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肋条和牛腩的区别

1.牛肋条和牛腩的区别

牛腩和牛肋条是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部分,但是它们都很受人们的喜爱,因为两种具有很大的营养价值。

一、牛腩和牛肋条哪个好吃

其实牛腩和牛肋条的口感差不多,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牛腩是经常食用的,尤其是土豆炖牛腩这道美食,

所以会觉得牛腩更好吃一些,但是牛肋条是牛肋骨上的肉,它的韧性很高,味道也不赖。

二、牛腩和牛肋条的区别有哪些

1.从部位上来说,牛腩是指带有筋、油花的肉块,算是一种统称,从身体结构上来看,其实牛的身上大多数都能成为牛腩。而牛肋条则是牛的肋骨上面的肉。

2.从价格上来说,牛肋条的价格明显要高于牛腩,所以人们一般比较青睐牛腩。

3.从营养价值上来说,牛腩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且它的脂肪含量极低,所以牛腩相对更受人们的欢迎。

牛腩和牛肋条都很受人们的喜爱,其实说白了它们也算是一样东西,

当然,牛腩和牛肋条的食用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牛腱即牛腹部及挨近牛肋处的绵软肌肉,就是指含有筋、肉、油珠的肉粒,这仅仅一种通称。若依位置来分,牛的身上很多地区的肉都能够称为牛腱。

一部分是以切割成条形的牛肋条主导,是源自肋巴骨间的去骨条形肉,猪瘦肉较多,人体脂肪较少,筋也较少,合适清炖或者煲汤。

此外,在里脊顶层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厚,但样子并不大标准的猪里脊肉边,还可以称之为牛腱,是上等的清炖位置。

牛腱肉还可以算作牛腱的一种,肌肉多,油少,乃至都是猪瘦肉。因而一般用于卤,不宜煲汤,更不宜清炖。

牛肉中富含蛋白质,它更适合人体食用。它能够提高人们的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以及调养的人,补充失血等方面特别适合。

如果在冬天吃的话,牛肉可以暖胃,是冬季的补益佳品。

牛肉还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筋健骨的作用,特别适合于中气不足、筋骨酸软、贫血的病人,还有面黄肌瘦的人吃,所以经常吃点牛肉,对身体有好处。

2.A题:(10分)旅游地理

试题答案:A【旅游地理】答案:(1)属于在特定时间出现的自然景观,一定要把握观赏时机。

(2分)(2)成因:天文因素:每逢朔望,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天体引潮力最大,出现大潮。(因受摩擦力作用而滞后二至三天。)

(2分)地形因素:河口外大内小,形如喇叭;(2分)又受河水的顶托,潮水位被抬高。 (2分)气候因素:适逢夏季,东南季风推波助澜。

(2分)B【自然灾害】(1)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2分)(2)新西兰震中距市区较远;地震持续的时间较短;震区人口密度低,地震发生在凌晨,受灾严重的市中心商业区无多少人活动,客观上减少了人员伤亡的几率等;建筑物质量高,新西兰民众长期接受灾害知识教育,国家设立应急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灾害防御体系,抗震能力强。

海地震区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差;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灾能力差。(答出4点,言之有理即可8分)C【环境保护】(1)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耕地减少等。

(答出两点合理,即可4分)(2)数量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问责制等质量保护 :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答出三点合理,即可6分)。

盐碱地,诗句

3.1000g离心力换成转数是多少

离心机转数与离心力的换算

r为离心机转轴中心与离心套管底部内壁的距离;rpm(revolution per minute)为离心机每分钟的转数;RCF(relative eentrifugal force)为相对离心力,以地心引力,即重力加速度的倍数来表示,一般用g表示。

已知离心机r和g就可求出rpm;反之,r和rpm已知,也可求出g。例如,在r标尺上取已知的r半径值和在g标尺上取已知相对离心力值,这两点间线的沿长线在rpm标尺的交叉点即为rpm。

注意,若已知的g值处于g标尺的右边,则应读取rpm标尺的右边数值,否则反之。g和rpm也可通过下边公式来换算:

RCF=1.119*105*rx(rpm)2

离心力G和转速RPM之间的换算其换算公式如下:

G=1.11*10^(-5)*R*(rpm)^2

其中,G为离心力,一般以g(重力加速度)的倍数来表示。

10^(-5) 即10的负五次方,(rpm)^2转速的平方,R为半径,单位为厘米。

例如,离心半径为10厘米,转速为8000RPM,其离心力为:

G=1.11*10(-5)*10*(8000)2=7104

即离心力为7104g.

而当离心力为8000g 时,其转速应为:8489即约为8500rpm。

扩展资料:

离心原理

当含有细小颗粒的悬浮液静置不动时,由于重力场的作用使得悬浮的颗粒逐渐下沉。粒子越重,下沉越快,反之密度比液体小的粒子就会上浮。微粒在重力场下移动的速度与微粒的大小、形态和密度有关,并且又与重力场的强度及液体的粘度有关。象红血球大小的颗粒,直径为数微米,就可以在通常重力作用下观察到它们的沉降过程。

此外,物质在介质中沉降时还伴随有扩散现象。扩散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扩散与物质的质量成反比,颗粒越小扩散越严重。而沉降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要受到外力才能运动。沉降与物体重量成正比,颗粒越大沉降越快。

对小于几微米的微粒如病毒或蛋白质等,它们在溶液中成胶体或半胶体状态,仅仅利用重力是不可能观察到沉降过程的。因为颗粒越小沉降越慢,而扩散现象则越严重。所以需要利用离心机产生强大的离心力,才能迫使这些微粒克服扩散产生沉降运动。

离心就是利用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大的离心力,加快液体中颗粒的沉降速度,把样品中不同沉降系数和浮力密度的物质分离开。

离心力(g)和转速(rpm)之间的换算

离心力G和转速RPM之间的换算其换算公式如下:

G=1.11*10^(-5)*R*(rpm)^2

其中,G为离心力,一般以g(重力加速度)的倍数来表示。

10^(-5) 即10的负五次方,(rpm)^2转速的平方,R为半径,单位为厘米。

例如,离心半径为10厘米,转速为8000RPM,其离心力为:

G=1.11*10(-5)*10*(8000)2=7104

即离心力为7104g.

而当离心力为8000g 时,其转速应为:8489即约为8500rpm。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离心机

4.求戴望舒<<雨巷>>相关的题目

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什么?

这首诗歌是诗人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因为心中极度的悲观和痛苦而写的。在《雨巷》中营造出一个“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的审美意境,表达出了作者那种在低徊自怜的哀怨、悲伤、彷徨、迷茫中的丝丝朦胧理想和浪漫情愫,含蓄而隐晦地揭示了一代知识青年当时消极而真实的思想和情绪。

诗歌中的“丁香姑娘”作为一个梦中情人形象,“她”在革命的知识青年心中的分量是可想而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象征的是那场惊天动地的革命失败后的那种不甘落寞的和美好形象被破坏的复杂心境。

当然,作者之所以要借用这样一个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是有鉴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大革命失败后,有志青年的命运艰难,所以为了避免当时国民政府的注意,只好借用这样一个意象,结果反而增加了这首诗歌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以上是从诗人和他所处时代的角度来看待“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的,当然,如果不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而只是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歌的话,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经历感受是绝对不同的。

这首诗歌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毕竟我也是年轻人,容易遐想。不知道“仁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你也对这首诗歌很感兴趣的话,可以留言给我,今后可以交流交流。

参考资料:《大学语文(全日制)》 主编:徐中玉,齐森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6月第一版 第188页

回答者: 天地笔饮客 - 助理 二级 6-27 18:17

戴望舒的《雨巷》中交织着失望与希望、幻灭与追求的双重情调,作者把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寞的“雨巷”,而诗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彷徨的孤独者。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了诗人憧憬的美好理想,但这种理想是无法实现的。这种心态是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而陷入迷惘心理的真实反映。

5.kcl和kvl各是什么

kcl指的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vl指的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拓展资料: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也称为节点电流定律,于184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G.R.基尔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1887)提出,内容是电路中任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又简写为KCL)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 laws)是电路中电压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和计算较为复杂电路的基础,184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G.R.基尔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1887)提出。

内容是,在任何一个闭合回路中,各元件上的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电动势的代数和,即从一点出发绕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U=0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其中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称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即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简称KVL。

适用范围

基尔霍夫定律建立在电荷守恒定律、欧姆定律及电压环路定理的基础之上,在稳恒电流条件下严格成立。当基尔霍夫第一、第二方程组联合使用时,可正确迅速地计算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值。由于似稳电流(低频交流电) 具有的电磁波长远大于电路的尺度,所以它在电路中每一瞬间的电流与电压均能在足够好的程度上满足基尔霍夫定律。因此,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范围亦可扩展到交流电路之中。

它除了可以用于直流电路的分析,和用于似稳电路的分析,还可以用于含有电子元件的非线性电路的分析。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时,仅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有关,而与构成该电路的元器件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无关。

但用于交流电路的分析是,即对通过含时电流的电路进行分析时,由于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时间的函数,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有电动势E出现于闭合回路 C 。所以,电场沿着闭合回路 C 的线积分不等于零。此时回路方程应写作:

(磁场正方向与回路正方向相同时)

这是因为电流会将能量传递给磁场;反之亦然,磁场亦会将能量传递给电流。

对于含有电感器的电路,必需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加以修正。由于含时电流的作用,电路的每一个电感器都会产生对应的电动势Ek。必需将这电动势纳入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才能求得正确答案。

参考资料:百度词条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6.关于苏轼的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

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始末介绍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

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古代文人因为客观环境使然,总是习惯于在谴词造句上表现得十分微妙,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的含义。

比如御史台里的“新进”们。六月,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给苏轼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

明明是苏轼在讽刺他们,而他们反说苏轼愚弄朝廷。偷梁换柱正是小人们的惯技。

这里还有一点背景,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两派领袖分别是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给后者的长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后来正是曾拥护过王安石的“巧进之士”吕惠卿把王安石出卖了,使其罢相。

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而他们恼羞成怒,必然对苏轼进行报复,同时也是借新法谋私利、打击异己的一个步骤。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凑巧,当时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

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檀”去“木”,念“胆”)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说: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漫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他举的例子,“赢得”两句及“岂是”两句出自《山村五绝》;“东海”两句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读书”两句出自《戏子由》。但经断章取义后,句句上纲上线。

马上,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李定举了四项理由说明为什么应当处苏轼极刑,他说:“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

接着说苏轼急于获得高位,在心中不满之下,乃讥讪权要。再次,皇帝对他宽容已久,冀其改过自新,但是苏轼拒不从命。

最后,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臣叨预执法,职在纠*,罪有不容,岂敢苟止?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慝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风俗自革。”这位李定正是当年因隐瞒父丧而被司马光称为“禽兽不如”的家伙,苏轼也讥他“不孝”。

虽然群小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 此时,苏轼的一个好友王诜,是他印了苏轼的诗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去给南部的苏辙送信,苏辙立刻派人去告诉苏轼,朝廷派出的皇差皇甫遵也同时出发,但苏辙的人先到,苏轼知道消息,立即请假,由祖通判代行太守之职。

皇甫遵到时,太守官衙的人慌做一团,不知会有什么事发生。苏轼不敢出来,与通判商量,通判说躲避朝廷使者也无济于事,最好还是依礼迎接他,应当以正式官阶出现。

于是苏轼穿上官衣官靴,面见官差皇甫遵。 苏轼首先说话:“臣知多方开罪朝廷,必属死罪无疑。

死不足惜,但请容臣归与家人一别。” 皇甫遵淡然道:“并不如此严重。”

命士兵打开公文一看,原来只是份普通公文,免去苏轼的太守官位传唤进京而已,要苏轼立即。

与盐碱地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