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的称号

0 2024-04-17 23:35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我国古代的礼仪称谓有哪些·

常用敬词 请:有求于对方。

请问: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请人给予指教。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贵姓(尊姓)大名:询问对方姓中。

贵庚(芳龄):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拜访:访问。 拜托:托人办事。

拜辞:告别。 敬请:恭敬地请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临:客人到来。

光顾(惠顾):商店欢迎顾客前来。 晚安:晚上道别。

奉陪:陪伴。(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的用“奉字”)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告:告诉。

奉劝:劝告。 奉养:侍奉和赡养(尊亲)。

恭喜:祝贺对方已经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指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常用客气语 恕:请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帮助做事。 相扰:打扰。

难为:感谢对方的帮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违:很久未见。 劳驾:用于请对方做某事。

劳神:耗费精神。 借光:请人给予方便。

包涵:请人宽容或原谅。 指教:敬请指教。

多谢:很感谢。 失敬: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别人。

留步:请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二、传统称谓种种 我国古代很多文明称呼,至今还被运用。

如: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 尊、令堂;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称别人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寒舍、舍下、草 堂。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

兄弟为昆仲、棠棣、手足。夫妻为伉丽、配偶、伴侣。

妇女为巾帼;男子为须眉。老 师为先生、夫子、恩师;学生为门生、受业。

学堂为寒窗;同学又为同窗。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年龄的代称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

如: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成童:古时称男子年达十五为“成童”。

《礼心·内侧》:“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 “成童,十五以上。”

《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

又,《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 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

可见,成童到底是几岁,也有不同的说法。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 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

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 “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破瓜:旧时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称16岁为“破瓜”,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为六十四,也称64岁为“破瓜”。

吕岩《赠张泊诗》:“攻成当在破瓜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后来就以“而立”代称30岁,《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成笃,年仅而立”;以 “不惑”代称40岁,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 阶。”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庚信《伯母李氏墓南铭》:“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古人又称50岁为“艾”,60岁为“耆”,《礼记·曲礼》:“五十曰艾,……六十为耆……”也可以泛指老年,《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古稀: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来就拿“古稀”为70岁的代称。 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

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

《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如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注:“。

2.文明礼仪的标题有哪些

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讲文明,重礼仪。 3、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4、微笑是打开心锁的钥匙。 5、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6、不学礼,无以立。 7、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8、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9、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而告终。

10、礼仪、礼节、礼貌、文明、文雅、文化。 11、礼仪是一种文明规范,礼仪是一种素质修养。

12、礼仪体现的细节,细节展现的是素质。 1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的美德。

14、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美化庆元人居环境。 15、争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16、恶语伤人三春寒,良言一句暖三冬。 17、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8、品行不好的人容易犯罪,犯罪的都是品行不好的人。 19、人生关键的几步是12至18岁。

20、不好学的人、无知的人是最危险的人。 21、知耻方能有所不为,励志才能有所作为。

22、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更换主人。

3.中国文明礼仪有哪些

中国的文明礼仪有:

1. 尊老爱幼。

2. 仪尚适宜。

3. 礼貌待人。

4. 容仪有整。

解释:

1.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

2.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

3.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 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

4.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 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4.社交礼仪中的称呼

社交礼仪是我们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不论是在平时的谈吐还是在酒桌上,社交礼仪都很重要。下面大印文化教你社交礼仪中的称呼。

一、尊重个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喜欢让他人叫自己英文名,也有些人更愿意让大家叫自己中文名。有的人不喜欢比自己小的人叫“哥”,如果你叫错了,别人会认为你挑衅他,也不利于接下来的沟通。那我们该如何避免误会呢?那就要做到这几点:当在称呼某人之前,要听听别人是怎么称呼的,同时听听关系不同的人称呼有什么不一样;当别人明确告诉你叫他什么,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弄错;当你不知道别人喜欢怎样的称呼,你可以主动询问。

二、如何称呼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您好!我是李先生”或“我是王小姐”这样的自称听起来很自然,却是错误的。中国人向来奉行谦恭的态度,称呼自己为“先生”或“小姐”,是有违传统礼仪规矩的。在向不熟悉的人或通过电话沟通的陌生人自我介绍时,应以全名自称,或者以自己的姓自称,如“我姓王”;在长辈面、亲朋面前,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名字或小名自称;在上司或上级领导时,应以全名加职务说明自称,如“我叫某某,是某某科室的负责人”。

三、和别人说话时的称呼

李万博老师认为,和别人说话不用任何称呼,无论熟人还是陌生人,都是不礼貌的。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原因要和对方说话之前,一定要根据身份礼貌的称呼对方。千万不要用“哎“或“喂”来称呼对方,更不能用“胖子”“矮子”等对方的缺陷来称呼。

四、称呼别人时要注意声音

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别人时,自己的声音很重要,随随便便的话,即使好心也无法体现。在同一个场合分别称呼在场的几个人时,声调、语气及音量不要有明显的变化,以免引起误会;称呼别人时,音量适中,声调和缓、热情洋溢,表情也要大方、从容。

5.急求个性的礼仪队名及口号

1. 队名:春风礼仪队(表示礼仪像春风一样温暖大地,温暖人心,可再斟酌)。

口号:文明配在胸前,礼仪带在身边。

2. 队名:文明礼仪队。

口号:文明照亮各班,新风飘向全校!

3. 队歌:《怒放的生命》。

队名 :骇客/角斗士。

口号: 骇客骇客,勇者无惧,勇往直前。

4. 队名:飞跃。

团队口号:勇往直前,永不止步。

5. 队名:跃起动力。

6. 团队口号:让激情在动力中飞跃现在。

礼仪队负责学院接待、会议接待、开幕式、颁奖典礼、签约仪式、剪彩、宴会等各种场合的礼仪工作。整支队伍管理有素,纪律严明。经过专业训练,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形象统一,服务高质。

礼仪队队员皆为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内外兼备的优秀女大学生,形象靓丽,气质高雅。除了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外,更具有礼仪方面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品德及丰富的礼仪工作经验。

6.文明礼仪的标志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优良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古语云:“诚于中而形于外”,文明礼仪是美好心灵的自然表露,是优良心态的展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文明礼仪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具体体现,它建立在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之上。文明礼仪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礼仪,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学习完善。完善个人道德修养,才会推进社会公共文明。

作为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的公民,从小培养自己的文明礼仪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与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与人与己都十分有益;在这个日益开放和全球化的时代,优秀的文明礼仪能让我们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精神面貌,有助于我们与世界的沟通和了解。所以,讲文明、讲礼貌,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礼仪、实践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