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的读音 吳會的意思

吴会 吴会:今绍兴的别称。古代会稽郡分成三吴(吴会、吴郡、吴兴)。相关诗词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谢家征故事,禹穴访遗编。——高适《秦中送李九赴越》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涂山执玉应昌期, 曲水开襟重文会。——骆宾王《畴昔篇》行跸留吴会,神州久陆沉。君王经远志,臣子复讐心。——王炎《方漕躬明挽诗三首》 吴会二郡:指汉朝时期吴郡、会稽两地的合称。《三国志》孙贲传:时策已平吴会二郡。朱桓传:使部伍吴 会二郡。 、 吴会(?-1388)字庆伯,号书山。江西金溪琅琚镇疏口村人。明代学者。 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至正三年(1343)尝举乡荐第一。入明不仕,隐居著述,至洪武戊辰乃卒。因一足病废,自称“独足先生”。 “其诗雕缋有馀,而兴寄颇浅。在元末明初,尚未能独立一帜。”(《四库总目提要》)吴会所作诗文,即名《独足雅言》,凡二十卷。后经其裔孙尚䌹所搜辑,改题曰《书山遗集》,《四库总目》行于世。
  • huì

“吳會”的读音

拼音读音
[wú huì]
汉字注音:
简繁字形:
吴会
是否常用:

“吳會”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秦汉会稽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 2.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吴会。

网络解释

吴会

吴会:今绍兴的别称。古代会稽郡分成三吴(吴会、吴郡、吴兴)。相关诗词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谢家征故事,禹穴访遗编。——高适《秦中送李九赴越》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涂山执玉应昌期, 曲水开襟重文会。——骆宾王《畴昔篇》行跸留吴会,神州久陆沉。君王经远志,臣子复讐心。——王炎《方漕躬明挽诗三首》
吴会二郡:指汉朝时期吴郡、会稽两地的合称。《三国志》孙贲传:时策已平吴会二郡。朱桓传:使部伍吴 会二郡。

吴会(?-1388)字庆伯,号书山。江西金溪琅琚镇疏口村人。明代学者。 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至正三年(1343)尝举乡荐第一。入明不仕,隐居著述,至洪武戊辰乃卒。因一足病废,自称“独足先生”。
“其诗雕缋有馀,而兴寄颇浅。在元末明初,尚未能独立一帜。”(《四库总目提要》)吴会所作诗文,即名《独足雅言》,凡二十卷。后经其裔孙尚䌹所搜辑,改题曰《书山遗集》,《四库总目》行于世。

“吳會”的单字解释

】:同“”。
】:[huì]1.蓋子。2.會各;聚會。3.符合;相合。4.盟會。5.開會議論。6.今泛指有一定目的的聚會或集會。7.會見;會面。8.特指宴請。9.指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主要城市。10.時機;機會。11.配偶;匹配。12.引申為交配。14.領悟;理解。15.熟習;通曉。表示懂得怎樣做或有能力、善於做某事。16.理趣。17.指懂事;知趣。18.相成,調配。19.表示有可能實現。20.副詞。恰巧;適逢。21.副詞。應當;總會。22.連詞。相當於“與”、“同”、“和”。23.猶類。24.猶回、遍。25.付給,支付。26.指文書。27.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幣“會子”的簡稱。28.某些團體或組織。29.民間一種小規模經濟互助形式,入會者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輪流使用。30.舊時民間朝山進香或酬神祈年時所組織的集體活動。31.中醫經絡穴位名。32.災厄;厄運。33.會試;會試及第。34.相對。35.表示很短的時間。36.古代曆法用語。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為一運,三十運為一會,十二會為一元。每會一萬零八百年。參閱宋·邵雍《皇極經世書》卷一。37.同“”。雜彩色。38.同“”。祈福除殃的祭祀。39.同“”。40.姓。[kuài]1.總計。2.縫隙。3.同“”。古國名。4.同“”。古代的一種旗幟。5.同“”。買賣的居間人。6.見“會朝”。7.見“會噎”。8.見“會稽”。

“吳會”的相关词语

* 吳會的读音是:wú huì,吳會的意思:吴会 吴会:今绍兴的别称。古代会稽郡分成三吴(吴会、吴郡、吴兴)。相关诗词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谢家征故事,禹穴访遗编。——高适《秦中送李九赴越》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涂山执玉应昌期, 曲水开襟重文会。——骆宾王《畴昔篇》行跸留吴会,神州久陆沉。君王经远志,臣子复讐心。——王炎《方漕躬明挽诗三首》 吴会二郡:指汉朝时期吴郡、会稽两地的合称。《三国志》孙贲传:时策已平吴会二郡。朱桓传:使部伍吴 会二郡。 、 吴会(?-1388)字庆伯,号书山。江西金溪琅琚镇疏口村人。明代学者。 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至正三年(1343)尝举乡荐第一。入明不仕,隐居著述,至洪武戊辰乃卒。因一足病废,自称“独足先生”。 “其诗雕缋有馀,而兴寄颇浅。在元末明初,尚未能独立一帜。”(《四库总目提要》)吴会所作诗文,即名《独足雅言》,凡二十卷。后经其裔孙尚䌹所搜辑,改题曰《书山遗集》,《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