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危害的论文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
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
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即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它,三大代谢就乱了套,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就成了糖尿病。
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
可能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一些糖尿病的家庭系谱中,常可找到同样的病人。
在环境因素中,肥胖、感染和多次妊娠者患此病最为常见。值得提出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有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的人中,体重超过正常者,发病率达20.4‰,而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者发病率仅为3.88‰。“那么,怎样才算肥胖或超重呢?”我们问。
蔡教授说,粗略地说,一般人的身高(厘米数)减去105就等于标准体重(公斤数),如果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的10%,就算超重。蔡教授说,超体重者进行减肥,不但可以增加体形美,而且在防治糖尿病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百病之母” “我们看见很多糖尿病者面色红润,与健康人差不多,究竟糖尿病有多大危害呢?”我们问。蔡教授说,尽管糖尿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者的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严重者可由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诱发急性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所以,你不要看有些病者表面很好,他(她)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尽管目前治疗技术有很大发展,使糖尿病者寿命大大延长,但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一些慢性并发症仍很难避免,这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1、在血管病变方面,常有两种类型,即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前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足背动脉等大中动脉,并由此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坏疽等。
微血管病变常累及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后者常是糖尿病者失明的主要原因;2、在神经病变方面,由于糖代谢障碍,使神经能量供应不足,加上微血管病变,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如累及植物神经,还可引起瞳孔和出汗改变、腹泻、便秘、尿失禁、阳痿等。
如因血管硬化而并发脑血管病,则后果更严重。由糖尿病派生出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医学上称它们为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可算得上是“百病之母”。
如何诊治 “那么,怎样知道得了糖尿病呢?”蔡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血糖升高而无明显症状。
还有一些人是因并发症就医时才发现患糖尿病的。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严重,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少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目前,一些单位对40岁以上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和尿糖,这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人,值得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可以进行。对一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人,以及肥胖的、怀疑有糖尿病的人,定期进行血糖、尿糖检查更属必要。
也可自己先用尿糖试纸做初步检查,如系阳性再进一步检查确诊。此法很简单,只将试纸浸入尿中5秒钟,取出比色就可大体知道有无尿糖。
但要注意,维生素C、左旋多巴等药可引起假阴性,故如服用这类药物时不宜用本法测定。 在治疗方面,蔡教授谈到,目前对糖尿病只能对症处理。
一个人得了糖尿病,首先要认识到这种病是缺乏根治方法的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乃至终生治疗。因此,需要病者和医生密切合作,耐心治疗。
如果措施得当,糖尿病人仍可达到正常健康人同样的寿限。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均应长期和严格遵守。
很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病者,特别是肥胖者,通过认真控制饮食,就能使症状改善,并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饮食治疗包括总热量估计、营养成分的合理分配和进餐的定时定量,由医生根据病人标准体重、工作种类、生活习惯及病情具体制定和调整。
一般来说,接受治疗的病人,开始总觉得很饿,抱怨医生批准的进食数量太少。有些人甚至会忍不住偷吃东西,像馋嘴的小孩一样。
所以,在住院期间,护士长常常要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柜子和床头,“没收”一些藏起来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病人出院后,或在家中治疗的病人,则完全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和毅力,才能抵御周围美味食物的诱惑。
有时病人实在饿得厉害,可以找些缺乏营养的食物果腹,例如吃一些反复煮过的老菜渣充饥。说到这里,蔡教授笑了笑说,看来,有的病人也挺可怜。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巩固疗效,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苦心,坚持长期合作。 运动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可促进肌肉利用葡。
2.有关糖尿病的论文可以有哪些题目可写
命题:《浅谈糖尿病治愈三要素》
前言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胰岛劳损。胰岛劳损的原因有如下诸点:
1.病毒损害。比如,病毒性心肌炎,腮腺炎,引发的糖尿病。
2.B细胞释放胰岛素功能不足。
3.细胞膜上受体对胰岛素抵抗。
。。。。。。.
传统的治疗糖尿病方案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给全世界的,按照这个方案,在糖尿病这块领地验证了美国人这套医法有关键性的学术错误;
1.饮食管理。美国人主张碳水化合物占全天食物的60%,错在只考虑了热量供给,忽视了碳水化合物对劳损的胰岛的刺激,加重了胰岛的劳损。
2.美国人推荐的降糖药,两大类:双胍类、磺脲类,都是刺激胰岛B细胞多分泌胰岛素,本已劳损的胰岛,要每天刺激他一下,直至枯竭。
美国人错,全世界跟着错,50年来,对糖尿病得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接受、又不能不接受的结论:糖尿病无法治愈。
治愈糖尿病三要素:
论证:
第一要素:科学的管理饮食。把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中的汤水化合物控制在20%以下,减少对胰岛的刺激。蛋白质食物占主食70%。脂类占10%。
每天都要摄入抗氧化食物,清除自由基。因为自由基过多,是加重胰岛劳损的重要因素。抗氧化指数高的食物,美国农业部做的PK,依次是:蓝莓 、草莓、西红柿、胡萝卜。
第二要素:改善细胞膜受体成分,膜上受体中欧米茄-3 不足时,能出现受体抵抗现象,所以,糖尿病人每天都应摄入深海海鱼、海藻类、核桃或服用亚麻油。
第三要素:中药现代化研究发现,某些中药比如:冬虫夏草、葛根、玉米须、淮山、枸杞子等,有修复劳损胰岛的作用。
结论:2型糖尿病把握住治疗三要素,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3.糖尿病的科研论文怎么写
有关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分析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其共同的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引起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ACS区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Q波心肌梗死)。 关键词:ACS 糖尿病 药物治疗 前言 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4倍。
无心肌梗死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在未来8~10年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高达20%,约等同于已患心肌梗死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而曾发生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未来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超过40%。
所以糖尿病合并ACS出院后的治疗非常重要。 出院后的治疗 ACS发病的前1-2个月演变为心肌梗死或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危险性最高。
所以出院后复查时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发作性胸闷和胸痛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无痛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所以更应注意,必要时查心电图。如患者急性期未行血运重建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出院后经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心绞痛,应再次住院治疗。
急性期后1--3个月,多数患者的临床过程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者相同。 无论患者是否行血运重建治疗,患者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仍然存在,所以,出院后患者应坚持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案,且适合门诊治疗的特点,同时消除和控制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所谓的ABCDE方案(A,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和抗心绞痛;B,β受体阻滞剂和控制血压;C,降低胆固醇和戒烟;D,合理膳食和控制糖尿病;E,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指导适当的运动)对于治疗有帮助。 出院后的药物治疗:出院后药物治疗包括三方面:1.改善预后;2.控制缺血症状;3.控制主要危险因素。
改善预后的药物 1.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症都应该服用,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Omg/d,最好使用肠溶型。注意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
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改用氯批格雷75mg/日,作为替代治疗。ACS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9-12个月,行PCI置入裸金属支架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1至少个月以上,置入药物支架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12个月,如提前停用氯吡格雷有增加冠脉血栓的风险。
双密达莫(潘生丁)在一些医院仍在应用,此药因有引起心脏窃血作用,冠心病患者应避免使用。 2.β受体阻滞剂: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二级预防治疗,可降低相对死亡率。
虽然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但糖尿病患者仍可在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获益。无禁忌证时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可选择β1选择性及α、β选择性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不强调靶剂量,以安静状态心率55-60次/分为宜。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无效时或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或发生严重副作用时可使用钙拮抗剂,但除变异型心绞痛除外,应避免使用短效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3.调脂治疗:ACS患者包括血管重建治疗的患者,出院后应坚持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物和控制饮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2.59mmol/L(l00mg/dl),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应将LDL-C降至2.07mmol/L(80mg/dl)以下。他汀类药物治疗除调脂外,还有延缓斑块进展,使斑块稳定和抗炎等有益作用。
LDL-C达标后,单独出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l/L(40mg/dl)或同时存在其他血脂异常,特别是甘油三脂(TG)>2.26mmol/L(200mg/dl)的患者,可小心加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如他汀联合贝特类时,最好选微粒化非诺贝特,两类药均应用小剂量。
戒烟、减轻体重、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和增加不饱和脂肪摄入、规律运动,有助于升高HDL-C,生活方式治疗未能达标时加用药物治疗,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应严密监测转氨酶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肝脏损害和肌病。 4.ACEI:ACS合并糖尿病都属于高危患者,无禁忌都应使用ACEI。
如不能耐受可服ARB,ACEI中雷米普利、培哚普利证据较确实,临床常用的ACEI均可选用。 改善预后的药物无禁忌应长期应用。
患者出院后来社区复查,出院时开的药物不一定每种都有,除氯吡格雷不能随意换用或停用外,原则上可在同类中选择换用。 控制缺血症状: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 长效硝酸酯类即5单硝基类适于ACS出院后治疗。
控制心绞痛发作,一天一次或一天二次口服,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以减少耐药的发生。硝酸酯类属控制症状药物,与改善预后的药物不同,如患者已行有效的血运重建,长期无症状,也可逐渐停用。
钙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