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建筑的论文(波斯的建筑)

0 2023-11-29 11:51 论文大全

1.波斯的建筑

公元前6~前4世纪,波斯帝国国势强盛。波斯建筑继承了两河流域的传统,汲取了希腊、埃及等地区的建筑成就,又有所发展。新都波斯波利斯建于公元前518~前460年。宫殿建在依山筑起的平台上,台高约15米,长460米,宽275米。北部为两座仪典大殿,东南是财库,西南为王宫和后宫,周围有花园和凉亭。布局规整,但整体无轴线关系。 宫殿主要用伊朗高原的硬质彩色石灰石建造。正面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阶。台阶两侧墙面刻有浮雕群像,象征八方来朝的行列,适应大台阶的外形,逐级向上,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见彩图波斯帝国波斯波利斯宫殿台阶浮雕带,公元前6~前5世纪) 两座仪典大殿平面都为正方形,石柱木梁枋结构。前面一座为薛西斯一世接待殿,76.2米见方。殿内有石柱36根,柱高19.4米,柱径与柱高之比为1□12,柱中心纵横间距均为8.74米。大殿四角有塔楼。塔楼之间是两进柱廊,高约为大殿之半。大殿开高侧窗。西面柱廊为检阅台,可以俯瞰朝贡的外国使节支搭的帐篷。另一大殿为大流士百柱殿,68.6米见方,有石柱100根,柱高11.3米。两座大殿结构轻盈、空间宽畅,在古代建筑中是罕见的。宫殿外墙面贴黑白两色大理石或琉璃面砖,上作彩色浮雕。木枋和檐部贴金箔。大厅内墙满饰壁画。石柱上的雕刻精致。覆钟形柱础刻花瓣纹,覆钟之上为半圆线脚。柱身有40~48条凹槽。柱头由覆钟、仰钵、几对竖立的涡卷和一对相背而跪的雄牛像组成。

2.巴洛克建筑的论文1500字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是一种带贬义的称呼,现今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以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强调

“运动”与“转变”为其特点。 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罗马的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是指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基础上,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随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

殖民地。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于装饰的代名词。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予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即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物,一方面有着更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与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会的财富与权势。而且新的建筑风格尤其体现出新宗教教派的时代背景.十七世纪中叶,巴洛克风格转而表现于豪华宫殿上,首先在法国--如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萨尔设计的拉斐特城堡(Château de Maisons,1642),随后遍及欧洲。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之一,也被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是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突破了古典法式风格。教堂立面则借鉴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其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因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而后,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起来,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所以,当地的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重感,且刚劲有力,又充满欢乐和兴致勃勃的气氛。 总之,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有些巴洛克建筑却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然而,正是因为巴洛克风格不仅能使教堂显得富丽堂皇,还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恰恰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甚至远达美洲,最终扩散至全世界。

3.波斯的建筑

公元前6~前4世纪,波斯帝国国势强盛。波斯建筑继承了两河流域的传统,汲取了希腊、埃及等地区的建筑成就,又有所发展。新都波斯波利斯建于公元前518~前460年。宫殿建在依山筑起的平台上,台高约15米,长460米,宽275米。北部为两座仪典大殿,东南是财库,西南为王宫和后宫,周围有花园和凉亭。布局规整,但整体无轴线关系。 宫殿主要用伊朗高原的硬质彩色石灰石建造。正面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阶。台阶两侧墙面刻有浮雕群像,象征八方来朝的行列,适应大台阶的外形,逐级向上,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见彩图波斯帝国波斯波利斯宫殿台阶浮雕带,公元前6~前5世纪) 两座仪典大殿平面都为正方形,石柱木梁枋结构。前面一座为薛西斯一世接待殿,76.2米见方。殿内有石柱36根,柱高19.4米,柱径与柱高之比为1□12,柱中心纵横间距均为8.74米。大殿四角有塔楼。塔楼之间是两进柱廊,高约为大殿之半。大殿开高侧窗。西面柱廊为检阅台,可以俯瞰朝贡的外国使节支搭的帐篷。另一大殿为大流士百柱殿,68.6米见方,有石柱100根,柱高11.3米。两座大殿结构轻盈、空间宽畅,在古代建筑中是罕见的。宫殿外墙面贴黑白两色大理石或琉璃面砖,上作彩色浮雕。木枋和檐部贴金箔。大厅内墙满饰壁画。石柱上的雕刻精致。覆钟形柱础刻花瓣纹,覆钟之上为半圆线脚。柱身有40~48条凹槽。柱头由覆钟、仰钵、几对竖立的涡卷和一对相背而跪的雄牛像组成。

4.3000字左右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

摘 要: 结合现代建筑,在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预测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建筑的设计积累经验,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人造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未来建筑,艺术,绿色建筑,智能化 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这些建筑都给人类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绿色建筑”登上了人类舞台,它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本文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1 建筑形态艺术化 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它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纪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现庄严的公共建筑应使用对称的建筑形式,它给人端庄、雄伟、严肃的感觉,而不对称均衡较之对称均衡显得轻巧、活泼,对于庄严的建筑就不适用了。

不仅建筑本身存在韵律,建筑和建筑之间也存在韵律。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的。

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音乐美,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了活力。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新的空间和造型以体现其时代的特征,现代建筑师突破传统,从绘画上吸收发展的营养,现代建筑艺术逐渐走向抽象的表达。

2 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将向环保型材料和绿色设计两方面发展。

2.1 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1) 环保型建筑材料要求亲和环境。环境亲和的建筑材料应该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同时也得兼顾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艺术效果),当前建筑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类、板材类、涂料类及水泥等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催生具有更优性能的环保型材料来取代这些“垃圾”建材。

现代基础工程中环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虽然这些材料造价相对高一点,但是,伴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执著追求,这些材料也将被广泛应用起来。

2) 环保型建材要求节约资源。有些材料一旦制造出来,其生命周期几乎是无尽的,如以前在中国普遍使用的黏土砖,只要其质量未被破坏,几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这必然蚕食日益缺少的耕地。

因此,要尽可能地使用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和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固体垃圾,这样才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2.2 绿色设计1) 绿化走进建筑。

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而且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墙面上种植攀缘植物同样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温度,甚至对外墙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和屋顶花园一起让“绿色”建筑真正实现了视觉上的绿色,使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

2)进行节能设计和使用清洁能源。概括起来,未来建筑的绿色设计将体现在以下几点:a.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

b.建筑的最主要的立面最好不要朝向主风向,以减少建筑的热负荷。c.实现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以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开机时间,降低能耗。

d.尽可能地使用自然采光。e.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物立面上安装太阳能板。

3 建筑智能化 今后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节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

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1994年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了“生命建筑”的概念,生命建筑具有“大脑”,它能以生物的方式感知建筑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环境,并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一旦灾害发生,它能进行自我保护。

比如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除此之外,生命建筑还能自我康复,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已研制出生命建筑自我。

5.急求一篇西方建筑欣赏的论文 2000字 比如评论一个建筑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

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

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 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另外这里有一篇比较系统的, 或许更清晰一些。 不过大体说起来也就是这么几点,下面的要概括一些。

陈安国:中外城市建筑文化对比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1.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

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

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

6.有关古波斯工艺美术史的论文,4万字,谢谢,或者有相关资料也行

有关古波斯工艺美术史的论文,4万字,谢谢,或者有相关资料也行。

硕论吧这个方面的要专业写才行找最少30-50篇参考文献才能写出来的从古至今,波斯地毯始终以其精湛的工艺、华丽的纹样和绚丽的色彩享誉全世界。由于波斯地毯的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色,使得波斯地毯在世界地毯艺 术宝库中成为风格独具的地毯种类。

波斯地毯的艺术风格是与由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所形成的波斯文化分不开的。波斯古国(今伊朗)历史悠久,地处西亚,与欧洲相邻,自古就受到古代巴比伦文化、拜占庭艺术和中国绘画的影响。

古代波斯地毯图案有以自由的动、植物为题材的.也有。

7.波斯文明的介绍

除了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之外,独立起源的文明就要数古波斯文明了。波斯人在公元前550年,一举征服西亚中近东各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时至今日,曾经辉煌的波斯文明在世界上仅留下这惟一的大型宫殿遗址。它保存了古波斯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的精华,是伊朗首屈一指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到伊朗游览的外国游客必定要去的地方。

8.有关建筑的作文

古埃及金字塔之谜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

目前在埃及已发现金字塔80余座。这是 一种高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都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 以被称为“金字塔”。

又因它是梯形分层的,所以它又被称作阶梯金字塔。 在首都开罗西南10千米的吉萨郊外、尼罗河两岸沙漠上的三大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被列为 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从南面看三大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居中,胡夫金字塔在右,左侧的明卡乌拉金字塔前面 还有三座一字排开的小型王后金字塔。因胡夫金字塔相对位置较远,哈夫拉金字塔成为人们感 观上最大的一座。

明卡乌拉金字塔顶部有一个较为平整的锥尖,像是一顶王冠,与其他两座明 显区别。 胡夫金字塔用230万块巨石垒成,平均每块石头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重约100多吨。

塔 身是用石头一块一块地叠成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合物,而且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虽然已 历数千年,金字塔至今仍屹立不倒,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金字塔是谁建造的呢? 公认的一种说法是,金字塔是埃及的奴隶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而来。 有人认为,金字塔是自由人造的。

吉萨省文物局长哈瓦斯认为,参加金字塔建造的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古埃及的法老被当 时的人们奉为神灵,为他们建造金字塔是神圣的,因此参加金字塔施工的人是怀着一种爱戴和 虔诚的心情,自愿参加,而不是被强迫的。

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风雨雨,仍保存完好,就是最 好的明证。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大金字塔附近陆续发现坟墓近600个,在其中挖掘出了大量木乃伊、骨 骸、雕像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等。

研究发现,这些坟墓的主人是建造金字塔的工人,他们不 全是男子,也有不少妇女和儿童,表明有一些家庭为了参加金字塔的建造全家出动。这些人当 中,男子的寿命多在30岁至35岁之间,妇女在30岁左右,比当时埃及人的平均寿命略低;多数男 子还患有关节炎和脊柱变形等疾病。

这说明金字塔的建造工作十分艰苦。考古学家又发现,有 些骨折的工人显然得到了治疗,并在伤愈后活了很长时间。

所有这些都说明,工人们受到了良 好的医疗服务。考古学家还在这些坟墓里,发现了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不同的称号,根据意思可 译为“胡夫的朋友们”、“喝酒的人们”等,表明这些工人受到了很好的对待。

哈瓦斯说,这 些工人的坟墓建在金字塔附近本身也说明他们不是奴隶,因为法老是不会允许把奴隶的坟墓建 在自己的陵墓旁边的。 有人提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

著名的考古学家威夏劳·勒加博士,在尼罗河畔一座从未有人发掘过的古墓中,竟然发现 一台完好无损的类似彩色电视机的仪器。这台仪器与时下流行的彩电有较大区别,它只有一条 线路,只能接收一个电视台节目;它有4个三角形的荧光屏,屏的四周都镀了黄金;它的机件是用 目前最先进的金属铁制造的,质地极为坚固。

该机已不能工作,但虽历经数千年,它的太阳能 电池仍能作为动力正常操作。专家们认为它极可能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

金字塔究竟是谁建造的,一时尚无定论。它又是什么时间建造的呢? 近年来,著名比利时籍天文学家罗伯·波法尔等人发现,在吉萨高地上的三座金字塔,坐 落位置与公元前10450年猎户星座三星的排列方式完全一致。

而大金字塔王殿南侧的通气孔则对 着公元前2450年时代的猎户座三星。据此,他们认为,虽然大金字塔完成于公元前2450年,但 整个吉萨高原古代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很可能是在公元前10450年便已完成。

金字塔到底是什么时间建造的,一时尚难以认定。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巨石,又是从哪里 来的呢? 在胡夫金字塔里,人们既没有发现卷宗,也没有发现其他铭文。

据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父 ”的希罗多德记载,建造该塔所用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开采来的。据考证,巨石来自尼罗 河东岸的图拉城。

但在那时,既没有炸药,也没有钢钎,开采石头之难可想而知。据推测,埃 及人是用当时的铜或青铜所制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并灌上水,当木楔被泡胀 后,岩石随即胀裂,于是就有了石材。

近年来,法国化学家约瑟夫·大卫·杜维斯,在建造金字塔的石头中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 的人发,他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后,认为:这种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 铸混凝而来的;人发是浇铸工人在操作时不慎掉进了混凝土中,所以得以保存至今。由于这种混 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

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 ,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少数学者认为,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 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一切不得而知 。

古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呢? 要建造金字塔,首先要解决的是运输问题。 有人认为,古埃及人是用杠杆原理首先将石块运到指定位置,然后开始建造的。

据推测, 当时最常用的是木制滑橇。人们把巨大的石块放在滑橇上面,木滑橇下面铺上圆木拼成的轨道 ,这样就可以搬运。

但那。

9.有关世界文明史的论文、1200字左右

看吧有点多,您自己删减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界文明史论文]亚特兰蒂斯——真实的存在 亚特兰蒂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海神波塞东统治的一座广大岛屿。

希腊神话中说,这座岛屿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东的5对双生子共同统治。长男亚特兰斯以盟主的身份成为王中之王。

因此这座广大岛屿被命名为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位于“海洛克斯之柱” (直布罗陀海峡)外的大西洋中,面积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更宽广。

其强大的权力则不仅限于周边的大西洋诸岛,还远达欧洲、非洲和美洲(真正的大陆)。 亚特兰蒂斯岛的海岸险峻,中央部位却有宽阔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处是首都波塞多尼亚。

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华,其市中心有王宫和奉祀守护神波塞东的壮丽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亚的四周还建有三层的环状运河。

最外侧的运河宽500米,可通行大型船只,这些运河都以宽100米的水陆和外海衔接。 神殿是以黄金、白银、象牙或如火焰般闪闪发光、名为“欧立哈坎”的金属装饰。

岛上的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而壮观。 环状都市外有宽广的平原,四周为深30米、宽180米、全长达1800公里的沟渠所环绕,内侧的运河,则以每18公里纵横交错的方式围绕着,就好象是棋盘的格子一样的整齐方正。

人们就用此水种植谷物和蔬菜,并用运河将产品搬运到消费地区。 在水路和海相接之处有3座港口。

港口的附近密集地住着许多居民,从世界各地前来的船只和商人络绎不绝地往返于3座巨大港口之间,港口一带因此而昼夜喧嚣不已。 平原被分割成90000各地区,每个地区设有一位指挥官。

这位指挥官担负着调度一辆战车费用的六分之一、马2匹、骑兵2名、轻战车1台、步兵和驾驶者各一名的义务。除此之外,还能调度12名战斗员和4名水兵。

若将这些兵力加在一起,那么亚特兰蒂斯就能随时拥有120万兵员的强大战斗力了。 拥有强大国力的亚特兰蒂斯,终于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侵略别国了。

勇敢地抵抗亚特兰蒂斯进攻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战后,终于击退了亚特兰蒂斯军队,保障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自由。

但未知的悲惨命运立即发生了。 因为当时爆发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军队仅仅在“悲惨的一昼夜”间就陷入地中,而亚特兰蒂斯也陷没于海中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这是发生于距今12000年前的事。 这就是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在《迪迈斯》和《格利迪亚斯》中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斯的全貌。

这就是柏拉图将希腊贤人之一的梭罗从埃及祭司那里听来的故事,写到自己的书里介绍给世人的。 按照柏拉图所写的情节,埃及祭司向梭罗说明,雅典人即使是对自己历史的了了解也是零散和失真的。

本来,雅典人在很久以前曾打败了亚特兰蒂斯人,并遏止亚特兰蒂斯民族的向东扩张。雅典和亚特兰蒂斯都要比梭罗所了解的古老的多。

事实上,早在梭罗所处时代的9000年以前,这两个民族就已经十分繁荣兴旺。 亚特兰蒂斯也像大多数神秘事物一样,开始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的。

当众神分配地球时,亚特兰蒂斯由大海和地震之神波塞东负责掌管。当时亚特兰蒂斯已有人居住,波塞东倾心于当地一位名叫克莱托的妇女。

她年方及荠,便与波塞东同居。波塞东考虑到他的这位凡间爱人的安全,在他俩安家的小山周围构筑了两道屏障和3条深沟,形成了同心的保护圈。

波塞东和克莱托一共生育了5对双胞胎,都是儿子,他们最终成为亚特兰蒂斯的10位国王。波塞东将疆土分封给他们,10位国王结成联邦进行统治。

长子亚特兰斯为十王之首,亚特兰蒂斯便由他的名字衍生而来。 克里梯亚斯的对话中提到亚特兰蒂斯文化和社会的许多具体方面,那里有鲜明的社会阶级划分和劳动分工,是埃及和雅典人的对手,是一个军事强国。

其农业高度组织化,适宜的土壤和水利灌溉可以使每年获得两次收成。柏拉图提到的“碑文资料”说明亚特兰蒂斯人已有系统的文字,已会使用贵重金属(金、银、铜和锡)及合金(青铜和古代的一种黄色合金)。

此外,亚特兰蒂斯还构筑纪念性的建筑。白、黑、红石块构成的巨石建筑,至少可以与麦锡尼人建筑的巨型建筑相媲美。

富裕和文明礼貌——这就是青铜器时代的亚特兰蒂斯的特征。 柏拉图作品中的亚特兰蒂斯,实际上是一群岛屿。

虽然他主要谈的是最大的岛屿,但他的地理图表明若干岛屿是相互联系并由联邦所统辖的,克莱托和波塞东居住的小山就在柏拉图称之为“古代母城”的最中心。亚特兰蒂斯人在这里为克莱托和波塞东修建了一座宫殿和庙堂。

三圈深水沟上架起了桥梁。一条行船的小道沟通了外海。

根据这一描述我们可以判断,古代的母城大体上是一个圆形岛屿,其直径约为12英里。 柏拉图的代言人克里梯亚斯在描述了亚特兰蒂斯的古代母城之后,又告诉我们这个“国家其余部分”的情况。

他说道,这一岛屿高高地屹立在海上,大部分岛屿为一矩形平地,周围环绕着山脉。平地面积为340 X 227英里,约相当于美国依阿华州的大小。

原文上的不一致和多种解释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亚特兰蒂斯王国并不是前面所说的古代母城。由于有10个这样的王国,我们可以估算,亚特兰蒂斯的。

波斯建筑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