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字组词 铜的词语

铜字的常见组词有:铜牌、铜钱、青铜、铜像、铜子儿、铜板、青铜器、铜鼓、古铜色、铜器、铜元、黄铜、铜锣、铜墙铁壁、铜镜、铜丝、铜臭、铜壶、白铜、铜版纸、铜匠、铜版、铜币、铜管乐、铜版画、破铜烂铁、铜活、废铜烂铁、铁壁铜墙、铜绿,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铜字的意思

tóng 金属元素,符号Cu,原子序数29。紫红色,富延展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在湿空气中表面生成铜绿。铜可制多种合金(如黄铜、白铜)及电工器材等,也用于电镀。

含有铜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1.铜制的牌子。 2.与官印配合使用的铜铸符契。 3.铜质奖牌。多作奖品。次于金牌﹑银牌。 辞典解释铜牌  tóng pái   ㄊㄨㄥˊ ㄆㄞˊ   铜质的牌子。经常用来制成各种形状的奖牌,上面刻字,可作奖品或纪念品,便于保存陈列。 比赛中的第三名。竞赛时,通常颁发铜质的纪念牌给第三名,故以铜牌称第三名。
铜钱 tóngqián 圆形的方孔钱,为古时铜质辅币辞典解释铜钱  tóng qián   ㄊㄨㄥˊ ㄑㄧㄢˊ   古代铜质硬币,多为圆形而中有方孔。 《史记.卷三○.平准书.太史公曰》:「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山洞里嵌著一块雪白的石头,不过铜钱大。」
青铜 qīngtóng 铜和锡以及有时有少量其他元素(如锌和磷)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黄色,比黄铜硬而强度大,用来制造多种工业零部件辞典解释青铜  qīng tóng   ㄑㄧㄥ ㄊㄨㄥˊ   以铜及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黄色,硬度大,耐磨,抗蚀性良好,可制武器、饰品、铜像及各种机械零件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分比例因不同的需要而异。此外可在合金中加入其他金属成分,如铝青铜、锰青铜、磷青铜、铍青铜、矽青铜等。 古代镜子多用青铜磨制而成,故以青铜借指镜子。 唐.罗隐.伤华发诗:「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
铜像 tóngxiàng 用青铜所雕刻或塑造的形象(如人或兽)辞典解释铜像  tóng xiàng   ㄊㄨㄥˊ ㄒㄧㄤˋ   以铜塑铸成的人像,纪念有特殊勋劳的人。 《宋书.卷九三.隐逸传.戴颙传》:「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世宗曰:『佛以寂灭为事,以有身为幻,苟利众生,虽割舍身命有所不恤,况区区之铜像哉?』」
子儿 铜子儿 tóngzǐr ∶铜元
铜板 tóngbǎn(1) ∶演唱快书等打拍子用的板状器具,多用铜制成(2) ∶清朝末年之后使用的由铜制成的货币,相当于现在的硬币辞典解释铜板  tóng bǎn   ㄊㄨㄥˊ ㄅㄢˇ   铜制的钱币。今多泛称硬币。 如:「请借我一个铜板打电话。」演唱快书时,用来打拍子的半月形板状器具,多用铜制成。 也称为「梨花简」、「犁铧简」。
通常也简称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上,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用具、礼器、兵器、饰物等。我国的青铜器形制纹饰精美,为世界工艺史上所罕见。许多青铜器铸有铭文,是珍贵的史料。辞典解释青铜器  qīng tóng qì   ㄑㄧㄥ ㄊㄨㄥˊ ㄑㄧˋ   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主要指先秦时期以青铜制成的各种器物,包括工具、兵器、食器、酒器、铜镜等。形制纹饰精美,为世界工艺史上所罕见。多刻有铭文,具有史料价值。
铜鼓 tónggǔ 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用铜铸造。也指铜制军鼓辞典解释铜鼓  tóng gǔ   ㄊㄨㄥˊ ㄍㄨˇ   乐器名。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此种打击乐器流行于我国广西、广东、云贵、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
像古代铜器的深褐色。辞典解释古铜色  gǔ tóng sè  ㄍㄨˇ ㄊㄨㄥˊ ㄙㄜˋ   深褐似古铜的颜色,绘画中常用赭石、胭脂及墨调和而成。
铜器 tóngqì(1) ∶用青铜铸造的器物、工具等(2) ∶用青铜做的雕塑或人工铸品或锻制品、青铜币辞典解释铜器  tóng qì   ㄊㄨㄥˊ ㄑㄧˋ   由铜与锡合金的青铜所铸制的器具。质地细致,色泽优美而有光泽。发达于商、周时期,铁器出现后,则逐渐衰微。
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铜板"。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河南有当五十的铜元﹐四川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各省滥发结果﹐铜元贬值﹐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其兑换行市在上海称衣牌。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元多被销熔。
黄铜 huángtóng 铜和一种基体金属(如锌,早先是用锡)组成的合金,通常是黄色的,比铜硬而强度大并具有延展性;特指主要由铜和锌按不同比例(如铜二锌一),有时有少量其它金属做成的合金辞典解释黄铜  huáng tóng  ㄏㄨㄤˊ ㄊㄨㄥˊ   铜与锌的合金。色黄,富延展性,可制成日用器具。
铜锣 tóngluó 一种铜制的乐器。带卷边的青铜圆盘,盘边穿孔结绳,可以一手提着,一手用锤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能传得很远的声音辞典解释铜锣  tóng luó   ㄊㄨㄥˊ ㄌㄨㄛˊ   乐器名。由青铜制成,锣面呈圆盘形,中央微鼓起。演奏时用槌敲击锣面中心点,可因力道强弱,而表现出不同的音响效果。
墙铁壁 铜墙铁壁 tóngqiáng-tiěbì 亦作“铁壁铜墙”,比喻防御工事坚固,也比喻力量的强大、意志的坚定 辞典解释铜墙铁壁  tóng qiáng tiě bì   ㄊㄨㄥˊ ㄑㄧㄤˊ ㄊㄧㄝˇ ㄅㄧˋ   用铜、铁造成的墙壁。比喻防御工程非常坚固严密,难以摧毁。元.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水浒传.第四八回》:「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铜墙铁壁,把得严整。」也作「铁壁铜墙」。 近义词固若金汤,金城汤池
铜镜 tóngjìng 古代铜制的照面用具。一般作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历代曾有各种形状和图案的铜镜。清代以后逐渐为玻璃镜所代替辞典解释铜镜  tóng jìng   ㄊㄨㄥˊ ㄐㄧㄥˋ   铜制的镜子。通常为圆形。照面磨光,而背面则雕铸人物、禽兽等花纹,并在中央置一钮孔,用以系绳垂挂或固定于镜台上。明、清以后逐渐被玻璃镜取代。
铜丝 tóngsī 通常是由热轧铜棒不退火(但尺寸较小的丝可能要求中间退火)拉制而成的丝
铜臭 tóng xiù 铜制品上的一种气味,铜钱上的臭味,讽刺只看重金钱,不重人情的人辞典解释铜臭  tóng xiù   ㄊㄨㄥˊ ㄒㄧㄡˋ   本指铜钱的臭味,后用以指钱或讥讽富人。 唐.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诗:「吴中铜臭户,七万沸如臛。」 讥讽用钱买官的人。参见「崔烈铜臭」条。 《幼学琼林.卷三.珍宝类》:「崔烈以钱买官,人皆恶其铜臭。」
1.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 辞典解释铜壶  tóng hú  ㄊㄨㄥˊ ㄏㄨˊ   铜制的壶。 古代记时用的铜制刻漏器。 唐.温庭筠〈鸡鸣埭曲〉诗:「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含镍量少于50%的铜镍合金。亦可再加入锰﹑铁﹑锌或铝﹐成为特种白铜。 辞典解释白铜  bái tóng  ㄅㄞˊ ㄊㄨㄥˊ   铜与镍的合金。颜色光泽似铜,不易锈蚀,适于制造各种装饰品和给水器具。 英语 copper-nickel alloy法语 cupronickel
版纸 加工纸的一种。用白色颜料及胶黏剂等调制而成的涂料,涂布于铜版原纸的表面,经超级压光而成。根据用途,有双面和单面铜版纸。纸质洁白,表面光滑。用於单色或多色铜版及高级胶版的印刷。辞典解释铜版纸  tóng bǎn zhǐ  ㄊㄨㄥˊ ㄅㄢˇ ㄓˇ   一种专供铜版或胶版印刷用的印刷用纸。厚纸表面涂上一层以白色颜料及胶黏剂等调成的涂料,经超级压光而成。纸质洁白,表面光滑。

分类查看组词

其它汉字组词

* 铜字的常见组词有:铜牌、铜钱、青铜、铜像、铜子儿、铜板、青铜器、铜鼓、古铜色、铜器、铜元、黄铜、铜锣、铜墙铁壁、铜镜、铜丝、铜臭、铜壶、白铜、铜版纸、铜匠、铜版、铜币、铜管乐、铜版画、破铜烂铁、铜活、废铜烂铁、铁壁铜墙、铜绿,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