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方面论文(论文农机方面的论文,那里可以发表)

0 2024-01-06 22:10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论文】 农机方面的论文,那里可以发表

农机方面的文章很好发的啊。我推荐你可以去看看,这个网站成立六年了,日均访问量好几万人次,而且论文发表的范围也很广,几乎所有类型各方面的论文都可以帮你发表帮你发表。如果你没有文字,你可以直接把你的要求给他们说,两三天就可以给你写好了,而且都保证是原创的哦,他们会根据你的文章方向,所需要的刊物级别和见刊时间帮你安排合适的刊物。

版面费用合理,安排速度快。 都是好几年的专门从事论文代发和代写代发的单位了,省级一般的安排当月或次月的,价格也很便宜,有很高的信誉度。

而且所发的期刊都是保证是正规期刊的,知网万方龙源等等都是全收录的,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2.简述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1、主要特点 (1)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9.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

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4MkW,平均每100hm2耕地拥有农机动力465kW。农业机械原值达3362亿元,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万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万台。

其中大型拖拉机97.26万台,联合收割机36.22万台。平均每100hm2耕地拥有拖拉机11.5台,配套农机肯16.7台;每100户农户拥有拖拉机6.1台。

2003年完成机耕面积6094.3万hm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33%,耕地、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6.8%、26.7%和19%。

有12个省(市、区)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其中8个超过50%。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在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4大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4%和72.8%)。水稻、玉米和大豆机械化水平较低,水稻栽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6%和23%;玉米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47%和1.9%,大豆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47%和23.2%。

但棉花、甘蔗、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及牧草生产机械化等仍是薄弱环节。 (2)农机产品正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向多样化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环保措施的实施,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步减少,经济作物和果蔬种植面积增加。这使得传统的农业机械产品需求量明显减少,而经济作物机械、牧草机械和林业机械需求量增加。

随着农业部优势产品布局的确定和公布,各种农产品加工机械,特别是优势农产品加工机械需求量急剧增长。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增长。

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农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在逐步提高。

(3)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服务发展。中国农户种植业的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因此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非常重要。

以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为标志,中国的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跨区机收的开展,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1个多月,大大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既满足了农民对机械收割的要求,也提高了收割机的经营效益,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

1994年,全国联合收割机仅有6万多台,而2003年达到了36万台。小麦机收率由1995年的47%提高到2004年的77%。

小麦跨区机收带动了小麦播种及其他作物机械化生产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正在不断涌现。

(4)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

在中国举办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2、农机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拥有状况和农业对农机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现有动力机械的配套比低,使用效率低,浪费大。2003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为60386.5万kW,而平均动力负担耕地仅达到0.213hm2/kW,1 hm2耕地才消耗功率0.47kW,即便加上农村运输、农产品加工等动力机械,其年使用时间也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机械的闲置和农业机械投资的浪费,使本来较为紧张的农机投资却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新型配套机具的研究、开发、生产、推广与需要脱节,跟不上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现有动力机械配套比低,配套农具单一,多数仍是性能较为落后的产品,产品能耗高,机动性、通用性低,经济效益差。

另一方面,已研究开发出的较为先进型的推广应用却又跟不上。开发、生产、推广部门条块分割,相互脱节,形成了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研究项目和生产急需不相吻合。

还有种子的生产与加工机械、工厂化生产、塑料大棚温室机械等也都较为薄弱。 (2)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片面。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的概念已不局限于农作物生产,因而农业机械化的范畴也要相应扩展,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提农业机械化就是耕、耙、播、收机械化,很少顾及其他农业生产领域,更谈不上规划、发展和管理。对农业机械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全面的认识。

虽然近几年来。

3.如何更好地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农业推广论文

如何进行农业推广1、引导三资资本进入我省农业技术推广领域;2、对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3、以新的理念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农村经济发展呼唤职业教育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

党中央一再强调,始终不要忘记这个问题。而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把农村的经济搞起来,使农民能致富,提高农业产量,满足国家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广大农村率先改革,生产力空前解放,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使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一跃而上了一个 新台阶。然而,从1985年开始,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却相继出现了连续几年大幅度减产或徘徊的局面。

之所以如 此,关键原因在于农业基础不稳,特别是科技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中低产田改造进度缓慢。现实使人们 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农村经济要上新台阶,必须着力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依靠。

鉴此,广大 农村坚定地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使专业人才匮乏和农村劳动力吸收科技能力差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这仅是解决了燃眉之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大批能开发和推广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有一支能接 受科技成果的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大军,这就需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人才培养工作。

前些年,农村初、高中学生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校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回乡后长时间无法适应工作需要,难以发挥应有作用,造成 了人才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现象与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人才的状况形成了非常现实的矛盾。

要解决好 这一矛盾,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瑞士是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政府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凡是经营农场的,都必须接受相当于我们中等水平的教育,拿不到证书者没有资格当农民,并将取消其私有财产继承权。

如果我们也达到这个程度,农业 生产的变化将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农业还不很发达,农民有强烈的致富要求,他们最需要科技,需要致富本 领。

我们政府的责任就是培养出真正热心农业、具有专业技术、能够开发致富、为农业经济做贡献的新型农民 。所以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在职业 教育;谁重视了职业教育,谁就赢得了农村经济建设的人才,赢得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明天。

二、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农村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普通教育办学模式的束缚,不能有效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做好四方面努力: 一是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改变那种按照固定岗位培养就业人员的传统观念,旗帜鲜明地宣布,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新型农民,给学生以回到农村创业致富的本 领。

我们要通过努力,让新一代农民成为推广先进科技、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劳动致富的生力军,推动农村经济 发展。 二是将职业学校办成技术服务的中心。

要在学校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成立技术咨询服务队,认真推广技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开发。建立和完善“挂乡镇、联厂村、扶农户”制度,派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乡镇成教 中心校科技校长,与科技示范村、示范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对科技示范户定期组织技术指导,或实行技术承 包,不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丰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

一定要充分了解国内、国际农业科技新进 展,广泛收集信息,尽可能地在学校里面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进行试验。在当前新技术不断产生的形势下,职 业学校要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吸取、传播、推广新技术的重要基地。

三是改革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要做到“六个结合”,即长短学制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集中时间教学与分散时间教学结合,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 结合。

要帮助学生制定家庭致富计划,教师有目的地教,学生有目的地学。实行不同专业交叉教学,农、工、商、教育一体化,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要放开“入口”,把严“出口”。在入学上可以放松一点,合格初中毕 业生均可入学,特别要重视招收立志回农村创业的“志愿兵”。

但在毕业关上要把紧,没有真正掌握创业本领 和致富办法的不能送出学校。 四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校办学的成败。教师一定要有带动学生致富的真本领,学校的技术实践能量应该大于社会。

经科教结合领导组织要经常关心教师队 伍建设,在全社会选派优秀师资力量,也可聘请有实践经济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师资队 伍建设作为关键性工作来对待,搞好内培外引。

广大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新技术和信息,充实和完善 自己,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 虽然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但它毕竟属于人才教育,具有教育周期长和效益。

4.一篇农业工业发展现状的论文800字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后继无人。

老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在四、五十岁,这部分人在外出务工之前从事农业生产,基本已经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外出务农的目的主要是挣钱,等他们老了还可以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而新生代的农民工是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农业生产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

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是在辍学之后选择外出务工,未能掌握农业生产的根本技能和经验,对农村和土地缺乏感情,根本不想从事农业生产,即使将来回到农村也是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这样农业生产将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困境,随之而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将会出现。

其次,城镇化建设占用大量耕地,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需求用地不断增加,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进程加快。

2007年4月12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逼近18亿亩的红线。

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农村的一些地方政府仍是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耕地。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本国人民的生存问题,它还关系到国际战略格局,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耕地。

最后,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大,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弱。农业生产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区别之一就是受自然影响较大,它的产出与自然因素息息相关,对于农业影响比较多主要集中在降水、气温等方面。

近些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如1998年洪水、2008年的雪灾和2010年的云南旱灾,对农业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模式由于规模小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产销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自然和市场风险都将农业生产置于危险境地。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从事从业生产人员素质低、技能掌握水平低而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5.一篇农业工业发展现状的论文800字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后继无人。

老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在四、五十岁,这部分人在外出务工之前从事农业生产,基本已经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外出务农的目的主要是挣钱,等他们老了还可以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而新生代的农民工是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农业生产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

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是在辍学之后选择外出务工,未能掌握农业生产的根本技能和经验,对农村和土地缺乏感情,根本不想从事农业生产,即使将来回到农村也是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这样农业生产将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困境,随之而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将会出现。

其次,城镇化建设占用大量耕地,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需求用地不断增加,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进程加快。

2007年4月12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逼近18亿亩的红线。

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农村的一些地方政府仍是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耕地。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本国人民的生存问题,它还关系到国际战略格局,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耕地。

最后,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大,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弱。农业生产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区别之一就是受自然影响较大,它的产出与自然因素息息相关,对于农业影响比较多主要集中在降水、气温等方面。

近些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如1998年洪水、2008年的雪灾和2010年的云南旱灾,对农业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模式由于规模小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产销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自然和市场风险都将农业生产置于危险境地。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从事从业生产人员素质低、技能掌握水平低而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6.农业机械的发展

2011年,我国耕种收三个环节的农业机械综合水平达到54.5%,创历史新高。2011年,在新的统计口径下(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标准由原来的500万元调到2000万元),我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2846.35亿元。

为了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我国政府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由于国家加强对农业的重视力度,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为了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长期发展规划,以促进农业和农机行业的发展。

2012年农机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309.97亿元,同比增长18.96%;2013年,全国农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92.70亿元,同比增长17.61%。

工信部在2011年3月发布的《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农机工业总值达到400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产业规模至少比要提高40%。《规划》提出,到2015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这一目标比此前提出的55%更迈进一步。“十二五”期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50%以上的新起点向前发展,发展区段在大于50%-64%之间,年平均提高幅度在2.5个百分点左右。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并重点强调要“加快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方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