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鶻文的读音 回鶻文的意思
回鹘文 回鹘文,是公元8至15世纪高昌回鹘人转用粟特文创制的一种文字,用以书写回鹘语。回鹘文为全音素文字,有18个辅音字母及5个元音字母。字母在词头、词中、词末会有不同写法。回鹘文由上至下拼写成列,列与列由左至右排。成吉思汗兴起后,曾以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成为回鹘式蒙古文,而满文则借自回鹘式蒙古文字母。
- 回
- 鶻
- 文
“回鶻文”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huí hú wén]
- 汉字注音:
- ㄏㄨㄟˊ ㄏㄨˊ ㄨㄣˊ
- 简繁字形:
- 回鹘文
- 是否常用:
- 否
“回鶻文”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回鹘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属音素文字类型。主要通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及中亚楚河流域。字母分字头、字中、字尾。字体分刻本体、写经体、草体三种。留存至今的用这种文字书写的碑铭和文献有《九姓回鹘可汗碑》、《弥勒会见记》、《福乐智慧》、《金光明经》、《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高昌馆杂字》、《高昌馆来文》等,均对研究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历史有重要价值。辞典解释
回鹘文 huí hú wén ㄏㄨㄟˊ ㄏㄨˊ ㄨㄣˊ 记录古土耳其语的文字。为古代维吾尔人参考粟特文字所创。属拼音文字,有十九至二十三个字母。原来由右至左横写,后改自上而下直写。西元八至十五世纪在中亚吐鲁番盆地与楚河流域流行。为蒙古文的前身。
也称为「畏兀字」。
网络解释
回鹘文
回鹘文,是公元8至15世纪高昌回鹘人转用粟特文创制的一种文字,用以书写回鹘语。回鹘文为全音素文字,有18个辅音字母及5个元音字母。字母在词头、词中、词末会有不同写法。回鹘文由上至下拼写成列,列与列由左至右排。成吉思汗兴起后,曾以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成为回鹘式蒙古文,而满文则借自回鹘式蒙古文字母。
“回鶻文”的单字解释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鶻】:[gǔ]1.見“鶻鵃”。即鶻嘲。一說即斑鳩。2.船的一種。[hú]1.鳥類的一科。翅膀窄而尖,嘴短而寬,上嘴彎曲並有齒狀突起。飛得很快,善於襲擊其它鳥類。也叫隼。2.見“鶻圇”、“鶻突”。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回鶻文”的相关词语
* 回鶻文的读音是:huí hú wén,回鶻文的意思:回鹘文 回鹘文,是公元8至15世纪高昌回鹘人转用粟特文创制的一种文字,用以书写回鹘语。回鹘文为全音素文字,有18个辅音字母及5个元音字母。字母在词头、词中、词末会有不同写法。回鹘文由上至下拼写成列,列与列由左至右排。成吉思汗兴起后,曾以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成为回鹘式蒙古文,而满文则借自回鹘式蒙古文字母。
基本解释
回鹘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属音素文字类型。主要通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及中亚楚河流域。字母分字头、字中、字尾。字体分刻本体、写经体、草体三种。留存至今的用这种文字书写的碑铭和文献有《九姓回鹘可汗碑》、《弥勒会见记》、《福乐智慧》、《金光明经》、《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高昌馆杂字》、《高昌馆来文》等,均对研究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历史有重要价值。辞典解释
回鹘文 huí hú wén ㄏㄨㄟˊ ㄏㄨˊ ㄨㄣˊ记录古土耳其语的文字。为古代维吾尔人参考粟特文字所创。属拼音文字,有十九至二十三个字母。原来由右至左横写,后改自上而下直写。西元八至十五世纪在中亚吐鲁番盆地与楚河流域流行。为蒙古文的前身。
也称为「畏兀字」。
回鹘文
回鹘文,是公元8至15世纪高昌回鹘人转用粟特文创制的一种文字,用以书写回鹘语。回鹘文为全音素文字,有18个辅音字母及5个元音字母。字母在词头、词中、词末会有不同写法。回鹘文由上至下拼写成列,列与列由左至右排。成吉思汗兴起后,曾以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成为回鹘式蒙古文,而满文则借自回鹘式蒙古文字母。【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鶻】:[gǔ]1.見“鶻鵃”。即鶻嘲。一說即斑鳩。2.船的一種。[hú]1.鳥類的一科。翅膀窄而尖,嘴短而寬,上嘴彎曲並有齒狀突起。飛得很快,善於襲擊其它鳥類。也叫隼。2.見“鶻圇”、“鶻突”。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