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线天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一线天"的诗句有哪些

1、《至日遣兴》作者:杜甫 朝代:唐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2、《渔家傲》作者:侯善渊 朝代:元 体裁:词

日照阳魂空中炼。璇玑运斡天网转。咫尺眼前人不见。通一线。炉开鼎裂天光现。瑞散琼花飞片片。香风暗拂灵雯面。冷淡清虚情雅宴。真堪羡。玉宸扶御寥阳殿。

3、《氐州第一》作者:刘天游 朝代:宋 体裁:词

冰缩寒流,川凝冻霭,前回鹭渚冬晚。燕阁红炉,驼峰翠釜,曾忆花柔酒软。云海沧洲,甚又寄、南来客雁。洒雪朱门,回桡剡曲,镜华霜满。万里银霄凝望眼。恁吟袖、画阑空暖。树带潮墟,笳鸣古戍,簇仲宣幽怨。想愁思、春近也,随宫绣、时宽一线。昨夜扁舟,梦湖山、眉横黛浅。

4、《品松》作者:孟郊 朝代:唐 体裁:五古

追悲谢灵运,不得殊常封。纵然孔与颜,亦莫及此松。此松天格高,耸异千万重。抓拏巨灵手,擘裂少室峰。擘裂风雨狞,抓拏指爪佣。道入难抱心,学生易堕踪。时时数点仙,袅袅一线龙。霏微岚浪际,游戏颢兴浓。品松徒高高,雌鸣讵嗈嗈。赏异尚可贵,赏潜谁能容。名华非典实,翦弃徒纤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5、《点绛唇》作者:陆文圭 朝代:元 体裁:词

闷托香腑,泪痕一线红膏溜。将身错就。枉把鸳鸯绣。柳带青青,攀向行人手。天知否。白头相守。破镜重圆后。

2.景区摆放青铜钟是起什么作用代表什么意思

普陀六和钟高2.7六米,口径1.76米,净重4.9吨,钟上铸有五方五佛,偶意世界和谐,钟体铸有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手书坐落于河东区大直沽的荐福观音寺的大钟为纯铜铸造,直径2米、高3米、重约5吨,比新建鼓楼上的大钟还重1.5吨,每当大钟鸣响的时候,连一公里以外的海河西岸都能听到。

广西省莲音寺青铜钟高2.2米,口径1.5米,净重4吨,铜雕铸造厂监制。铜钟上铸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数千字排列整齐,清晰,铸造水平可谓国内屈指可数。

铜钟余音能响140秒之久。四价值宝贵而丰富的史料古代铸造的钟,除了雕铸一些图案,还有文字,或吉祥用语,或纪时记事。

因此,古铜钟不仅在文字发展史上,更在古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学、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同时体现出了我国古人的高超技术。

3.景区摆放青铜钟是起什么作用代表什么意

普陀六和钟高2.7六米,口径1.76米,净重4.9吨,钟上铸有五方五佛,偶意世界和谐,钟体铸有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手书坐落于河东区大直沽的荐福观音寺的大钟为纯铜铸造,直径2米、高3米、重约5吨,比新建鼓楼上的大钟还重1.5吨,每当大钟鸣响的时候,连一公里以外的海河西岸都能听到。

广西省莲音寺青铜钟高2.2米,口径1.5米,净重4吨,铜雕铸造厂监制。铜钟上铸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数千字排列整齐,清晰,铸造水平可谓国内屈指可数。

铜钟余音能响140秒之久。四价值宝贵而丰富的史料古代铸造的钟,除了雕铸一些图案,还有文字,或吉祥用语,或纪时记事。

因此,古铜钟不仅在文字发展史上,更在古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学、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同时体现出了我国古人的高超技术。

4.寒山寺的内部景点

寒山寺地址:寒山寺弄24号 电话:(0512)65332689

大雄宝殿

两侧壁内镶嵌的是36首寒山的诗碑,还有悬挂于两侧的十六罗汉像。殿内的两个石刻和尚就是寒山与拾得。

寒山铜钟

寒山寺寒山铜钟钟声闻名天下,但唐代古钟历经兵燹,早已湮没无存。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铸造的巨钟,据说“遇倭变,销为炮”。于是由日人山田寒山发起募捐,于1905年集资重铸铜钟,赠送苏州寒山寺,现位于大雄殿右侧。这口钟高约0.8米,口径约0.62米。上有模铸铭文《姑苏寒山寺钟铭》。此钟一式共铸两口,一口在日本馆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藏经楼

收藏陈放经书处,其内的寒拾殿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还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等人的书法碑刻。

寒山寺碑廊

嵌立着宋明以来历代名人唐寅、文征明、康有为、罗聘等的诗词碑刻多块,其中最著名,也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碑。此诗使枫桥成为苏州300桥之首。

枫江第一楼

原来该寺的枫江楼已于三百年前塌毁,在1954年将苏州城内修仙巷内宋宅著名的“花篮楼”移建于此。花篮楼只有两根主柱,恰似花篮的提手,承受着全楼的重量,一楼在大梁与前檐的接榫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花蓝。盘旋而上的螺旋式的楼梯,只依靠一根圆柱来承受全楼梯的重量。

寒山寺钟楼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造型轻盈,轮廓优美,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遐迩的钟楼。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宏亮悠扬,馀音袅袅。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只要闻钟声,便可“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所以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信士云集寒山寺,玲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

寒山寺大钟楼

在寺外何山桥下新建,内置世界最大大佛钟”重达108吨,高8.608米,最大直径5.242米,钟面铭文是一卷七万余字的《大乘妙法莲花经》;经过上海权威测量部门的检测认证和公证,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最后认定,刻有七万多字的佛经的寒山寺大钟,被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佛钟,这意味着寒山寺大钟大碑创下的“世界记录”得到了正式的认可。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

因为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 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朝代: 南宋 作者: 杨万里 体裁: 七言绝句 目录 诗词原文 注释译文 诗意 诗词鉴赏 隐喻诗意 相关简介 编辑本段诗词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画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1)晓出:太阳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 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6)别样:格外。 (7)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编辑本段诗意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1]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编辑本段隐喻诗意 先了解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一唱一和,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因此其隐喻之意就不难理解了: “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则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

“六月中”是指朝廷。那么后半句就不难理解了:“风光不与四时同”朝廷里和其他地方不同。

“天”指皇帝。“日”也指皇帝。

“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在太阳下。

“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那么整首诗的意思就出来了: 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啊! 可惜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一声“好诗”便去福州了。

于是,林子方淹没在历史滚滚长河之中。编辑本段相关简介 杨万里 (1127-1206年)南宋诗人。

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

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

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2] 净慈寺有关简介 净慈禅寺位于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初名慧日永明院。

始建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由道潜禅师开山,延寿大师继主法席。至北宋时,寺院臻于鼎盛,有各类殿堂三十八座,僧众数千人,南宋时被佛教界评为江南禅宗五山十刹之一。

元代高峰原妙、中锋明本和孤峰明德皆出于净慈,时谓“净慈三峰”。净寺历代高僧辈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首推永明延寿、济公活。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百科名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因为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

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朝代: 南宋

作者: 杨万里

体裁: 七言绝句

目录

诗词原文

注释译文

译文格律

修辞

诗词鉴赏

隐喻诗意

相关简介诗词原文

注释译文

译文 格律

修辞

诗词鉴赏

隐喻诗意

相关简介

展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画

编辑本段诗词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1)晓出:太阳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4)毕竟: 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6)别样:不一样。 (7)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编辑本段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7.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升起。

⑵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⑶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⑷毕竟: 到底。 ⑸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⑹别样:宋代俗语 姑父呢? 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阳光下荷花分别艳丽鲜红。

格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歌曲谱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格律属于首句入韵仄起式。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修辞 倒装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意为: 西湖六月中风光, 毕竟不与四时同。

夸张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对偶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3]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编辑本段]相关简介 杨万里 (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

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

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4] 净慈寺有关简介 净慈禅寺位于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初名慧日永明院。始建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由道潜禅师开山,延寿大师继主法席。

至北宋时,寺院臻于鼎盛,有各类殿堂三十八座,僧众数千人,南宋时被佛教界评为江南禅宗五山十刹之一。元代高峰原妙、中锋明本和孤峰明德皆出于净慈,时谓“净慈三峰”。

净寺历代高僧辈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首推永明延寿、济公活佛和如净禅师。 永明延寿大师(904~975),五代时人,三十岁出家,后参德绍禅师发明心地,为法眼宗第三代传人。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入主净慈禅寺,前后长达十五年,从学僧众一千七百人,著《宗镜录》一百卷,取“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之义,调和各宗分歧,主张禅教一致,高丽国王闻其盛名,遣僧三十六人入华向其求法,清雍正皇帝对其推崇备至,誉为“曹溪后第一人”,称其著述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被后世尊为净宗六祖。 济公,法名道济(1148~1209),南宋人,十八岁投灵隐寺瞎堂慧远出家,因其为罗汉再来,故现不平凡之相,为寺僧所不容,后移住净慈寺。

传说他言行癫狂,嗜食酒肉,见义勇为,抱打不平,诙谐幽默而有文采。民间更流传有许多他的神异故事,被编成小说、戏曲等,广为传颂。

济公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百姓喜爱。本寺现尚有与济公传说有关之运木神井供游人瞻仰。

如净禅师,南宋人(1163~1228),曹洞宗名僧。时人评为“近世尊宿,绝无仅有者。”

如净禅师注重禅定实践,强调只管打坐,嘉定十六年,日僧道元入宋求法,与如净一见相契,尽得所传,归国后创立日本曹洞宗,奉如净为始祖,如净生前曾两度住持净慈寺,圆寂后亦葬于净慈,至今墓塔犹存。 明太祖洪武年间,住持夷简铸了一口重两万余斤的大钟。

每日傍晚,夕阳西下,暝色苍茫,钟声在群山碧空中回荡,响彻云霄,复由南屏山石穴回荡互激,经湖面远扬于十里之外,为西湖十景之一。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高宗弘历南巡,于净慈寺山门。

有关景区大钟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