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评陶渊明诗

1.关于苏轼评陶渊明诗

东坡先生贬官到海南,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小儿子苏过挑着担子过海;修葺了茅屋居住,每天吃红薯芋头,但是华丽的房屋贵重的食物从来不想。

平生没有其他嗜好,把图书历史当作花园,文章作为演奏的音乐,到现在也都废弃了。尤其喜欢写诗,精深奥妙,丝毫看不到老人衰老疲惫的气象。

当时,苏辙也被迁到海康,写信来告诉他说:“古代的诗人有模仿古代的诗作,却没有和古人诗的作品。追和古人的诗从我开始。

我作为诗人也没有其他爱好,只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他的诗看起来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来简陋其实很丰满。

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我前后和他的诗共有一百零九首,其中我得意的诗篇,自认为不比陶渊明差。

现在打算收集一起记录下来,留给后代的君子。让他们明白我的志趣。

但是我对于陶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比如他的为人,我有很有感触。陶渊明临终时,写信告诉儿子陶俨等人:‘我从小就穷苦,每当家里穷困,就东西奔波。

性格刚直才能有限,和世人多不相容,自认为一定为让世俗痛恨,告别人世,让年幼的你们忍受饥寒。’陶渊明的这些话,应该是实情了。

我也有着各毛病却不知道,平生出任官职,触犯了不少人,这一点很是比不上陶渊明,打算用晚年来模仿他的万分之一。”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身官府学乡里小人,而苏轼出任官职三十多年,被狱吏羞辱,最终不被宽恕,深陷大难,经打算晚年隐居效仿陶渊明,谁肯信呢?就算如此,苏轼的官宦浮沉生涯还能考证,后代的君子一定有类似的。

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笃信而喜爱古代文化,私下里与老彭(商朝的贤大夫)相比。”孟子说“曾子、子思的思想相同。”

我的小小成就,不足以议论读书人。苏辙年少没有拜师,苏轼成年后并学成出师,父亲就让苏辙向苏轼学习。

苏轼常常称赞苏辙的诗有古人之风,自认为自己不如苏辙。但是自从居住在东坡,学问也与日俱增,充沛的好像大河奔来。

他的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苏辙于是奋力跟随,但是常常不如苏轼。

苏轼和陶渊明的诗,苏辙有跟着和的,也有一二首。写于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

2.苏轼评价陶渊明的一段文字的译文原文是:和陶诗七十八首 爱问

东坡先生贬官到海南,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小儿子苏过挑着担子过海;修葺了茅屋居住,每天吃红薯芋头,但是华丽的房屋贵重的食物从来不想。

平生没有其他嗜好,把图书历史当作花园,文章作为演奏的音乐,到现在也都废弃了。尤其喜欢写诗,精深奥妙,丝毫看不到老人衰老疲惫的气象。

当时,苏辙也被迁到海康,写信来告诉他说:“古代的诗人有模仿古代的诗作,却没有和古人诗的作品。追和古人的诗从我开始。

我作为诗人也没有其他爱好,只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他的诗看起来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来简陋其实很丰满。

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 我前后和他的诗共有一百零九首,其中我得意的诗篇,自认为不比陶渊明差。

现在打算收集一起记录下来,留给后代的君子。让他们明白我的志趣。

但是我对于陶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比如他的为人,我有很有感触。陶渊明临终时,写信告诉儿子陶俨等人:‘我从小就穷苦,每当家里穷困,就东西奔波。

性格刚直才能有限,和世人多不相容,自认为一定为让世俗痛恨,告别人世,让年幼的你们忍受饥寒。’陶渊明的这些话,应该是实情了。

我也有着各毛病却不知道,平生出任官职,触犯了不少人,这一点很是比不上陶渊明,打算用晚年来模仿他的万分之一。”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身官府学乡里小人,而苏轼出任官职三十多年,被狱吏羞辱,最终不被宽恕,深陷大难,经打算晚年隐居效仿陶渊明,谁肯信呢?就算如此,苏轼的官宦浮沉生涯还能考证,后代的君子一定有类似的。

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笃信而喜爱古代文化,私下里与老彭(商朝的贤大夫)相比。”孟子说“曾子、子思的思想相同。”

我的小小成就,不足以议论读书人。苏辙年少没有拜师,苏轼成年后并学成出师,父亲就让苏辙向苏轼学习。

苏轼常常称赞苏辙的诗有古人之风,自认为自己不如苏辙。 但是自从居住在东坡,学问也与日俱增,充沛的好像大河奔来。

他的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苏辙于是奋力跟随,但是常常不如苏轼。

苏轼和陶渊明的诗,苏辙有跟着和的,也有一二首。写于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

诗句,苏轼,陶渊明

3.收集刘禹锡、苏轼、陶渊明的诗句,并比较不同

刘禹锡:桀骜不驯,特立独行,不苟俗流,斗志更高。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回京后因为写“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讥讽当朝新贵,又被再贬。是最有性格的一个。

苏轼:自觉曲高和寡,豪放中带有一丝凄凉,所谓: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陶渊明:他可不是被贬官的,它是不愿意为五斗米的工资向督邮(相当于市纪委主任)磕头而主动弃官的,是最潇洒的一个。弃官后自得于田园生活,羡慕啊!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健康、环保的生活。

4.苏轼读陶渊明归去来辞题诗六首是哪六首

次年,苏轼六十岁,作《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序曰:“三月四日,游白水山佛迹岩,沐浴於汤泉,晞发於悬瀑之下,浩歌而归,肩舆却行以与客言,不觉至水北荔枝浦上。晚日葱曨,竹阴萧然,时荔子累累如芡实矣。

有父老年八十五,指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忻然许之。归卧既觉,闻儿子过诵渊明《归园田居》诗六首,乃悉次其韵。

始余在广陵和渊明《饮酒二十首》,今复为此,要当尽和其诗乃已耳。”(《苏轼诗集合注》卷三十九 其一曰:“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七) 《爱日斋丛抄》卷二:“李之仪云:东坡平日自谓渊明后身,晩和《归去来辞》,始载此语,要是胸中自负如此。

鲁直为千载人、百世士之评,的矣。” 叶适《题瑞安宰董煟出苏黄二帖后》:“渊明薄宦穷愁,苏公谪居安命,法正应尔。”

(《水心先生文集》卷二十九) 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东坡少年有诗云:‘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固已奇矣。

晚谪惠州复有一联云:‘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则又加少作一等。

评书家谓笔随年老,岂诗亦然邪?” 按“春江”二句,见《和陶归园田居》六首之二。不归子读陶至此,起出如厕,门前桐叶堆积,几不能行,归而赋诗曰:“读陶济何事,兀兀斗室空。

珠潜沉渊里,鹤别素弦中。经雨千木肃,侵晓一鸡清。

庭阶积桐叶,不扫安可行。”熄灯就寝,竟不能眠,又赋诗曰:“向晓偏无寐,似火投湿禾。

铿尔成春服,飘然思姑射。忘彼西江水,饮此枯桐辙。

我句堕蓁莽,冷如冰底月。” 按东坡岭南之行,豪气未除,老而弥坚,《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曰:“生逢尧舜仁,得作岭海游。

……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苏轼诗集合注》卷三十九)可谓不惮见罪於有司矣!此诗“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云云,亦属“偶发狂言”。

然和陶《归园田居》数首,并无田园气息,盖因其并未如黄州时躬耕於东坡也。其三曰:“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

风乎悬瀑下,却行咏而归。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

步从父老语,有约吾敢违。”冯里丽《浅谈苏轼和陶诗》评此诗曰:“苏诗语平味深,正与陶公相契。

至其‘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意境至佳,然为宋人琢句本色,稍觉费力,不及陶之一片神行,纯出自然也。”所言近是。

然苏和诗所以不及陶者,非惟句式有形迹可求,其意境亦不及陶诗深而且广,“种豆南山下”云云,不求己之适,而忧物之不适,盖其生命不复外在於物,而是蕴藏於物,此物为天所钟,为地所载,春风风之,夏雨雨之,非家之长物,可置之度外者,亦非“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乃人之生命转化於自然之生命者,渊明忧物之心较虑己为甚,此岂东坡所能几哉!九月,作《和陶贫士诗》七首。序曰:“余迁惠州一年,衣食渐窘,重九将近,樽俎萧然。

乃和渊明《贫士》诗七首。”同时有《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曰:“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

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陈师道《后山诗话》:“东坡居惠,广守月馈酒六壶,吏尝跌而亡之,坡以诗谢云云。”

(《苏轼诗集合注》卷三十九引)则其“樽俎萧然”,非虚词也。其二:“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

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古来避世士,死灰或余烟。

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

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巻四引《诗眼》曰:“此诗言夷、齐自信其去,虽武王、周、召不能挽之使留;若四皓自信其进,虽禄、产之聘亦为之出。

葢古人无心於功名,信道而进退,举天下万世之是非不能囘夺。伯夷之非武王,绮园之从禄、产,自合为世所笑,不当有名,偶然圣贤辨论之於后,乃信於天下,非其始望。

故其名之传,如死灰之余烟也。后世君子既不能以道进退,又不能忘世俗之毁誉,多作文以自明其出处,如《答客难》、《解嘲》之类皆是也。

故曰‘朱墨手自研’,韩退之亦云‘朱丹自磨研’。若‘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盖无心於名,虽晋末亦仕,合於绮园之出;其去也,亦不待以微罪行,‘不乐乃径归’,合於夷齐之去。

其事虽小,其不为功名累其进退葢相似,使其易地,未必不追踪二子也。东坡作文,工於命意,必超然独立於众人之上,非如昔人称渊明以退为髙耳,故又发明如此。”

按渊明之进退,必参而言之,始合实情,其仕之初,亦有志济世,后见世不可为,乃翩然引归,其不汲汲於名利,不戚戚於贫贱,可以概见。东坡所言,乃一端也。

《和陶贫士诗》一曰:“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归。”其四曰:“端如孔北海,只有尊空忧。

二子。

苏轼做的有关陶渊明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