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扫墓的礼仪
清明节的祭扫礼仪
(1)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至于祭扫的日 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2)祭扫烈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动程序是:全体肃立在纪念碑前聆听领导讲话;代表在碑前演讲;全体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奏乐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注意的礼仪事项: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首先穿着整洁,要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2.祭扫烈士的礼仪有哪些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自古 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先世 者,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 教育的好形式。
清明节前后,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充 分发掘和利用活动资源,突出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 要通过广 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画)、政策解答 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要以烈士纪念设施为载体,组织开展祭扫烈士陵墓、参观陈 列展览,利用报告会、演讲会、宣誓仪式、专题展览等形式开展纪念活动。清明节期 间也应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烈士家属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为烈士家属送温暖、献 爱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要重视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保护工作,对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有 条件的地方应对陈旧设施进行修缮,进一步充实更新陈展内容,积极改进陈展方 式,提升纪念设施的文化品位,使烈士纪念设施成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 要基地。要妥善组织烈士家属及各界人士的祭扫活动,为参观和瞻仰群众做好服 务接待工作。
一般活动程序是:全体肃立在纪念碑前聆听领导讲话;代表在碑前演讲;全体 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奏乐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 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注意的礼仪事项: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
革命烈士 为了人们的今天付出了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首先穿着应整 洁;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 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 圾;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3.清明节有什么礼仪
导读:清明节的到来,自然是有着许多的安排,这里不光是有去墓地祭拜已经离世的家人们 ,在那里带去自己同家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当然也会在这3天的假期里做做其他的事情。
对于清明去祭扫已故的先祖是从古代就传承下来的民俗,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头的老百姓都需要在清明的时候送去对于已故先祖的祭奠仪式。这也是有史记载、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
那么,在快要到的清明节的时候,在这个对于我们非常重要的节日里,该如何去祭拜我们的已故亲人们?格格妈课堂专门就这个事情做了分享。接下来就是格格妈课堂开讲啦--清明节礼仪有哪些?的时间。
祭祀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1、准备着装的服饰对于这样传统地祭拜已故亲人的仪式时,是需要着装必须庄重、适宜。对于服饰的款式来说是需要简单、大方,能够体现出在世亲人对于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并不需要过多地修饰。
当然不合乎场合的装饰物也需要佩戴。当到了已故亲人的墓碑前,也是需要把头戴的帽子和墨镜、口罩等一并地脱掉,这些都是对于墓地和离世的亲人的尊重。
所有身穿的衣物和佩戴的视频都需要是深色系的素雅的颜色,这样的朴素风格适宜去追念自己的已故亲人。2、祭扫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祭扫已经离世的亲人时,需要请长辈优先开始,由长辈依次地祭拜过后,再由接下来的晚辈以长幼有序地方式依次去拜祭离世的亲人。
在拜祭时候,不要说不合时宜的话语,把很多负面和过去恩怨的事情都一并在离世的墓前道出,也会影响到同去的亲人的心情不愉快。更不要在别人祭拜的时候,嘴里念叨着不吉利地话题。
这样的气氛下,本来就是去看望过去很亲近的亲人,心里都是蛮沉重的,加上言语不当,很容易遭来家里的分歧、摩擦。当然不必要非得哭丧着的面部表情,可是嬉笑谩骂就非常不妥当了。
在安放离世人的墓地还是要尊重传统礼仪和离世者。3、准备带去的祭祀物品通常过去我们都是以火烧已故亲人喜欢的纸做的物品,像是车、花、纸钱等。
在过去到了祭祀的时候就会在路口、居民楼附近就有人开始烧些东西给已故的亲人来寄托哀思。还有提供了很多可以烧祭品的大炉子。
但是对于很多路过或者是小区内的居民都是会受到这些被烧的祭品影响,确实烟味很大很凶。如果现在讲究了文明祭扫墓碑的话,就可以带去一束鲜花,最好是白色的菊花、康乃馨、百合之类。
或者带些食物类的祭品,有的地方在家里人都祭拜好之后,是可以把一部分食物带走,据说吃了祭品的人会有好运。重点提示:清明节期间是给大家可以去有时间祭拜一下已故的亲人们,大家也可以完全利用好这短短几天的时间好好拜祭一下自己的已故亲们。
当然对于祭拜的礼仪也跟大家说了一下,希望在清明祭扫的时候对大家有用。
4.祭扫亲人的礼仪需要注意什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各 地大力倡导文明、环保、健康的祭奠方式,那些封建迷信的祭奠陋习正在逐渐消退。 传统的中国人会在清明节为亲人上坟祭扫:一为祭奠,二为扫除杂草。
然而在很多 地方,清明节这一天仍然存在大量焚烧纸钱、纸别墅、纸汽车等冥品的行为,常常造 成烟雾缭绕,火灾险情不断。 在清明节用大肆铺张的祭祀表达对祖宗的崇敬和追思,不如对活着的长者尽 敬老赡养之道,多一些关怀和体恤,厚养而薄祭,而不应厚祭而薄养。
这种浪费钱 财的厚祭现象,反映出有些人愚昧、迷信的观念尚未根除,盲目的攀比炫富心理,加 剧了清明的厚祭之风。 文明的清明扫墓祭扫亲人的礼仪应该摒弃焚烧纸钱、摆豪华祭品的做法,以向 先人敬献鲜花、植树的方式表达纪念之情,既节约金钱,又不污染环境,更无火灾之 险,实在值得称道。
这样的纪念方式,理应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得到发扬光大。 现在,清明节已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满足了广大老百姓的祭奠需求,但是祭 奠活动时间集中、规模庞大,交通、安全隐患也将突出。
为此,国家民政部提出,要 积极推广“居家祭奠”、“网上祭奠”、“社区祭奠”“电视公祭”等新形式,引导群众 自觉破除陈规陋俗,为祭奠活动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 很多人不自觉地参与到不文明的祭奠活动中,主要是因为缺少现代文明的祭 奠方式。
为了实现“一样的清明,不一样的文明”,可以创造出多种新的祭奠内容。 民政部门可以在各大公墓设立“清明新风”万人签名点,为祭奠群众免费发放祈福 卡。
民众也可以选择举行“鲜花馈赠文明祭扫者”活动,用鲜花、无烟祭奠等环保 的祭奠方式取代烧纸、烧香等传统祭奠方式。另外,媒体也可以登载优秀的祭文, 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现在,一些市民为了避开清明节当天的拥挤,正在选择 “居家祭奠”“网上祭奠”等新方式,以减轻交通压力以及人身安全隐患,并减少对 陵园生态环境的破坏。
5.清明节有什么礼仪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
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向先人祭拜。 在中国北方有清明 戴柳的习俗,就是折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戴在头上,或插柳枝于屋檐和门窗上。
据《燕京岁时记》上说:”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北京有句民谚:”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
“可见此俗流传到民间,戴不戴柳却与死后的下场有关了。 上海城隍庙的庙会,传说也与人们的生死有关。
有一首南城隍庙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
“上述两个风俗,都有强烈的迷信色彩,所以,今天已经绝迹了。 踏青,即郊外春游活动。
由于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过此节亦有先后,福建、四川等地在农历二月二日,陕西等地在农历三月三日。在北京地区却与清明节同时进行。
旧时的踏青,以西直门外的高梁桥为最盛。《瓶花斋集》有一段真实地记载:”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清明还有放风筝,荡秋千、吃寒食的习俗。 没错,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吃清明螺,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食薄饼: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
薄饼分皮。馅两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
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
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 蒸朴籽粿。
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
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
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 此外,中国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6.中国古代祭祀礼仪有哪些
1.祭天
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到了周代,“天”的观念逐渐代替了殷人所说的“上帝”、“帝”。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又有了“天子”的称谓。周王是作为天帝之子在人间统治人民的,他也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祀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
2.祭地
远古时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古文献记载土地神是“社”,祭礼叫“宜”。在殷商甲骨文里已有对社土的祭祀,还有大量的祭祀山岳河流的记录,主要目的是祈求农作物的丰收。
3.封禅
“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记·封禅书》正义曰:“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这就是“封泰山”、“禅梁父”(梁父是泰山下一座小山)。相传远古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有七十二家。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行封禅礼的帝王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与宋真宗。
4.祭社稷
祭祀社稷神在社稷坛。本来,社坛与稷坛是分立的,后来合二为一了。相传共工氏之子名勾龙,能平水土,被称为“后土”,即社神;厉山氏之子名农(一说名“柱”),能播殖百谷,被当做稷神。商汤灭夏,以周人的始祖契(后稷)为稷神。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春祈秋报”之祭。春祈在社日(仲春之月吉日)举行,秋报在秋收后(孟冬之月吉日)举行,这是社稷的正祭。
5.祭宗庙
宗庙的设置,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周代的礼制。周人宗庙制度,一般认为: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所谓昭、穆,是指宗庙中位次的排列,自始祖以下,父曰昭,子曰穆,按照世次递迫排列下去。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士一庙。祭祀用的食物,行礼后要分而食之,称为“俊”(jùn),是食鬼神之余的意思。牲肉(生曰脤,熟曰膰)分赠给参加祭祀的宾客或颁赐给同姓诸侯。
6.九拜
古代行礼有“九拜”。《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当然,祭祀时并不是“九拜”并用。
7.祭祀礼仪的介绍
祭祀1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附录)。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可见当时乐舞队伍之庞大。
8.祭扫名人、先贤的礼仪要遵守哪些
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在清明节期间,在为先人扫墓时,应该去看看烈士 墓,此外可以也去缅怀历史上的名人先贤。
一个名人的墓就是一段历史。名人墓与名人故居相呼应,是本地历史文化的 重要延伸部分,也是名人与本地最直接的证明,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知识内 涵。
这些名人都是本地的贤人,它们是各个时代、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或者学高 品正,或者德高望重,或者成就斐然,或者智慧超人。在清明节的时候,后人应该对 他们有所表示。
可以献上一束鲜花,表达一种情思,很是受益。清明节去看看名人的墓,可以 缅怀先贤,追思他们的功业,并从中汲取他们的精神营养。
历史文化需要传承,这 也是传承历史的一种方式。清明节去看看名人的墓,对去扫墓的人也有一种激励, 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个有价值的人,社会才能尊敬他们,后人才会记住他们, 去看看名人墓确实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