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这首诗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0 2024-01-13 09:20 Mr.xuan 来源:xuanchuanyuan.com

蝉这首诗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图1

虞世南写的《蝉》,告诉我们这个的做人道理:一个人要凭借自身高尚的品格而声名远播,而不是依靠其他人的力量而出人头地。因诗人们的境遇不同,笔下的蝉又各具特色,寓意不同。如洛宾王在《在狱咏蝉》中借蝉的艰苦来表达自己的凄凉悲怆,李商隐在《蝉》中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

《蝉》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作品,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也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虞世南 〔唐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初读诗人着笔不多,却观察细致,紧紧抓住了蝉的具体特征进行描绘。他先写了蝉的形态“垂緌”和生活习性“饮清露”,接着写了蝉声悦耳动听、长鸣不已。寥寥几笔,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清高的蝉,表面虽句句在写蝉,实则却处处暗含着象征之意。古时候人们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在高处饮着清纯的露水,故而在此称为“饮清露”。而“緌”原是指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所以称为“垂緌”。古代又常以“冠缨”指代贵宦,因而“垂緌”又暗示宦官身份,但这一高贵的身份在人们心中中往往与“清”矛盾,但虞世南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两者的统一为诗人进一步的议论做了铺垫。

“流响出疏桐”,忽而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阵阵悦耳的蝉声。梧桐本是高树,在作者笔下却如此开阔,稀疏,可见其枝干的青翠挺拔,幽幽的蝉声正是从此传出。在此句中诗人把蝉的意象形象化,通过蝉所处的环境——疏桐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如此悦耳之声为何会传至远处?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揭示原因原来蝉声传的远并不是凭借秋风的传送,而是由于其自身“居高”的追求。这样一种独特的认知蕴含着诗人自身的感受:品格高洁之人,并不需要借助某种外力,就能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