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的成语 (9个)

1

相长

成语拼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成语解释:
;长:促进;增加。互相促进。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记》:“是故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相长也。”
2

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

成语拼音: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
成语解释:
困:贫乏。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记》:“是故然后知不足,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

满堂灌

成语拼音:
mǎn táng guàn
成语解释:
一种填鸭式的方法。师主观地将众多的内容在课堂上向生灌输
成语出处:
4

九流三

成语拼音:
jiǔ liú sān jiào
成语解释:
泛指宗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成语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
5

不耻下问

成语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别人。不以向比自己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为可耻。形容虚心求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6

九流

成语拼音:
sān jiào jiǔ liú
成语解释:
指宗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指儒、佛、道;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成语出处: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第六卷:“(梁武帝)问三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7

不悱不发

成语拼音:
bù fěi bù fā
成语解释: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方法。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

好问则裕

成语拼音:
hào wèn zé yù
成语解释: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识就会渊博精深。
成语出处:
《尚书 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9

执经叩问

成语拼音:
zhí jīng kòu wèn
成语解释:
叩问:询问。拿着经书,向人请。指虚心向人
成语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关于教学的成语 形容教学的成语 描述教学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