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之計的读音 萬全之計的意思
【解释】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出处】《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示例】凡此者,皆因弱成强而~也。 ◎宋·陈亮《酌古论·封常青》
- 萬
- 全
- 之
- 計
“萬全之計”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wàn quán zhī jì]
- 汉字注音:
- ㄨㄢˋ ㄑㄩㄢˊ ㄓ ㄐㄧˋ
- 简繁字形:
- 万全之计
- 是否常用:
- 否
“萬全之計”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万全之计 wàn quán zhī jì ㄨㄢˋ ㄑㄩㄢˊ ㄓ ㄐㄧˋ 策划周密而安全的计谋。《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以为治中从事」句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孤以仲谋所防在此,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若渡江赴宴,就于饮酒席中间,以礼取索荆州,如还,此为万全之计。」也作「万全之策」。
德语 ein unfehlbarer Plan (S), absolut sicher (Adj)
网络解释
【解释】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
【出处】《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示例】凡此者,皆因弱成强而~也。 ◎宋·陈亮《酌古论·封常青》
“萬全之計”的单字解释
【萬】:1.數目字。千的十倍。《玉篇•禸部》:“萬,十千也。”《孟子•梁惠王上》:“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唐•白居易•《寄元九詩》:“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2.眾多的:“排除萬難”。《易經•謙卦》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荀子•富國:“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3.極﹑非常﹑絕對:“萬不得已”﹑“萬萬不可”。《漢書•卷三十四•黥布傳》:“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全】:1.完备;齐全:这部书不全。东西预备全了。棉花苗已出全。2.保全;使完整不缺:两全其美。3.整个:全神贯注。全家光荣。全书十五卷。4.完全;都:全不是新的。不全是新的。他讲的话我全记下来了。5.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計】:同“计”。
“萬全之計”的相关词语
* 萬全之計的读音是:wàn quán zhī jì,萬全之計的意思:【解释】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出处】《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示例】凡此者,皆因弱成强而~也。 ◎宋·陈亮《酌古论·封常青》
辞典解释
万全之计 wàn quán zhī jì ㄨㄢˋ ㄑㄩㄢˊ ㄓ ㄐㄧˋ策划周密而安全的计谋。《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以为治中从事」句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孤以仲谋所防在此,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若渡江赴宴,就于饮酒席中间,以礼取索荆州,如还,此为万全之计。」也作「万全之策」。
德语 ein unfehlbarer Plan (S), absolut sicher (Adj)
【解释】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
【出处】《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示例】凡此者,皆因弱成强而~也。 ◎宋·陈亮《酌古论·封常青》
【萬】:1.數目字。千的十倍。《玉篇•禸部》:“萬,十千也。”《孟子•梁惠王上》:“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唐•白居易•《寄元九詩》:“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2.眾多的:“排除萬難”。《易經•謙卦》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荀子•富國:“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3.極﹑非常﹑絕對:“萬不得已”﹑“萬萬不可”。《漢書•卷三十四•黥布傳》:“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全】:1.完备;齐全:这部书不全。东西预备全了。棉花苗已出全。2.保全;使完整不缺:两全其美。3.整个:全神贯注。全家光荣。全书十五卷。4.完全;都:全不是新的。不全是新的。他讲的话我全记下来了。5.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計】: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