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会的礼仪

0 2024-08-19 10:40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古典音乐欣赏礼仪有哪些

1,进场的时候注意不要拥挤,坐下以后可以小声和同伴交流,但是演奏家上台以后就不要再说了。

2 不携带水、零食进场,保持音乐厅的整洁。

3 演奏中不要在下面制造噪音,因为有可能干扰演奏家的演奏和对音乐的表达。

4 乐章中间不要鼓掌,那样人家会觉得你是XX你懂得。(一般就是3-4个乐章) 整首完了再鼓掌

5 如果要献花,倒数第二首曲目的时候去后台准备。如果有返场的话,就是返场完了再上去,后台就不要鼓掌啊啥的,因为台上又听不见。

差不多就这些了,手打望给分

2.听音乐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礼节

第一、在乐章与乐章之间不要鼓掌。

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每次演出前都会有广播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但这一现象却总是不能杜绝,总会有几个人在乐章与乐章之间鼓掌,究其原因,是由于不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结构,想当然地以为一个乐章的终了,就是整部作品的结束。解决这一现象的办法除了多了解一些西方音乐的知识外,也可在每次想要鼓掌的时候慎重一些。

第二、关掉手机。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手机铃声会影响到正在演奏的曲目,也会影响其他听众,但是仍然有个别观众为了自己的方便不关手机,这是应该立刻加以改正的。

第三、迟到的人应在一曲结束后或者乐章之间的间隙入场。

场内有人走动对于演奏者和聆听者而言都是件分散精力的事情,而且对于演奏者来说也是不礼貌的。

第四、演奏过程中不应该交谈和吃东西以及做有可能会发出响声的事情,这会影响他人的聆听。

第五、全部曲目演奏完毕,通常情况下应该热烈鼓掌,等候演奏者的谢幕和加演,而不应该在曲目演奏完之后立刻就离去。

第六、献花应该在全部曲目演奏完毕之后,在演奏者谢幕的时候,因为献花意味着音乐会的结束。

音乐会的工作人员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国内音乐会上曾发生过工作人员不合时宜的献花遭到观众抗议的事情。

第七、关于着装问题

现在虽然不一定要求西装革履,但是至少应该整齐干净,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3.参加朋友的独奏音乐会的礼仪

关于参加音乐会的穿着, 国内外最普遍的情况是, 男性着西装, 女性着洋装(裙装)或小礼服, 许多正式场合仍认为女性穿着裤装是不礼貌的打扮, 若是知名音乐会如:四大男高音的演唱会, 或重大音乐会等, 不论男女甚至穿着正式晚礼服, 尤其欧洲国家较美国更重视穿着。

当然, 穿着得宜不仅显示个人的素养, 也是对演出者的尊重和礼貌。一般而言, 除了户外音乐会不须对服装加以要求, 聆听音乐厅的音乐会演出, 还是建议大家注意服装仪容的整洁, 虽不用过度华丽, 但最好避免牛仔裤, 拖鞋或奇装异服的打扮。

请准时入场,不要制造噪音 , 另外,不要太急着鼓掌。

最好能于开演前15分钟左右到场, 不仅可以充分熟悉环境, 有充裕时间阅读一下乐曲解说。才能从容不迫, 放松心情, 好好享受聆听音乐的演出.

送花,也可以的,但是要在演出后送,可送杜鹃花、大丽花、常春藤等祝福其前程似锦,事业成功。

4.古代宫廷掌管歌舞音乐和礼仪部门的官衔有哪些

古代宫廷掌管歌舞音乐和礼仪部门的官衔有乐府、乐府令丞、大晟府、协律郎。

1、乐府 乐府,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2、乐府令丞 乐府令丞,官名,乐府为汉代设立的搜集乐歌的机构,以供阜帝和宫廷享用,乐府的乐,与太常所属太乐令所掌的乐不同”。

宗庙乐为太乐令所掌之乐,安世乐则是乐府所掌之乐。乐府设令及丞,隶属于少府,哀帝时废。

3、太乐令 汉代太常所属有太乐令及丞,东汉改太乐为大予乐,置大予乐令及丞,仍属太常。《后汉书·百官志》说:大予乐令掌伎乐,掌国之祭祀,大享用乐之事。

4、大晟府 大晟府,北宋官署名。掌乐律。

崇宁四年(1105)置,长官为大司乐,副为典乐,所属有大乐令、协律郎、按协声律、制撰文字、运谱等官。宣和二年(1120)废。

5、协律郎 协律郎,官名。汉代称协律都尉,武帝以李延年善新声,为之置此官。

晋改称协律校尉。北魏以后各朝设有协律郎,掌管音律,属太常寺。

唐为正八品上,明为正八品。清在乐部设协律郎,后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乐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令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晟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协律郎。

5.古代宫廷掌管歌舞音乐和礼仪部门的官衔有哪些

秦汉时期主管宫廷歌舞音律的机构主要有乐府。

乐府的长官称乐府令,副职为乐府丞。另外,太常属下亦设太乐令这一官职,负责部分器乐、歌舞、音乐的表演。

太乐令属下有太乐丞作为辅佐。 隋唐时主管音乐歌舞的官署主要有太乐署和鼓吹署。

太乐署和鼓吹署的官职有:署令,从七品下;署丞,从八品下;乐正,从九品下。另外,在宫中设教坊,以宦官为教坊使,掌管宫中俳优杂技的表演。

宋代这方面的机构主要太乐局、鼓吹局、大晟府、教坊、教乐所。宋初沿唐制设教坊,凡朝廷大宴、大节、皇帝游幸及赐大臣筵席,皆由教坊演奏乐曲、剧目、歌舞之类。

南宋罢教坊。教坊所习奏乐曲较太常显得轻松、欢快、随和。

除此之外,教坟还掌教习伶人。教坊设教坊使为长官,,为从八品(宋代吸取五代后唐伶人乱政的教训,压低伶人的地位),除教坊使之外,另设教坊副使、判官、都知、都管、掌仪范(教习伶人在各种场合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教头、部头、副部头、都色长、色长、筝色长等职官名称。

教乐所设置于宋徽宗年间,至南宋沿置作为废除教坊后的继承机构。其职官设有都管、部头、色长等。

大晟府隶礼部,专掌朝廷各种典仪所用音乐。官职有:大司乐,正四品;典乐,从五品;大乐令,从七品;主簿,从八品;协律郎,从八品等。

太乐局、鼓吹局隶属太常寺,是官方最正式也是最正统的典乐机构。凡皇帝亲礼、御殿、大祭祀、大朝会均由太乐局及鼓吹局掌管。

太乐局的官职有:太乐局令、太乐局丞、乐正、副乐正等。 明朝朝廷的音乐、礼仪之事均掌于太掌寺。

太常寺设: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寺丞二人,正六品;博律郎(主管音律之事)二人,正八品;赞礼郎(主管教导礼仪)九人,正九品;司乐二十人,从九品。宫中的歌舞音乐之事设教教坊司管理。

教坊司设:奉銮一人,正九品;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均为从九品。另外,女官中也有司乐四人,正六品;典乐四人,正七品;掌乐四人,正八品,掌管宫内音乐之事。

清朝的礼乐机构,朝廷中主要是隶属于太常寺和礼部的乐部。太常寺的官职设置除人数上的变化外,与明朝无区别。

宫廷的礼乐机构有升平署。升平署初称南府,道光七年改名升平署。

设管理事务大臣一人管理署事,下设司员、笔帖式、副催长、披甲人等分理事务。初以太监为学生,学习宫廷礼乐歌舞,后亦招民人。

礼部下特设乐部主管大祭祀和大朝会的演乐及制定乐器音律事务。乐部的长官为管理大臣,亦称“典乐大臣”,由礼部尚书或其他懂音乐的王公大臣兼理。

下设署正、署丞、协律郎、司乐等官,以及乐生一百八十人,舞生三百人。

古典音乐会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