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的礼仪常识
从细节起,做一个气质过人的交大学生———— 来到大学,意味我们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校园公共场所是同学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地方,每个同学都有责任维护它的秩序。
这体现了我们交大学生的素质与内涵,为此,结合交大实际与一般公共场所礼仪,编制本备忘,希望每一个公关人,交大人认真去贯彻,从大一起就塑造一种过人的气质与形象, 礼仪,是表现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个人素质、素养和社会观的外在表现,也是单位形象的具体化表现。 所以,礼仪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校时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礼仪举止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
那么先来谈谈校园中的个人礼仪吧。 首先,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习中必须接触老师,那么怎样才是正确、有涵养的“待师之道呢”——尊重老师的劳动 尊敬师长,首要的是必须尊重老师的劳动。
现代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为了讲好每一节课,教师们都是要花费很大心血的。
因此,学生应以最饱满的情绪,集中精神,积极思索,认真听好每一节课,这是对老师艰苦劳动的最大尊重。 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同样灌注了老师的苦心。
学生应该按时、认真、独立地完成各种作业,并且认真体会老师在作业上悉心批改之处,着同样是对教师的一种尊重。 其次,学生应该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在这一点上,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以最大的热忱、最审慎的眼光来观察、分析和研究他所教导的每一为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的。教师还要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便全面地培养和造就每一位学生。
正因为如此,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鼓励或者批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成长起来。所以学生虚心地听取老师的批评帮助,认真地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同样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老师的批评如果若与事实有出入时,学生要在老师讲过话后平心静气地加以解释,或在事后寻找适当的场合、时机加以说明。与老师发生矛盾,学生不要顶撞老师,更不要在课下散布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发泄无理言辞。
请教老师问题时要注意的礼节具体内容有:1、事先把请教的问题考虑清楚,以便明确地向老师提问。2、请教的态度要谦虚,不要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述,若遇到观点不同,可用征询语气委婉地说出自己想法,谦虚地与老师探讨。
不要反问和质问老师。同样,大学的室友、同学、学姐学弟也是接触最多的,如何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呢?对于称兄道弟的好友和点头之交的同学又该怎样区分对待呢—— 礼貌相待 有求于同学时,须说“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语言,借用学习用品时,应先征求同意后再拿,用后及时归还并致谢。
三、和睦相处 和睦相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生宿舍里,同学们要自觉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熄灯就寝,起床、就寝动作要轻,说话声音要小,尽量避免打扰别人。2.自觉保持宿舍卫生,既要搞好个人卫生,又要热心主动的搞好室内的卫生。
3.不要随便在他人的床上坐卧。未经主人允许不要随便动用他的茶具、碗筷、毛巾等用具。
不要随便翻阅他人的书信、日记等。4、带朋友到宿舍来玩不要在宿舍嬉戏、打闹、喧哗,以防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学习。
5.对来拜访的同学要礼貌友善。对同学家长的到来要礼貌周到的接待。
6.爱护宿舍的公共财务及各种用品,主动打开水,,搞好宿舍同学的团结,互助互量,严于律己,宽待于人。7.参与校内各种集体活动,要遵守各项有关规则,同学们要谦让有礼,相互照顾帮助。
个人礼仪透露出一个人的修养,得体服饰与服饰都处处能为个人形象加分,试问:一个有良好礼仪风范的又有谁不屑与之交往呢,答案是肯定的。 笑容 要学会微笑。
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容的人呀。像储蓄所、银行的职员,当你去取钱时,他们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
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太好吧,其实那是他们的职业病,已经习惯了。笑容是交往的开始。
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 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
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举止礼仪 (1)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
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到老师办公室或取邻寝室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
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
2.大学生的礼仪常识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大理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 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本文着重探讨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 的重要性及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等。 关键词:礼仪 修养 礼貌 大学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造成一些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的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二点:社会的转型。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系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作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出,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是他们的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 第三点:社会的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就大学生身边的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骗…… 由此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 其实,不知道大学们是否曾想过: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 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
3.当代大学生应该注意那些礼仪
礼仪常识 礼在中国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地位崇高,所以我们的先祖便自称“礼仪之邦”,而视化外的其他民族为“蛮夷”。
这种观念固然不无自大之嫌,但正说明了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认为万物皆有文采,鸟兽有美丽的羽革,人的“羽革”最主要的就是礼仪。
个 人 基 本 礼仪 一、仪表 仪表者外观也。 (一)整齐洁净。
仪容的整洁是一个人仪容美的最基本条件。试想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尽管五官很美,但外观上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堪入目的。
(二)适度化妆。如今,一些合资、外资企业要求员工画淡妆。
所谓淡扫蛾眉淡点唇。因此,除了整洁还要注意适度化妆。
在社交当中,美貌是一张很好的“通行证”。人们对美好的东西总是欣赏的、赞美的。
俗话说:“三分容貌七分打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容貌化妆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三)发型美观。发型是构成仪容美的重要内容。
能给人一种整洁、庄重、洒脱、文雅、活泼的感觉。保持头发的清洁和健康。
中国人一般认为头发健康的标准就是具有光泽、发色乌黑、清洁滋润、无头皮屑 服饰 二、服饰。莎士比亚说过,“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
整洁端庄、雅致和谐的服饰可以表现人的自尊。穿着时应注意TPO原则(TIME、PLACE、ACCASION)。
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穿着符合身份的得体服装,是社交活动中着装的基本原则。着装得体,能显示出特有的品味和风格,产生特殊魅力。
如果不符合这条原则,即使穿上华丽昂贵的服装,也会让人觉得品味不对,甚至闹出笑话。在喜庆的场合选择色彩鲜艳明快的服装以增加喜庆气氛;在悲伤的场合穿的肃穆一些;在庄重的场合穿正装,女子可穿各式套装、礼服、旗袍等,男士穿西服,着装还要看对象,不能脱离自身的高矮胖瘦肤色等条件,一般胖人穿竖条纹而不穿横条衣服,瘦且高的人穿上横格衣服就比较美观。
得体的着装会帮助人遮饰人体的缺陷,起到“扬美”与“遮丑”的作用。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的身体不可能十全十美,但若能“扬美”“遮丑”,装扮后立觉风采照人,绰约动人。 西装产生于欧洲,已有150年的历史,清朝末年传入我国。
西装造型优美,做工讲究。合体的西装,能体现男士的潇洒风度,女士的优雅端庄。
穿西装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配好衬衫。衬衫的领头要硬扎、挺刮,衬衫的下摆要塞在裤子里,衬衫衣袖要长于西装上的衣袖,以显示出穿着的层次,如果不打领带,衬衣的第一个扣子不要系,系上显得呆板、老土。
但袖扣则无论何时都要系好。打领带时衬衣的第一个扣子一定要系上。
单穿长袖衬衫不要卷起袖子。 第二,凡是正规场合,穿西装都应系领带。
领带的色彩、图纹,可根据西装的色彩配置,以达到相映生辉的效果。领带不应露出小的一端,大的一端箭头应盖过皮带,如果露出皮带扣则是不雅的,穿背心,领带应放在背心里,尖也不能露出背心之外。
第三,西装上衣纽扣。西装有单排扣和双排扣之分,双排扣西装一般要求把扣子全部系好,不可以将全部扣都打开。
单排扣西装,三粒扣的只系中间一粒,两粒扣的只系上面的一粒,或是全部不系。在外国人眼中,只系上面的扣子是正统,只系下面的扣子是流气,两粒全系上是土气,全都不系是潇洒。
在较正式的场合,一般要求把上面的扣子系上,坐下时应解开。 第四,西服内不要穿太多的衣服,穿的过分臃肿,以致破坏西装的线条美。
第五,西装的袖口和裤边均不能卷起,不宜把两手随意插在衣袋和裤袋里。西服上衣的外口袋一般不放东西,参加宴会时把折叠好的花饰手帕放在西服上衣口袋里做装饰用。
内口袋放比较重要的东西证件等,切记不要装得太多。裤兜里一般不放东西。
第六,西裤的长短以站时不露袜子为宜。裤脚触脚背为妥,西裤的裤扣要扣好,拉锁全部拉严。
第七,深色西服要配深色袜子。 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皮鞋一定要经常上油打亮,不要布满灰尘。
黑色的皮鞋素雅大方,因而穿着比较普遍。穿凉鞋、布鞋、旅游鞋都不符合正式场合西装穿着的规范。
不同颜色西装与衬衫领带的搭配。 仪态 三、仪态 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姿势是指身体呈现的样子;风度是指气质方面的表露。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感情流露和交流往往借助于人体的各种姿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体态语言”,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通过一个人的常态的仪态,可以了解其个人的素质和感情。
此外,一个人的仪态还直接展示着他的气质与风度。而一个人的仪态美,主要是一种外在美,它以高雅的气质、迷人的风度为具体表现形式。
它既建立在一个人的内在美,即心灵美的基础上,又准确的将其表现出来。 依照服务礼仪的规范化要求,服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务必要高度重视体态语的正确运用。
这个问题,实际上又可分为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侧面:更为有效地运用自身的体态语与更为准确的理解他人的体态语。 电力行业依据本行业特点,要求员工注意的举止礼仪主要涉及站姿、坐姿、行姿、手势、表情。
站姿 1、站姿 站立姿势,又称站姿或立姿。它是指人。
4.大学生应具备的礼仪标准
礼仪有分为很多中,如在职场中礼仪,是一个人的气质表现,通过礼仪就可以看出你个人的修养品德。
所以礼仪对于个人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礼仪主要表现在个人平时及日常生活当中,从接任待物,礼节礼貌,说话,举止,个人形象,等多方面表现出来。具体怎么做那有太多太多了,在这我也不好讲,也将不清,具体在个人的实践与体会,学习及培养。
我建议你到网上查找这方面的资料进行学习。对于求职来说那是必备的第一个条件,因为你的面试官他想录用你的话,他看你的文凭那只是想了解一下你个人的资料,然而他要录用你则是通过你的礼仪来判断你这个人的品德修养,及为人的举止,看你是不是一个值得培养的来。
因为他可以从你的礼仪中看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注重细节小节细心的人,还是一个粗心大意,不用心的人,所以你应该具备礼仪中的接人待物,谈吐,举止,个人形象,还要会把握和注重细节。所以你要想求职成功就应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还有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我在这也不好讲,所以先讲这些其它的,你自己去摸索吧 /。
5.大学生的社交礼仪
详细介绍~)
1、自我介绍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介绍是进入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运用得好,可为你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助一臂之力,反之则可能给你带来种种不利。因此能否善于推销自我是至关重要的。自我介绍是推销自身形象和价值的一种方法和手段。通常需要做自我介绍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社交场合中遇到你希望结识的人,又找不到适当的人介绍。这时自我介绍应谦逊、简明,把对对方的敬慕之情真诚地表达出来。电话约某人,而又从未与这个人见过面。这时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还要简略谈一下要约见对方的事由。演讲、发言前。这时面对听众做自我介绍,最好既简明扼要,又要有特色,利?quot;首因效应",给听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求职应聘或参加竞选。这时更需要自我介绍,而且自我介绍的形式可能不止一种。既要有书面介绍材料(个人简历),还要有口头的,或详或简,或严肃庄重,或风趣幽默诙谐等。这会直接影响求职或竞选者能否成功。掌握自我介绍的语言艺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镇定而充满自信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姓名(这是必须的),并善于使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友善、关怀、诚意和愿望,这是体现自信的表示。如果自我介绍模糊不清,含糊其词,流露出羞怯自卑的心理,会使人感到你不能把握自己,因而也会影响彼此间的进一步沟通。(2)根据不同交往的目的,注意介绍的繁简。自我介绍一般包括姓名、籍贯、职业、职务、工作单位或住址、毕业学校、经历、特长或兴趣等。自我介绍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介绍的繁简,不一定把上述内容逐一说出。在长者或尊者面前,语气应谦恭;在平辈和同事面前,语气应明快,直截了当。(3)自我评价要掌握分寸。自我评价一般不宜用"很"、"第一"等表示极端赞颂的词,也不必有意贬低,关键在于掌握分寸。
2、他人介绍
社交场合互不相识的人,介绍常常是通过第三者进行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充当被介绍者或为他人介绍的角色。为他人作介绍时应遵循以下基本礼仪原则:第一,在向他人介绍时,首先了解对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最好不要向一位有身份的人介绍他不愿认识的人。第二,注意介绍次序。按国际惯例,应该先把年轻者、身份地位低者介绍给年长者、身份高者;先把年轻的职务相当的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龄低、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把客人介绍给主人,把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如果是业务介绍必须先提到组织名称、个人职衔等。集体介绍可以按照座位次序或职务次序进行。为他人介绍遵守"先向尊者介绍"的原则。第三,介绍人作介绍时,应该多使用敬辞。在较正式场合,介绍词也较郑重,一般以"***,请允许我向您介绍……"的方式。在不十分正式的场合可随便些,可用"让我介绍一下"或"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的句式。介绍时语气清晰地说出得体的称谓,有时还可用些定语或形容词、赞美词介绍对方。第四,为人介绍时注意手势和表情。被介绍时,眼睛正视对方。除年长或位尊者外,被介绍双方最好站起来点头致意或握手致意,同时应说声:"您好,认识您很高兴"或"真荣幸能认识您"等得体的礼貌语言。
6.大学生的礼仪形象应是怎样的
作为大学生应注重礼仪的修养。
然而,礼仪修养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它是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的,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 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些内在品质,这才是人生命美的长青树。
比如,有的人尽管穿着高级的名牌衣服,但他的内在涵养不高,整体效果也显示不出美的效果;有的人礼仪语言的表达很动听,即使他着装很俭朴,但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美的。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社交礼仪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勤奋求知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
大学生社交礼仪的内在修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伦理修养。 伦理修养是指一个人的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达到一定的境界。
有德才会有礼,缺德必定无礼,伦理是礼仪的基础、现实生活中,为人虚伪、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唯我独尊、嫉妒心强、苛求于人、骄傲自满的人,对别人不可能诚心诚意、以礼相待。因此,只有努力提高伦理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礼仪水平得到相应的得高。
(二)文化修养。 风度是人格化的表征,是精神化的社会形象,它是人们长期而又自觉的文化思想修养的结果。
有教养的人大都懂科学、有文化。他们思考问题周密,分析问题透彻,处理问题有方,而且反应敏捷,语言流畅,自信稳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吸引力,让人感到知识上获益匪浅,身心上愉快舒畅。
相反,文化修养较低的人,缺乏自信,给人以木讷、呆滞或狂妄、浅薄的印象。因此,只有自觉地提高文化修养水平,增加社交的“底气”,才能使自己在社交场上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潇洒自如。
(三)艺术修养。 艺术是通过“叛徒”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活动。
艺术作品蕴藏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素养,更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倾心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美的境界之中,获得审美的陶醉和感情的升华。
思想也得到了启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就会培养起来。因此,要有意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艺术作品,如文学作品、音乐、书法、舞蹈、雕塑等,它对人们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