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考中書的读音 廿四考中書的意思
廿四考中书 廿四考中书 : niàn sì kǎo zhōnɡ shū 1.指唐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载,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
- 廿
- 四
- 考
- 中
- 書
“廿四考中書”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niàn sì kǎo zhōng shū]
- 汉字注音:
- ㄋㄧㄢˋ ㄙˋ ㄎㄠˇ ㄓㄨㄥ ㄕㄨ
- 简繁字形:
- 廿四考中书
- 是否常用:
- 否
“廿四考中書”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指唐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载,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
网络解释
廿四考中书
廿四考中书 :
niàn sì kǎo zhōnɡ shū
1.指唐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载,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
“廿四考中書”的单字解释
【廿】:数目。二十:廿四史。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考】:1.测验;考试:高考。大考。2.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一下子被考住了。3.检查:考勤。4.研究:考古。5.指死去的父亲:先考。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書】:1.“书”的繁体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廿四考中書”的相关词语
* 廿四考中書的读音是:niàn sì kǎo zhōng shū,廿四考中書的意思:廿四考中书 廿四考中书 : niàn sì kǎo zhōnɡ shū 1.指唐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载,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
基本解释
指唐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载,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廿四考中书
廿四考中书 :niàn sì kǎo zhōnɡ shū
1.指唐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载,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
【廿】:数目。二十:廿四史。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考】:1.测验;考试:高考。大考。2.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一下子被考住了。3.检查:考勤。4.研究:考古。5.指死去的父亲:先考。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書】:1.“书”的繁体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