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合演讲稿(精选7篇)8-16-21

0 2024-08-18 20:12 Mr.xuan 来源:xuanchuanyuan.com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现实社会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www.xuanchuanyuan.com细致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信合演讲稿(精选7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信用 篇一

一、前人的研究

(一)产权制度的重要性

自科斯和阿尔钦、德姆塞茨、巴泽尔和张五常等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开创性工作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所有权的安排对于经济资源的配置,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科斯[1]认为,在现实的经济世界里,既然存在着交易费用不为零和信息非对称,那么产权制度就会对经济基础行为和经济效率发生作用。德姆塞茨[2]进一步指出,如果使经济效率的潜力发挥出来,产权结构的某些变化是必要的。据此,有效率的产权安排会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二)国家与经济组织(产权)的关系

在现实的生产和交易的活动中,由于经济主体的多样性、复杂性,产权规则不可能完全依赖于私人承诺来实现,因此,国家的有效保护就显得必不可少了,[3]即具有“排他性收益”的产权有效履行需要国家强制性的实施。然而国家对产权提供的保护,并不是免费的,要为保护所有权所能花费的资源最终来自产权的“负赋”。[4]因而自所有权一开始确立起来,就注定了与国家发生联系。

这样,一方面,国家为产权提供保护,另一方面,产权通过其“负赋”而向国家支付服务租金,以此为产权所有者形成确定的、合理的预期。自然而然,在产权与国家之间形成一个“公平交易”,即有效的产权安排就可以在一个经济系统内稳定存在,并以此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然而。根据诺思[5]的研究,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中,无效率的产权是一种常态。据此,诺思提出了一个关于国家的分析模型,以分析国家在制度安排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在那里,国家是被看作具有使统治者租金(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和工具,同时也愿意在此前提下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税收增加。但是,上述的两个目的,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即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事实:有效率的产权会提高统治者的财政收入,但由于交易费用(监督、检测和课征赋税)可能减少统治者的税收,同时有效率的产权也可能危及统治者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一个国家所面临的竞争约束,又使统治者必须不能触犯有势力的选民,所以统治者会同意一个有利于这些集团的产权结构而无视对其效率所造成的影响。因而,常常出现国家及其人不能抵御短期租金增加的诱惑,使得无效率产权存在,从历史上看,就表现为无效率产权的长期存在。

另外,国家及其人往往出于其它方面的考虑,对所拥有的资源的使用不一定与私人所有者遵循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相同。即国家或其人往往从自身效用出发,而忽视私人所有者的交易原则,进而造成私人所有权残缺。因此德姆塞茨[2]指出:“所有权残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控制废除私有权利束的职位已被安排给了国家,或已由国家来承担。很显然,所有权残缺是国家侵权的一种结果。

(三)假设

产权和制度经济学家们所阐述的“排他性收益”的产权安排对经济行为和经济效率产生重要的作用。而被视为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即国家)一旦介入产权的履行与实施,则必然带来强制性的特点,从而能有效地保护产权规则的实现;但是,国家在介入产权实现的过程中,又由于其具有自身特殊的效用偏好,借用于暴力潜能的工具,可以无视有效率产权的存在,或对有效率产权的侵害。因而,本文提出一个假设: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功能的正常实现,取决于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有效安排。国家在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国家或其人往往更注重短期租金的增加,往往凭借其暴力潜能的工具,随意对有效的农村合作金融产权进行侵害,致使农村信用社产权的残缺或失落,所引起的最终结果是农村合作金融功能异化。

二、农村合作金融功能异化的表征

一般来讲,合作金融是在合作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金融资产参与合作并为合作组织成员提供金融服务的经济金融形式。国内外经验表明,参与合作金融的成员大多数是金融活动中的弱势者,即他们无法较好地获得商业性金融服务,但又有融通资金的需求。这样,这些金融弱势者就联合起来组建互助性质的合作金融组织,并且以简便的手续和较低的利率,向社员提供金融服务,以解决金融弱势者的个人融资困境。具体到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注:《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如此定义:“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有社员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正是以上述目的应运而生的,以通过组建农村信用社来实现小农经济的低成本合作互助,然而,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信用社的服务功能异化,没有真正体现社员(小农)的低成本互助原则,更多的是倾向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商业性金融组织。

(一)非互助性倾向

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形式,合作金融首先体现的是以互助为目标,为组织成员提供金融服务为目的。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领域唯一的、正式的合作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上,应毫不例外地要体现互助合作的性质,即首先为社区组织成员提供服务。而实际情况是,社员从农村信用社得到的贷款比重不仅低,而且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根据何梦笔和陈吉元[6]对广东、浙江、湖北、山西和陕西5省的256户社员的调查结果表明:有贷款需求的社员达72%以上,其中,从农村信用社得到贷款的仅有10%,86%以上的贷款需求是通过民间金融机构得到解决。同样,温铁军[7]对中国15省的24个地区的个案研究亦证实:1995— WWW.xuanchuanyuan.com 宣传员…1999年农村社员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比重呈下降趋势,且70%以上社员的贷款需求是通过民间金融的方式得以解决。可见,农村信用社的互助合作的性质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从设置形式上看,农村信用社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的,(注:在1953—1956年的“合作升级”阶段,农村信用社设置形式一律建立高级社,并且排除一切低层次的合作经济组织。)一个乡设置一个信用社,并且随行政区划变动而变动。合作金融组织形同行政机构,“官办”色彩浓厚。这种设置一方面脱离农民;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忽视互助合作的客观基础——社区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地理分布的集中性,工作关系上的密切性甚至宗教信仰的共同性带来的较低的信息成本等。最终,社员之间的低成本互助演化为“高成本非互助”。

另外,社员出资入股组建起来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本应该通过“三会”来决定信用社的内部运作管理,但是长期以来由国家银行领导和管理(李剑阁,2000)。[8]不仅如此,信用社与社员之间的贷款程序与标准基本参照农业银行的程序和标准来决定(尤其是1996年农业银行与信用社“脱离”后,此种现象更为突出),较低的交易成本在组织成员和合作金融组织之间没有得到体现。因而,此时的农村信用社既类同于商业性金融,而并非是农民自己的互助性合作金融组织,又类似于政府部门的某类附属机构。[8]

因此,民办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演变成具有“官办”性质的金融组织,已经失去低成本互助合作的性质。

(二)金融服务非农化倾向

解放初期,为了使农民以较低成本获取农业生产所需资金,在国家的积极倡议下,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建立起具有互助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且在一定程度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了互助合作目的。然而,随着国家对金融资源控制的深入,农村信用合作社也不可避免地被国家纳入计划管理体系中,越来越偏离为农村、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道路。

从“一五”时期开始,农村信用社农户存贷活动中的存差较小,年平均仅为26.86%,随着经济发展,这种存差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到了“四五”时期存差占存款余额的比例已超过50%以上,“五五”、“六五”期间已超过70%以上,“七五”期间有所下降,但在“八五”、“九五”时期又开始反弹,达到75%以上(见表1)。

农户存差余额越来越大,这并非意味着农村信用社资金富裕,也不能说明农户不需要资金,而是农村信用社资金的非农化结果。[9]通过农村信用社将大量的农村资金转离农村,为城市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创造了大量的资金来源。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信用社只是通过动员农村储蓄来提供城市工业化建设的资金;而改革开放后,农村除了动员农户储蓄以提供城市工业化建设,另外还要承担为乡村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的重任。因而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时期,农村信用社存贷差存款余额比例大大超过改革开放以前的比例。

三、农村信用社功能异化的演进路径

本节通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变迁过程的考察,分析国家(注:以政府作为国家的人,则国家人又分解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次。)基于自身的效用与偏好而对农村信用社渐进介入,造成农村信用社所有权残缺,而所有权的残缺正是农村信用社功能异化的制度原因。

(一)经济转轨前国家权力的介入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及合作化运动的兴起,农户扩大生产的愿望产生了对资金的需要,虽然部分农户可以通过民间借贷获取部分资金支持,但仍然存在较多的资金缺口。资金的缺乏,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受挫,同时也为高利贷的滋生留下空间。为解决该问题,中央政府分别在1951年5月,1953年2月,1953年12月召开会议或发出通知要求试点组建农村信用社。195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第一届全国农村信用社合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持合作化道路,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尽管这时期农村信用社具有较浓的政治色彩,并且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但合作原则还是得到了充分体现。

然而,为实施工业优先增长战略,国家便有了控制社会金融资源的动机和行为,这样控制农村的金融资源也就在所难免。于是在1954年8月的《关于建立中国农业银行的请示报告》中,明确提出农业银行的各级机构应设置管理信用社合作的职能部门,并且在1955年成立中国农行银行后,信用社工作的重要方针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具体工作则由中国农业银行组织执行。同年9月,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大力整顿信用社,这样,农村信用社的社员股权权利第一次遭到国家银行(国家人之一)限制,信用社的民主管理与自愿原则相应地受到破坏。

在“”和“”期间,国家以政治运动的方式,先采取疾风暴雨似的“合作升级”,强化了农村信用社集体财产性的结构,弱化其财产组织形式的合作性结构;随后两次将农村信用社的人、财权下放生产大队管理,两次又收回归银行管理。(注:第一次下放是1958年,1959年收回;第二次于1969年下放。1977年又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使用、人员编制等纳入国家计划,实现了第二次收回,并一直持续到1984年。参见尚明(2000)的《新中国金融5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这样,在国家的强权主导下,农村信用社从创社之初的合作金融组织演变成国家基层机关在农村的融资工具,实现了农村合作金融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二)经济转轨后国家权力的控制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经济全面建设的新阶段。在农村经济领域亦不例外,尤其是农村生产和分配制度变革所带来巨大的生产收益更是激励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这样,农业生产的扩张,客观上对生产资本有了日益增加的需求,也意味着国家面临不断增加农业生产资金投入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以工业优先增长的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仍没有根本性转变,同时国内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国内大中型国有企业在一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总体上是缺乏竞争力的。更进一步讲,在计划经济时代依靠人为制度安排以压低工业发展的成本,即压低资本、原材料和劳动等的价格而形成的某类产业,在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是没有自生能力的。[11]然而,在缺乏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的退出机制及其配套措施尚未有效实施之前,国家更是出于政治社会(例如:国家经济安全、国企人员就业等问题)的稳定性考虑,仍然会对国有企业进行投入,并且逐渐导致国有企业在资金上对国家产生了刚性依赖。

这样,在经济改革的初始阶段,国家面临着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对资金要素需求日益增长的双重压力。可是,当时的中国本来就是资本要素相当稀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无法供给较多的资金要素。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工业优先增长的赶超型发展战略没有实质性的转变,相形之下,国家在对有限的资金要素进行配置时,更偏好于工业领域;并且还不断地从农村领域里汲取金融(经济)剩余,继续为工业部门“输血”。由于在农村经济领域中,经济剩余是分散的,要将它们转变为国家手中的可用资金,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这样的制度安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融制度,一种是财税制度。就金融制度而言,就是国家在经济货币化进程中,一方面超量供给货币,以获取货币发行收益;[12]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控制,从而获得一大笔经济剩余,尤其是在改革初始的财政收入下降的阶段,国家更需要对金融资源的控制。表现在农村经济领域中就是,国家通过农业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进行间接控制。从表1的农村信用社的农户存贷款额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其中端倪,即在改革开始的关键几年,国家逐渐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干预,这样最终使占3/4以上的中国农民,在改革开始的关键时期,以净贷款人为其他经济部门贡献了金融剩余。[13]与此同时,国家已通过农村财政的公共支出与投入的控制,从农村中汲取大量的资金,使得农村资金表现为净流出。[14]当然,这种从农村领域中汲取的金融剩余并非是免费的,即国家的农村金融控制是要消耗成本的,而且这种成本随着农村经济货币化水平的提高,边际递增;与此相反国家对农村金融控制的收益则边际递减,当这种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控制就会逐渐淡化。于是1996年,农业银行与信用社正式分离,这不仅宣布国家正式放弃对农村信用社的直接控制,还意味着农村信用社进入一个更为复杂的境地。

(三)地方政府的介入与农村信用社控制权的失落

中国经济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朝着经济型分权迈进,具体表现为放权让利和“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的实施。但是在政府职能未根本转变的条件下,这种分权对于地方政府讲,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治理权,即不能真正发挥一级政府的管理作用。相对于中央政府来讲,没有独立的决策权,地方政府就只好(利用分权)为本地区争取利益;对下而言,没有根本的治理权,也就不能承担实质性的责任。[15]因此,经济分权的一个结果是使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在经济改革初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地方政府掌握了金融资源就意味着就业机会与经济增长,并可以确保一方“太平盛世”。这样,地方政府就有激励也有责任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寻求金融资源,从而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运作。[16][17]具体运作方式上表现为地方政府对现有的金融机构的渗入,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就农村信用社而言,由于本身的地域性,地方政府凭借其政治力量可以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控制,例如:地方政府影响农村信用社领导层的人事安排,从而使信用社的法律产权仅表现为名义上的,事实产权却被地方政府控制。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正式分离后,地方政府的这种控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旦地方政府这种运作不慎或过度,导致地方性的经济(金融)风险时,地方政府则以“没有根本的治理权”为由逃避责任,最终将风险转嫁给中央政府(农村合作基金会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至此,通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过程的回顾,可以看出在创社之初时具有合作性质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国家这个在暴力潜能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垄断组织的介入,导致其法律产权与事实产权不一致,信用社的所有权残缺,因而合作功能被扭曲、异化。一开始中央政府对信用社的介入和控制,使其演化为国家基层机构的融资工具;在中央政府逐渐退出对信用社控制之时,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地方政府又渐渐加强了对农村信用社事实产权的控制,导致了信用社法律产权进一步失落。因而,农村信用社除了在创社之初较好地体现合作制性质,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合作则是名义上的。

四、农村信用社功能异化的破解

从产权经济学角度看,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被扭曲,合作金融功能严重异化,核心问题在于农村信用社所有权的残缺,这种所有权残缺在于具有暴力潜能的国家依自己的偏好顺序而对农村信用社的侵权。因此,应以农村信用社内外环境及产权改革为核心变革合作金融制度。

(一)产权主体的归位

农村信用社应首先服务于农业、农民。因此解决合作金融的功能异化,关键在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利益格局应引入农户的利益,使农户利益与合作组织的利益在制度层面上很好地结合,能够在合作金融组织决策等方面表达他们成本——利益结构。在制度安排上,首先,将信用社的产权主体人格化,即合理界定农户的合法产权,让农户拥有农村信用社的剩余索取权,使农产在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不仅能获取收益,而且要承担相应的财务结果。如果不能将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予以人格化,则农村信用社就会成为不能分解为任何具体个人的抽象,再也不能向其组成的成员个人作进一步的追溯。[18]因此,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主体应明确归位于具有人格化意义的农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农村的下层结构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资金实力的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企业主,可以引入这批农产入股进社,并且承担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角色。

(二)制度定位

以产权安排为核心,重新调整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内部的利益结构,使各个利益主体能够重新讨价还价,形成合理的产权结构,这是从农村信用社本身内部解决功能异化问题。但从外部看,制度环境亦是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正常运作的关键因素。

从50多年来的农村发展历程来看,中央政府之所以凭借文件、决议、甚至行政通告,“姿意”对农村信用社财产权利进行侵害,对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变更及运作的调整进行干涉;地方政府毫不顾忌地介入农村信用社的运作,关键在于没有法典化的制度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产权保护。如果国家能从外部给予农村信用社正式的产权保护,将会增加农村合作金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够使产权主体在进行金融交易时形成合理的预期,从而有效发挥产权主体的激励功能。因此,国家应以法典化的制度正式确定农村合作金融的性质地位、运作机制等,有效地理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关系,防止其它利益主体对农村信用社不规范的干预,从而有利于其连续、稳定成长。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篇二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实施策略

一、引言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操作流程,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图表、数字、音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理,对档案进行全面管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准确记录了历史面貌的变化过程,新时期需要将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与以往的管理优秀的管理模式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参考,对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性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二、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档案管理服务意识。档案管理作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整体发展趋势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为农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和优质化服务平台。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档案管理服务意识,没有从细节问题抓起很难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阻碍了经济水平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大多数人认为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只是一项简单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深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专业型、创新型管理人才。目前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投入的设备比较有限,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上岗工作,极大的影响了工作质量。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不断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展开了技能水平,加大问题的创新研究力度,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不够严谨规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管理流程的核心要素,但是在目前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整个档案管理细节不够严谨规范,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部分方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比较有限,没有将档案管理规则与实际要求有效结合,从而导致管理人员的思想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影响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三)档案管理结构比较单一。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研究,我国档案管理类别不够齐全,结构方案不够全面导致大量的细节问题凸显出来,扰乱了社会秩序。而且目前的档案管理就产生了不均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很难发挥出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真正作用。

三、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正确认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不论在医学还是在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各个行业都离不开档案管理,在薪水下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中档案管理也不列外。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所以就需要领导者要正确认知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所在,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摆正管理态度,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但在实际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导致领导乃至一些机关干部等都缺乏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不了解其作用和价值所在,在对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关心方面都没有做到位,从而使档案工作进展缓慢。因此,就需要强化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知,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化的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落实,促进档案工作的进行。(二)明确档案管理要点,优化资源设备。新时期采取有效的档案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农村领导干部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貌。由于信息资料的获取渠道比较有限,导致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的了解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因此领导人员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问题,不断优化资源设备,合理调整人员费用,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还要做好档案管理宣传工作,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综合素质。我国农村信用联社档案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展开技能知识培训工作,不断引进优秀型人才,才能顺应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发展潮流。因此,对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总结经验知识,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四)拓展信息渠道,有效完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结构,工作人员要投入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准确记录相关信息,及时了解信息的反馈情况。适当的拓展信息资料的获取渠道,不断更新优化档案管理系统,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不断建立健全新的档案管理系统,让农民第一时间了解金融动态和生产运营状况,让农民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村建设提供更优质化的服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管理部门要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有效拓展档案管理队伍。注重档案管理人员意识的加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将档案工作认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时期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

作者:刘丽荣 单位: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张芳。济南市历城区农村信用联合社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山东档案,2014.

[2]张德峰。农村信用合作社:民主困境与法律突围[J].政法论坛,2011.

农村信用合作社 篇三

一、广拓储源求发展

“十五”期间,我社牢固树立“存款立社”的思想,组织动员全体员工积极搞好筹资工作,储蓄存款快速增长。截止2005年11月末,我社储蓄存款余额为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其中,活期存款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定期存款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份额从2000末的%增至如今的%。

二、倾力支农创双赢

“贷款强社”是我社始终不变的指导思想,只有贷款规模增大,我们的利息收入才会增多,效益才会更好。“十五”期间,我社紧紧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逐年加大贷款投放额度。截止2005年11月末,我社累计投放贷款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其中农业贷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其他贷款万元,比2000年末增长万元,为我县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大力清收促盘活

不良贷款是制约我社发展的一个瓶颈,“九五”期间我社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我社的发展,“十五”期间我社把不良贷款的双降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辖干部职工齐努力,加之县委、县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大力支持,不良贷款的清收和保全工作取得了突破进展。截止2005年11月末,我社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占比为%,比2000年末下降万元,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

四、开源节流出效益

“十五”期间,我社财务工作能够严格执行金融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依法合规经营,制定和完善了财务内控制度,强化成本意识,积极拓宽经营渠道,压缩费用开支,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和经营效益。预计12月末我社实现总收入万元,比2000年末增加万元;利润万元,比2000年末增盈万元。

五、加强内控建设,促进规范经营

“十五”期间我社补充、完善和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业务经营更加规范,有章可循,比“九五”期间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依法管理、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安全保卫工作成果显著

“十五”期间,我社严抓“三防一保”工作,联社在费用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抽出大量资金用来改善储蓄所的安全防范措施,安装了防盗门和防弹玻璃,更新了防暴枪支和运钞车辆,为各社安装了电脑监控设备,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综合防范体系,安全保卫连续五年无事故,为我社的发展和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各项业务的稳健运行。

七、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双丰收

我社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塑造企业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来积极宣传信合品牌,达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员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十五”期间,我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县文明单位、市文明标兵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每年都获得“支农先进单位”的殊荣。

八、党风廉正建设工作井然有序

“十五”期间我社始终把党风廉正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重要方针政策,使每名党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德立身、以才强身、以廉正身”,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打造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扎实、团结向上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十五”期间我社无党员和职工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九、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回顾过去的五年,XX联社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迹,“十一五”即将开始,XX联社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支农兴社”之路,为XX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振兴做出我们不遗余力的贡献。 二五年工作总结

2005年是我社改革进展最快、经营机制最活、管理最规范、经营成效最显著的一年。面对业务经营任务重和体制改革工作时间紧的客观形势,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部署,XX联社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业务经营为主线,依照“存款立社、支农兴社、管理助跑、效益引航”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这一中心,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注重人性化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想干、会干、真干、实干”上大做文章,全社上下形成了人心顺、人气旺,思路宽、办法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一手抓好深化改革,一手抓好业务经营,实现了各项工作新的突破,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业务快速发展,预计年底将超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为推动我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各项存款余额预计达到万元,较年初纯增加万元,完成联社万元计划的%,同期比增加万元。

(二)当年各项贷款累计投放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其中,农业贷款累计投放亿元,同比增投亿元;其他贷款累计投放万元,同比增投万元。

(三)不良贷款余额万元,预计较年初下降万元,完成计划的%。

(四)全年预计实现各项收入万元,完成计划的%。其中,利息收入万元,同比增加万元。

(五)全年预计实现利润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完成计划的%。

(六)安全营运目标,全年无安全案件发生,实现了安全经营无事故。

(七)统一法人改革工作进展顺利,今年10月份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后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聘任了联社机关5部1办负责人,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目前已进入开业申报阶段。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注重思想引导,确立奋斗目标。

我社认为只有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才能走上全面、协调的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引导全体员工进行五个观念转变,确立五项工作目标。即,金融服务要从“喜大户、图省事”向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方向转变,把履行宗旨,优化支农服务工作为信合事业的出发点,提高支农水平,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筹资方式要从存款难搞,资金不足靠人行再贷款向偏重造血功能,揽存为主的方向转变,把多揽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作为培养利润来源的增长点,夯实信用社的发展后劲;经营思路要从“一社一家”单个核算向一级法人、统一核算的方向转变,集合整体资源,实施集体化经营,把主攻双呆,增收利息作为优化信贷结构,如期获得央行票据资金和提高经营效益的根本点,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才观念要从重学历、重职称向讲实用,看业绩的方向转变,形成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人才使用机制,把人才使用管理作为信合事业长久不衰的结合点,走人才兴社之路;内部管理要从划分职责层层管理向全县一体,授权负责的方向转变,把减少中间环节强化联社的经营管理能力作为全局工作的保障点,向一级法人要效益。以上思想引导,使全体员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信心。

(二)站在壮实力、扩规模保支农的高度,狠抓资金组织工作。

今年以来,我社将筹资工作作为业务经营的基础工作来抓,确立了“全员揽存,巩固农村,渗透城镇,辅射周边,激励促进,扩大总额”的筹资工作整体思路。一是向科学的管理机制要存款。集合各网点人力优势,一人牵头,全员参与,合理确定员工任务,严格落实存款奖惩;二是强化人员素质教育,全力打造精品网点;三是调整代办员揽存计酬办法,向代办点要存款。通过降低存量手继费提高增量手续费标准,调动了代办员筹资积极性;四是广泛宣传,扩大开户面和存款面。通过电视媒介宣传,提高了信用社知名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五是奖优罚差,向激励措施要存款。采取了月底余额与旬均余额双向考核的办法,超奖欠罚,加大了业务发展考核激励机制。今年实施的考核办法不但考核存量、而且注重考核增量,并与业务收入相匹配,这样更能充分体现业务发展与业绩的挂钩,更能体现考核的公正性、合理性,使职工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筹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员工作干劲和工作热情,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以“双赢”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发放信贷资金,帮助农民增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说到底就是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为此,我社今年:一是转变支农理念,开展好支农专题活动。认真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活动,以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这一农村信用社的优势品牌为载体,努力破解农民贷款难难题。为保证此项活动扎实有效,我们提出了“实、细、稳、好”四个要求,即牢固树立农村、服务三农的理念,坚定支农方向不动摇;要在工作中细致周到(建立农户档案全面细心;评定信用等级精确细致;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审查仔细;贷款检查和管理周到细心;评定信用村镇严格详细);要坚持稳健推行原则,杜绝一哄而上和消极对待;以效果好为标准,向支农贷款要效益。今年,我社开展了上门放贷、现场放贷、柜台集中放贷和设立集中放贷日等便民措施,使农户很方便的就能得到农业生产中所需资金。2005年,我社累计投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同比增投;为扶贫户、助强户累计发放专项贷款,同比增投,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所需资金。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与好评。二是联社在做好小额信贷工作的同时,紧跟县委、县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大方针,适时调整贷款投向。2005年累计发放劳务输出贷款,同比增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针对我县部分乡镇的特色农业,累计发放特种养殖贷款,同比增投元;三是支持地方建设,全年累计发放基础设施贷款万元,个体经商户贷款万元,为XX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我社以深化改革为契机,积极宣传信用社发展的机遇和前景,宣传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对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做出的重大贡献。各社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散发宣传单等形式进行了大力宣传,展现了农村信用社的综合实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1、加强信贷管理。一是管理好贷款增量,从信贷源头上杜绝贷款风险。在信贷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了贷款“三查”制度,执行贷款集体审批制度,从而确保了新增贷款质量,同时加大到期贷款收回率的考核力度,有效防止了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的现象;二是狠抓了对信贷人员的学习督促,进一步提高了信贷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通过一年来的学习,信贷人员的信贷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及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2、努力盘活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下降是央行票据置换的关键因素,今年以清收不良贷款为重点,干部职工横下一条心,狠抓不良贷款净降工作。

一是加强“一逾两呆”贷款的清收力度,量化、细化考核措施,按标的落实到人,逐笔制定清收计划和方案,收回不良贷款与计酬挂钩,奖励与处罚并举,充分调动了全员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

二是政府支持带动收。由于我社在支持“三农”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到了党政对信用社开展清非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全年清非大队共盘活保全不良贷款近万元。

(六)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和新业务的创新力度,增加服务品种,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创新金融服务品种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一个必然选择,今年我社积极吸收各类代收、代付业务。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到了粮食直补款和农村医保资金的代付业务,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为信用社吸收了大量的低成本存款,优化了存款结构。

(七)强化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经营,提升全员的遵纪守法、合规经营意识。

结合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发生的各类问题和案件通报,对全员进行法规、制度教育,组织全体员工对本单位和所从事专业、岗位的制度建设及落实等进行清理、检查,全面查找薄弱环节和漏洞,分析、反思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完善了信贷、财务、安全保卫等诸方面的规章制度,为依法管理、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稽核部门加大了稽核监督力度,有效的防止了违规行为和金融案件的发生。

(八)加强财务管理,努力增收节支。

我社根据财务费用开支管理规定,对费用列支严格审查,合理安排,均衡使用,采取了分清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的办法,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在贷款利息收入上,全辖信用社明晰了目标,不论贷款金额大小均严格执行按季结息,使利息收入应收尽收,这些措施的实行有力地促进了费用收息计划目标的实现,使全县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

(九)齐抓共管狠抓“三防一保”工作,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

我社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齐抓共管、综合管理”方针,突出抓好“人防”教育,在安全保卫和案件防范上按照国务院总理强调的“四个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做到思想认识、目标任务、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组织保障、消防安全、廉政建设、发展观念的“八个到位”,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综合防范体系,为全县信用社发展和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各项业务的稳健运营。

(十)统一法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三、存在的问题

(一)开拓创新力度不够。突出表现在个别员工发展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强调客观原因,不从主观上找原因,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

(二)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突出表现在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良贷款清收进展缓慢,清收措施仍不灵活,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三)部份基层社管理仍然滞后,没有真正把联社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工作中,部分基层社在工作中,没能把联社的各项管理制度很好的贯彻执行,没有把基层社的潜在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十一五”发展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十一五”规划再一次把“三农”问题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XX农村金融的主力军,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如何在未来的五年内更好地发挥服务“三农”的职能,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及进一步推进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党和政府赋予我社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和政治使命。为进一步巩固我县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果,保证组建后的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新构建的体制下稳健运行,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不断壮大经营实力,更好地服务“三农”。结合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我社实际,制定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业务发展目标

1、各项存款2005年年末余额为近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各项存款平均每年增长%。

2、在人民银行和政府的支持下,合理运用好各项支持政策,预计未来五年各项贷款纯投放突破亿元,其中2006年将达到纯投放亿元;2007年将达到纯投放亿元;2010年将达到纯投放亿元。2006-2010年贷款规模每年平均递增万元,新增农业贷款比例达到%以上,同时农业贷款占比每年保持在%以上。

(二)经营效益目标

1、XX联社2005年实现盈利万元。实行统一法人后,预计在未来五年盈利水平将不断提高,其中2006年盈利水平将比统一法人前增长70%,2007年盈利水平将比统一法人前增长120%,2010年盈利水平将比统一法人前增长175%。

2、2005年底资本充足率为11.10%,预计2006年末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1.99%,2007年末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2.20%,2010年末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3.95%以上。

(三)资产质量目标

XX联社在未来的五年里,信贷质量将得到根本好转,2005年末—2010年末不良贷款比例从12.17%降至3.34%,其中2005年不良贷款比例降至12.17%,2006年不良贷款比例降至9.63%,2007年不良贷款比例降至7.42%,2010年不良贷款比例将控制在3.34%以下。

(四)改革发展目标

XX联社目前正在实施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的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进入开业申报阶段。未来五年我们将严格按照“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五)综合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存贷款规模及客户市场占有率要继续保持在全县各金融机构之首,信贷客户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10%;各项内控制度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人事管理制度达到民主化、科学化,实现“能者上、庸者下”;薪酬分配制度达到合理化、科学化,全员实行按劳计酬;机构设置以巩固高效网点,撤并亏损或低效网点的原则,合理规划网点布局;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消除,全联社安全设施和员工安全意识得到加强,确保五年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XX信用合作联社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我社全体员工将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六年工作规划

2006年,是我社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发展的关键一年,是我社实行一级法人管理后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工作规划要求,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按照“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原则,我们务必紧紧抓住机遇,顺应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2006年我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围绕业务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改进支农服务,加强经营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对“三农”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增强,倾力推动我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和地方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2006年工作目标是:计划全年各项存款纯增亿元;全年计划贷款投放亿元;不良贷款清收万元;实现利润万元。安全保卫工作全年无事故,新发案件为零。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我县农村信用社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自治自律能力

一是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要解决我县农村信用社目前阻碍发展的各类问题,谋求更大发展,我们就必须高举发展的大旗,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抓住历史机遇,把发展作为“富民兴社”的第一要务,树立全面、协调、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逐步消化历史包袱,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合作金融机构。

二是要提高自治自律能力。各社在经营中既要发展业务,又要防范风险;既要着手解决当前问题,又要积极谋划长远,统筹兼顾。同时,各社要切实转变经营观念,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工作,要自加压力,确立发展思路,谋求发展蓝图,增强自治能力,摆脱经营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人本管理,提高队伍素质

人才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新的一年里,各社要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角度全面强化人本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一)搞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一是抓员工教育。各社要在职工中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和民主生活会,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社要挤出时间认真学习金融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尤其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

二是抓员工培训。06年,县联社要着重抓好“一线员工”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金融法规、各项制度、电脑知识和经营理念等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培养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品质优良、业务素质高的员工队伍。

(二)整肃社风,增强主人翁意识。

在全体员工中开展“讲团结、比奉献、赛实绩”活动,引导职工始终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社的作风,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比工作、讲奉献、争上游”的良好作风。全体员工要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改进工作作风,自觉做好考勤工作。联社机关工作人员要摆正位置,明确工作职责,为基层信用社搞好服务。机关科室内部、科室之间要相互配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严禁相互推委,拉小圈子,保证政令畅通,给基层农村信用社做好表率作用。

三、狠抓业务经营,拓展发展空间

(一)大力组织存款,夯实发展根基。

存款是立社之本,效益之源,一定要保证存款工作稳步发展。一是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全体员工要从改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入手加大组织存款的力度。

二是强化宣传,提高农村信用社认知度。各农村信用社要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在宣传上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重视长远宣传效果,要把宣传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抓实。

三是以农村市场为依托,培植稳定的客户群体。抓好资金组织工作,积极占领存款市场。加强对资金市场的信息收集,扎扎实实地做好吸储公关工作,除搞好日常门柜吸储工作外,要切实转变作风,上门做好农村专业户、集体工商户等存款大户的吸储工作,并为其提供便利的结算、汇兑等服务,建立较为稳定的客户群。积极吸收低成本存款,优化存款结构。加大对公存款组织力度,积极争取地方党政的支持,动员乡镇企业、私营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单位、财政、税务、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到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促进存款快速增长。

(二)突出支农重点,搞好资金营运。

“以农为本,为农服务”是我社的服务宗旨和永恒主题。06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这就要求各社要以支农、富农、兴农为已任,紧跟我县优化产业结构的步伐,千方百计的提高支农服务水平。要树立“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观念,从支持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高度出发,促进信贷结构和县域经济结构的同步调整,促进我县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建设。

1、突出贷款营销重点,加大支农力度,优化信贷结构。

2006年,各社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思想,把服务“三农”的着力点放在支持粮食生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多元化增收这三个方面,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扩大贷款营销规模,优化信贷结构。

一是要加大营销宣传力度。采用墙标、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业务。继续开展小额农贷、农户联保贷款、教育储蓄等主要业务产品的营销宣传。深入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知识、送贷款下乡活动,开展上门营销,密切社农关系,引导农民发家致富。通过持久、深入的立体宣传攻势,让更多的农户和社会公众了解、熟悉农村信用社的各类金融产品,增强农村信用社对市场的吸引力。

二是要以农户为信贷营销重点。坚持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全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扩大农户贷款面。尤其要加大对偏远山区农户的信贷投入,改变新增贷款过度集中在城郊和大集镇附近,贷款投放从城镇到偏远农村呈“放射状”分布的状况,大力支持山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为农村信用社培植新的收入增长点。

三是要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信贷营销重点。把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社要结合地方政府的总体规划,尽快建立健全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授信评级体系,确保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扶持农民发展“畜牧、小家禽、种植、蔬菜、瓜果、滑子蘑”等优势产业,促进农业整体水平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调整信贷结构,完成农户与市场的对接,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农“双赢”。同时,集中资金支持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2、改进支农服务,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提高支农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作为农村信用社改进支农服务、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加快建档进度,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是大力推进农户信用征信系统建设,努力打造农村信用工程。各社要全面推进农户信用征信系统建设,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审活动,特别要抓好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审,成熟一个,评定一个。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抓好落实,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3、强化清收措施,化解信贷风险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社要主动采取措施,努力降低不良贷款占比。同时,各社要组建不良贷款清收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奖惩分明。在清非工作上要紧紧依靠联社清非工作大队,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排队,认真分析,通过信贷投放和“清非”工作的双管齐下,使“双降”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加大不良贷款考核力度。继续实行责任清收,以每月的挂钩工资进行考核、奖惩。06年在各社逐步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加强对信贷资金的跟踪、监测,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四)做好电脑储蓄联网工作。

2006年省联社将在全省开展信用社电脑储蓄网点的通存通兑工作,这是我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历年来,由于农村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储蓄网点不能通存通兑等客观因素,使我们与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在竞争储源上处于劣势,严重制约了我社发展。如今,我们即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这就要求各社要对此项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电脑科技人员要做好联网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储蓄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我社顺利开通储蓄通存通兑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经营管理,规范运作行为

(一)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2006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将继续推行经营目标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奖惩考核力度。各社要明确经营目标,落实工作措施,做到“任务明确,层层落实,绩效挂钩,考核逗硬”。

一是要切实抓好利息清收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利息清收力度。在坚持按月、按季、按年定期结息的基础上,要将利息清收任务落到社、到人,对欠息户要按时送达利息催收通知书,确定专人,跟踪催收,千方百计做到应收尽收。

二是严格费用管理,节约费用开支。要牢固树立勤俭办社、过紧日子的思想,节省一切可能节省的费用。对信用社费用开支,06年将继续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和维修项目验收制度,各社对费用开支要有制约措施。联社对各社继续实行费用率和费用额双向控制的办法,各社对分社也要实行简易核算,绩效挂钩,在收入分配上不能吃“大锅饭”。版权所有

(二)健全内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合规经营。要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全县信用社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完善,最大限度地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同时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各信用社主任要起好带头作用,自觉执行规章制度,依法合规经营,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全员的风险意识。

二是建全“三会”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理事会、经营班子和监事会的职责,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结构,实现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的分离,增强整体战斗力。

三是强化稽核工作。06年继续推行“人盯社”管理模式,实行片区负责制。稽核人员要认真开展稽核检查,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和处理。监事会和稽核部要加强督促,严防经济案件的发生,为我社业务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抓好业务发展的同时,各社要抓好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全社要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抓好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卫监察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检查督导力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检查,落实责任。

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把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推动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塑造企业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以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员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以良好的社风、社貌树立起崭新的形象,营造出人心思上、令行畅通的和谐氛围。

六是加强安全防范。继续修订和完善“三防一保”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并逐级签订安全保卫责任书,狠抓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合理增加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人防和技防水平,确保信用社资金、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案件和事故发生。

五、明确改革目标,推进改革进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 篇四

一、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各项存款。6月底各项存款余额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完成全年度存款增长计划的 %,与上年同期增长额相比增加 万元,各项存款中储蓄存款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与上年同期增长数相比增加 元,对公存款 万元,比年初减少 万元。

2、各项贷款。全辖贷款余额 万元,比年初增加 万元,与上年同期增长额相比增加 万元,已经达到了年初联社制定的经营目标,其中农户及农村经济组织贷款 万元,占各项贷款 %,企业、个体工商业和其他贷款 万元,占各项贷款 %,上半年全辖累计发放各项贷款 万元,与上年同期累放数相比增加 万元,其中发放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贷款 万元,占总放款的 .%,从贷款投向看,农户贷款累放 万元,占总放款的 %,农业经济组织累放 万元,占总放款的 %,工商业及其他贷款 万元,占总放款的 %;各项贷款中逾期贷款 万元,占各项贷款的 %,呆滞贷款 万元,占各项贷款的 %,呆帐贷款 万元,占各项贷款的 %,逾期贷款比年初下降 万元,呆滞贷款比年初增加 万元,呆帐贷款比年初下降 万元,上半年累计收回各项贷款 万元,与上年同期收回数相比多收 万元,六月末存贷比例 %。

3、财务收支情况。6月末各项收入 万元,与上年同期收入数相比增加 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 万元,与上年同期贷款利息收入数相比增加 万元,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 万元,与上年同期往来利息收入相比增加 万元,各信用社按照经营责任制计划都完成了上半年的收入任务;上半年各项支出 万元,帐面轧差盈余社 个,盈余金额 万元,与上年同期盈余金额相比增加 万元,亏损社 个,金额 万元,与上年同期亏损额相比减少 万元。

二、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抓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好联社班子的建设,根据中支要求及布署,完成县联社班子的组建工作,通过竞聘选拨了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了县联社副职领导,充实了联社领导班子成员;二是调整充实了基层社领导班子,对部分社的班子进行了调整;三是对部分重要岗位人员进行了轮换,把人才合理的利用起来。

(二)落实措施,抓好存贷业务。一是抓好各项经济指标的落实,年初县联社及时召开了职工代表会,将全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社,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办法和措施;由于这项工作抓得早、抓得实、考核到位,今年各项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二是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各社都能把资金组织工作放在第一位,通过落实任务,组织资金,做好服务工作,同时经过职工们的共同努力,各项存款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信用社(分社)已完成了全年度存款增长任务,*******等信用社(分社)都完成了上半年的存款增长任务。二是抓好贷款业务。年初以来,我们考虑到信贷资金比较充裕的实际情况,联社制定了贷款营销实施办法和社团贷款管理办法,对全辖的资金营运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稳中求进,自求平衡,不求做大,但求做好,在满足“三农”贷款需求的同时,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力争一个早字,早安排、早发放,对一些经济条件差,发展比较困难的信用社,积极为贷款难放的基层社牵线搭桥,采取社团贷款的办法带动他们共同发展,通过开办社团贷款,开拓这些社的信贷业务,对一些投资期较长的可行项目给予了支持,信贷规模得到了扩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由此出现了存、贷款业务的同步发展。与上年同期增长数相比各项业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上半年各项存款增长数与上年同期增长数相比增加 万元,各项贷款增长额与上年同期增长额相比增加 万元,累放贷款与上年同期累放数相比增加 万元,各项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万元,盈利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万元,亏损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 万元,不良贷款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 万元,同比下降 个百分点。

(三)做好信贷服务工作。

1、做好支农工作,积极为“三农”服务。一是贷款向农业倾斜,上半年净投放 万元,农贷增长 万元,累计放出各项贷款 万元,其中投入农户及农业的就达 万元,占累计放款的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万元。二是减少小额农户贷款手续环节,简化农户贷款手续。首先是使用小额信用贷款证贷款,农户可直接拿贷款证到柜台办理贷款;其次是加大了贷款证发放工作的力度,并纳入了专项考核,再是农户要求的农业生产资金需要都不折不扣的给予解决;三是做好农业生产资金需要的调查和贷款的发放工作,入春以后县联社就部署了各社深入农户对农业生产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此同时各信用社都突出了急农民群众之所急,做到了边调查边发放,确保了农业生产贷款的需要,上半年发放种植业贷款 万元,禽畜养殖贷款 万元,农田水利贷款 万元,林业贷款 万元,农户治病、助学、高档消费、购房和其它等贷款 万元;四是突出支农效果,1-6月份支持农户购买肥料 吨,农药 吨,种子 吨;支持农户养猪、养牛 头,家禽 万羽,粮食 万亩,林果业 万亩;

2、多渠道的做好信贷服务工作。我县农村信用社在保证支农贷款资金的前提下,还为事业单位、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发放项目贷款和发放个人住房、消费性等贷款金额达 万元。交通运输业贷款 万元,滑石矿粉加工厂 万元;其次**有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小水电有着很好发展前景,上半年我们有选择的支持了 个小水电站,共发放 万元,从已建成投放运行的几个小水电站来看,效益较好,还采用社团贷款的方式支持了**公司 万元,贷款规模的扩展对增加信用社财务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贷款的发放直接或间接的为地方培植了税源。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篇五

200x年,xx联社在省联社朝阳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以专项票据兑付预备工作为主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存贷款营销、不良贷款清收为重点,以强化治理为手段,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指标完成情况

①各项存款较年初增加***万元,完成市办任务***万元的xx%,低本钱资金较年初增加***万元,完成市办任务***万元的xx%。

②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万元,完成市办任务***万元的xx%。

③表内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万元,完成市办任务***万元的***%;

票据置换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万元,完成市办任务***万元的***%;

重点监控类贷款较年初下降***万元,完成市办任务***万元的***%;

抵债资产处置变现***万元,完成市办任务***万元的***。

④实现各项贷款利息收进***万元,完成市办任务***万元的***%。

⑤营业用度列支***万元,为市办下达计划***万元的***%。

⑥实现账面利润***万元,实现经营利润***万元,完成市办任务***万元的***%。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资金组织

1、把提升服务水平、进步核算质量作为落脚点。通过印发联系卡、着装挂牌上岗、首问负责制、过错追究、全程服务等制度,为客户提供文明、高效、快捷的服务。十一月下旬,按照省银行业协会关于在全省开展“***省银行业优质文明服务推进月”活动的要求,全县上下积极起来,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势广泛宣传,有力地促进了文明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进步。

2、把优化网点布局、公道配制资源作为基础。借助同一法人的契机,本着“优化资源,公道布局,降低本钱,进步效益”的原则,对营业网点进行公道规划和改造。五家分社升格为信用社,撤并、迁址、重组了三个储蓄所,使营业网点布局、业务开展范围更加公道。

3、把拓展代收代付业务、争取财政款项作为手段。在县级财政统筹工资基础上,全力争取其他项目代办业务,先后开办了代收农电费、代付政策性补贴款、京四高速公路补偿款、代付粮食补贴等业务。到**年末,全辖代办业务余额已达4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500万元。

(二)贷款营销

1、把服务“三农”作为稳固信贷市场的基础。在巩固信用乡(镇)、村、户评定,发展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行之有效的贷款业务基础上,今年又在全县实施“争创信用安全片(区)活动”,以点带面、以片带区,全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实施“信贷阳光工程”,将贷款条件、程序、利率等内容公然,接受全县群众的监视。在创新服务手段上,深进基层,调查研究农民资金需求情况,为农民送信息,发挥信贷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县政府的整村推进工程,实施信贷资金支持,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题目。一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42786万元,帮助农民完成春耕生产,落实种植有机杂粮、甜菜、烤烟、西瓜、土豆、***地蔬菜等经济作物45.5万亩,支持农民饲养猪、牛、羊、鸡等各类畜禽33万头(只),使***葵花籽交易市场、***小杂粮、***烤烟等一批农产品专业化流通小区和生产基地逐步壮大。全县有6万户农户得到了信用社的贷款支持,为9.4万户农户建立了信贷档案、发放贷款证9.7万本,分别占农户总数47%、68%、70%。

2、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拓展信贷市场的增长点。一是进步为中小企业服务水平,包括企业财务治理、投融资方案、产品营销等诸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进步办事效率。对第一还款来源充足、企业发展远景良好、能够提供足够抵押的企业贷款需求加快申报、审批程序。三是通过与***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合作,破解中小企业担保手段不足题目。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矿业、***科力矿业、***金正陶瓷、***宝华糖业、***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绩优中小企业与我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年共扶持中小企业160家,累计投放贷款1.1亿元。当年新增到期贷款全部收回,无一笔形成不良。

(三)不良贷款清收

今年以来,我们将不良贷款清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职员对全县不良贷款进行了逐户、逐笔调查,从金额、时间、对象、债务关系等方面彻底摸清了不良贷款底数,针对不良贷款的不同性质、形成原因,分别制定不同清收措施。建立了全县不良贷款清收旬报制度,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把握全辖清收进度。在不良贷款的清收上,作到了四个结合:

1、目标考核与阶段攻坚相结合。年初,联社制定了经营目标考核办法,将清收任务细化,分解到社、落实到人,层层制定清收计划,签订责任状,实行按月、季、年三个时间梯段进行考核,使得清收工作积极、稳妥的开展。同时从7月1日开始,在全辖组织开展了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成立了以理事长任组长,主任及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中层科长为成员的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领导小组,各基层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组织,在全辖迅速掀起了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期间,累计回收不良贷款1000余万元。

2、奖励清收与责任清收相结合。为发挥绩效奖励作用,挖掘全体员工的潜能,进步全辖员工的清收积极性,从加大处罚责任人和奖励清收有功职员两个方面进手,建立了不良贷款问责制度和清收不良贷款奖励制度。根据不良贷款的风险程度和不良贷款的责任,逐户确定了奖励比例直接奖励有关清收职员或处罚相关责任人。截至12月末,全辖通过奖励手段清收1301笔、550万元,通过责任清收175万元,收回内部职工借款及担保借款112.5万元。

3、政信协作与政策清收相结合。由于全辖不良贷款中政府关联类贷款占据了50%比例,因此今年加大了依靠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清收不良贷款的力度。10月9日,协调、组织了由县政府召开的全县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动员会议,印发了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实施方案,县政府调整了深化***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社定期与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召开联系会议,营造了清收不良贷款的良好社会***氛围。20**年,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与协商,落实了股份制企业***松林团体贷款债权300万元;用优良资产置换乡村两级集体债务114.7万元;清收公职职员贷款及担保贷款124.2万元。

4、领导包户与依法清收相结合。为加大清收工作的督促与指导力度,确定了领导包片、包不良贷款大户、机关干部包社等工作方式。全辖筛选出14户金额大、清收难度大不良贷款,分别由班子7位成员负责联系清收,共计落实债务300万元,清收90万元。同时各信用社对未丧失诉讼时效的不良贷款分类排队,逐笔催收,对经催收仍无还款诚意,拒不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的赖债户、钉子户一律果断予以起诉。目前共起诉案件246件,标的额1012万元,清收不良贷款433万元。

截至20**年12月末,全辖贷款不良比率为18.88%(含重点关注类),较年初下降7.2个百分点,较2002年不良贷款比例降幅为56.09%。

(四)风险控制1、严把贷款质量关。结合***联社实际制订了《***县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若干规定》、《客户信贷档案文件编目》,从严控制大额贷款、非农贷款和规范贷款操纵程序,严把贷款出口关,严格贷款“三查”制度。对新增不良贷款实行“问责制”,落实治理责任。

2、加强信贷审批权限的治理。制定了《***县农村信用社信贷权限治理办法》,建立以贷款风险治理为核心的贷款决策控制制度。在贷款审批权限上,实行按贷款风险度和贷款金额双向控制的分级审批制度。贷款等级治理的权限根据基层信用社信贷资产规模、质量、结构,治理水同等,授予不同的审批权限。

3、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摸清信贷资产风险状况。根据省联社文件精神及时制定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并组织开展培训,成立贷款五级分类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全辖共完成17.6万笔企业贷款以及自然人贷款的信息采集和录进工作,对5月、9月、11月、12月末四个时点的贷款进行了全面的五级分类工作,使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程度得到了全面反映,贷款的风险预警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力度。***年,联社同各信用社签订了《安全保卫工作责任状》、《枪支治理责任状》、《消防治理责任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状》,各社与所辖各部分及各岗位工作职员逐一签订安全保卫责任状及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责任状。使安全保卫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每名职工身上。同时强化安防硬件建设,全年共投进资金156万元对监控设备、防抢、防盗设施进行更新。进一步加强安防培训与演练及安保检查,全年培训职工260余人,实施4次常规检查、4次节假日突击检查及八次夜查,安全保卫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实现了用制度量化安保工作,确保了全辖各项业务的安全运行。

5、突出抓好案件专项治理和防治贸易贿赂活动。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我们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全方位自查和一次“回头看”检查。选择重点,对太平庄信用社进行了全面解剖。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干部交流及近支属回避工作。全年共交流干部17人,对16对32名有支属关系的职工回避调动。全面开展岗位轮换,重点实行内勤轮岗、外勤换片工作。全年共轮岗451人次。

通过自查、解剖、群众举报以及案件专项治理活动,20**年,共处理各类责任人31人,使得全辖经营治理工作进一步趋于稳定。

6、狠抓制度建设与落实。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全年共梳理、补充完善、制定各类制度及办法295项。出台领导包片、包不良贷款大户,机关员工包社经营治理制度、制定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二是狠抓制度执行。通过专业部室、审计、监察三位一体的复式检查加大对制度执行力度。全年共开展各类稽核项目15项(次),组织和实施专项稽核4次、常规稽核6次。参与稽核项目职员达121人(次),发现各类题目58条,提出相应整改意见42条,经济处罚26人次,罚金2.7万元,收回违规贷款175万元。

(五)人事教育党建工作

按照《党章》规定和市办党委的文件要求,联社党委于5月23日召开了中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完成了党委换届工作。同时为了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经过精心培养,20**年全辖有14名进党积极分子成为预备党员,有6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现党员总人数已达26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4.6%。

为不断进步职工素质,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年初制定了20**年职工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了负债、信贷、风险、1104工程填报、通讯报道等各类培训班10余期,培训职工400多人次,培训面达到90%。全辖有30余人正在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学历再教育。全年共计招收录用大学生11名,接受大学生志愿者12名。

为全面、真实、客观反映现有基层信用社班子成员的德、能、勤、绩,公道利用人才,对2005年基层信用社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了全面考核,共考核信用社班子34个,班子成员103人,职工363人,对每个信用社班子成员都做出了客观公正评价,为正确选拔使用干部、公道搭配信用社班子、调整班子成员结构提供了可靠依据。结合实际,制定了《***县农村信用社后备干部治理治理暂行办法》和《***县农村信用社职工竞聘上岗实施方案》,按照“有德才、靠得住、风气正、敢负责、作风硬、讲团结、遵法纪、肯实干、有作为”的标准加强中层干部建设。经过***推荐,组织考核,确定了23名后备干部,有12名同道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为优秀人才营造了一个脱颖而出的良好发展环境。

(六)改革工作

按照省社把专项票据兑付工作作为经营工作的第一要务的指导精神,年初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全辖各项经营活动牢牢围绕票据兑付工作来开展。通过加强五个工作力度,切实夯实票据兑付预备工作基础。

1、加大对票据兑付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力度。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为成员的票据兑付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独立的改革办公室。从各部(室)抽调5名文字功底较强、熟悉改革、精通业务的精干职员为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协调和指导票据兑付考核的各项工作。

2、加大对票据兑付工作的考核力度。制定了专项票据兑付工作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与各社(部)签订了专项票据兑付责任状,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和各自职责,实行对主要负责人一票否决制度,将兑付考核工作任务分解到机关各部室、各基层信用社,实行指标量化考核,作到激励有效,约束严明。

3、加强对各项硬性考核指标监控力度。部分季监测指标调整为月监测指标,对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例降幅等关键指标进行扣减项精细测算。为鲜明的显示专项票据考核指标进展情况,设计制作了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各项指标进度图板,并悬挂上墙。

4、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部分以及地方政府的联系与沟通力度。不定期的请人民银行、银监部分对专项票据兑付预备工作进行现场督导和检查,正确把握专项票据兑付考核标准和要求。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改革工作进展状况及相关情况,赢得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10月9日县政府主持召开了盘活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大会并调整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同时,05年亏损社股金分红补贴已经获得省级财政补贴171万元,市级财政补贴9.3万元,县级财政补贴50万元。

5、加强实施以县为单位同一法人工作力度。1月6日召开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9名理事,5名监事,分别组成了理事会、监事会,并聘任了经营班子,建立和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10月20日,以县为单位同一法人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挂牌开业。

(七)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优质服务和新闻***的宣传不断促进社会形象的提升。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辖49个营业网点全部设立客户意见反馈意见箱和贷款条件公示板,实行客户满足调查制和信贷阳光工程,印制10万张信贷员名信卡和7万份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向社会进行公然发放,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支持。20**年,我们出版了两期***农村信用合作期刊,在国家、省、市、县新闻媒体上发表通讯、文章百余篇。为***乡赵家店村捐赠资金2万元,协助该村修筑一条3公里长村级公路。为患肾病的***信用社职工捐款2.9万余元。荣获了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形象和凝聚力得到不断提升。

农村信用合作社 篇六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治理模式;措施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过程和现状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以产权清晰为导向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无外乎三种创新:一是江苏模式即以县为单位统一信用社法人;二是江苏苏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三是浙江宁波农村合作银行模式。但实践证明这三种模式均难以彻底同时解决产权清晰和信贷支农问题。

二、完善农村信用合作社治理模式的措施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篇七

近年来,××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省联社济宁办事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农为本,坚持“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功能,为“三农”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先后被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济南分行命名为“青年文明号”。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33721万元,比年初增加49559万元,增幅26.9%,是2005-2007年三年存款增长额的109.7%;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64691万元,比年初增加39492万元,增幅31.5%,是2005-2007年三年贷款增长额的208.6%;实现各项收入13619万元,同比增加2993万元,增幅28.17%;实现经营利润4456万元,增幅为22.48%;上缴地方税金1100万元。

一、“三信”评定,破解“贷款难”、“难贷款”传统难题

大力推进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既可简化农民贷款手续,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又可增加贷款投放,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还可密切社、民关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有力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对信用社来说,可降低和分散信贷风险,稳步提高自身效益,可以说是得国利民利社的大好事。为破解多年来形成的农民“贷款难”和“难贷款”传统难题,把好事办好,2007年以来,××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信用评定组织,广泛宣传“三信”评定、贷款证申请程序和被评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便利和益处,层层负责、层层把关,进行了“三信”评定,并召开两次现场会,推动了“三信”评定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对全市综合营业机构的柜台进行改造,设立了专门、独立的信贷专柜;××、小雪、时庄等信用社开办了信贷超市,对客户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服务,方便了客户。2008年以来,为巩固“三信”评定成果,全市农村信用社又本着“优质农户一个不落,不讲信用的一个不评,挤干水分,夯实基础”的原则,突出质量,边规范边评定,截止今年11月底,全市信用户达到58004个,占比40%。贷款证授信额度达到78891万元,贷款证贷款余额66532万元;信用村120个,占比30%,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特别是联社5名班子成员,对自己所包的信用村,不定期到社检查、督导,到村街调研,使5个信用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示范点”。董庄乡屈家村是联社理事长刘福远包的信用村,现在该村信用户已达242户,占比60%,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董庄信用社累计向这200多个农户发放贷款证贷款400多万元,支持他们种植的草莓销往我省内各市区和*、杭州等南方大城市,靠草莓种植形走上富裕路。如今,贷款证贷款已成为××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金牌产品”,持有贷款证有农户只要再加上身份证,就直接可以在授信额度之内从柜台上贷到款,随用随贷,有钱就还,贷款就象取自己的存款一样方便、快捷。经过2年的总结完善,××市已形成以信用社为中心,以支农信息员为纽带,以推行贷款证、贷款上柜台、小额农贷流程再造为重点,具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特色个性化和差异化最佳结合的支农营销网络建设新模式。也正是靠这个新模式,全市农村信用社大力支持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培植瓜菜、林果、桑蚕、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大蒜、大枣、樱桃、板栗、牛蒡、草莓、食用菌七大特色产品,使文化教育

名城××初步形成了以书院为主的万亩大蒜,以防山为主的万亩大枣,以九仙山为主的万亩优质林果,以时庄为主的牛蒡、山药等一批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瓜菜面积达到18万亩,日光温室和大小拱棚8000亩,食用菌达40万平方米,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牵住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牵着市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处于核心地位,担负着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地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副产品生产链条良性循环,××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支持的重点,加快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推动了“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的发展,增强了产业带动力。××市圣仙果品有限公司主要对鲜枣、冬枣进行加工、储藏、销售,由于资产小,融资难,求贷无门,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近年来,董庄信用社不仅每年累计向其发放贷款500多万元,一次一次为他解决了急需流动资金的燃眉之急,还支持其逐步培育起了冬枣基地和樱桃生态园,使小企业实现了“公司+农户,农户+基地”的突破。目前,××市闻春礼烧鸡有限公司在信用社的贷款余额是300万元。公司董事长说,他的企业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发展到现今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年产值达900多万元的规模,一步也没有离开过信用社的支持。地处被誉为××市第一粮食大镇陵城镇的××市康利源面粉有限公司,早在建厂初期,因缺少资金,曾一度面临关门的境地,信用社看准了该公司的潜力,果断对其进行资金支持,该公司董事长母洪苓利用自己懂管理、精技术、熟市场的优势,在信用社的扶持下,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扩大规模,产品日益丰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经过几年的拚搏,企业很快站稳了脚跟。信用社近年来每年对该公司发放贷款200-500万元不等,截止2008年11月末贷款余额900万元。用于公司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和农产品收购等,不仅被评为“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先后获得

“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在全市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目前,××市已经形成了以恒达食品、嘉禾油脂、弘基牧业、大成畜牧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一批中小企业为补充的农业龙头企业群。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规模龙头企业有44家。其中,济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9家,省级1家。企业固定资产超过千万元的29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67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35家。年出口创汇

6059万美元,上缴税金613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17亿元。

三、加强引导,支持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组织

为解决因中间主体缺位问题导致的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龙头企业“店大欺客”和农户受利益驱使“违约毁单”现象,近年来,××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经济发展规划要求,以支农营销网络为杠杆,充分发挥资金和中介作用,支持组建了××市凌云草莓专业合作社、××市圣鲁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市大蒜协会,××市鸿发食用菌推广专业合作社。圣鲁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