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孩子是这样吃饭的,中国孩子做到了吗
第一次在美国朋友家就餐,我惊呆了。
朋友家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坐在餐椅上,从头到尾,自己吃完。尽管他拿勺子的动作还很笨拙,但是他不慌不忙的,一勺一勺地吃得很认真。
掉在桌子上的饭粒,他很自然地用手捡起来吃掉。吃完时,他一边把围嘴解下来,一边说:“我吃完了!”父母把他抱下餐椅,他端起碗,把碗里的剩饭倒进垃圾桶,再踮着脚尖把碗放进洗碗池。
一切都是那么熟练和自然,一看就知道,他很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在美国,餐桌教育是育儿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相比于中国人把喂饱孩子放在首位,他们更重视“吃饱”以外的其他事情,比如:孩子能主动吃饭并享受吃饭的过程,能遵守就餐过程中的礼仪,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并学会接待客人等等。
美国孩子从会拿勺子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尽管他们会弄得满身、满地都是饭粒,但是通过几个月的训练,他们的手脑达到平衡,可以稳当地把勺子放入嘴中。 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因为,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主动去吃饭,才会真正享受吃饭的乐趣。
而且到点吃饭,逾时不候,如果孩子当时因为玩耍而不肯吃饭,那是真的要饿肚子的。 这一点对于中国父母来说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让孩子饿着?看见孩子饿得直哭,父母肯定会很心疼,马上给孩子做饭去。
但是也因此,几乎每个中国孩子都明白,我现在不吃也不要紧,反正家里的厨房24小时为我开着,我饿了自然会有人给我东西吃。他们没有主动进食的概念,也不会遵守严格的用餐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
大多数美国孩子从两岁起开始学习用餐礼仪,吃饭细嚼慢咽,不能发出声音,刀叉不能敲盘子,就算是不小心发出声响,也必须跟在坐的所有人说“对不起”。在餐桌 上照顾别人的感受,是美国孩子很重要的一课,除了不影响到他人就餐,还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因为喜欢某道菜而放肆吃,这是不被允许的。
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帮助父母做一些餐前准备,餐后收拾,减轻父母负担的同时让孩子有一种家庭参与感,学到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仪。 对于美国人来说,餐桌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最温馨场所。
美国父母非常重视与孩子的就餐时光,无论平常百姓还是国家总统,都会把和家人的团聚看成是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的事情。 下班回家后,每个人都急匆匆地往家赶,为的就是一家人能早日围坐在餐桌旁,享受一顿愉快的晚餐。
可能我们很多父母都没意识到,一家人一起准备,一起享用,一起交谈,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很少把要和家人吃饭当成拒绝应酬的原因,相反,应酬是不回家吃饭最理所当然的理由。
中国人的早餐内容丰富,却很少家人一起享用。我们经常在早餐摊上吃,或者把早餐打包带走。
即使在家里吃,也经常是孩子吃饭,妈妈忙着收拾书包。于是,美好的早餐时光就这样被匆忙消耗掉了。
美国人的早餐很简单,各种麦片圈圈泡在牛奶里,就是一顿。但是,一家人一定要坐在一起,慢慢享用。
尤其是周末的早上,爸爸 坐在餐桌旁看报,妈妈给每个人的盘子里放入一个鸡蛋或几片培根,孩子们给每个人的杯子里倒上橙汁,这是很常见的场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人在一起聊天、谈心、说笑,美好的一天就从那一刻开始。
孩子从餐桌上,学习到互相协作的精神,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默契,享受吃饭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相比起一顿美味精致的早餐,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父母的沟通,和他们之间那份亲密无间。 我们常说,养育孩子是最考验耐心的一件事。
但是,美国人会告诉你,耐心,不是等待的时间,而是等待的状态。他们很小就让孩子自己吃饭,面对满桌满地满身的狼藉,他们能心平气和。
他们让违反规矩的孩子饿着肚子,面对孩子的哀求,他们不动声色,他们将工作琐事搁置,期待与享受每一个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这是一种 怎样的淡定与平和。 当我们为了工作匆忙奔走,对于孩子的教育无所适从,急于求成,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先陪着孩子一起在餐桌旁坐下来呢?。
2.外国人如何对待孩子吃饭问题
在我国,宝宝一般在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
然而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当婴儿想吃辅食的时候,观察如下征兆:1)连续几天哭闹,你发现他既没有病,也没有长牙的现象。2)当其他人吃饭时,他对饭桌上的饭菜十分感兴趣。
3)能自己坐稳,挺舌反射消失,这样的话,婴儿不致于将食物推出口外。4)自己会抓食物,并能放入口中。
国内大多数父母认为婴儿在4个月时就应该添加辅食,但美国专业人士却主张:就象母乳喂养4个月以下的婴儿"应看婴儿是否有要吃奶的要求,而不是看钟表应该几点喂" 一样,添加辅食"应看婴儿是否有要吃辅食的要求,而不是看几个月该添加辅食",一般来讲,不主张为6个月以下的婴儿添加辅食。还有一点应该注意,婴儿自认为可以吃辅食了,并从盘中抓出食物,品尝其中的味道,结果可能会导致婴儿胃部不适、便秘或不消化,也就是说,你会在尿布上发现完全没有消化的食物。
这时你应该暂停,等几周后再试一试。 2、开始添加辅食的问题在美国,香蕉泥是婴儿开始添加的首选辅食,并且婴儿喜欢吃。
其次是米粉,然后可添加绞肉机绞出的嫩肉馅,最后再加鸡蛋,再加柑橘类水果、花生、小麦、玉米。每次添加一种新的食物,一周后再换另一种从未尝过的食物。
这样,你就可以观察婴儿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喘鸣、腹泻)。如果有家族性过敏史,要格外谨慎,过敏性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尤其是蛋清)。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平衡,食物种类多,并尽可能接近其自然状态,"不要去买罐装的商品类婴儿食品,你可以在家自己为婴儿做。比如,用一个混合机,食品处理器或食品磨等。
如果你给婴儿买来食品后,请仔细阅读标签,避免食用其中加入甜味剂及防腐剂的食物。 电视上经常可看到添加铁元素的婴儿固体食品广告,请不要盲目信从。
母乳中含有铁,在9个月时,医生会检验婴儿血样,查看是否贫血。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贫血。
一周岁之前避免喂鲜奶、柑橘类水果、蜂蜜和蛋清类。食物中也尽量避免糖和盐(中国喂养辅食方法是4个月后开始添加鸡蛋、橘子汁)。
不要将辅食添加到婴儿奶瓶中,用汤匙喂婴儿可锻炼嘴和舌的协调能力,辅食越稀,婴儿越易吸收,最好是一汤匙谷类食物加4~6汤匙水,随着月龄的增大,加水量也随之减少。 不要强迫婴儿吃辅食,这样婴儿会将喂进去的食物吐出来,如果连续几天都失败,那就说明婴儿暂时还不适宜添加辅食。
刚开始添加辅食时,一天喂一顿。在谷类中婴儿最易接受的是大米,但大米易引起便秘。
若发现便秘,应改喂燕麦片粥。在婴儿适应了大米后,再慢慢添加其它种类的谷物婴儿食品。
一次只能喂一种。喂了几种不同的谷类食品后,要开始添加水果,还是一次一种。
然后依次添加黄色、绿色蔬菜。在这期间随时都可添加水果汁。
肉类应在 6个月以后添加,因为难以消化。 6个月以后,婴儿会用手抓东西吃,这是婴儿学习如何利用不同肌肉共同完成一个动作的重要发育过程,可以让婴儿抓着吃小块面包或饼干,再给予小块水果、蔬菜和干酪等,建议9个月之后再喂鸡蛋,因为,9个月之前,婴儿对鸡蛋易产生过敏。
要避免食物引起婴儿窒息,不要让婴儿抓到坚果、苞米花、葡萄干、葡萄和草莓等。一周岁之前,不应喂蜂蜜,因为蜂蜜有可能引起肉毒杆菌中毒。
也不应喂牛奶,因为,牛奶能妨碍母乳或配方奶中铁的吸收。但可以喂干酪等奶制品。
满一周岁后,开始喂牛奶时,应喂全奶,因为,两周岁以下的儿童,身高发育较快,需要全奶中的脂肪。 3、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
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 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海参等,因为大人也不吃。
也很少给孩子补钙,因为平时孩子都大量地摄入牛奶和奶酪等奶制品。也都不主张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
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 4、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
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
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据我所知,北美国家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自己带饭了。
我在美国的小外孙女上学前班是如此,在加拿大的外孙刚刚1岁9个月送入私人幼儿园,中午饭也是女儿在家里做好带到幼儿园的,幼儿园鼓励孩子独立进食,并且没有热汤热水地周到的侍奉着。 5、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
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
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但家长一般都很讲究并注重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3.外国人如何对待孩子吃饭问题
在我国,宝宝一般在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
然而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当婴儿想吃辅食的时候,观察如下征兆: 1)连续几天哭闹,你发现他既没有病,也没有长牙的现象。 2)当其他人吃饭时,他对饭桌上的饭菜十分感兴趣。
3)能自己坐稳,挺舌反射消失,这样的话,婴儿不致于将食物推出口外。 4)自己会抓食物,并能放入口中。
国内大多数父母认为婴儿在4个月时就应该添加辅食,但美国专业人士却主张:就象母乳喂养4个月以下的婴儿"应看婴儿是否有要吃奶的要求,而不是看钟表应该几点喂" 一样,添加辅食"应看婴儿是否有要吃辅食的要求,而不是看几个月该添加辅食",一般来讲,不主张为6个月以下的婴儿添加辅食。 还有一点应该注意,婴儿自认为可以吃辅食了,并从盘中抓出食物,品尝其中的味道,结果可能会导致婴儿胃部不适、便秘或不消化,也就是说,你会在尿布上发现完全没有消化的食物。
这时你应该暂停,等几周后再试一试。 2、开始添加辅食的问题 在美国,香蕉泥是婴儿开始添加的首选辅食,并且婴儿喜欢吃。
其次是米粉,然后可添加绞肉机绞出的嫩肉馅,最后再加鸡蛋,再加柑橘类水果、花生、小麦、玉米。每次添加一种新的食物,一周后再换另一种从未尝过的食物。
这样,你就可以观察婴儿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喘鸣、腹泻)。如果有家族性过敏史,要格外谨慎,过敏性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尤其是蛋清)。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平衡,食物种类多,并尽可能接近其自然状态,"不要去买罐装的商品类婴儿食品,你可以在家自己为婴儿做。比如,用一个混合机,食品处理器或食品磨等。
如果你给婴儿买来食品后,请仔细阅读标签,避免食用其中加入甜味剂及防腐剂的食物。 电视上经常可看到添加铁元素的婴儿固体食品广告,请不要盲目信从。
母乳中含有铁,在9个月时,医生会检验婴儿血样,查看是否贫血。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贫血。
一周岁之前避免喂鲜奶、柑橘类水果、蜂蜜和蛋清类。食物中也尽量避免糖和盐(中国喂养辅食方法是4个月后开始添加鸡蛋、橘子汁)。
不要将辅食添加到婴儿奶瓶中,用汤匙喂婴儿可锻炼嘴和舌的协调能力,辅食越稀,婴儿越易吸收,最好是一汤匙谷类食物加4~6汤匙水,随着月龄的增大,加水量也随之减少。 不要强迫婴儿吃辅食,这样婴儿会将喂进去的食物吐出来,如果连续几天都失败,那就说明婴儿暂时还不适宜添加辅食。
刚开始添加辅食时,一天喂一顿。在谷类中婴儿最易接受的是大米,但大米易引起便秘。
若发现便秘,应改喂燕麦片粥。在婴儿适应了大米后,再慢慢添加其它种类的谷物婴儿食品。
一次只能喂一种。喂了几种不同的谷类食品后,要开始添加水果,还是一次一种。
然后依次添加黄色、绿色蔬菜。在这期间随时都可添加水果汁。
肉类应在 6个月以后添加,因为难以消化。 6个月以后,婴儿会用手抓东西吃,这是婴儿学习如何利用不同肌肉共同完成一个动作的重要发育过程,可以让婴儿抓着吃小块面包或饼干,再给予小块水果、蔬菜和干酪等,建议9个月之后再喂鸡蛋,因为,9个月之前,婴儿对鸡蛋易产生过敏。
要避免食物引起婴儿窒息,不要让婴儿抓到坚果、苞米花、葡萄干、葡萄和草莓等。一周岁之前,不应喂蜂蜜,因为蜂蜜有可能引起肉毒杆菌中毒。
也不应喂牛奶,因为,牛奶能妨碍母乳或配方奶中铁的吸收。但可以喂干酪等奶制品。
满一周岁后,开始喂牛奶时,应喂全奶,因为,两周岁以下的儿童,身高发育较快,需要全奶中的脂肪。 3、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
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 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海参等,因为大人也不吃。
也很少给孩子补钙,因为平时孩子都大量地摄入牛奶和奶酪等奶制品。也都不主张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
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 4、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
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
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 据我所知,北美国家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自己带饭了。
我在美国的小外孙女上学前班是如此,在加拿大的外孙刚刚1岁9个月送入私人幼儿园,中午饭也是女儿在家里做好带到幼儿园的,幼儿园鼓励孩子独立进食,并且没有热汤热水地周到的侍奉着。 5、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
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
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但家长一般都很讲究并注重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4.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要有英文
中美餐桌大不同
◆中国父母有喂孩子吃饭的习惯: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再一勺一勺喂。
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动勺子的时候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
◆中国家长对待孩子一个明确标准就是要吃饱吃好,并且尽量多吃。一般情况下,父母都会在孩子准备放下碗筷的时候连哄带骗,逼他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美国家庭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说吃饱了,就可以放下刀叉走人。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孩子坚持不吃,也就算了。
◆除了多吃,还要吃好,鸡鸭鱼肉早已经吃腻,山珍海味也已经不新鲜,有的家长已经开始给孩子吃人参、燕窝等补品了。
美国人不硬逼孩子多吃或是吃什么补品,但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不许多吃糖。
◆国内许多机关单位,中午也只有一个钟头午餐时间,许多做父母的一到点,天大的事也得放下,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只怕大人不在,孩子吃不饱。
美国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学校吃午饭。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学校领免费午餐,中产阶级的孩子则带饭到校,大多不过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尽情尽兴。
虽然美国家长最注重孩子的吃相。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得练到能够用刀叉在盘中剥掉虾皮,只叉虾仁入口的水平。而且还不许在瓷盘上切出声响。
/ss/fy.htm 在线翻译就行了
5.看美国父母是怎样教出有教养,有礼貌的孩子(内附礼仪
看到这个标题,你是不是会问,米粒妈,你也太崇洋媚外了,为啥美国父母能把孩子教育得有礼貌,中国家长也一样可以呀!其实我不是这个意思。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上周末,米粒妈的亲生闺蜜Rebecca回国探亲。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她已经定居纽约12年了,从当年青涩的女大学生,变成了一儿一女俩娃妈,纽约的几家便利店店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我俩在咖啡馆聊天的时候,她的一双儿女(儿子3岁,女儿5岁),安安静静地在一边自己玩、看书、画画儿。用iPad看动画片的时候,不用提醒,就双双戴上耳机,不影响周围的人。
上了一盘点心,俩孩子对服务员说谢谢,然后自然而然地递给妈妈先吃,自己才开动。我的天!啥情况!这俩孩子是天使么?如果带了米粒来(周末米粒爸带他去上冰球课了),他估计是上蹿下跳,追跑打闹,不到半小时就吵着要回家了。
因为闺蜜一直带着孩子在美国生活嘛,自然受美国育儿理念的耳濡目染, 我正好问问她,美国育儿理念跟中国有啥不一样的地方。Rebecca说,她觉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隔代育儿。
在美国,不管是白人还是华人家庭,基本都没有老人帮忙带娃,必须妈妈亲自上阵。美国老人非常潇洒,退休后很多都搬去了佛罗里达养老,天天坐游轮啊、环游世界啊,几个月见不了孙辈一次。
爸妈教育孩子,没有老人做“挡箭牌”。国内呢,如果不是妈妈亲自带,又不放心保姆,就只有老人帮忙带了。
老人带娃受苦受累,功不可没,但毕竟隔辈亲,比父母直接带更宠溺些。我闺蜜说,她家俩娃,一见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马上“熊”多了,眼瞅着大变样儿。
她一教育孩子,姥姥就上来拦着,说“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这杀手锏一出,她的各种教育方法就瞬间失效。Rebecca说,另一个很重要的事儿就是同龄人的影响。
她刚回国,她一个特别好的大学同学,带儿子去她家做客。她跟同学在客厅聊天,她同学的儿子,在小屋跟她家孩子玩。
聊到一半,只听“咚”的一声,估计哪个孩子磕着了。Rebecca屏气凝神,没听见哭声,估计不严重,就想继续聊。
她同学跑进屋,她儿子(这会儿已经磕了半分钟了)看到妈妈来了,赶紧放下玩具,准备开腔大哭。Rebecca说,这不没啥事嘛,看见妈妈才开始哭啊?同学儿子被“揭穿”了,恨恨地跟Rebecca喊:“你滚开!”没一会儿,Rebecca三岁多的小儿子也学会了,跟妈妈说“你滚开!”,被Rebecca拎到角落就给了一巴掌。
她说,这同龄人影响力真大,往上学得慢,往下学可快了。
Rebecca还说,其实都是学校教得好!美国的学校和幼儿园天天教礼仪。
美国幼儿园大量强调,要孩子把thank you(谢谢)、please(请)、sorry(对不起)、excuse me(劳驾/打扰了)挂在嘴上,老师、家长对孩子说话也都是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习惯。美国家庭一般两三个孩子,家长也从小教sharing(分享)、taking turns(轮流来)、helping(帮助别人)这样的概念(要不就真乱了套了!)Rebecca朋友圈,美国学校的礼仪海报:上周,Rebecca跟女儿、姥爷一起过马路。
姥爷一看是红灯,也没车,就想直接过马路,Rebecca一把拦住她爸,说:“爸,你怎么闯红灯啊!万一来个车呢!”最逗的是,她女儿特认真地跟她说:“你怎么能这么跟你爸说话啊!太没礼貌了!”旁边的人都逗乐了。这,就是学校教育的力量。
其实米粒妈总结啊, 除了Rebecca提到的这些,还有几个重要的原因,比如“区别对待”。像咱们有娃的家庭,或多或少,孩子都有些特权。
比如买的高级水果啊,有机蔬菜啊,只给孩子吃;比如自己吃快坏了的香蕉,给孩子吃最好的;比如吃的掉地上了,扔了觉得可惜,就自己吃掉,久而久之,孩子只要掉了东西,就指着地上的吃的喊,“妈妈吃”。我们刚回国的时候,米粒姥姥也经常这样,超市里很贵的有机蓝莓,只舍得买给米粒吃。
后来,我怕这样的特殊待遇会让米粒觉得,自己比其他家庭成员重要,就特意跟米粒姥姥“约法三章”:如果舍不得买,就不买。否则,就大家一起吃。
不能给米粒同学搞特殊。我想,得让米粒从小就知道,他不是家里的皇帝,更不是宇宙的核心。
他和我们一样,是家里平等的一份子。还有一点,米粒妈觉得,是美国孩子“社会化”得特别早。
美国不是没有老人带娃么,如果妈妈是职场妈妈怎么办呢?宝宝出生没多久就可以送去daycare(日托中心),很像咱们小时候去过的“托儿所”。一般几个月、1岁左右就可以送去daycare,最早甚至2个礼拜的婴儿就可以送(每家daycare规定也不太一样哈)。
中国现在普遍取消了大院里的托儿所,3岁才送去幼儿园,之前其实“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兄弟姐妹又少,所以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美国孩子,1岁,甚至2周就被送去daycare,家里也有兄弟姐妹,更早学习秩序和规则。再加上daycare和幼儿园也在教礼仪,孩子就更容易彬彬有礼。
总结完毕,客观的说,在中国,独自带娃,不需要老人帮忙的家庭确实非常少;像美国那种daycare也非常少见;但是我大天朝可是礼仪之邦啊,我们带孩子坚决不能输给歪果仁,是吧。或许你在朋友圈读过这样的文章《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没人告诉。
6.美国跟中国不同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
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
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
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
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
7.帮帮忙吧,美国的礼节
美国有许多礼俗与中国人不尽相同,为了入境随俗,尽快进入美国社会,既然要美国移民,应多了解一些美国的习俗与社交礼仪: 1、说话有礼貌: 美国人从小就养成说话要有礼貌的习惯,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即使与家中父母,兄弟姐妹说话,也都会使用“Hi”(你好),“Please”(请),及“I am sorry”(对不起)等客套话。
2、见面礼仪: 见面时,应互相问安,主人应主动向客人介绍自己的身份和来宾的姓名和他们的工作、爱好(幽默些)。 与美国朋友握手,用力不能太小,否则有不礼貌之嫌。
要面带笑容,身体微微向前倾。 男士与女士握手时,要待到女士伸出手时方可与对方握手。
美国人的手势语言丰富,有时会用手搭在你的肩膀上,表示肯定与鼓励。 见面结束时,要把有关计划或反馈意见告诉他们。
3、尊重个人稳私: 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个人稳私的国家,美国人不会问新结识的朋友任何有关个人之经济、宗教及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如:“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令尊在哪工作”、“你这房子是多少钱买的”、“这次总统大选你会选谁”; 4、礼让妇女: 美国人通常不会问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的年龄。 有教养的男士通常都会抢先一步去为女士开门,请妇女先行上下车或进出电梯,若与妇女在街上同行时,男士都会走在靠近有车辆行驶的那边,以保护同行妇女的安全。
5、守法与公德: 在美国开车,人人都得遵守交通规则,绝对不能闯红灯、乱按喇叭,也不应过度超速驾车,而且一定要礼让行人穿越马路。 美国人有事得排队办理时,都是以到达的先后次序站队等候,如果有人不守规矩插队时,只需说句“对不起,我在这儿排队呢!”(Sorry,,I think that I am the next in the line。)
对方便会很不好意思的说“Oh,I am sorry”(对不起)并且大队伍后头排队。 6、看场合穿衣服: 美国人穿衣服是因场合而异,与身份无关。
达官贵人去参加野餐或爬山等聚会时,一定也是着便装、球鞋,相反的即使是清洁工人去参加正式的宴会时,也都会穿西装打领带的。所以,美国人在应邀参加应酬时,事先一定都要问清楚这个场合应该穿什么衣服。
值得中国人特别注意的是,在美国,「睡衣」是只能在室内穿着的衣服,睡衣万万不能穿到室外去。 7、宴客重气氛: 美国人在家里请人吃饭时,特别重视宴会的气氛,餐桌上的刀叉、盘子及餐巾等都会排列得非常漂亮,可是客人却不一定真能吃到什么好吃的东西。
美国人的烹饪不是生吃、水煮,便是放进烤箱里去烤,既简单方便又容易控制时间,所以当客人抵达时,女主人早已万事俱备,菜饭全已准备妥当了。此时,女主人的主要任务便是要周旋在众宾客之间与大家寒喧,话家常了,如果这时还得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的话,依照美国人的规矩这是很失礼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应邀去美国人家里做客吃饭时,最好能故意晚到十分钟左右,如此可以多给女主人一点儿时间做准备工作。 8、大人聚会,小孩免请: 美国虽是儿童的天堂,但是绝大多数的大人聚会却都不欢迎孩子参加,所以美国年轻父母参加社交应酬时,都得提早在好几个星期以前就找妥看孩子的人(Baby Sitter ),届时好来家里看顾孩子。
Baby Sitter的工资都是按钟点计酬的。 偶尔如果主人说这一次的聚会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时,做妈妈的在出门之前一定都会对孩子一再耳提面命,再三叮咛孩子在人家家里做客的时候一定得注意言行举止,要听话,要有礼貌。
所以,美国孩子在外头做客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听话和有礼貌。 9、礼轻情意重: 美国人不流行送厚礼,但应邀去美国家庭吃饭做客时,如能选购一份小礼物,如一棵小植物盆景(有根的植物或花卉)带去给女主人,是非常受欢迎的。
10、喜爱宠物: 美国人喜欢养宠物,特别是狗和猫,但是在未经主人同意时,最好别随意逗主人家的狗。 美国人带狗出去在住宅区散步时,带着为狗清除粪便的工具和袋子。
有责任心的美国人会将家中养的猫狗带去兽医那儿做节育手术的。另外,无论你多爱狗,都不可以与为盲人服务的导盲犬表示友善,以免干扰了它的导盲工作。
8.美国的礼节
美国有许多礼俗与中国人不尽相同,为了入境随俗,尽快进入美国社会,既然要美国移民,应多了解一些美国的习俗与社交礼仪: 1、说话有礼貌: 美国人从小就养成说话要有礼貌的习惯,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即使与家中父母,兄弟姐妹说话,也都会使用“Hi”(你好),“Please”(请),及“I am sorry”(对不起)等客套话。
2、见面礼仪: 见面时,应互相问安,主人应主动向客人介绍自己的身份和来宾的姓名和他们的工作、爱好(幽默些)。 与美国朋友握手,用力不能太小,否则有不礼貌之嫌。
要面带笑容,身体微微向前倾。 男士与女士握手时,要待到女士伸出手时方可与对方握手。
美国人的手势语言丰富,有时会用手搭在你的肩膀上,表示肯定与鼓励。 见面结束时,要把有关计划或反馈意见告诉他们。
3、尊重个人稳私: 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个人稳私的国家,美国人不会问新结识的朋友任何有关个人之经济、宗教及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如:“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令尊在哪工作”、“你这房子是多少钱买的”、“这次总统大选你会选谁”; 4、礼让妇女: 美国人通常不会问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的年龄。有教养的男士通常都会抢先一步去为女士开门,请妇女先行上下车或进出电梯,若与妇女在街上同行时,男士都会走在靠近有车辆行驶的那边,以保护同行妇女的安全。
5、守法与公德: 在美国开车,人人都得遵守交通规则,绝对不能闯红灯、乱按喇叭,也不应过度超速驾车,而且一定要礼让行人穿越马路。 美国人有事得排队办理时,都是以到达的先后次序站队等候,如果有人不守规矩插队时,只需说句“对不起,我在这儿排队呢!”(Sorry,,I think that I am the next in the line.)对方便会很不好意思的说“Oh,I am sorry”(对不起)并且大队伍后头排队。
6、看场合穿衣服: 美国人穿衣服是因场合而异,与身份无关。达官贵人去参加野餐或爬山等聚会时,一定也是着便装、球鞋,相反的即使是清洁工人去参加正式的宴会时,也都会穿西装打领带的。
所以,美国人在应邀参加应酬时,事先一定都要问清楚这个场合应该穿什么衣服。值得中国人特别注意的是,在美国,「睡衣」是只能在室内穿着的衣服,睡衣万万不能穿到室外去。
7、宴客重气氛: 美国人在家里请人吃饭时,特别重视宴会的气氛,餐桌上的刀叉、盘子及餐巾等都会排列得非常漂亮,可是客人却不一定真能吃到什么好吃的东西。美国人的烹饪不是生吃、水煮,便是放进烤箱里去烤,既简单方便又容易控制时间,所以当客人抵达时,女主人早已万事俱备,菜饭全已准备妥当了。
此时,女主人的主要任务便是要周旋在众宾客之间与大家寒喧,话家常了,如果这时还得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的话,依照美国人的规矩这是很失礼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应邀去美国人家里做客吃饭时,最好能故意晚到十分钟左右,如此可以多给女主人一点儿时间做准备工作。
8、大人聚会,小孩免请: 美国虽是儿童的天堂,但是绝大多数的大人聚会却都不欢迎孩子参加,所以美国年轻父母参加社交应酬时,都得提早在好几个星期以前就找妥看孩子的人(Baby Sitter ),届时好来家里看顾孩子。Baby Sitter的工资都是按钟点计酬的。
偶尔如果主人说这一次的聚会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时,做妈妈的在出门之前一定都会对孩子一再耳提面命,再三叮咛孩子在人家家里做客的时候一定得注意言行举止,要听话,要有礼貌。所以,美国孩子在外头做客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听话和有礼貌。
9、礼轻情意重: 美国人不流行送厚礼,但应邀去美国家庭吃饭做客时,如能选购一份小礼物,如一棵小植物盆景(有根的植物或花卉)带去给女主人,是非常受欢迎的。 10、喜爱宠物: 美国人喜欢养宠物,特别是狗和猫,但是在未经主人同意时,最好别随意逗主人家的狗。
美国人带狗出去在住宅区散步时,带着为狗清除粪便的工具和袋子。有责任心的美国人会将家中养的猫狗带去兽医那儿做节育手术的。
另外,无论你多爱狗,都不可以与为盲人服务的导盲犬表示友善,以免干扰了它的导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