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型论文范文参考(精选7篇)7-9-95

0 2024-11-21 02:55 Mr.xuan 来源:xuanchuanyuan.com

专题型论文范文参考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群;师资;问题;对策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群课程实施中师资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群任教师资进行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在中职学校任教的观察结果,总结出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群任教师资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1.师资总量不足。随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和《_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和实施,学前教育迎来了专业发展的春天,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原本面临“生存危机”的广大中职类幼儿师范学校及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迎来了发展的契机。随着生源的快速扩展,此类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由生源不足变成了师资不足。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该校专业理论课程群由16门专业理论课程构成,这些课程中还包括周课时超过4节的学前教育学与学前心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此类课程客观上需要配备更多的教师。由于中职学校一般不配备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的日常行政人员基本来自于一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群任教教师也不例外,共有14名教师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这部分教师的课时安排往往较少,这在客观上又分散了专业理论课程群现有的师资力量,加剧了师资不足的紧张局面。

2.扩充总量,提升质量。外聘任课教师流动性大。部分中职学校为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群的教学需求而从社会上临时聘任了部分代课教师,这部分教师由于不是在编人员,无法享受与在编人员同等的经济待遇,归属感较差。在每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以后,此类中职学校都会面临部分外聘教师因考上编制而流失的问题,这一难题即造成了专业理论课程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也使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与实施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解决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群师资问题的对策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课程实施的灵魂人物,一旦出现问题,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将是全面性的。解决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在师资上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扩充总量,提升质量。中职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由来已久,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必将影响到其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扩充专业师资的的总量。学校应该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专业理论师资不足的困境,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招收专业发展急需的师资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加强师资质量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方略,学校应当以科研为抓手,以学习进修为支撑,在科研课题的立项与经费的保障上为教师提供便利,以研究为导向,培养一大批爱钻研、能研究的专业师资。对于教师队伍中的外聘教师也要严把准入关,在考核聘用时不能只关注外聘教师的学历与专业,还应对其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必要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师资队伍的质量不断提升。

2.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资源。造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师资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师资总量与学生规模限制外,还与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关。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该校参照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课程设置标准制定了本校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这其中有部分课程的安排是能够进行优化整合的。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原本孤立的课程之间建立有机的内在联系,也有助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缓解学校师资不足的困境。

3.降低师生比,严控盲目扩招。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与全面放开二孩等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热度不断提升,但部分学校不考虑自身专业师资条件的盲目扩招必将导致在师资上的严重不足,继而影响课程实施的水平,降低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的发展之路是不可持续的。根据学校专业师资的现有总量确立合理的生源总量与招生规模,并保持相对合理的师生比例,不仅能有效解决师资在数量上不足,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降低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压力,这才是解决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的长远办法。

4.多措并举,稳定外聘教师队伍。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往往由在编在岗教师和学校聘任教师组成,外聘教师能够有效弥补学校师资上的不足现状,维持学校的教学运作,不至于导致部分专业课程因为师资不足的原因无法正常教学[1]。但是由于外聘教师属于编制外人员,在工资待遇与福利上与正式在编教师差异较大,因此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为保证外聘教师队伍的稳定,保证教学的需求,学校应从做到以下几点:对外聘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应该与在职在编教师一视同仁;在学校能力范围内,努力增加外聘教师待遇;保证外聘教师与在职在编教师享受同等的学习与进修机会;签订正规劳务合同,对双方的权责做出明确的约束。除此以外,学校还应多方关注外聘教师的学习与生活,帮助外聘教师收获职业认同与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外聘教师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2]。

参考文献:

[1]陈玉.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外聘教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专题型论文范文参考 第2篇

一专题式教学的学科依据和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专业核心课,其专题设计和方法应用必然要体现二级学科的学术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进程、成果、趋势为研究对象,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推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的学科,主要研究以下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的研究;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研究;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献研究;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这些研究问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为学生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打下基础。专题式教学既能对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研究问题,又能满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适应研究生的接受能力,完全符合研究生教学规律。采用专题式教学可以在兼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清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使教师能够灵活地根据社会实际和学生特点组织教学,可以更加深入地讲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满足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学术研究的需要。

专题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中的应用既是学科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客观需要。_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的教学只有真正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研究生思想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才能使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思考,着手进一步的研究。当前,摒弃“左”和右错误思潮的干扰,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研究生经常讨论倍感困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代大多数研究生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并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认同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的情况比本科生更复杂,他们更希望获得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和理论解释。特别是硕士生就业率连续几年低于本科生,就业压力很大,因此也比较自觉将自己的出路与国家前途“挂钩”。可以说,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加上他们几乎都是跨专业考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并不扎实,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中采用专题式教学,把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讲深讲透,使学生产生根据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求解中国问题的渴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辨析是非曲折的能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深入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确立研究选题,提升研究水平。

二专题式教学的专题设计

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的体系内容和教学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题,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在保证政治性、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前提下,根据专题教学内容设计原则与步骤,对讲授内容进行取舍,抓住基本原理、抓住现实问题,整合相关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为主线,以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设计了6个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专题,其内容体系、教学结构和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该专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现实针对性以及这个命题本身提法的变化演进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都在不断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后续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重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约4个学时。

第二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该专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认识和当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的解读,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讲授内容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解读、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约4个学时。

第三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该专题通过讲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使学生明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_、、_、、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约12个学时。

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结合参观中国派历史陈列馆,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和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路径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形成中国气派、以实践为基础,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约8个学时。

第五专题,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型案例。该专题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在苏联、朝鲜、越南、古巴的实现情况,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科学内涵,总结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发展的经验教训。讲述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苏联化、马克思主义朝鲜化、马克思主义越南化、马克思主义古巴化、当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态势。约4个学时。

第六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任务。通过讲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背景下、在长期执政背景下,在社会思潮风云激荡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问题及实现途径,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走向。约4个学时。

这6个专题,既顾及了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又突出紧密联系现实问题的针对性,既有历史的角度,又有国际的视野。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发展,新理论、新著作不断涌现,为了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每年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同学们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中最前沿的理论都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三专题式教学的方法应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课程只有36学时,学时少、内容多,开展专题教学,必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教师精讲、师生研讨、课外实践、文献扩展、综合考核等方法。

1教师精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的过程,又是一个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中国_90多年的历史,内容极其丰富。由于教学内容集中于6个专题,教师能够较清楚地把握重点、难点,在讲授时,能旁征博引,分析深入,学生也认为6个专题结构清晰,内容紧凑,便于理解和掌握。在6个专题的具体讲授过程中,教师不涉及细枝末节的东西,抓住重点、难点,讲精讲透内容。比如第六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任务,教师围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任务的路径选择,突出讲授了从现实要求出发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适时回答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增添现代内容、促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向实践转换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使学生明确方法论在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要靠教师的深讲去挖掘,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在分析实践素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运用理论。

2师生研讨

我们设计了三种发言讨论的形式。一是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选择一个代表发言。在讲第三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时,要学生讨论“从晚年的错误谈谈为什么我们没有在1956-1976年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学生就近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代表发言的内容是总结小组讨论的情况。二是主题发言。每个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问题,查资料、做PPT,再在课堂上发言。学生在准备讲、_、、_、、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时,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PPT,熟悉内容。学生讲完后,大家要进行评议,并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这个过程能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三是自由讨论发言。由学生和老师提出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地展开讨论、争论。在讲完第一专题后,有学生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我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何指导”,师生就此展开讨论,有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能使我们正确认识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能够理性对待,在思想上不偏执,不消极,生活乐观,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老师则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蕴含的方法论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指导意义。通过这样的讨论、发言,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中深化了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也锻炼了动口能力。

3课外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是一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通过带学生参观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工厂、农村、城市中改革开放的先进典型,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历程以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结合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学习,我们带学生参观了中国派历史陈列馆。陈列馆集中反映了中国_与派合作的历史,对八个派作了详尽的介绍,文物丰富,图片资料详实,又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流连忘返。学生还同时参观了重庆谈判的桂园遗址和_时期的住地周公馆。学生感觉收获最大的是对八个派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的主题发言中,他们使用参观时拍的照片等资料,介绍了多党合作的情况,从多党合作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谈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认识。由于有参观的感性认识,这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的认识比之单纯在课堂上的学习会更加深刻。

4文献扩展

文献包括经典文献和知名学者的文章。在讲课时,我们结合教学内容,提前给学生复印一些相关的经典文献和知名学者的文章,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阅读,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后,请学生在讲课的过程中回答。读文献既能使学生了解理论提出的背景,领袖的理论风格,还能使学生了解当前最新的学术观点。学习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我们给学生复印了的《论新阶段》和鲁振祥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考察》,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在讲课程中,师生就两篇文献涉及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两篇文献使讲课内容得到扩展,学生对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命运有了全面的理解。学习第二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给学生复印了_的《关于修改的报告》节选和李君如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篇文献能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了解。文献扩展阅读,既能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本和学术论文的兴趣,又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5综合考核

开展专题教学,在考核方式和考试手段上还必须灵活化。我们在学生成绩考核上实行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开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扣分制)、课堂学习(10分)、主题发言(20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自由讨论发言(10分)组成。平时成绩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讨论的情况。特别是主题发言,主要根据选题、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整理总结、发言过程中表达是否逻辑清楚、PPT效果、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等方面进行评分。此外,期末考试出等量等值的两套试卷、由学科秘书选择一套考试。试卷由主观性试题构成,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重视每节课的学习,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健.专题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

专题型论文范文参考 第3篇

社会资本办医从未像今天这般受到重视与鼓励。

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卫生计生委等四部委决定在温州联系点的基础上扩大社会办医试点规模,正式确定温州等13个城市(区)作为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鼓励在社会办医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

紧随其后的2014年1月13~14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在京举办“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政策培训班”,正式启动联系点沟通联系机制。

北京市通州区、上海市闵行区、浙江省温州市、河南省郑州市、云南省昆明市等13个联系点的市(区)政府负责人,在会上集中听取国家各部委及行业专家解读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交流做法与经验。

温州试点启动一年半以来,其经验已被认可并得以推广。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温州市卫生局局长程锦国,探究新形势下温州如何重新定位社会办医目标,进而塑造新的医疗服务格局。

《中国医院院长》:自成为国家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后,温州市社会办医环境有了哪些转变?在新形势下,温州对社会办医有哪些新的深思与规划?

程锦国: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社会力量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如何破解约束,打开市场的大门。

温州在社会办医方面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也诞生了全国最早的民营医院,政府部门的监管经验也较为丰富。

自2003年开始,温州便出台了一系列行为规范、市场准入要求等制度,按照公立医院同等标准,对民营医院的质量和运转进行监管。

成为国家社会办医试点之后,温州市着重于医疗服务增量和质量的提升。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民营医院的床位数要占总床位数的20%,而温州市自己的要求是至少要达到30%以上。

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主体,相比以前也有了变化。

在招商引资时,资本的质量被着重考虑。

温州市对社会资本的选择提出三项标准。

一是资本要有实力。

医疗行业投资额非常大,资金回报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7年时间才能实现财务平衡。

二是要有创办医院的经验。

隔行如隔山,以企业的方式来办医院必定行不通。

三是要有高等院校或者大型医疗机构作支撑。

早期,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只是单纯的投资。

面对公立医院的强势竞争,民营医院办得相当不易,也难以壮大。

如今,如何把公立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本相结合,这既保证了资本的安全,也使公立医院能得到快速提升,而且最关键是能打破制约公立医院发展的一些体制和机制的理由。

目前,整体来说,温州的医疗资源依然面对短缺。

但当下的医疗资源又存在严重的浪费,多数公立医院运转低下,服务效率不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把这两块理由对接既不失为一种良策,而且很快就能奏效。

因此,温州目前就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中国医药集团已经签署了收购温州市肿瘤医院的相关协议。

温州市肿瘤医院是浙江省两家公立肿瘤医院之一,一直命运多舛。

“非典”之后,这家医院被市中心医院兼并。

本想以后者的技术、人才、品牌优势带动这家医院发展,但实际上,市中心医院自身难保,肿瘤医院更是逐步萎缩。

温州的肿瘤患者颠沛流离在赴上海就医的路上。

不久前,政府新批了68亩地让肿瘤医院和社会资本合作扩建医院。

我们还期待建医学园区的模式。

温州作为海西经济圈内的重要的城市,可发展这种特色园区填补空白。

接下来,温州将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围绕国家战略,建设一到两个医疗产业园区,引进一些高端企业和医疗机构进驻。

《中国医院院长》:温州是如何测算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需求的?温州将重点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社会办医机制?

程锦国:2013年,浙江省每千人床位数为张,而温州是张,相差张。

按照建设卫生强市的要求,温州千人床位数要达到张,这意味着还要增加两万张病床。

就地域而言,温州北距杭州370公里,南距福州370公里。

在这750公里的范围内,只有温州一个大城市。

当年温州在做社会资本办医试点调查时,测算的辐射人口是2250万人。

凭借温州医科大学的实力,温州整体有着较高的医疗水平,对周边地区的患者有吸引力,发展的空间巨大。

下一步,温州将从三方面改善社会办医环境。

首先,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力争把“试点”作成“示范”。

拓宽民办医院融资渠道,破解民办医疗机构融资难理由,争取2014年在项目融资上取得突破。

积极推进营利性民办医疗机构通过以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申请抵押贷款,以及利用收费权、知识产权作质押进行融资,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医院上市融资。

探索研究民办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部分的税收政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的收入一律免税。

其次,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合作模式,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

以盘活存量、做好增量为原则,大力支持发展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最终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最后,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

_在去年颁布《关于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温州也在寻求健康产业加速发展机遇,如加快温州中药材基地建设、推进生物制药、药品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温州医药物流基地建设。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

2014年,争取建设具温州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2~3家。

《中国医院院长》:您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如何引导公立与民营医院间的关系,同时借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程锦国:首先,我认为,社会办医的机制创新一定要结合医疗行业的.特点,不能唯利是图。

第二,我们应该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医疗和教育已经是最后的堡垒,而这两个堡垒也着实坚固,许多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被挡在了外面。

这两方面一旦放开,目前的许多政策都要相应调整,从而实现完全的体制创新。

举例而言,现有政策要求公立医院不能作为投资主体。

但我认为,只要注意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公立医院完全可以成为投资主体。

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这一做法的主要目标在于解决基本医疗资源短缺的理由。

而从医疗的角度而言,基本医疗和高端医疗没有明确的界限,疾病本身也没有基础和高端之分。

如果将高端理解成服务一流、环境一流,则这一概念就被庸俗化了。

所有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竞争释放改革红利。

总的来说,温州市及周边群众看病难的理由依旧很突出,还不存在资源过剩之说。

据我总结的经验来看,2000年左右的医疗体系改革相对比较深入,而这轮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确定出资者的职责和义务,这是把医院办好的前提。

但是上一轮改革也造成了大量院中院的出现,有利可图的科室被拿出去。

因此,我们要从上一轮改革遭受的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

当前公立医院处在一种“人人当家作主,但大家都不是主人”的状态。

一家医疗机构应该拥有一个明确的法人。

多元资本合作应该在法人治理的框架下进行,实行董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这样的股份制套路才是正确的。

在社会资本活跃的当下,能否把一些理由通过社会化的模式来解决,让公立医院走出“成长的烦恼”,节约成本、提升效率,这也是卫生行政部门亟需深思的理由。

专题型论文范文参考 第4篇

二、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模式

策略指导。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与普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在神经系统的分布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比是在灵活性及兴奋性上占据着比较高的比例,而在其他类型中占据的比重则比较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后,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保证自己上升到高一个阶段,在此同时也不要放弃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要保证充分的劳逸结合,是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进步提高。开拓知识面。学生的知识面窄,统一造成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知识课程的更新换代较慢,课程种类比较单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做出积极的改进措施,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互动,能够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方法和理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不要将教学的重点单纯的停在理论知识的教育阶段,也要提高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并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三、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

根据目前我国在体育教育中的现状分析,改变目前在体育专业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同时改变现在的教育理念。要从整体的课程出发,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按照大课程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工作与多媒体及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学生的教学要注重在主要的知识点的讲解,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掌握并在实际中熟练运用。

(二)制定策略引导

制定策略引导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制定不同的教学引导策略。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这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及必备因素,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制定合适的强度训练。

(三)实行多媒体教学

四、结语

专题型论文范文参考 第5篇

关键词:三法式;《概论》课;教学模式;体育专业大学生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了中国_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严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治性。但是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上形成矛盾,影响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入手,提出了“三法式”教学模式。

《概论》在体育专业类

大学生中的教学情况

2010版《概论》课教材共15章,内容涉及到国情、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国防、军事等,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教材内容偏重理论阐述,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较陌生,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概论》课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针对体育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精选精讲部分教学内容。

体育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文化基础较差,轻视文化课学习。体育专业大学生从高中开始就开始学习专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专业上。在高考录取时对文化课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进入大学后,由于自身因素和专业发展需要,使他们在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上相对较差一点。体育专业学生经常参加较多的体育实践活动,外出参加各种比赛,强调专业发展,有时为了参加比赛学生甚至不上理论课,轻视文化课程学习。在教学模式上,体育专业课一般实行小班教学,学生的参与性较强,跟专业课教师交往交密切;而《概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50~200人不等),人数多,学习态度参差不齐,学习《概论》课成了很多学生的“睡觉课”、“手机游戏课”等。第二,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活跃,竞技意识强。受专业的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具有“不服输”的精神,勇于挑战。对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参与性强,同时体育专业学生表现大方,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三,体育专业学生正义感强,爱打抱不平。特别是针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学生参与性强。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三法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并在《概论》课的实施中收效明显。

“三法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法式”教学模式是长江师范学院项福库教授针对《中国近代史纲要》课而提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三法式”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概论》课。所谓“三法式”教学法,是指情境再现式教学法、三维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探究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机融合,达到学生理解知识,思想育人的目的。

情境再现式教学法,是指根据课程相关内容,精选出形象鲜明的视频材料或者图片,再现历史情节,创设出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概论》理论的学习奠定背景和基础。同时,这些优秀的视频或者图片的再现,很容易激起大学生爱国的热情,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

三维互动式教学法,也称过程互动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把主、客体因素充分调动起来的,以期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三维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既强调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又强调学生态度、情感和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或者教师根据计算机呈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任何一个小组中去讨论。

案例探究式教学法,也称问题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教学中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或者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体讨论或者辩论,培养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担任导师、导演的角色,对学生加以引导,并总结、分析其探究成果。这种教学方法在《概论》课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的能力,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依赖性,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法式”教学模式

在《概论》课程中的构建与实践

为了提高《概论》课在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并不要求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将三种教学模式同时用上,而是根据课程的内容有选择性地采取其中的教学方式。在某一知识点可能三种教学方法同时用上,也可能三种教学方式只用上其中之一或者根本用不上的情形,在使用时不能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用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辩论或者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多种形式的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专题型论文范文参考 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优势,就需要有一个先进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

由于目前经济环境的不断转变以及技术的迅速更新,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已经是迫在眉睫。

因此,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对成本管理会计创新进行了研究,希望能给广大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创新、研究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而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的综合。

成本管理会计是通过计算和提供成本信息进行会计策略,其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产品生产与营销模式。

所以,从成本管理会计的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的平稳发展。

一、成本管理会计的观念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都得到了新的发展,人的观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的观念也要有所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而成本管理会计的观念的创新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市场观念。

成本管理会计有着调整企业战略和制约企业经营的职能,就应该关注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以便帮助企业制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策略。

二是动态管理观念。

随着我国计算机使用的普及,信息的传递已经变得更加快速准确。

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决策,以便获取市场的竞争力。

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制定策略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抱有动态的管理观念,才能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企业成本管理正确的分析。

三是确立企业长期发展的观念。

成本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利益至上为基本观念的,但是企业利益的获取不能从短期来计较,而是要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标。

成本管理会计不仅要为企业短期的效益服务,还要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所以,为了保证企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要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观念进行创新[1]。

二、成本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

成本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需要从技术、信息、企业形象和人力资源几方面来考虑。

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成本管理会计应当重视成本管理中的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内容。

成本管理会计应当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对技术成本进行管理。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成本管理会计应当注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做好信息系统的成本管理和分析,使得企业有更多的信息资源,用以制定企业战略。

再者,现代的企业营销情况总是受到企业形象好坏的影响,人们对企业形象的印象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产品的选择。

所以,成本管理会计要对企业行为在社会的影响作出分析,在企业的.形象树立上做出成本管理分析,以便维护企业的形象。

最后,企业的管理仍然离不开人,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的分析和管理也应该加入到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中。

成本管理会计加深对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在管理上更好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成本管理会计在管理内容上也要有所创新[2]。

三、成本管理会计策略的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管理会计在管理策略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创新。

一方面,市场的竞争越发激励,就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

所以,成本管理会计应该增加风险制约策略,对企业的成本风险作出基本的分析和管理。

风险制约策略是指在接受既定风险的条件下,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其具体措施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承担共同的风险,来降低风险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市场比较开放,所以出现了百家共鸣的现象。

企业已经不能靠产品高价出售来获利,只能靠降低产品的成本来保证企业的基本利益。

所以,此时成本管理会计应该采用转移成本管理重心的策略进行企业的成本管理。

产品的成本可以通过产品开发和采用新材料等策略来降低,这就要求成本管理会计将技术成本合理的管理起来,将成本管理重心转移到降低产品成本上。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要对成本管理会计的管理策略进行创新[3]。

四、成本管理会计组织架构的创新

现代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企业在成本管理会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无论是成本管理的观念、内容还是策略,都发生了转变。

然而传统的成本会计组织架构面对这些创新,已经不具有足够的协调和分析能力。

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组织架构也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进行创新。

一方面,要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公司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部门,使得经济和管理信息能够更好的融合。

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成本管理会计各方面的创新进行指导,使得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更加规范化。

所以,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形势,成本管理会计的组织架构也要进行创新。

总而言之,通过研究成本管理会计观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策略的创新以及组织构架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当前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要。

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能帮助企业顺应市场发展与需求,生产和销售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所以,对成本管理会计创新的研究,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志学.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探讨[J].商,2013

[2]李建军.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会计创新[J].财政监督,2014

[3]黄媛媛.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研究初探[J].大众成本,2009

专题型论文范文参考 第7篇

【摘 要】终身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于欧洲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持续不断地学习并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

就图书馆馆员而言,有权利和义务去获取其终身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以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或自身岗位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图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终生学习的目标

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

无论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还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需要,对图书馆来说,汲取新知识绝不是传统作用上的一次性学习活动就能完成的,而要通过一个持续性的有目标的学习过程。

第三,培养具有创新科研能力的研究人才,主要培养高效信息人员,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增强科研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

据有关研究机构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期毕业的大学生到1980年,所学知识已经逐渐老化,9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时,在校所学的知识就需要更新。

同样,图书馆专业队伍的知识老化也不例外。

目前承担图书馆工作的多数人毕业于20世纪80年代,这部分人中一些担任着图书馆的管理职务,一部分人已成为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对图书馆发展具有一定导向作用,然而这部分人在校学的是传统图书馆学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尽快调整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他们至关重要。

2、图书馆馆员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

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的完美结合,表现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均衡发展。

终身学习是健全人格的内涵之一,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健全人格是终身学习素质的外在表现,是终身学习的目的,二者相关联系、互相推动。

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传播人类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

作为图书馆馆员要肩负这一使命,就必须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坚定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格,培养创新人格,这是构成图书馆馆员健全人格的第一要素,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的人格要求。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的核心是图书馆馆员在职岗位培训。

它的类型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既有研究型,也有针对工作环节的专题型;既有围绕新技术、新标准的`学习型、也有交流经验,畅谈心得体会的研讨。

第一,现代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