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遵守商务礼仪的入乡随俗原则

0 2024-08-17 23:35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商务礼仪有哪些基本原则

(1)宽容的原则。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2)敬人的原则。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3)自律的原则。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4)遵守的原则。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5)适度的原则。应用礼仪时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6)真诚的原则。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7)从俗的原则。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8)平等的原则。这是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2.涉外商务礼仪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项原则如下:一、个人形象原则。

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基于下列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每—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二是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客观地反映了他个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里,假如二个人总是蓬头垢面,衣冠不整,不修边幅,别人恐怕很难认为他热爱生活;三是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如实地展现了他对交往对象所重视的程度;三是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是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五是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还往往代表着其所属国家、所属民族的形象。二、不卑不亢原则。

每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瑚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的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狂傲自大,放肆嚣张。在涉外交中坚持“不卑不亢"的原则,是每一名涉外人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在涉外交往中要求每一名涉外人员要努力表现得不卑不亢,主 要是因为是因为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一方面,要在虚心向外国学习一切长处,尊重外国的风俗习惯的同时,坚决反对自卑自贱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要以自尊、自重、自爱和自信为基础,表现得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另一方面,在一切对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应当高傲自,盛气凌人,孤芳自赏,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对交往对象颐指气使,冷漠无情。同时,还应注意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_视同仁,一律平等,给予同等的尊重与友好,不要对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亲疏有别,或是对大人物和普通人有厚有薄。

三、求同存异原则。世界各国的礼仪与习俗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的。

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遵守求同存异原则,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从宏观上来看,礼仪的“共性"寓于礼仪的“个性"之中。

礼仪的“个性"是礼仪的“共性"存在的基础,没有前者,便不存在后者另外一方面,礼仪的“共性”不但来自礼仪的“个性",而且也是对其所进行的概括与升华,所以其适用范围显然更为广阔。就这一点来讲,在涉外交往中,在礼仪上“求同",遵守礼仪的“共性”,也就是在礼仪的应用上“遵守惯例“,是更为重要的。

四、入乡随俗原则。“人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夕卜交往之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在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工作、学习、参观、访问、旅游的时候,尤其要对当地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加以认真的了解和尊重。

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古人早就要求一切正人君子,都必须认真做好“入境而问禁,人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充分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本是“知己知彼"的应有之义。如果连这一点都办不到,“人乡随俗”就根本无从谈起。

必须无条件地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习俗加以尊重。 五、信守约定原则。

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不管是答应交往对象所提出的要求,还是自己主动向对方提出建议,或者是向对方许愿。

都一定要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一切从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切勿草率从事,头脑一热,便承诺“满天飞"。即使对于必须作出的承诺或约定,也必须慎之又慎。

对其一定要字斟句酌,考虑周全,既不要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要大而化之,信口开河。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

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要兑现;约定一经作出,就必须如约而行。惟有如此,才会赢得交往对象的好感与信任。

六、热情适度原则。它要求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要掌握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度":一是“关心有度”。

不宜对外国友人表现得过于关心。二是“批评有度"。

在一般情况下,对待外国友人的所作所为,只要其不触犯我国法律,不有悖于伦理道德,没有侮辱我方的国格人格,不危及其面对对方进行批评指正,或是加以干预。三是“距离有度”。

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应当视双方关系的不同,而与对方保持与双方关系相适应的适度的空间距离。四是“举止有度" 。

与外国人相处之际,务必要对自己的举止动作多多检点。切勿因为自己举止动作过分随意,从而引起误会,或是失敬于人。

七、谦虚适当原则。中国人的待人接物,。

3.商务礼仪有哪些基本原则

一、商务礼仪的含义 在西方,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

但它一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简单地说,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

所谓商务礼仪,是指人们在从事商品流通的各种经济行为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商务礼仪与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不同,它体现在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对于礼品企业来说,从商品采购到销售,从商品销售到售后服务等,每一个环节都与本企业的形象息息相关。因此,礼品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如果能够按照商务礼仪的要求去开展工作,对于塑造礼品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商品销售,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商务礼仪的特征 (一)注重信用 从事商务活动的双方,都有利益上的需要,而不是单方面存在利益需求,因此,在商务活动中,诚实、守信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诚实,即诚心诚意参加商务活动,力求达成协议,而不是夸夸其谈,不着边际,毫无诚意;所谓守信,就是言必信,行必果。

合同签约之后,一定要履行;如果出了意外,实在不能如期履约,那就应给对方一个满意的结果来弥补,而不应该言而无信,决而不行。 (二)注重时效 商务活动的时机性很强,如果时过境迁,就会失去良机。

在商务活动中,如果说话做事恰到好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注重文化 商务活动虽然是一种经济活动,但文化含量较高。

因此,商务人员要体现文明礼貌、谈吐优雅、举止大方的风貌,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树立文明的礼品企业形象,在商务活动中表现出文明典雅、有礼有节。 三、“尊敬”原则 有人曾把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概况为“充分地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感情”。

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长辈,关心客户,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为,反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

“敬人者恒敬之,爱人者恒爱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礼”的良性循环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而得以生生不已的。

当然,礼待他人也是一种自重,不应以伪善取悦于人,更不可以富贵骄人。尊敬人还要做到入乡随俗。

尊重他人的喜好与禁忌。总之,对人尊敬和友善,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四、“真诚”原则 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所以礼仪对于商务活动的目的来说,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手段层面上的意义,同时更应注重从事商务、讲求礼仪的长远效益。只有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于将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

也就是说商务人员与企业要爱惜其形象与声誉,就不应仅追求礼仪外在形式的完美,更应将其视为商务人员情感的真诚流露与表现。 五、“谦和”原则 “谦”就是谦虚,“和”就是和善、随和。

谦和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苟子?劝学》中曾说到:“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言道之致”,即是说只有举止、言谈、态度都是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

谦和,在社交场上表现为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显示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因而对周围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着较强的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 当然,我们此处强调的谦和并不是指过分的谦虚、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更不是妄自菲薄。

应当认识到过分的谦虚其实是社交的障碍,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的商务交往中,不自信的表现会让对方怀疑你的能力。 六、“宽容原则” “宽”即宽待,“容”即相容。

宽容就是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谅解他人的过失,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很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并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

从事商务活动,也要求宽以待人,在人际纷争问题上保持豁达大度的品格或态度。在商务活动中,出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难免出现误解和冲突。

遵循宽容原则,凡事想开一点,眼光放远一点,善解人意、体谅别人,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与纷争,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 七、“适度”原则 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住沟通时的感情尺度。

古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此话不无道理。

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结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一般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

所谓适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适度、谈吐适度、举止适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尊重,达到沟通的目的。

4.遵从礼仪5项原则,做个彬彬有礼的人,具体是哪5项原则

礼仪名目众多,细则纷繁,讲究商务礼仪尤其还应掌握必要的世界各国的礼仪 习俗,更是使其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特点。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掌握?在从事各种商业活 动、具体遵行商务礼仪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其中包括言行文雅,态度恭敬,尊 重他人,平等待人,表里一致。 遵从礼仪的5项原则如下所述。

1。“尊敬”原则有人曾把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充分地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感情”。

尊敬 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长辈,关心客户,这不 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为,反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素 质。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礼” 的良性循环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而得以生生不已。

当然,礼待他人也是一种自重,不 应以伪善取悦于人,更不可以富贵骄人。尊敬人还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喜好 与禁忌。

总之,X+人尊敬和友善,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2。

“真诚”原则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因此礼仪对于商务活动 的目的来说,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义。同时商务活动并非从事短期行为, 而是越来越注重其长远效益,只有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于将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 影响,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

也就是说,商务人员要爱惜其形象与声誉,应不仅仅追 求礼仪外在形式的完美,更应将其视为情感的真诚流露与表现。 3。

“谦和”原则“谦”就是谦虚,“和”就是和善、随和。谦和既是一种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 重要条件。

《荀子•劝学》中曾说道:“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 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即是说只有举止、言谈、态度都是谦恭有礼时,才 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

谦和,在社交场上表现为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听取他人的 意见,显示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因而对周围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着较强的调整 人际关系的能力。当然,我们此处强调的谦和并不是指过分的谦虚、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更不是 妄自菲薄。

应当认识到过分的谦虚其实是社交的障碍,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的商务交往 中,不自信的表现会让对方怀疑你的能力。 4。

“宽容”原则宽即宽待,容即相容。宽容,就是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 着想,谅解他人的过失,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很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

中国传统 文化历来重视并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 从事商务活动,也要求宽以待人,在人际纷争问题上保持豁达大度的品格或态度。

在 商务活动中,出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难免出现冲突和误解。遵循宽容原则,凡事想 开一点,眼光看远一点,善解人意、体谅别人,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与纷争,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

5。“适度”原则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住沟通时的 感情尺度。

古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在人际交往中,沟通 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即 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结果会适得其反。

例如在一般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礼, 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所谓适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适 度、谈吐适度、举止适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尊重,达到沟通的目的。 总之,掌握并遵行礼仪原则,做待人诚恳、彬彬有礼之人,在人际交往和商务活 动中,就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5.在商务活动中如何遵守商务礼仪

你好,你可以去网上上面搜索下金正昆教授的视频哦。

下面是他商务礼仪的一个讲座记录: 看起来不枯燥 内容简介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

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叫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外事交往增多。

了解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掌握与外国人交往的技巧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振坤教授,从政务、商务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和分析了中外礼仪的差别和涉外礼仪的一些常识和要求。

他认为,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会互动,这是三个重要的程序。 接触是前提。

接触了之后才会了解,逐渐了解之后才容易沟通。所谓沟通是双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

那么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宏观上涉外礼仪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要尊重自己的单位。第二个方面的理念就是要善于表达。

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要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金正昆教授结合结合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动、公务活动的一些内容,具体介绍了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名片的制作和使用、与外国朋友交换礼物、宴请外国朋友等等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规的礼仪。从而在衣食住行访谈送,等方面,使观众对涉外礼仪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他认为,与人交往要尊重为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所以在国际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

全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高兴地来跟各位谈一谈涉外礼仪。那么主要想跟各位在今天这个讲坛之中,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讲一讲涉外礼仪的基本理念,总的要求;另外想讲一讲涉外礼仪可操作性的一些重点和难点。

那么我们首先呢,想从一个案例导入。那我请了一个同学来跟我合作一下,那么这位同学呢,他将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到一个国际会议去做辅助性工作,他专门去买了一身西装,或者说借了一身西装,那他现在等候出发。

请各位注意他,发现他身上有哪些问题不符合涉外交往的要求呢?请 好,谢谢,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是火眼金睛,那么他呢?现在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他穿西装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他的西装上应该有比较大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大家一目了然,就是穿了白袜子。在比较重要的场合穿西装的话,最佳的要求是袜子跟皮鞋一个颜色,至少是深色,绝对不是白色,除非是白皮鞋,否则将产生巨大的反差。

在很多国家深色西装是正装,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间夹双白袜子他们称为“驴蹄子”,反差太大了。另外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它就是袖子上的商标没有拆。

我们现在买来的西装都会有一个比较醒目的商标,但是实际上那是西装的封条,按照惯例你买来西装之后,服务生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替你把商标拆掉,启封了,开始用了。很遗憾我们国内很多服务生对此不是很了解,也有人知道了不干,久而久之,害得我们不少弟兄,误认为袖子上有一横是名牌的标志。

君不见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屈臂挺进状,要露一手,那么此点是不合惯例的。好我这个案例就到这里了。

那么我刚才要讲的这个案例是要说明什么呢?我是想跟各位讲,什么是涉外礼仪?涉外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换而言之,它是讲规范,规范就是标准。

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人懂不懂规范的问题;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单位有没有规范的问题。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是很强调的。

比如在大庭广众之前,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着装,他有规范性的说法,两句话:“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头是看什么呢?看发型,比如染不染色,长度如何等等。

像我们服务行业,政府机关一般公务员是不染彩色发的,除非把花白的头发染黑。另外头发不宜过长,作为女性,一般工作岗位上不长于肩部。

有同志讲了,长于肩部如何?长于肩部要做技术性处理,盘起来、挽起来、梳起来,不能随意披散开来。道理很简单,年轻姑娘的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这儿一甩,没准附近的每一个人就晕了。

“男人看腰”,看什么呢?不是看我们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带是什么品牌,而是看这样一个细节,腰上挂不挂东西。我们说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话,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一个有层次的人,在大庭广众之前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

你见过普京总统腰上挂手机吗?你见过安南腰上有一串钥匙吗?所以我刚才想讲的这是涉外礼仪的一个特点,就是规范性。 那么实际上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讲的涉外礼仪,国际交往中要遵守的国际惯例,和我国传统礼仪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我。

6.涉外商务礼仪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项原则如下:一、个人形象原则。

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基于下列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每—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二是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客观地反映了他个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里,假如二个人总是蓬头垢面,衣冠不整,不修边幅,别人恐怕很难认为他热爱生活;三是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如实地展现了他对交往对象所重视的程度;三是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是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五是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还往往代表着其所属国家、所属民族的形象。二、不卑不亢原则。

每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瑚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的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狂傲自大,放肆嚣张。在涉外交中坚持“不卑不亢"的原则,是每一名涉外人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在涉外交往中要求每一名涉外人员要努力表现得不卑不亢,主 要是因为是因为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一方面,要在虚心向外国学习一切长处,尊重外国的风俗习惯的同时,坚决反对自卑自贱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要以自尊、自重、自爱和自信为基础,表现得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另一方面,在一切对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应当高傲自,盛气凌人,孤芳自赏,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对交往对象颐指气使,冷漠无情。同时,还应注意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_视同仁,一律平等,给予同等的尊重与友好,不要对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亲疏有别,或是对大人物和普通人有厚有薄。

三、求同存异原则。世界各国的礼仪与习俗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的。

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遵守求同存异原则,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从宏观上来看,礼仪的“共性"寓于礼仪的“个性"之中。

礼仪的“个性"是礼仪的“共性"存在的基础,没有前者,便不存在后者另外一方面,礼仪的“共性”不但来自礼仪的“个性",而且也是对其所进行的概括与升华,所以其适用范围显然更为广阔。就这一点来讲,在涉外交往中,在礼仪上“求同",遵守礼仪的“共性”,也就是在礼仪的应用上“遵守惯例“,是更为重要的。

四、入乡随俗原则。“人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夕卜交往之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在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工作、学习、参观、访问、旅游的时候,尤其要对当地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加以认真的了解和尊重。

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古人早就要求一切正人君子,都必须认真做好“入境而问禁,人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充分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本是“知己知彼"的应有之义。如果连这一点都办不到,“人乡随俗”就根本无从谈起。

必须无条件地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习俗加以尊重。 五、信守约定原则。

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不管是答应交往对象所提出的要求,还是自己主动向对方提出建议,或者是向对方许愿。

都一定要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一切从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切勿草率从事,头脑一热,便承诺“满天飞"。即使对于必须作出的承诺或约定,也必须慎之又慎。

对其一定要字斟句酌,考虑周全,既不要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要大而化之,信口开河。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

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要兑现;约定一经作出,就必须如约而行。惟有如此,才会赢得交往对象的好感与信任。

六、热情适度原则。它要求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要掌握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度":一是“关心有度”。

不宜对外国友人表现得过于关心。二是“批评有度"。

在一般情况下,对待外国友人的所作所为,只要其不触犯我国法律,不有悖于伦理道德,没有侮辱我方的国格人格,不危及其面对对方进行批评指正,或是加以干预。三是“距离有度”。

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应当视双方关系的不同,而与对方保持与双方关系相适应的适度的空间距离。四是“举止有度" 。

与外国人相处之际,务必要对自己的举止动作多多检点。切勿因为自己举止动作过分随意,从而引起误会,或是失敬于人。

七、谦虚适当原则。中国人的待人接物,。

7.人们遵守礼仪规范应掌握哪些原则

1.“尊敬”原则

有人曾把礼仪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充分地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感情”。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长辈,关心客户,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为。反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礼”的良性循环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而得以声声不息。当然,礼待他人也是一种自重,不应以伪善取悦于人,更不可以富贵骄人。尊敬人还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喜好与禁忌。总之,对人尊敬和友善,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2.“真诚”原则

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因此礼仪对于商务活动的目的来说,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义。同时商务活动并非是短期行为,而是越来越注重其长远效益,只是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于未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也就是说,商务人员要爱惜其形象与声誉,应不仅仅追求礼仪外在形式的完美,更应将其视为情感的真诚流露与表现。

3.“谦和”原则

“谦”就是谦虚,“和”就是和善、随和。谦和即是一种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举止、言谈、态度都是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谦和,再社交场上即表现为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善于与人 ,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显示出虚怀若谷的胸襟,因而对周围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着较强的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

4.“宽容”原则

宽即宽待,容即相容。宽容就是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谅解他人的过失,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很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并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从事商务活动,也要求宽以待人。在人际纷争问题上保持豁达大度的品格和态度。在商务活动中,处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难免出现冲突和误解。遵循宽容原则,凡是想开一点,眼光看远一点,善解人意、体谅别人,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与纷争。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

5.“适度”原则

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住沟通是的情感尺度。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是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结果会适得其反。在一般的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有不能轻浮阿谀。所谓适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适度,谈吐适度、举止适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尊重。达到沟通的目的。

8.国际贸易中如何让做到“入乡随俗,入国问禁”

入乡随俗的基本含义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就必须尊重该国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该国所特有的风俗习惯,认真地加以了解和掌握。在国际贸易中,主要应关注如下三点: 1.认真做好“入国问禁” 要做到入乡随俗介子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充分地掌握交往对象的相关习俗如不能“知已知彼”,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很难保证做到入乡随俗。

只有做到不冒犯当地风俗习惯方面的特殊禁忌,就不至于在异国他乡做客时“伤风败俗”。 2.努力做到认真、规矩 要做到“入乡随俗”,就必须有一个认认真真的态度。

如果对遵守当地习俗不够认真,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不仅是很失礼的,甚至会惹麻烦。因此,要做到“入乡随俗”,还必须规规矩矩地操作讲究采用正规的操作方式,以求“名正言顺”。

3.客观地掌握适用范围 讲究“入乡随俗”并非一概而论,也存在一个适用范围的问题,超出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去讲“入乡随俗”,就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做法。 一方面,“入乡随俗”主要适用于“独在异乡为异客”之时。

根据国际惯例,当我们身在异国他乡时,应讲究“客随主便”,做到“入乡随俗”。而当我们身在自己国家,充当东道主之时,则应讲究“主随客便”。

另一方面在有必要“入乡随俗”时,应以无损于我们的国格、人格为前提。在国际贸易中,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在我们尊重他人的同时,必须不失自尊,对方亦须对我们表示应有的尊重倘若对方的某些特有习俗不合时宜,如有辱我方的国格、人格,有悖社会公德,或有碍我们的生命安全,则我们就不能无原则、无条件地盲从。

如何遵守商务礼仪的入乡随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