援物资和帮助是真正对灾区的需要的。这样的准备使得我们的救援行动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第二段:救援中的困难与挑战

救援行动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是地震造成的交通中断和道路塌方,给我们的救援物资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其次,救援工作本身的风险性也让人倍感压力。废墟下的生命,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寻找和营救被困群众。最后,救援过程中遇到的个别受灾群众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也让我们有些应对不当。但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不能气馁,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第三段:救援中的感动和正能量

救援行动中,我所见到的感人场景和正能量让我深受触动。我见证了许多志愿者、医生和救援人员用自己的双手,挖掘出一个又一个受灾人员。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露天还是地下,他们始终抱着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我也与许多灾区的受灾群众交流,听取他们的故事和心声,感受到他们的坚强与勇气。在这个时刻,我们彼此温暖着,相互鼓励,用爱去拯救,用希望去凝聚。

第四段:救援后的思考与反思

救援行动结束后,我不禁开始思考和反思,希望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救援前期的准备虽然让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援行动,但在一些细节上,我们还是有所疏忽和不周到。所以,在未来的救援行动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准备工作的完善,做到有备无患。同时,救援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也让我意识到,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升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

第五段:救援带来的成长和收获

汶川地震救援使我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东西。首先,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最终胜利。其次,我了解到了人对于灾难的抵抗力和创造力。在灾难面前,人们会展现出无比的勇敢和坚韧。最后,我也认识到了人间真情的可贵。在救援行动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感动和真挚的友爱,这使我深深地相信,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总结: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但也是一次伟大的救援行动。通过参与其中,我不仅收获了成长和思考,更体会到了人间真情和互助精神的伟大。今后,我将继续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帮助,为创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汶川地震感想 篇十四

(八)学会感恩

也许自从李冰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后,都江堰人似乎一直都有些优人一等的感觉。都江堰水利工程带来的益处,正如作家余秋雨先生所说的那样远远比过长城。他们除把“温(温江)、郫(郫县)、崇(崇州)、新(新都)、灌(灌县,现即都江堰)”五县以外的四川其他地方统称为“下五县”,把来自巴中的我和另一个来自遂宁的同事TJ说成是来自“红苕国”的人。这上五县可能就是被称之为“天府之国” 的所在了。我是这样解释的“上”子。这里和我的老家比,土地的确肥沃得多,由于水的方便,种庄稼要比其它地方容易得多,轻松得多。由于离成都不太远,所以很多农民很快忙完农活后就在附近找短工打。生活在这个小平原里,作为四川人,是幸运的,他们永远不需感受李白的“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样上坡下坎的艰难,从较早的鸡公车到自行车,再到摩托三轮,减轻着人们的负重之苦。平日没事的时候,就三四个在一起,打打麻将,近年来又兴起。我走出“祖国”,到这里行医谋生,天生反应迟钝,远不能和他们同场竞技。就是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为李冰自豪着,为都江堰骄傲着。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受灾。正如一些人说的那样,我们以前只是从电视上看灾民,没想到我们今天也成了电视里的灾民。

地震后,我们就陆陆续续地收到从各个地方支援来的物资,方便面,纯净水,牛奶,饼干,药品等等,每每看到一车一车的东西送来,我感到无比的温暖。虽然我们还有很多人还有衣服穿,有饭吃,甚至一些人还有酒有肉。但还是让我们记住自己,我们是灾民。虽然我们不比别人低等,但我们只要对生命敬畏,就须要对这所有支援感恩。还记得五月十二日那夜里的冷么?还记得那饥饿么?还听说居住在汶川里的人们还有人在挨饿呢。然而,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总是有的。我不愿提及,只是想,我们要象感谢李冰那样感谢所有支援我们的人们,敬畏那些为延续宝贵生命而必需支援的物资。不管我们以前的生活如何优裕,也不管我们以后的生活如何宽裕,我们此时就是灾民,我们也为煮饭而找水苦恼,为上厕所不方便而困扰过,我们也为在老家那倒掉了围墙的敞院坝里洗澡而尴尬过,我们为没有通电而看不成电视,上不了网……我们正为这在平时看来是极普通的一切,而今却变成了一个个生活的大麻烦了。现在,我们才正真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它如此平常,几乎不为我们觉察——似清凉的水,象新鲜的空气。就让我们为这幸福祈愿!为这幸福,同时学会感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