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小故事的前奏

0 2024-08-07 21:30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礼仪礼节的小故事

张良拜师(名人礼仪故事)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懂礼貌的小华(家庭礼仪故事) “叮铃铃”,清脆的铃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

小华一骨碌起了床,拉开窗帘一看,啊,好一个明亮的世界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他迅速穿好衣服,看见妈妈在做早饭,爸爸在洗脸,小华向爸爸妈妈问了声“早上好!”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对爸爸妈妈说了声“再见”,就去上学了。

小华在学校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中午放学回到家,小华按按门铃,奇怪,怎么没人开门呢?他用钥匙开了门,发现爸爸、妈妈不在家,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华,奶奶得了重感冒,我们陪她去医院了,一会儿就回来。

不一会儿,门铃响了,小华打开门一看,是一位陌生的叔叔,他问:“您找谁?”那人说:“我找你爸爸有事。”小华说:“我爸爸不在家,请您晚上再来吧!”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带着奶奶回来了,小华赶快过去搀扶奶奶,关切地问道:“奶奶,您好点儿吗?您先在床上躺一会儿,我去给您倒杯水。”

奶奶微笑着夸奖小华:“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饭了,小华主动地帮着盛饭,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这可是小华最爱吃的菜了,他把这盘菜端到了爸爸跟前,爸爸说:“这是专门为你做的”。

小华说:“您是长辈,该您先吃”,爸爸高兴地笑了。妈妈不停地往小华碗中夹排骨,小华说:“妈妈,老师说,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有利于健康,而且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妈妈听了,对爸爸说:“咱家的小华懂的真是越来越多了。” 下午放学后,小华在认真地做作业,这时,电话铃响了,小华拿起话筒说:“您好,请问您找谁?”原来是中午来过的那位叔叔来电话找爸爸,小华对他说:“爸爸今晚7点钟回来,到时候,您再和爸爸联系吧!”吃过晚饭,爸爸在看新闻联播,这时小华想起今天有《神奇宝贝》看,等爸爸看完新闻联播后,小华征得爸爸的同意调换了频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他看见爸爸在打电脑,就把音量调小了点,这时门铃响了,小华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那位叔叔,小华热情地给叔叔开了门,给叔叔倒了一杯热茶,叔叔送给小华一辆小赛车,小华高兴极了,双手接过赛车,说:“谢谢叔叔!”爸爸和叔叔谈话时,小华轻轻地把房间门关上了。

过了一会儿,叔叔要走了,小华和爸爸一起把叔叔送到门口,对他说:“叔叔再见,欢迎您下次再来。”叔叔摸摸小华的头,对爸爸说:“你的儿子真有礼貌。”

第二天是双休日,上午,妈妈带着小华去姑姑家玩,小华和表姐表弟在一起开心地做游戏。小华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同学王文文家玩。”

妈妈说:“别回来晚了。” 小华高兴地答应了妈妈。

晚上,小华和爸爸妈妈道了晚安,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

2.关于礼仪的小故事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讲同学之间礼仪故事

与同学交往时,要谦虚有礼,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不和同学争吵打架。同学们能做得到吗?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谦虚有礼的合格小公民吧。

文明礼仪三字经:进校门,守秩序,单行行,不拥挤。见师长,先问好,要热情,懂礼让。课堂上,要动脑,写作业,要仔细。课间操,认真做 ,三百首,要记牢。十分钟,备学具,不喧哗,不追跑。放学时,路队齐,出校门,守交规。新世纪,好儿童,懂文明,有礼貌。

文明礼仪歌谣:你拍一我拍一,校园文明懂礼仪。你拍二我拍二,同学互助好伙伴。你拍三我拍三,自己事情自己干。你拍四我拍四,做事不能自顾自。你拍五我排五,礼貌诚信好相处。你拍六我拍六,行为规范要遵守。你拍七我拍七,互助友爱要牢记。你拍八我拍八,尊敬师长人人夸。你拍九我怕九,文明用语不离口。你拍十我拍十,文明礼貌要坚持。

3.简短的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一;

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只有陈校长一人坐在桌边没有动筷。我们还以为他哪儿不舒服,没想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帝都为之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知道“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当大家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才记起还有两个老师为了送学生过马路还没来吃饭……从此以后,他们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开筷。

文明礼仪小故事二;

、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地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正走在他们身后,听了这句话非常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文明礼仪小故事三、

可以说只是一个动作,那天一位老师看见了一张棒冰包装纸,弯下腰拣起来扔到了垃圾桶。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的以身作则、师为表率的行为教导我们,他是老师。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老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通过这几件小事,我更加认识到了“礼仪”的含义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现出来的,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我们应该让社会变成一个到处都是文明的,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那句真理:从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从我做起”才会到处充满礼仪的“味道”,才会使你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4.我的礼仪小故事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我家的文明礼仪小故事”征文

作者:杨安华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5 文章录入: yang_anhua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我家的文明礼仪小故事”征文

生活就像一个装满蜜的罐子,要想使罐子里的蜜更加甜美,我们就得时时刻刻讲文明,做一个礼仪小使者,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处处开满“鲜花”。

有一天,我和外婆乘公共汽车去超市买东西。好不容易才等到一辆车,大家排着长队上车,可下车人少,上车人多,我看看车上所剩无几的座位,心里很焦急,恨不得拉着外婆的手跑进车中“抢”座位。但我又一想:今天的队伍虽长,但没人往里挤,如果我一旦往里挤,岂不是把一条文明整齐的队伍给打乱了。想到这,我决定与外婆接次序遵守规则地上车。到了车上,几乎没有空位子了,正在这时,有一个大姐姐主动把座位留给了我们,我们很不好意思,但在她的再三催促下,我们只有坐到了椅子上。突然,我发现有一位行动不方便的老奶奶拄着根拐杖,慢呑呑地走了上来,尽管排在她前面的人让她先行,但她却感激地说:“谢谢,不用,不用,你走,你走”。多好的人啊!过了一会儿,老人周围开始有人让座位给她,可她依然固执地说:“我站着不累,不碍事。”有人问她:“您去哪儿呀?”“噢,汽车站。”这么远的地方,难道她要一直站着?老奶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下车后,我望着这辆普通的车,心想:车上不仅环境优美,乘客也很文明,他们不乱丢果皮纸屑,遵老爱幼,互相谦让,多么文明的车队。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文明,做一个文明的人不难,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也不算难,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人,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5.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2

古代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1、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2、程门立雪:

有一次一位学生来拜见程颐,因为他有些问题想要问,但是他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不忍心打扰他的老师,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着他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

杨时没有走,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这时候他的老师醒了过来,他才走进了屋内,程颐说那个的时候他看见了一个雪人。后来杨时也成为了在天下都有名的大学者,这件事因为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3、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其中一个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说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4、孔融让梨: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5、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6.我身边的礼仪小故事

一天,我乘坐公交车去我姥爷家拜年。

在一次停站时,上来一位年轻女子,只见他衣着暴露,浓妆艳抹,像一个“活鬼”。她这身打扮自然会引来许多人的“观注”。

找到一个座位后,她便坐了下来,本以为她就可以踏实了,可事实并非这样,只见她从那粉色皮包里拿出一包瓜子,“咔咔”的磕了起来,随手就把瓜子皮扔在了地上,一个,两个。

不一会儿,在她周围满地都是瓜子皮,可我看她那表情,还是满不在意地磕着。

这时,售票员气冲冲地走到了年轻女子的面前,强压住自己内心的气愤,亲切的提醒道:“小姐,请不要把瓜子皮仍在地上好吗?谢谢合作。”“你算哪根葱啊?敢管我,去,一边呆着去,别招我烦。”

“哎。

哎!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我。”

售票员话还没有说完,就又被年轻女子把话头抢了去。“怎么不对了?别人说顾客是上帝,现在在公交车上,也一样,你敢得罪上帝?上帝让你怎样,你就要怎样,跟我费什么话,去,一边呆着去。”

售票员闻此言,气不打一处来,就这样俩人吵了起来。就在此时,一位中年男子走了过去,一个一个的把瓜子皮捡了起来,然后,仍进垃圾桶,恰好到站,下了车。

售票员和那位女子看此情景都惊呆了,车里终于静了下来。

7.懂礼仪的小故事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的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因此,公民应自觉遵守文明礼仪。

说到文明礼仪,让我想起这么一件事: 一年暑假,小明正走在街上,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拿着破旧的麻袋正在垃圾桶里捡瓶子。他不禁感慨道:“天这么热,这位老奶奶还要在臭烘烘的垃圾桶里捡瓶子,真是可怜啊,要不我去帮帮他,为她减轻点负担。可是,天气这么炎热,我还不如早点回家凉快凉快呢,何必自讨苦吃呢。小明心里非常矛盾,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他想起了爸爸常教诲他的一句话:帮助人是一种美德,当别人有困难时你帮助他们,那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一定会帮助你的!爸爸说的对,我不能只顾个人利益。我应该帮助这位老奶奶! 于是,小明行动起来,他在路边,垃圾桶旁边捡到不少的瓶子,虽然在他捡的同时许多人向他投去异样的眼光,更有不少人讨论他,说他这么小就出来捡瓶子,真可怜。甚至有人责骂他的父母,怎么能让一个小孩子独自在街边捡瓶子。但小明一点都不在乎,他觉得自己做得很对,不必在意别人说什么。捡完瓶子后,他把自己辛苦捡来的瓶子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连忙说道:“谢谢你,小伙子,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肯帮助我这种老太婆的可不多啊,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很强大。小明害羞的挠挠后脑勺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中国人帮助中国人不是很正常的吗?而且这只是一件小事。好了,老奶奶,再见”

在路上,小明格外轻松,可能是因为刚做了好事的缘故吧,这也许是文明礼仪的感染力吧。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8.简短的礼仪小故事10则

1.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2.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3.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9.礼仪小故事简短及寓意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中了进士后,他放下官职,继续求学。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之后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之后,“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孔融让梨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礼仪小故事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