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掬 |
---|---|
读音 |
|
注音 | ㄐㄩ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㧦 匊 揈 𡙳 𢱬 𥵱 𥸭 𥸶 𢌻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3AC |
其它编码 | 五笔:rqoy 仓颉:qpfd 郑码:druf 四角:57020 |
笔顺编码 | 1213543123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ノフ丶ノ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撇 横折钩 点 撇 横 竖 撇 点 |
掬字的意思
1.两手捧(东西)。笑容可掬(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用手捧住,形容笑得明显)。憨态可掬。
2.姓。
掬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掬
jū ㄐㄩˉ
◎ 用两手捧:以手掬水。掬诚相见。笑容可掬。
英语 to grasp or hold with both hands
德语 packen, fassen, ergreifen (V)
法语 prendre avec les deux mains jointes
掬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掬 jū
〈动〉
(1) 两手相合捧物 [hold in both hands]
受珠玉者以掬。——《礼记·曲礼》。释文:“两手曰掬。”
舟中之指可掬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注:“两手可掬。”
(2) 又如:以手掬水;掬示(捧出来示众,昭示)
(3) 置于“可”后,指可以用手捧住。多用来描写景色鲜明或情绪充溢 [scoop]。如:笑容可掬;娇憨可掬;恐怖之色可掬
(4) 抓取,取 [grasp]。如:掬抛(谓或取或弃。犹摆布)
(5) 卷起;卷缩 [curl]。如:掬缩(卷曲收缩);掬蹙(卷缩)
(6) 撅;翘起 [protrude]
八戒采着马,掬着嘴,摆着耳朵。——《西游记》
词性变化
◎ 掬 jū
〈量〉
犹捧。指两手相合所捧的量。如:掬壤(一捧之土);一掬之泪
掬字的辞典解释
用两手捧取。如:「掬泉」、「掬水而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三·贝编》:「上令左右掬庭水嗅之,果有檀香气。」
情态显露于外,似可用手抓取。如:「笑容可掬」、「真情可掬」。
噘、翘起。《西游记·第五四回》:「八戒采著马,掬著嘴,摆著耳朵。」
康熙字典解释
掬【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六切,音菊。與匊同。兩手曰掬。《禮·曲禮》受珠玉者以掬。《疏》謂手中也。《左傳·宣十二年》舟中之指可掬也。
又《詩詁》兩手曰臼,屈掌曰匊。
又《小爾雅》掬,一升也。今俗謂兩手所奉爲一掬,則數合也。
又《揚子·方言》離也。齊𨻰曰斯。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說文》在手曰匊。俗作掬。《廣韻》與𢱬同。《韻會》本作揈。《正字通》本作臼。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匊【卷九】【勹部】
在手曰匊。从勹米。居六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掬,非是。
说文解字注
(匊)在手曰匊。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毛皆云。兩手曰匊。此云在手。恐傳寫之誤。手部曰。持、握也。握、搤持也。搤、捉也。捉、搤也。把握也。然則在手曰捉、曰搤、曰握、曰持、曰把。不曰匊也。據篇、韵所言則許書之譌久矣。玉篇曰。古文作臼。此語尤誤。臼者、叉手也。叉者、手指相錯也。廣韵以兩手奉物訓臼、誤矣。方言曰。掬、離也。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此方俗殊語。不係乎本字也。从勹米。會意。米至𢽳。兩手兜之而聚。居六切。三部。俗作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