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信时的礼仪

0 2024-08-06 16:55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在微信中应该注意什么礼仪

微信社交礼仪:n 关于问候:用心 当我们利用微信和他人保持情感联络的时候,就避免不了一些日常的早安问候或者节假日的祝福问候。

那么,这二者分别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1.日常问候:① 避免只发一个表情符合,惜字如金;② 可以是和天气相关,比如变天提醒添加衣物,下雨提醒带雨伞等等;③ 可以是一段励志的小文字,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对他人表示近期行为的关注和支持。2.节假日问候:① 避免群发一条节假日祝福消息,有的很长,有的只是一个特定的节日表情符号,甚至有的人转发的时候连里面的称呼都忘了改过来,这样不如自己编写的一条简单的祝福消息;② 带上对方的称呼;③ 注意敬称的使用;④ 末尾属下自己的业务名称和名字,以便让他人记住你。

n 发送消息:简洁扼要1.文本:① 确保文本正确无误。如果是不小心把带有错别字的文本发出去了,一定要再补发一条作为说明;② 适当的称呼;③ 内容应简短明了,要有针对性。

注意不要长篇大论,长篇的文本消息这样很容易让人视觉疲劳,从而遗漏了你发的重要信息;④ 适当的图片,作为补充说明;⑤ 用语健康文明,不带脏字和歧视。2.语音:① 首先应该寻求对方的同意。

如果你对对方很熟悉,那就无所谓;如果对方是你的重要客户,特别是高端人士,一定要先征求对方的意见;② 语音尽量普通话标准清晰;③ 确保是在安静的环境下发送;④ 要考虑到对方的上网环境,避免过长的语音消息。3.图片:① 图片信息健康无害;② 图片清晰可见;③ 图片数量适宜;④ 图片大小合适。

n 回复消息:及时 ① 收到消息应当第一时间回复;② 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在开会或者开车,一定要说明情况,并约好回复时间;③ 文明用语,不使用粗俗的语句;④ 考虑到对方的立场,不要催促对方回复,尊重对方的意愿。n 发送文件:1.视频 ① 征求对方的同意;② 说明视频的主题;③ 画面清晰,大小合适;④ 合理命名文件名称。

2.名片 ① 征求对方的同意;② 说明用意。n 转发:微信不可以设定内容公开或不公开,而新浪博客或QQ空间可以设定。

相对微信朋友圈而言,微信就像是一个公开的言论场所,微信消息一旦发出去就是对朋友圈的微友们的一次自我表达和喊话。微友们也通过你发表的微信消息得知你的思想近况和生活现状。

大家通过微信彼此关注、相互欣赏甚至表达同仇敌忾的情绪。人们的关注点从公众媒体转移到个人声音,有人几个小时的时间都花在浏览、评论和分享转发朋友圈的消息上;有人可能会因为朋友圈里的一条微信活动闹腾半天;甚至还有人因为微信上一篇文章难过或兴奋一天。

所以为了尊重微友们的时间和心情,不要让自己的微信内容成为微友们情绪的污染源,请在使用微信时关注以下微信礼仪:1、转发前先点赞或在评论中表达转发分享的原因;2、微友原创的内容需要交代版权。当你看到本人原创的内容复制转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时一定要署名发表者或申明转发自何人的微信,不要让你的微友们以为是你的杰作,这也是“窃文”,要把版权交代清楚。

3、不在微信朋友圈中传递负面情绪。建议个人负面情绪、莫名其妙的感叹、无厘头的咒怨等影响他人心情的言辞不要随便发。

如果你求关注、求安慰不妨直说;4、不在微信中发布或转发带“如果不转发就……”等强制性或诅咒性字眼的微信,朋友之间只有尊重没有要挟;5、不在微信群里单独与某人聊天,以免干扰别的微友,可以单独微他或把相关人拉在一起另外建群聊天;6、忌讳不事先沟通就把相互不认识的自己不同圈子的朋友拉进一个群里,更不好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发节日的祝福微信,给人很不受尊重的感觉,这种事不能图自己方便否则效果适得其反;7、节庆时可以在朋友圈群发一条针对所有微友的祝福微信。但是建议你:凡是朋友圈里的师长、好友要再次单独一对一的提名发送祝福微信,虽然麻烦一些但是过去写贺年片或电话祝福也是一对一的,这样做才是有礼的;8、如果你像上面第7条说的一样被拉进一个群里、“被”群发了一条祝福微信,请单独微他,一对一提名回复并祝福。

今年春晚歌里唱到的“群发的短信我不回”也是无礼的,“以无礼对无礼更无礼,不如从自己做起示范礼”。(此条也适用于短信或QQ礼仪)。

9、在微信朋友圈里老是潜水不回应也不对,要不就不要接受好友邀请,一旦看到美文好图好思想不妨赞一个,是捧场也是谦逊;10、转发那些需要捐款、捐助、收养等的求助微信时凡是有电话号码联系人的自己先落实一下,虚假不实甚至涉嫌吸费、诈骗的信息“到我为止”。不能因为是你信任的朋友转发的你盲目转发,每个微友都有义务避免伤害,这也是对自己微信信誉的维护;11、晚上12点以后不在朋友圈或群里发微信是对微友们的尊重,否则有可能因此被朋友加入黑名单喔;12、不能因为你发了微信给对方,对方没有回应你就责备埋怨他。

重要又需要立马得到回复的事情还是打电话好,如果对方恰好无网络收不到,可能会误事;13、不要因为想博人眼球就发一些低俗黄色的信息或涉及国家或工作单位的机密信息甚至别人的隐私信息等;14、不要在一个群里一个人刷屏,包括文字、图片和。

2.微信朋友圈礼仪规范有哪些

被鸡汤段子刷屏、被代购信息骚扰、被“美颜”照欺骗……相信大家的微信朋友圈中,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并且对此嗤之以鼻。

近日,26条网友自发编撰的“微信朋友圈礼仪规范”,在微信中被争相转发,部分条款引起大家的共鸣。 自拍照PS程度不超50% 朋友圈“新规”:自拍照要把握尺度,美图秀秀修改程度要在50%以内,避免误会。

“看客”吐槽:作为一名长期被美颜照刷屏的“看客”,赵先生则吐槽到,身边很多女性朋友,发的照片都是千篇一律的样子:锥子脸、大眼睛,有的人甚至是照片和本人相去甚远。 “我觉得真实一点比较好。”

赵先生说,修图也需要把握一种尺度,去除照片上的杂质、轻微调一下色是可以的,该修改的程度最好控制在20%以内。 专家分析:针对自拍设计的行为规范,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积极事物的一种向往。

这种带有嘲讽调侃意味的规范,一方面带有娱乐的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社交生态中,双方对真实性的要求,太做作和太装的行为,都是不受欢迎的。 发代购信息 应缴“摊位费” 朋友圈“新规”:在朋友圈海外代购、卖面膜的年底请自觉缴纳摊位费,或者给朋友发红包补偿。

“看客”吐槽:“算不上反感,总之印象分会大打折扣。”杜红梅表示,不久前,在她的网友的强烈要求下,她选购了两条手链,“加上运费,一共花了60多元”。

不过,让杜红梅“心塞”的是,“淘宝上同款产品竟然两块钱一条都能买到,真是好大一个坑”。碍于同窗的情面,杜红梅只能选择不了了之,“手链搁在办公室,没心情戴”。

专家分析:类似朋友圈内的“熟人经济”,实际上是在透支个人信用的行为。建立在社交基础上的熟人,一旦走向交易关系,朋友感情势必会弱化,长期广告刷屏容易引发好友反感,让长期累积起来的社会资本和尊严被轻易消费。

评论应显诚意 避免发表情 朋友圈“新规”:评论应彰显诚意,避免单纯的笑脸等表情。典型评论案例如:小宝宝好可爱哦,你真是天生的衣服架子等。

“看客”吐槽:90后苏阳表示,“作为一个发心情的人,看到别人评论再回复,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尽管如此,但是也不赞同“新规”中所举的成功案例,那种评论的内容太过吹捧化,也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专家分析:和面对面社交一样,虚拟社交也同样要求融入人的真实情感。这一条规范,实际上也反映出人们对“深社交”的需求,潜意识中希望与对方“走心式”的沟通。

而简单回复,不仅起不到拉近距离的目的,偶尔甚至会引发一些矛盾。 “新规”不具有权威性 对于微信朋友圈礼仪规范的产生,专家认为,这是网友自发进行编撰的,有些内容比较实用,且能够引起网友的热议,但有些内容太过极端,因此不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其实网友的这些行为,体现的是对虚拟社区的重视和关心,希望规则有序地在上面交流,而不是混乱无序”。

朋友圈不仅是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是一个休闲和非正式的交流平台,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满足朋友之前的心理沟通和交流需求,一旦产生规范,反而会让原本轻松的交流严肃起来,不利于情感沟通。 朋友圈发帖礼仪规范具体内容 1.每天发帖数量保持在10条以内,避免刷屏打扰朋友圈。

2.避免发布比朋友圈大多数人生活质量高出一大截的炫富帖。 3.一日三餐最多晒一餐,夜宵例外,聚会例外。

4.发朋友圈应该彰显个人品位,反映社会主义人民生活富足和精神文明。 5.自拍照要把握尺度,美图秀秀修改程度要在50%以内。

6.在朋友圈海外代购、卖面膜的,年底请自觉缴纳摊位费,或给朋友发红包补偿。 7.每周转发心灵鸡汤不超过3篇,传谣不超过1篇。

8.宣传本公司产品及转发客户软文,每周不超过3篇。 9.每周晒娃不超过3篇。

10.避免直接炫耀自己家的高逼格物品,但可隐晦表达。 11.尽量避免在朋友圈骂人。

12.禁止在朋友圈集赞抽奖。 13.收到朋友送的礼物请分享到朋友圈作为回报,尤其是朋友希望你分享的。

14.当下雪不超过0.5毫米时,北方人应避免在朋友圈中晒雪。 15.鉴于雾霾已经成为常态,PM2.5浓度300以下时禁止晒单。

16.鼓励晒蓝天。 17.各种减肥计划、健身计划等不可能完成的计划,应尽量减少发布。

18.后半夜女生避免在卸妆后晒照,少数天生丽质者除外。 19.帮特靠谱的朋友的创业项目做推广,每周不应超过3条。

点赞及评论礼仪规范 1.点赞应本着礼尚往来、及时满足好朋友虚荣心的态度积极点赞。 2.评论应彰显诚意,避免用单纯的笑脸表情。

典型评论如“小宝宝好可爱哦”“祝大卖”等。 3.朋友在朋友圈的评论应及时回复。

4.避免揭穿朋友发图的真相。 5.可以对卖面膜的朋友圈置之不理。

6.超过24小时的朋友圈可以不点赞处理。 7.对美图秀秀过的照片要假装评论:“你皮肤真好!”。

3.关于微信回复的礼仪

最近,一件有关微信礼仪的事儿差点引发员工辞职。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小网友发个帖子说,她只回复老板的一个“嗯”,结果老板就批评说和领导和客户千万不能用“嗯”,这是最基本的礼仪啊!结果这个网友就是说不能理解啊,无法接受,感觉自己不受尊重,准备月底就辞职了,等等。

其实,回复“嗯”不如回复“嗯嗯”。懂点微信职场礼仪,应该说大家都没坏处。

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吧。

有些人就爱用“在吗?”然后再说事儿。实际上你说“在吗?”还不如直接就把事儿说了,一次性的说完得了,省得两次打扰人家。一个“在吗?”惹那边的人着急啊!

我最讨厌我00后的儿子爱用短句子,明明是一段话说完的,几个字儿几个字儿蹦。几个字蹦一下就打扰你一下,每次又说不完整。我一直认为这是逻辑思维不行,把逻辑思维整一整,锻炼到一段话能够把一件事说清楚了,你再给别人发微信。所以,我微信的朋友圈里面,那些凡是用短句子的,我都把他设成“消息免打扰”。

另外一个就是表情包的运用。表情包是用来沟通表情的,单纯用表情包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但是用于表达意思或者是表达对一个事儿一个人的态度,就要小心了。因为毕竟,表情包边界很模糊,人家不知道你是到底是在说什么。是赞成呢?还是反对?一个微笑表情包能够表现出什么呢?表现你是个老好人吧。你发一个微笑的表情,能表明你对这个事情态度吗?不能啊。我通常用的表情包是“OK”或者“赞”,这是明确的表明我同意或者是强烈的同意。所以当表示明确意见时慎用表情包。

还有就是一些语气词,大家都知道语气是可以柔化话语,但是也是有规矩的。说“哦哦”就比如说“哦”要好,说“嗯嗯”就比如说“嗯”要好。还有这个“呵呵”大家都要小心的用。“呵呵”有很多嘲讽的意思了。

另外就是我很讨厌语音。相信大多数人跟我是一样。不是说因为省流量费或者怕妨碍周围的人,而是用语音口水太多,没相通就说,结果说了一堆。谁能接受微信语音呢?除了父母恐怕就只有老板了。所以,发语音之前要得到对方的同意。通常下属向领导,晚辈向长辈,乙方向甲方,不能用语音,都是用图文把该说的说清楚。这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切记各种口水。当然你如果要是开车,或者手受伤了,就另当别论了。

还有就是工作群,每一个工作群都有规则,希望大家要遵守,否则的话就会被踢出群。因为毕竟工作群是用来聊工作的,如果大家要想私聊的话,你可以去私聊,不要把两个人之间的事在没完没了的工作群里去讨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在群里也少乱发通知@所有人,这就打扰到所有人了,因为并不是关乎所有人的事。当然,群主通知除外,重要聚会通知或者重大的事项除外。

老板给你发信息你要及时的回复,即便是下班了你也要回复“收到”“好的,明天再回复您”都可以。

同事之间你最好也是要及时的回复。很多人不回复人家,却同时在朋友圈里乱发分享。人家会有意见说你没有功夫回复我,你却在朋友圈里那么热闹。这很伤人的啊。

4.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微信交流基本礼仪有哪些

别问“在吗”,有事就直接说,别人也可以直接看到什么事情来决定假装不在。

想和你聊天的人,洗完澡之后就会主动来找你的,“洗澡去了,吃饭去了”,很多时候只是不想聊天的结束语,不用刻意去追问和等待。不赞同不支持不理解,加个逗逼的表情会显得比较舒服一些。

一上来就发很多语音的,不是长辈就是领导,如果你不是,麻烦发语音之前先问问对方是否方便,不要一上来就发一长串,你是方便了,别人不一定,甚至给别人带来麻烦,文字依然是高效率的沟通方式。视频通话之前,提前打声招呼。

表情别乱发,每个人对表情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中年人和年轻人。聊天的时候,对方回复“嗯”,多半是没有什么聊天的欲望,那你最好主动一点,尽早结束对话。

如果是“嗯嗯”,那你或许还有机会。不想让句子看起来很生硬,结尾可以加个~经常在朋友圈给人点赞和评论,可以增加好感。

没事也别一句话里面穿插着。

你以为很萌,我看起来非常磨叽。我去睡觉了,意思是:就这样吧,我不想聊天了,不是说立马入睡,所以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互道晚安之后,你们在王者峡谷相遇了。

如果你很忙,别大半天不回复,回复一句“晚点说”或者“稍等一会哈”,对方就舒服多了。朋友圈三天可见这种操作,我不建议开启,不如相互屏蔽。

如果你朋友圈屏蔽了别人,那你就别舔着脸给别人点赞。朋友圈求点赞可以,但是群发之前先先你朋友圈屏蔽了谁,不然就满屏尴尬了。

不想回复一个人,可以,如果你也不想删除对方,发朋友圈的时候,记得屏蔽对方。

5.在qq或者微信里聊天需要遵循哪些社交礼仪

1. 添加别人为好友时,请表明个人身份信息,或说明从哪个途径认识人家的。

对方不回复不要重复添加。2. 不是万不得已,早7点前晚22点后不要突然给任何人发信息。

发了也不要盼着对方及时回复,且要适当表达歉意。(忘了关网,晚上刚睡下就被微信吵醒,还是一件不怎么重要的小事,你觉得我会不想吐槽几句吗。

)3. 回复他人不及时,隔好几个小时/半天/一天以上的,应简要说明原因。

哪怕一句“抱歉刚刚有事,才看到” 也好于只字不提。4. 微信、qq 对话适用于非紧急事项沟通,如朋友闲时聊天,亲人家人互致问候等;重要事项最好通过文件、邮件、电话等沟通。

5. 不要不回复他人信息(已通过其他途径回复除外),实在有原因不想回,回复个礼貌一些的表情。6. 结束对话请明说,不要突然消失不回复。

7. 及时回复是人家的礼貌,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及时回复。不回复,别催命似的追着人家问。

8. 和任何人的对话,都可能被第三人甚至很多人看到。注意内容。

非工作/非正式/熟人/朋友之间:1. 想和某人语音聊天前,先文字问问对方是否方便听语音。2. “在吗?“ 就不用问了。

3. 发语音时,确保周围环境不要太喧闹嘈杂。4. 发一段语音不要超过30秒,一旦中途听不清只能从头听,很麻烦。

5. 普通话有口音容易让听者产生歧义的,慎发语音。(不考虑听语音者的感受,很容易友尽的。

不信可以试试。

)6. 听语音时注意周围环境,公众场合不要打扰他人。

(戴耳机不要功放,或贴近耳边听不放太大声)工作/正式/合作伙伴/上级领导之间:1. 尽量不用语音。除了不方便听,更重要是 ①不利于形成切实的文字/记录,一旦扯皮能省去一些麻烦;②文字有时间整理思路/措辞再发送,不会有口误情况发生;③语音通常效率低下。

(领导有习惯或者要求的除外。)2. 说明一件事时,编辑文字不要发很多条,而是最好不超过3条。

第一条:自报职务/姓名等信息,说明要汇报什么事;第二条:主要事情;第三条:结尾,如“希望尽快得到回复,谢谢”等措词。二三条合并也可。

3. 若对方未及时回复,通常不要催促;一段时间仍未回复,紧急事情再短信、电话询问。

6.在使用手机时,需要遵守的礼仪规则主要有

1、在一切公共场合,手机在没有使用时,都要放在合乎礼仪的常规位置。不要在并没使用的时候放在手里或是挂在上衣口袋外。放手机的常规位置有:一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这种位置最正规;二是上衣的内袋里;有时候,可以将手机暂放腰带上,也可以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如手边、背后、手袋里,但不要放在桌子上,特别是不要对着对面正在聊天的客户。

2、在会议中、和别人洽谈的时候,最好的方式还是把关掉,起码也要调到震动状态。这样既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又不会打断发话者的思路。而那种在会场上铃声不断,象是业务很忙,使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你,则显示出你缺少修养。

3、注意手机使用礼仪的人,不会在公共场合或座机电话接听中、开车中、飞机上、剧场里、图书馆和医院里接打手机,就是在公交车上大声地接打电话也是有失礼仪的。

4、给对方打手机时,尤其当知道对方是身居要职的忙人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时间他(她)方便接听吗?并且要有对方不方便接听的准备。在给对方打手机时,注意从听筒里听到的回音来鉴别对方所处的环境。如果很静,应想到对方在会议上,有时大的会场能感到一种空阔的回声,当听到噪音时对方就很可能在室外,开车时的隆隆声也是可以听出来的。有了初步的鉴别,对能否顺利通话就有了准备。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是否通话还是由对方来定为好,所以“现在通话方便吗?”通常是拨打手机的第一句问话。其实,在没有事先约定和不熟悉对方的前提下,我们很难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方便接听电话。所以,在有其他联络方式时,还是尽量不打对方手机好些。

5、公共场合特别是楼梯、电梯、路口、人行道等地方,不可以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应该把自己的声音尽可能地压低一下,而绝不能大声说话。

6、在一些场合,比如在看电影时或在剧院打手机是极其不合适的,如果非得回话,或许采用静音的方式发送手机短信是比较适合的。

7、在餐桌上,关掉手机或是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还是必要的。避免正吃到兴头上的时候,被一阵烦人的铃声打断。

8、不要在别人能注视到你的时候查看短信。一边和别人说话,一边查看手机短信,对别人不尊重。

9、在短信的内容选择和编辑上,应该和通话文明一样重视。因为通过你发的短信,意味着你赞同至少不否认短信的内容,也同时反映了你的品味和水准。所以不要编辑或转发不健康的短信,特别是一些带有讽刺伟人、名人甚至是革命烈士的短信,更不应该转发。

10、当与朋友面对面聊天时,不要正对着朋友播打手机,避免发射时高频大电流对他产生辐射,让对方心中不愉快。

使用微信时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