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矛盾的成语 (37个)
-
1
鬻矛誉盾
- 成语拼音:
- yù máo yù dùn
- 成语解释:
- 鬻:卖;誉:赞美。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 成语出处: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
-
2
自相矛盾
- 成语拼音:
- zì xiāng máo dùn
- 成语解释:
-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 成语出处:
- 《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3
首尾乖互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guāi hù
- 成语解释:
- 首尾:前后;乖互:相互违背。指前后互相矛盾
- 成语出处:
- 《宋书·徐湛之传》:“赍传之信,无有主名,所征之人,又已死没,首尾乖互,自为矛盾。”
-
4
函矢相攻
- 成语拼音:
- hán shǐ xiāng gōng
- 成语解释:
- 指自相矛盾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
-
5
矛盾重重
- 成语拼音:
- máo dùn chóng chóng
- 成语解释:
- 重重:层层。彼此间的冲突、意见很多
- 成语出处: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帝国主义各国在国际关系上虽然各怀鬼胎,矛盾重重,但是……”
-
6
矛盾相向
- 成语拼音:
- máo dùn xiāng xiàng
- 成语解释:
- 向:对着。形容针锋相对
- 成语出处:
- 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
-
7
出尔反尔
- 成语拼音:
- chū ěr fǎn ěr
- 成语解释:
- 尔: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8
丑话说在前头
- 成语拼音:
- chǒu huà shuō zài qián tóu
- 成语解释:
- 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
- 成语出处: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3章:“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说了出去,后果只能自负。”
-
9
翻脸不认人
- 成语拼音:
- fān liǎn bù rèn rén
- 成语解释:
- 比喻不从长远考虑,稍有矛盾,立刻翻脸
- 成语出处:
- 老舍《骆驼祥子》:“过河拆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
-
10
反目成仇
- 成语拼音:
- fǎn mù chéng chóu
- 成语解释:
- 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 成语出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
11
后院起火
- 成语拼音:
- hòu yuàn qǐ huǒ
- 成语解释:
- 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
- 成语出处:
- 张平《抉择》:“那可是咱的后院,要是后院起火,别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话了。”
-
12
口中雌黄
- 成语拼音:
- kǒu zhōng cí huáng
- 成语解释:
-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 成语出处:
- 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
13
驴唇马嘴
- 成语拼音:
- lǘ chún mǎ zuǐ
- 成语解释: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 成语出处: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逞驴唇马嘴。”
-
14
面和心不和
- 成语拼音:
- miàn hé xīn bù hé
- 成语解释:
- 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 成语出处: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船厂大臣又给他面和心不和,将领既不熟悉,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
15
面和意不和
- 成语拼音:
- miàn hé yì bù hé
- 成语解释:
- 意:心意。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
-
16
势不并立
- 成语拼音:
- shì bù bìng lì
- 成语解释:
- 势:情势,状况;并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成语出处:
- 《晋书·刘琨传》:“臣与二虏,势不并立。”
-
17
势不两立
- 成语拼音:
- shì bù liǎng lì
- 成语解释:
-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
18
势不两全
- 成语拼音:
- shì bù liǎng quán
- 成语解释:
- 势:情势,状况。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成语出处: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今弟遘恶,此势不两全。”
-
19
似非而是
- 成语拼音:
- sì fēi ér shì
- 成语解释:
- 看来与常识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实上却可能是正确的
- 成语出处:
-
20
食宿相兼
- 成语拼音:
- shí sù xiāng jiān
- 成语解释:
-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 成语出处:
- 汉 应劭《风俗通 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 关于矛盾的成语 形容矛盾的成语 描述矛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