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造句
“胶柱鼓瑟”的解释
1、 这是一种正常且积极的文化流播和传承现象,不应胶柱鼓瑟地用是否与克罗齐原来思想相一致来判断得失,而应看到其灵活吸收外来文化,着眼学术创新的积极意义。
2、 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胶柱鼓瑟。
3、 这个时代环境瞬息万变,假如做人胶柱鼓瑟,因循守旧,就会被淘汰。
4、 哪有人如此胶柱鼓瑟,不知变通?
5、 要突破目前的外交困境,胶柱鼓瑟的政策是行不通的。
6、 时代前进了,措施也得跟上去,胶柱鼓瑟是不行的。
7、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8、 时代前进了,思想得转变,胶柱鼓瑟是不行的。
9、 情况变了,办法也要适应,不能胶柱鼓瑟。
10、 非我胶柱鼓瑟,只是自幼读圣贤书,到头来难免放不下!
11、 呵!懦弱的人,陈陈相因,胶柱鼓瑟。
12、 凡鸦鸣鹊噪,东鸣则看震,西鸣则看兑,此皆不能胶柱鼓瑟、刻舟求剑者也,诸占例此。
13、 老成之言毫无胶柱鼓瑟之见,真足令后贤心眼。
14、 没想到你竟如此胶柱鼓瑟不可理喻。
15、 可是当他作诗时,只是借怀古以抒写胸中的感慨,既是借酒浇愁,当然无需细究史实,否则便是胶柱鼓瑟了。
16、 这个例外,说明了家族成分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晁氏道德家法只是就其总体表现而言,千万不要胶柱鼓瑟。
17、 因此,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中切忌出现急功近利和胶柱鼓瑟的做法。
18、 尽管宝玉从未就女子贞*问题发表过见解,但从他对茗烟与万儿苟合的态度看,他是不会太胶柱鼓瑟的。
19、 如果忽视活生生的创作实践,满足于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推导,未免会胶柱鼓瑟,削足适履,表面看来雄辩滔滔,却难以透彻地理解千差万别的作家,合理地解释千姿百态的文艺作品。
20、 有些情况需要变通的,无论什么样的译者都会变通的,决不会胶柱鼓瑟,弄出不通的中文来的。
21、 人们不敢平视经典,人们总是仰视古贤,从而希望达到王羲之的境界,苦苦地心摹手追,胶柱鼓瑟,却往往苦不可及。
22、 古人之言固然有不少精采处,但到底时空不同了,一味执着就是胶柱鼓瑟。
23、 十几年前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村委会来解决,可现在情况变了,办法也要改进,不能胶柱鼓瑟。
24、 但是,作为官府往来文书的档案缮写,由于件数多,篇幅短,仍然选用简册,就未免胶柱鼓瑟了。
25、 但是,这些理论家的吃力工作多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他们设计的定义总是挂一漏万,或者胶柱鼓瑟,刻舟求剑。
26、 若不论病之是非,而议药之可否,寒者畏其泄,热者畏其燥,医者纸上谈兵,胶柱鼓瑟,病者以耳为目,恶直好谀,则病必不可愈也。
27、 古诗语言鉴赏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一、鉴赏的角度远不止这三个方面,二、各个角度往往交叉在一起,鉴赏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切不可胶柱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