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1篇
【一】
(一)数据与问题
据此次调查报告的统计,有的同学反映选修课的出勤率在50%(包含50%)以下,12%的同学认为公选课的总体质量一般甚至更差,的同学认为学生翘公选课是合理的。在此次调查了解到福建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大部分要修4~5门的选修课,农林大学和福建工程学院大部分人要修6~8门选修课(每门选修课或2学分)。在这次调查中还了解到福建师范大学17%的同学认为选修课多了,农林大学28%的同学认为这样的规定多,而福建工程学院有34%的同学认为公选课多了,居于三所学校之首。
据了解这三所高校有的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上公选课,有的是从大二才开始上公选课。那么就以从大一到大三(大四多为实习找工作而忙)5个学期算,即使每个学期修2门选修课,那么大学期间修10门公选课也不为多呀!而实际上却出现选修课翘课人数多,频率高,出勤率不理想的现况。这也反映了同学们对公选课持消极被动以及逃避的心态。
那么原因何在呢?
(二)学生翘公选课的N个理由
② 选修课只是为“赚学分”。在此次调查中选择是出与选修课容易过而去选修的支持率为,有一部分同学更是直言:选修课是被逼的,无奈选修课与学分紧紧绑在一块,所以只得去“赚学分”。因此有些人对所选的公选课根本就没有兴趣可言,那么翘选修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③ 老师对逃课的同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下许多人已经心照不宣,选修课翘课有诀窍:打探好情报,人多我不去,人少再考虑。公选课的老师并不会指望每个人都的到,尽管有的老师在开始上选修课时“恐吓”我们会把出勤率当作成绩考核之一,而实际上老师往往无法实行或者说是不想实施。“好像只要每节课到的人不会太少,老师面子上过得去就好了。而且你在教室做什么他也不会管,只要没有什么非常的举动就OK了!”遇到点名(一般为抽点),学生也不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个人往往装成几种腔调给好几位同学替报。偶尔还会出现,由于同学事先没有协商好,老师点到某位同学时有好几个不同的声音回复,老师一顿,引起同学们一阵哄堂大学。
④ 选修课要求低。“反正选修课能过,去不去都一样。”同学们一致认为每到选修课考试前,老师都会在书上划重点,只要在考试的前几天把重点背一背就万事大吉了,遇上可以开卷考试的同学们就更不用愁了。考试完毕,天下太平。基本上没有人会去担心挂科的问题。也有些人对此愤愤不平:那些经常逃课的同学和我(不逃课的同学)的结果都一样,那么逃课与不逃课又有何区别?把时间浪费在选修课上似乎真的不是明智之举,那么“这比窦娥还要冤的事,怎可重复上演呢?”
⑤ 对选修课要求强制购书反感。选修课一般都是必须有书的,据说这是学校的规定。但是调查中有3/5的同学认为选修课要求购书不合理。其一,“看必修课的书都嫌没时间了,哪有空看选修课的书?”其二,多数人认为选修课的书偏贵自身又没有太大的价值,一旦选修课结束,那些书就寿终正寝了。一些同学反映选修课老师建议我们买的书是他们自己的作品。 (我所选的两门选修课要买的书就是老师自己出的书,至今也只是刚发下来瞥了几眼,我想再过个把月要考试的时候才会认真地拿起它)。那么可以不买书吗?不可以!因为有的老师直接承诺只要有买书的人,就有一个基本分数可以拿。这使那些原本可以通过向已修过这门课的同学借书或向图书馆借阅的人放弃了这种想法。同学们私底下在议论和抱怨:这个老师大概是想借此捞一把吧!同学心里愤愤不平,感慨在_以经济为中心的感召下,教育真的产业化了吗?那么这是同学的无奈,还是老师的悲哀?一书在手,何患选修不过!或者这也是促使逃课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大学就业调研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研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研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研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研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研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研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研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研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3篇
一、实践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3.摘要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
4.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
__地处__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万,辖16个乡镇、136个村(居)、8个城市社区。县内有丰富的矿产、药材、茶叶、蚕桑、毛竹、水电、板栗、森林等自然资源,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__年,__县结合村级规模调整,借鉴本县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选择了6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不同类型村(其中4个为乡镇政府驻地所在村、2个为城郊结合部村),分别组建了狮山、与儿街、俊卿、金茗、上元街、城东6个农村社区,开始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初步探索。__年,__省民政厅将__县与儿街镇山王河村确定为省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同时,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县里又选择了4个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捷、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进一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目前,全县共有农村社区11个,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农村社区建设在增强基层_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农村事务社会化管理,推动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在试点过程中,各试点村的工作方案、工作措施,都通过召开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居民意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提升了居民自治水平。各村还以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为主导,以村民代表会议为民主决策形式,先后成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委员会、社区理事会班子,建立起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委员会-社区建设理事会-村民志愿组织-农户”为框架的新型农村村民自治组织模式,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及议事规则,从而使农村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协调开展。
目前,先行试点的各个村基本上都成立了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复退军人和有奉献精神的老村民等“五老”为骨干的农村社区建设理事会,全面协调管理政策法规宣传、卫生保洁、维护社会稳定、民事调解、扶贫帮困、生产技术培训等社区事务,引导村民有组织地开展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公益服务活动,让群众性组织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和服务职能,创新了村民民主自治形式,构建了新的农村自治体系。各试点村从原来单一的围绕村民开展工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逐步转变为服务辖区、服务居民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了农村多年存在的社会管理盲点问题,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一是规划先行,做好村庄建设。各村在开展社区建设中,积极整合资源,争取项目,多方投入,大力做好村内道路、水、电、通信、集镇房屋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全面改善社区环境。山王河村通过实施小集镇建设带动了整个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今整齐划一的集镇建设,环绕全村的水泥路,生态环保的沼气池,干净卫生的社区环境等,让社区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大化坪镇金茗社区结合本镇茶叶市场建设,高标准建设了市政配套设施齐全的金茗路茶叶街,实现了街道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清洁化。各试点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缩小了城乡差距,方便了本村群众生产生活,还吸引了周边乡镇村的群众来此购房居住,社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是重点建设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村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把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平台,全面提升公服务水平。山王河村先后投入60多万元按照“7+_”模式,新建起76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设便民服务、信息文化、村民议事等9个中心,实行一道门受理,一站式服务。其它试点村也都积极行动,抓住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时机,相继建立了设备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制定了服务职责,明确了人员分工,使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方便优质快捷的政府公共服务和各种便民利民服务。
三是做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诸佛庵俊卿社区建成了全省首家集休闲、锻炼、教育、环保于一体的农民公园。黑石渡社区建成了农民文化大院,内设功能齐全的棋牌、图书室,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娱乐、学习场所。山王河社区建成了垃圾填埋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兴建了福彩小学和设施齐全的村级医疗室,进行了改水改厕,户户用上了沼气。目前,投资15万元的农民休闲广场和农民篮球场正在建设中。如今,各个试点村均通过多种渠道整合资源,建立起了高标准的社区服务活动场所,开展社区综合服务,村民基本实现了治疗小病不出村、文体娱乐不出村、了解信息不出村、纠纷调解不出村。
(三)广泛开展社区服务,群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各社区都积极从农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需要入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切实让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得到实惠。
一是开展生产生活服务。各村在开展试点过程中始终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先后成立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4个,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如俊卿社区的毛竹加工、黑石渡社区的蚕桑、漫水河社区的百合、金茗社区的黄芽茶、西溪社区的板栗等,都已形成规模并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是开展环境卫生服务。通过大力宣传卫生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卫生意识,形成人人爱社区、个个讲卫生的良好氛围。山王河社区通过实行环卫改革,建立垃圾填埋厂,实行垃圾袋装化,将垃圾运送到集中填埋厂处理,并制定了村级环境卫生公约,对社区内环境实行定期大检查,评“清洁户”,并聘请多名义务综合管理员,负责社区卫生、治安环境,对脏、乱、差现象实行全面整治,改变农村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引导农民共同爱护、建设美好家园。如今,山王河街道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开展精神文化服务。各试点社区通过开展农村图书室援建活动,建立农村书屋,开辟娱乐活动中心、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文化阵地,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群众情操,提高群众素质,增加社区文化品位。黑石渡社区的社区秧歌队、俊卿社区的农民文艺剧团等,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愉悦民众身心。同时,各社区还积极开展评比“十星户”、“五好家庭”、“致富先进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睦邻里关系,营造了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四是大力开展志愿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支持和鼓励社区村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民间组织、各类中介组织和协会组织,目前,多数社区均拥有老年协会、计生协会、志愿者协会、专业经济协会等各类社区自治组织3-5个,大力开展农村社区治安、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养老助老、扶贫济弱等活动, 为广大村民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真正实现了村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求有所应”。
三、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研,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不足。部分乡镇村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理念和建设内涵仍较模糊,把农村社区建设简单的看成是原先村委会换个牌子,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社会共同参与意识等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二是试点村之间的工作存在差距,进展不平衡。在已开展的11个试点村中,县直单位、乡镇和社会各界从物力、人力、财力给予了大力支持,社区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社区服务活动开展正常,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试点村之间的工作存在差距,进展不平衡,甚至有个别社区还是按原先的村委会模式运行,更谈不上有开展服务的机构和人员。
三是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社区服务活动正常开展。在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工作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较少。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和服务开支很大,但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有限度,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或没有,上级投入又有限,维持社区正常工作运转都有一定的难度,开展经常性社区服务活动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几点体会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笔者深刻感受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_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抓好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但农村社区不是村委会的简单翻版,更不是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在农村的照搬照抄,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即必须以当地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必须把为民办实事摆上突出位置。结合此次调研情况,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公开栏、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宗旨和目标,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宣传试点村农村社区建设取得的实效,宣传群众从农村社区建设中得到的实惠,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情。
2、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出台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成立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设立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社区建设的检查指导、总结推广经验等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主抓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县委政府加强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部门业务指导,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乡镇党委政府主抓,村级两委具体实施,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村社区的领导和指导力度。同时,加强检查考核,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乡镇、村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加大农村社区干部培训力度,利用“一村一名大学生”、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和选派县乡年轻干部到村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以建制村为单位,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根据各村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将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村民自治的目标紧密衔接,梯次推进。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城郊结合村、政府驻地村、中心集镇村到一般村,从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地区到城乡差距大的地区,循序渐进,重点突破,逐步完善,形成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中心集镇村社区、传统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4、多方投入,提升成效。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县、乡镇财政每年应为农村社区建设解决一定的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农村社区以奖代补。各部门要统筹使用各项涉农资金,支持农村社区建设。动员村民以自愿投资、义务投劳等形式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投资方式兴办农村社区服务项目。建立县、乡镇机关单位和城市社区结对帮扶农村社区建设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村集体积累资金投入为主体,以各级涉农资金、单位帮扶投入为辅助,以村民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成效。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5篇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1世纪,各个国家最主要有养老方式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两种。而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规模日益缩小,家庭养老模式的发展加之我国国情和养老模式建设的特点。作为机构养老的中央组成部分的敬老院养老模式成为我国社会现实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口方面:
1、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 723074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减少223256人,下降。
2、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_有家庭户2056742户,家庭户人口为690707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比2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人。
3、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41114人,占;女性人口为3589630人,占。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4、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651884人,占 ;15~64岁人口为4895594人,占;65岁及以上人口为683266人,占。。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砀山县人民敬老院的老人,以入住在敬老院的老人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23名老人。其中男性12名,约占总调查人数的,女性11名,约占总人数的。
2.研究方法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6篇
教师作为一个授业解惑的职业,在很多方面需要掌握许多的知识和见识,同时也需要有很好的品质和素养,在教授学生学习时做好一个好的表率作用。为了更好地投入教师事业,从事历史教学工作,成为同学们满意的历史教师,故特此调查同学们与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历史教师形象,以此来改进我们的教学课程,此次问卷调研针对福州地区两所中学,我们分别制作了学生和家长两份不同的问卷,旨在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明确新时期对历史教师的形象要求。因此调研数据主要是服务于未来将走上历史老师职位的人员,从一些数据和总结中,给予他们一些意见,希望可以为他们以后从事历史教师时起到一定的帮助。
问卷分析
此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问卷共发出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65份,包括420名学生和45名家长。大学生还和一线历史教师进行了专业技能交流。此次调研活动深入到中学学生和家长当中,广泛听取了同学们与家长最真诚的想法与建议,希望这次调研的数据和结论能为完善课堂教学培训内容,提升在校师范生专业技能提供借鉴。
此次调研主要结论有以下五点:
(一)坚实的专业知识、广阔的课外知识和出色的课堂教学能力
老师作为一个教授知识的职业,专业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同学们对于上课下课许多的疑惑之处,最直接的想法就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答疑。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并不仅仅掌握本身的专业知识,对于许多的课外知识也要有相当的涉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知识是无限大的,老师有不懂之处,同学们总是比较喜欢与老师一起进行讨论和解答。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的同学是希望老师遇到不知道的问题时,承认自己不会,承认自己有差距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解题方法的。因此,老师同样要有谦虚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问题和见解。
与此同时,历史虽然是过去,但是历史教学却要面向未来的,掌握现有的历史的知识远远是不够的,要时刻补充自己的知识储量,学生对于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会多几分尊敬和爱戴,这也是和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一,这也是老师形象确立的基础之基础。
在选择拥有一定现代多媒体技能的初毕业的历史老师和有一定中学教学经验的历史老师时,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是希望两个是合并的,为此每一个师范生都要抓住每一次实习的机会,增加自己的经验,了解更多的有利于教学的方式,这样能更好的增加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二)丰富多样的讲课方式
现在的许多学校都有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同学们现在也更是喜欢通过多媒体教学来上课,有的同学喜欢老师用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为此必要的计算机能力也是老师应该必备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同学们也是比较关注的,其中有的同学还是会比较喜欢老师用粉笔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值得关注的是,还是会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念教材,划重点是有必要的。为此,我认为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课程来选择以哪种方式上课。例如,平常普通的课程可以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上课,在活动课上可以采用较小组讨论,活动的形式,而在学期末复习时可以采用划重点的形式,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这样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同学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加强同学们对学习上的把握。
(三)课堂气氛与学生学习主体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6%的人认为教学方法是老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老师上课是否风趣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超过半数的人喜欢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笑后即忘类型的老师,这也充分说明了历史老师的教育风格还是应该以寓教于乐为主,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增强课堂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最好的途径,因此把握好这个桥梁,对于老师开展更多更加丰富的活动至关重要。
而课堂的活跃程度,最重要的一点无疑就是要把学生这个主体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上要积极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75%的人还是十分赞同老师上课提问的,但是有的同学只是看情况回答老师的问题,因此,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和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课堂的提问环节无疑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环节,因此把握好问题的力度,是调动课堂气氛的重中之重。在课后,的人很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仍然有的同学只是在应付作业,那么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同样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的个人师德相当重要
老师的形象应该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86%的人认为历史老师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就是热爱和尊重学生,因此老师的自身素质培养也相当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形象的升华。通过调查很少有老师会对学生使用强迫、压制甚至体罚等教育方法,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应该看到老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问卷中,认为老师对自己有存在影响的占到了学生总数的,认为因为对一个老师的印象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的也有着比较大的一部分。为此,我认为一个老师的个人素质和师德是很重要的,它会影响学生们对老师的印象,同时也会影响同学们对本科目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同学们的做人方式。因此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这样便可以更好的教书育人。
同时,调研结果显示,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今教师不仅充当着“严师”的角色,在课余时间更多地也充当着“益友”的角色,师生互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
(五)听取家长的意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
在学生教育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的还有家长,许多的家长都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这就需老师们和家长有一个长期的联络机制。为此,老师们要加强自己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能力和联络能力,拓宽交流渠道,更好的对家长及时反馈学生们的情况,也使家长放心的将孩子放在学校中学习。
老师为人师表,但老师也不是万能的,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勇敢地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过错,无疑是一个受益终生的教诲。因此,历史老师更应该注重反思和总结,来确保自身形象的确立。注重从学生身上吸取养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最终确立的历史教师形象包括语言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感情丰富,语言简洁;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活跃气氛,并能够很好地和学生交流等。对于尚在学校学习的师范生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亟待提升的能力,因此希望每一位师范生要努力朝这些方面努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7篇
当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影响和阻碍众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处理和解好决历史遗留问题,已是当今有些企业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这些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在处理和解决本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对类似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企业为了减轻负担,通过减员增效的方式,依据有关政策,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内退文件,对其中一部分职工办理了内退。这种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所采取的内退办法,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但后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好转,企业自身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得以起死回生,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在职职工收入也随之提高,内退人员的收入与同期未选择内退的退休职工收入差别日渐明显,这就导致了提前办理内退的退休职工心理上极端不平衡。于是,众多内退职工不断到企业、地方政府集访,反映企业当年不应给其提前办理内退。
二、企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如果割裂当时的历史条件,单纯地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则无可下手。当时,作为内退职工,所考虑的是企业万一垮了,还不如办理内退,不用上班还比在职职工收入高,他们自愿选择内退这条道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他们办理了内退,就不用承担企业经营不佳的风险,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这一历史环境企业与内退职工都必须尊重。在双方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企业和内退职工也必须面对现实。尽管内退文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许多内部职工与近几年退休的职工相比,感觉吃亏了,这是一个现实矛盾。作为内退职工,诉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两者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实状况,企业需要积极应对。
2、把握政策,实事求是
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企业仅考虑解决矛盾,不严格把握政策,则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容易给其他类似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地区类似企业的稳定。鉴于此,企业始终以国办发文件为依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既承认职工诉求的合理性,又不能单方面地站在企业或职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企业只有全面、充分、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认认真真分析其产生、发展、爆发的全过程,并采取符合政策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3、不添新乱,不留后患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本身就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既要充分尊重当时的特定历史,充分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充分理解当时政策的进步意义,又要确保今后不产生新的矛盾,不增添新的麻烦,不留下任何隐患,这的确是对企业主要领导驾御企业、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严格按照_有关文件精神,对清理的人员范围、处理办法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留后患,又专门制定了配套办法,即《实施细则》,进一步说明了政策依据、符合解决范围的人员、操作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解释与说明,从制度层面保证了解决方案的严肃性、全面性,缜密性。
三、解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方法
1、倾听诉求,将心比心
在集访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建立了畅通的诉求体系,要求所有干部都是上访者的接待员,所有干部都要耐心地倾听上访者的诉求,将心比心,站在上访者的角度去解疑释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所有上访者尽情倾诉,发泄其想法及不满。同时要求,所有干部尤其是各单位一把手要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及时反馈上访者诉求,对于不能直接答复的诉求,咨询职能部门后,主动上门做工作,使上访者感受企业是真正重视他们的诉求,拉近上访者与企业的距离,为解决问题树立企业积极的姿态,营造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氛围。
2、正视矛盾,分清主次
正视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分清主次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至始至终都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矛盾,也从没有回避矛盾,更没有隐瞒和压制矛盾,认认真真分析各类矛盾的类别,区分出与政策有关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集访期间,退休教师也来上访,我们明确告知他们的问题不属于这次内退职工的范围,待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彻底解决后,再针对退休教师反映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同时,即使是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也有办理内退无关的事情,我们同样也分离出来,这样,就较好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顺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3、胸怀全局,体现个
解决内退问题,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则会影响全局,酿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和后果。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企业主要领导胸怀全局,谨小慎微筹划解决方案,确保既解决企业内退问题,又不引起地区其他企业内退职工因互相攀比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先后走访了政府和类似企业,经过认真分析,内退现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共性,但考
虑到企业的具体问题和个性问题。我们在制定措施和办法时,就特别有针对性,既解决了企业的矛盾,又没有给面上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分析企业的特点和个性,所制定的解决办法是正确的,经受了考验。
4、信息畅通,掌握主动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掌握的信息越多谁就越具有主动权。信访稳定工作特别处理和解决内退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收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我单位利用各个渠道收集信息,除了通过各单位、各支部公开的渠道收集信息外,我们有针对性安排不引起内退职工怀疑的人员深入内退职工经常聚集的地方了解内退职工谈论的情况,尤其是了解骨干人员的想法,然后将内退职工最新的思想动态反馈给主管领导。这对于企业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正确的解决办法和政策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政策攻心,晓之以理
做信访稳定工作,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始终坚持以政策为依据,运用政策攻心,言之有理,拘之有因。我们处理内退问题时,始终坚持了这一点。我们制定好文件后,并没有立即出台,用了四多月的时间进行政策攻心。我们安排有关人员故意将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精神散布于内退职工当中,观察其反应,了解其变化。同时,表明企业的态度,不作任何许愿,决不突破政策,一视同仁,严格依据政策和文件执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会最大限度的考虑职工的利益。在正式出台文件之前,党委书记通过直播的方式发表电视讲话,党委书记饱含对内退职工的关爱之情,心系对企业发展的担心与顾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次阐明政策及实施办法,号召全体职工与家属共同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而努力。党委书记就解决稳定问题发表电话讲话,在企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其方式新颖,覆盖广泛,为迅速解决内退问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责任到位,群策群力
信访稳定工作不仅仅是信访部门的职责,它需要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同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需要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位,群力群策,形成大信访格局,推动整个信访稳定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在解决内退问题时,较好地调动了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形成企业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分片负责,各单位一把手负责本单位的责任体系。其次,全体动员,发动职工,积极宣传稳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营造发展离不开稳定,发展需要稳定的浓郁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内退职工的亲戚、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深入家庭,开展工作,集各方之力量,汇各方之智慧,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工作格局。
7、团结多数,孤立少数
对于绝大多数内退职工,其诉求是合理的,其要求也是正常的。我们通过深入了解,很多内退职工是想通过正常的渠道来反映他们的诉求,不愿意参加集访。另外,由于他们的子女大多也在企业上班,绝大多数内退职工不愿看到因集访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心还是希望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有些是抹不开面子,是被迫参加组织者进行的集访,真正闹事的人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得出这样的判断后,我们就依靠和团结全体干部职工集中精力做好大多数内退职工的思想工作,孤立小数。实践证明,只要大多数人思想统一了,稳定了,企业就有了稳定的基础。
8、依靠政府,维护秩序
紧密依靠政府,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尤其是处理和解决集访事件的一条重要经验。正常来说,政府是正面价值取向的代表,也是合法和正义的代表。依靠政府,可以规范上访者的行为,更可以使集访事件处于理智状态,避免走向极端。由于,我们长期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政企关系,在企业发生集访事件期间,政府主动帮助我们,主动出面帮企业做工作,主动向退休人员进行普法宣传,讲解政策,反复告戒不要有违法行为,要用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有力地配合()了企业的信访稳定工作。
总之,信访稳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稳定工作,尤显得格外重要。只要我们在信访稳定问题上原则把握得当,方式方法合理,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为企业发展服务。
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溧阳市教研室 管 婷 、10、10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11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8篇
武义组工
大调研工作开展8个多月来,我县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紧扣中心工作,立足自身职能,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的新举措、新机制,撰写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县大调研办将精选部分调研报告进行刊登,供各单位学习参考。
本期刊发武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董三军同志撰写的《我县“民办公助”保护历史文物的思考》。
我县“民办公助”保护历史文物的思考
武义县在省内素有“文物大县”的美誉,县政府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通过申请国保省保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县级财政资金开展重点文物修缮、采用“民办公助”筹措民间资金等方式,积极推进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民办公助”是以群众为主体、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兴办各种社会事业的一种建设模式。以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为例,就是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以财政补助为辅,以文物所有人自筹资金为主,吸引民间资本,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用活用好财政资金,妥善解决修缮难题。
part 1
武义文物资源现状
我县现有国保3处,省保10处,县保67处,文保点78处,登录点1457,合计161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浙江省历史文化村镇6处(包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按标准规范登录的161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遗址40处,古墓葬25处,古建筑1155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80处,其他文物6处。其中古建筑占总量分布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占总量分布,这两类建筑占总量95%,成为文物修缮的重点、难点。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这些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情况,许多建筑甚至出于濒临损毁的境地,保存状况令人堪忧,亟需进行抢救保护。
为了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2022年开始,我县尝试以“民办公助”形式对文物进行抢救性修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过数年的摸索,2022年我县出台《武义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和《武义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我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和“民办公助”项目建设。十多年来,累计对我县260余处历史文物进行修缮补助,补助资金达650余万,吸引民间资金达3500余万。随着我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和“民办公助”项目实施,县内文物保护现状已有较大改善,许多修缮后的宗祠、古民居等辟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文化礼堂及老年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part 2
推广“民办公助”,
保护历史文物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民办公助”的推广,我县历史文物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仍存在较大的阻力和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文物工作调研,以在我县俞源、郭洞、山下鲍、陶村、履坦等古建筑相对集中的区域为例,存在这样一些普遍的问题:
保护意识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庄建设如火如荼。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历史文物被拆建、改建,导致古镇、古街、古建筑等历史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同时,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愿望愈发迫切,不少古建筑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已逐渐被拆改。由于忽视对文物资源保护,严重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缺乏“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意识,受利益驱动,一些重要文物逐渐损毁或消亡。
产权所有与保护修缮之间矛盾
从我县文物的产权分析来看,县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属于私人所有的占,属于集体所有的占,国有的占。按照文物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不可移动文物是按照“谁使用、谁维修”的原则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较难实施,人们认为保护文物是政府的事,应由政府投入,不愿按照文物法有关规定投入资金维修。特别是私人所有的部分民居产权牵涉人员多,若无人牵头或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修缮计划就被搁浅。属于集体所有的,很大一部分逐渐成为村民堆放杂物的公用建筑,无人对其展开保护、修缮,导致不少文物建筑损毁严重。
资金投入与修缮费用的矛盾
我县对历史文物修缮主要采用“财政投入”和“民办公助”两种形式,2022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民办公助费用在100万元左右,相对于我县丰富的文物和历史建筑资源,财政资金缺口是巨大的,只能部分补助。大多数文物位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无力承担日常养护和抢修修缮工作,与此同时,社会资金的投入渠道狭窄,依靠群众集资,资金量有限,众多文物面临“没钱修、没人修”的窘境。
开发利用与循环保护的矛盾
随着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项目建设力度的不断推进,不少历史文物已经得以修缮,但也面临一个难题,开展修缮保护后,因缺乏有效利用,没有旅游、资金输入,往往闲置下来,修缮效果不能得到长时间保持,容易形成不良循环,对于出资者并没有相应的回报,修缮融资渠道就越来越狭窄,只能依靠政府投入。
part 3
深入推进“民办公助”
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
“民办公助”是缓解历史文物保护难题的有力探索,针对前期推广中面临的难题,我们还需进一步细化、深化,使“民办公助”项目能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
进一步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针对当前我县文物资源多,修缮难度大等难点,要加大推广民办公助项目力度,加强财政补助引导,利用杠杆效益,撬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优势,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引导农户做好日常养护和抢救性修缮。对于古建筑而言,若能做好日常养护,可以大大降低大面积漏雨、霉朽、倒塌等问题,可以延缓衰亡的速度。对于暂不具备全面修缮条件的古建筑而言,这样的抢修是非常有必要的。
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比修复一件文物重要的多,这也是贯彻其他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的重要前提。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借助文化遗产日、节庆活动等宣传平台,让文物工作见人、见物、见精神,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文物的保护仅仅靠政府是无法有效落实的,还需要带动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使老百姓充分认识到历史文物在展示形象、改善环境、提升品位、助推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带动作用,养成自觉保护意识,有效避免盗卖古建筑构件、对古建筑进行拆建等违法案件的发生,做到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民办公助旨在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吸引民间资金投入,盘活文物资源。但面临古建筑多、维修规模大、所需费用高的难题,按照目前的资金比例情况,支持的范围很有限,无法扩大覆盖面,无法调动积极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资金扶持力度,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落实文物抢救修缮资金和日常保护经费,更进一步扩大民办公助功效,通过花小钱,赚大钱、赚长远钱、赚绿色钱。同时,还要增强文物自身“造血功能”,积极动员和引导各部门单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到文物保护中。
进一步解决产权困扰
政府、村集体可以通过货币补偿或者产权置换的方式收购古村落内古建筑和房屋产权,为古建筑最终进入市场提供可能,古建筑房屋原住户符合宅基地安置条件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安排宅基地建房,解决原住居民因新建住房拆旧建新而造成古村落破坏,以化解受保护古村落与农民新建民居之间矛盾。如苏州市市区依靠社会力量抢修保护直管公房古民居实施,允许和鼓励海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或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实现产权多元化,抢修保护社会化、运作市场化。如金华澧浦镇用“招赘”令形式,用30年使用权换百万元修缮费 ,这都是对产权困扰的一种尝试。
修缮保护要遵循相关原则
我国《文物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对文物、古建筑进行修缮、保养必须遵守而不改变文物、古建筑原状的原则。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价值,一旦改变其样貌原状便失去自身特色,致使其科学研究价值大大降低。要在不改变其原样得到基础上达到修旧如旧效果。目前,对历史文物修缮查验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部分修缮不合要求,就无法列入补助名单。在今后古建筑修缮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古建筑的主体结构、部件造成破坏,要保持古建筑原有的时代风格和建造工艺。
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有效利用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古建筑保护只是第一步,而如何将其合理利用,发挥最大的社会功能才是文物工作最终目的。利用好古建筑,不但需要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还要合理凸显出其在物质功能上的作用,进而促进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民办公助修缮之后,积极探索修后利用,发挥文物社会功能,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以用作民间博物馆、文化礼堂、参观游览场所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旅游开发,最为游赏纪念、经营服务等场所。通过综合考虑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社会影响力、人文环境情况等,科学确定延续原功能、赋予新功能,历久弥新。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9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亲身感受
20**年8月7日,我们计算机系社会实践调研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顶着炎炎的烈日,来到大石桥市平二房村进行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步人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祝贺某某同学考人某某大学的气球拱门。宽敞大气的柏油马路两旁栽种着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整齐的二层小楼,追逐着打闹着的孩子们,用狡黯的目光望着我们,然后笑着跑开了,老人们则用慈爱的目光望着我们„„
平二房村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意外和惊喜,它颠覆了我对农村一贫如洗的一贯印象,它让我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村委会领导的指引下,我们首先来到平二房小学进行参观调研,小学内各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陈设整齐,更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暖气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是过去式,地热设备成为他们与严冬抗衡的新型“武器”.小学的墙上陈列着各种仿制的古诗词条幅以及优秀教工的光荣榜,然而最吸引我目光的是“平二房村村民功德榜”.据村委会领导介绍,平二房小学能有今天的样子不仅仅靠政府的支持,更大一部分是靠村民们自发的捐款。此功德榜就是为了表彰那些曾为平二房小学的建设做出过贡献的村民,让子子孙孙记住他们曾为平二房村做出的贡献。
站在平二房小学的操场上,我不禁在想,平二房村之所以会出如此多的大学生,很大原因在于该村的领导班子注重教育,从小抓起。这也说明,农民已经认识到了教育对他们来说有多么的重要,说明农民的思想觉悟了,已经从最开始的落后封闭,渐渐的变得新潮前卫了。可见,农民不仅仅在物质生活上有了提高,在精神生活上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此外,我们还对村委会书记进行了专访,通过与他的交流,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现如今农村的变化及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平二房村村民平均家家都有2-3亩地。而且根据国家前几年推出的政策,政府还会给农民一些适当的补助和优惠。农民的生活这可谓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村内不仅有丰富的肉食类加工品,蔬菜水果更是不在话下,应有尽有。此外,村内还有五金商店、日杂小超市,移动联通信号更是在这里的天空上进行着无声的传递,正所谓是,“移动无处不在,联通处处精彩”.
平二房村周边还有许多的耐火产品加工厂。这些加工厂不仅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还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工作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平二房村的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自己美好的明天,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仅是可见的物质财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农民身上特有的韧劲。他们自强不息,同样也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在__的领导下,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奇迹。
三天的社会调研,虽然短暂,但是对于我来说,不仅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而更多的是了解到了现如今的社会发展形式,提高,自我修养,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再是井底之蛙,也不再墨守成规。
翻着泛黄的照片,对比今昔,才深深地懂得,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白手起家,一点点地打拼,才有今天的大好生活。而作为他们的接班人,接过他们手里的接力棒,担负在我们肩上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们不能坐享其成,不论是新农村的建设还是中国未来的发展,都需要靠我们自己去打拼,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新农村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明天也才会更加美好。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10篇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2022年11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11篇
党的__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因此,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乡镇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建设,我们不断地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特别是近段时期以来,我们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更感觉当前我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责任很重、压力很大,急需做的工作很多。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二、主要特点
各乡镇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县、乡、村各级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在思想上,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视,都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各乡镇都能在充分认识、深刻领悟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工作,加快社区建设“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转变,并把社区建设当成今后3-5年乡镇工作重中之重来思考、摆布,不图形式,不搞应付,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谋的远,做的细。积极探索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深刻领悟想明白、讲明白、干明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传发动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县分层次组织县、乡、村干部群众到平顶山郏县、舞钢参观学习,集中时间组织召开研讨会,逐乡镇发言谈体会、谈感受、谈打算。有的乡镇还到新乡、安阳参观学习。马山口镇、灌涨镇、师岗镇、湍东镇参观学习人数都在300人以上,马山口镇超过500人,其他乡镇也都在100 人以上。县乡累计参观学习的人员4000余人,掀起了一轮参观学习建社区的热潮,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随后召开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再宣传、再发动、再鼓励,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再添动力。通过宣传发动,使党员干部想明白,对群众说明白,从而干明白。营造了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资金扶持到位。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加大县乡财政奖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财政专项奖补奖金__万元,项目奖金3000万元,用于对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奖补和农民购建房补贴。按社区入住户,每户补贴3000元,用于购房;每户再补贴3000元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捆绑项目资金。积聚电力、交通、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贷支持。动员金融机构开辟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产品,为社区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市场运作筹资。乡镇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资建社区,通过土地开发、资源使用权转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的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五是与企业联建。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鼓励企业捐助社区建设。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开源”。通过存量土地盘一点儿,增减挂钩挤一点儿,“三荒”当中用一点儿,整治整合挖一点儿,争取调规添一点儿,集约建设省一点儿,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土地。按照县政府出台文件,各乡镇把县分配的新增用地计划,农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亩奖补4500元,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复垦等新增耕地每亩奖补2500元,超额面积每亩加奖1000元。对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标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的,每亩地给予1万元奖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与农户签订拆除旧房协议,写出保证书,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旧宅能够拆得掉、快复耕,为社区有序推进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抓好“节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杜绝长期以来乱建设、重复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按照“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和设计的房子”,重点对路边建房问题进行整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坚持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始终,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优先保障社区用地;社区规划之外原则上不审批新宅基地,也不准再搞旧房翻新和改建扩建;对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额补贴;乡镇整理造地,报经县政府同意,满足乡镇社区用地所需,剩余指标有偿调剂使用。
(五)督查落实到位。一是机构保障。县委、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相关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乡镇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副职专门负责,组织一班人具体抓,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二是部门协作。明确县直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县直单位分包到乡镇,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口支持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强化督查。县委、县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建立半月乡镇汇报联系制度和双月评比制度。定期对乡镇阶段工作排名,召开锅底会、现场办公会和经验交流会,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等相关县领导参加点评,排名靠后的乡镇表态发言。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新楼房、就是修新几条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缺乏产业支撑,群众思想矛盾。失地群众暂时失地失业,感到生活、就业困难、感到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目前大多数社区配套的产业发展项目还没有到位或正在建设,多数群众虽然搬进社区居住,但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
(三)、当前社区建设进展不平衡。龙头、魏庄、曹营、牧原等社区始终保持领先位次;河南等社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但有的社区前一阶段进度很快,但后期缓慢,已经由先进变为后进;还有的社区始终没有明显进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后,整体工作进展极不平衡。
(四)、工程质量不是很高。虽然各乡镇都安排专职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但“使用水泥砖、不设防震柱”等现象在不少社区依然存在。
(五)、社区配套功能明显不足。前期社区建设都注重住房建设这个任务,在道路、排水、广场、游园、学校、幼儿园等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上,明显感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
(六)、急办问题解决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工程进展过程中,部分高压线改线,移动、联通线路改线以及客户区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成为影响社区建设的不利因素。
(七)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支持不足。从目前来看,15个社区已建和在建住房数量仅占年度任务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营社区也只有75%,其它社区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持续建设,急需项目支持跟进,没有项目支撑,社区后续建设无力,示范引导作用难以发挥,需倾全县之力,集聚项目、集聚财力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社区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四、发展思路及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的规划引导,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从规划上进行引导、完善,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实现新农村发展布局、建设用地布局、基本农田布局三个优化,合理确定中心村建设规模和范围,适度安排中心村建设用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强拆旧建新引导,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拆旧建新引导。原来国家规定城乡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增减挂钩指标三年内归还,现在省政府(豫政办[__]124号)要求半年内归还,这就要求拆旧建新同步进行,尽量在农村宅基地原址上采取拆旧建新方式“滚动”发展。通过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解决农民居住问题,达到集约用地目的。再用地选址建新区的,拆旧区要按规定尽快复耕,整理复耕的耕地,应比建新区占用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实加快住房建设进度
从当前情况看,15个社区现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占任务,已经建成的只有,曹营、龙山、龙祥、张洼四个社区有入住,社区总入住率还达不到一成。从已经建成的住房情况看,师岗、湍东、瓦亭、灌涨、余关社区行动比较快,曹营社区住房建成率占任务,入住170户达,龙山、龙头社区建成比例达40%左右,牧原、龙祥社区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涨魏庄、岞曲岞曲湖社区建成比例在20%以上。从住房建设的数量上看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还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到年底这段时间,要组织好住房建设的大决战,主体工程完工的要抓紧进行内外粉饰和门窗、水电安装;一层、二层起墙的要尽快封顶,11月份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处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体框架;除多层和小高层之外不管哪种情况,要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把好时间节点,多组织施工队伍,确保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质量和标准提升
社区住房事关民生,老百姓非常关注,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保障。湍东龙头社区、灌涨魏庄社区、赤眉桃苑社区在建设的质量上都是采用框架或半框架结构,一层、二层、顶层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抗7级地震。但是有的地方这里我不再点名,在建筑材料、在建设的质量上没有把好关,有的使用水泥砖、有的没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墙,更有甚者这几种情况并存,希望各乡镇要发挥村民的力量、发挥乡镇的监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础建设工程,从建材到施工整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确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达标,让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将社区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坚决不能出现新的隐患。
(三)完善配套社区功能
一个社区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设外,最大的吸引点是它所具备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为什么城市社区有那么高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城市社区有很多农村不具备的配套设施。龙头社区距城很近,前期环境打造比较好,姜坡组60多户入住愿望非常高。师岗曹营社区所建的位置并不优越,原本是一个岗丘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开发游园、绿化环境、配套路灯,改善了居住条件,因此才由原来两三户发展到十几户,现在达到了200多户,已经入住了170多户,还有临近村庄的农民纷纷报名交纳定金入住社区,建设供不应求,彰显发展潜力。曹营社区在全县领头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其它社区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把基础建设搞好,配套路、水、电,逐步完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解决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通过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展现社区的形象魅力,使社区示范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吸引老百姓踊跃入住。
(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我们乡镇要积极和县直的相关单位搞好对接。特别是同国土局土地治理、扶贫办整村推进、卫生局医疗服务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体局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电业通讯部门的电力通讯线路改造等项目的对接。其中安全饮水、联通移动改线、移民搬迁、省级示范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等项目抓紧实施;其他项目抓紧申报。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与县直部门加强联系,将项目与社区建设衔接好,盯紧盯牢、及时汇报争得部门支持,确保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涉及的相关项目单位,也要围绕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向上争取资金,为社区配套完善积极创造条件。
(五)着力解决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
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供水设施、电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讯改线等问题,水利、电业、交通、联通、移动、电信等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定责任人及早解决。
土地和资金是两个老问题,也是两个大难题。我们要转变思路,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与三项整治结合,城乡增减挂钩,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腾;另一方面要与老百姓签订拆旧建新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把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这种愿望体现出来,把占补平衡的政策利用好,通过新增土地指标来逐步审批解决用地手续。在其他建设资金上,积极动员社区百姓及时交纳建房款额,发挥农民购房、建房的主体作用,动员群众向社区集聚靠拢,也让参建企业充满信心和活力,调动参建企业投资积极性,同时鼓励参与公益性建设。百企帮百村,鼓励企业家群体帮建新型社区,鼓励有实力的人员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转等高效形式建立示范园区,实现农民与企业家的双赢,为社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社区后期管理
社区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社会群体,有些社区将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个社区。当前曹营社区、龙山社区、龙头社区、魏庄社区、七里坪张洼社区等陆陆续续都将由不少农户入住,形成规模。这些农户集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管理,这个机构要承担治安、户籍、计生、信访稳定、党员管理、邻里纠纷、农民培训、政策宣传、卫生整治、垃圾处理等各项社会化管理职责。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社区成立了社区办公室或项目办,这个机构现实的职责只是抓社区建设,还没有赋予它管理的职能。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前期,我们要负起责任,组织所在的行政村暂时代管,待社区形成,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后统一管理。同时,提前谋划、预留位置,及时提出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办法,为社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12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亲身感受于博20**年8月7日,我们计算机系社会实践调研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顶着炎炎的烈日,来到大石桥市平二房村进行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步人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祝贺某某同学考人某某大学的气球拱门。宽敞大气的柏油马路两旁栽种着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整齐的二层小楼,追逐着打闹着的孩子们,用狡黯的目光望着我们,然后笑着跑开了,老人们则用慈爱的目光望着我们„„平二房村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意外和惊喜,它颠覆了我对农村一贫如洗的一贯印象,它让我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村委会领导的指引下,我们首先来到平二房小学进行参观调研,小学内各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陈设整齐,更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暖气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是过去式,地热设备成为他们与严冬抗衡的新型“武器”.小学的墙上陈列着各种仿制的古诗词条幅以及优秀教工的光荣榜,然而最吸引我目光的是“平二房村村民功德榜”.据村委会领导介绍,平二房小学能有今天的样子不仅仅靠政府的支持,更大一部分是靠村民们自发的捐款。此功德榜就是为了表彰那些曾为平二房小学的建设做出过贡献的村民,让子子孙孙记住他们曾为平二房村做出的贡献。站在平二房小学的操场上,我不禁在想,平二房村之所以会出如此多的大学生,很大原因在于该村的领导班子注重教育,从小抓起。这也说明,农民已经认识到了教育对他们来说有多么的重要,说明农民的思想觉悟了,已经从最开始的落后封闭,渐渐的变得新潮前卫了。可见,农民不仅仅在物质生活上有了提高,在精神生活上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此外,我们还对村委会书记进行了专访,通过与他的交流,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现如今农村的变化及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平二房村村民平均家家都有2-3亩地。()而且根据国家前几年推出的政策,政府还会给农民一些适当的补助和优惠。农民的生活这可谓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村内不仅有丰富的肉食类加工品,蔬菜水果更是不在话下,应有尽有。此外,村内还有五金商店、日杂小超市,移动联通信号更是在这里的天空上进行着无声的传递,正所谓是,“移动无处不在,联通处处精彩”.平二房村周边还有许多的耐火产品加工厂。这些加工厂不仅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还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工作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平二房村的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自己美好的明天,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仅是可见的物质财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农民身上特有的韧劲。他们自强不息,同样也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在__的领导下,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奇迹。三天的社会调研,虽然短暂,但是对于我来说,不仅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而更多的是了解到了现如今的社会发展形式,提高,自我修养,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再是井底之蛙,也不再墨守成规。翻着泛黄的照片,对比今昔,才深深地懂得,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白手起家,一点点地打拼,才有今天的大好生活。而作为他们的接班人,接过他们手里的接力棒,担负在我们肩上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们不能坐享其成,不论是新农村的建设还是中国未来的发展,都需要靠我们自己去打拼,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新农村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明天也才会更加美好。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13篇
校园是学校环境的灵魂,也是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优美安静的校园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大学的氛围、学习的氛围。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如浪费现象、环境保护等严峻问题,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的建设。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xxx的校园环境进行的,目的是通过对本校区以及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了目前我院校园环境的基本情况和更多的校园环境问题,以及对我院校园环境所存在的问题的看法、态度等,并借此加以改进我们的校园环境,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调查时间:201x年6月15日至20日
调查内容:xxx校园环境,包括校区环境、教室环境、食堂环境、宿舍环境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
调查人员:调查小组成员4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院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以下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提出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关于校区环境
通过调查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我院校区环境整体满意度为70%,属于中等满意,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校区的绿化上,校区绿化是校园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 我院校区绿化整体上远远做得不够,也是由于我院是刚刚建设的新校区,绿化难免少。而我院在春季学期,号召我院全体师生志愿捐钱种树,我们期待这些书的茁壮成长,但是要达到绿荫还要几年。除了绿化问题,我院校区环境还存在以下问题:
(1)宣传栏的管理不够规范。上个学期之前,我院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宣传栏,导致多条主校道上摆满了宣传板报,且较错乱,既不雅又阻碍交通。
(2)休闲木椅、石凳太少,也没有专门的休闲草皮,无法满足同学们读书
学习或娱乐的需求。
(3)部分校道无路灯,行人安全隐患较大。由于我院是新校区,校园里还存在多块待建设用地,说得不好听,其实就成了荒地,野草丛生,野蛇时常出没;加上又没有安装路灯,学生特别是女学生行走实在危险。
(4)校区坏境因素安全隐患较大。首先,近年来,由于学生住宿的紧张,我院陆续建起多栋宿舍楼,如13—15栋,但是据我们所知以及学生反映,这几栋宿舍楼经常出现天花板漏水、地板出现裂缝等现象;同时也从我院后勤处老师口中得知,我院为了节省开支而买了比较便宜的建筑材料,并且为了迎接新生入学而赶工,这难道不会威胁我们学生的安全吗?其次,我院地处较偏僻地带,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有许多校外人员,如民工、不良社会青年等,一旦进入我院进行不良行为,则对我院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将有很大的威胁。
对此,学校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严格做好各项工作,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安全,一定要采取相关措施,完善我院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安全隐患,为我院师生的校园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关于教室坏境
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安静、卫生的教室环境可以让同学安心学习,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则只能让同学远离而不想学习。可见教室的卫生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仍发现了教室坏境存在着很多问题:
(1)在教室基础设施方面:教学设备较落后、风扇少或多损坏,讲台地方无配备给教师的风扇,或者有风扇无电源,成摆设,教室闷热不透气;有隔层的地板多损坏,到处隐藏有陷阱,维修不及时;多媒体多数老化,投影模糊,学生看屏幕困难。
(2)在教室卫生方面:随地乱仍纸屑、食品包装等现象严重,打扫卫生不够及时。课桌内随处可见口香糖、卫生纸、零食袋等废弃物,很多同学吃完东西之后便随手往桌内一塞,而不丢进垃圾筒,无视黑板上角落写的“请带走垃圾” “保持教室清洁”等标语。
(3)“课桌文化”盛行。 “文化”的内容无非是无聊之语及一些学科答案。
堂堂一个高等学府的大学生竟会创下“课桌文化”,可见他们是多么无心学习或上课无聊,才随手涂鸦;身为大学生环保意识竟如此缺乏,看来呼唤每一个人保护环境,保护美丽的校园迫在眉睫。
(4)在课堂的学习气氛方面:学习气氛较差,认真听讲的同学为多部分,少部分同学们比较随意,发短信、打游戏、看小说、听音乐、睡觉等现象随处可见,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吃东西,甚至旷课,而且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每个课堂。看来,如何保证上课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教育问题不由得人深思。
教室存在太多问题,而如何解决呢?最关键的还在于人的本身:
首先,提高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宣传教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要依靠每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护教室安静、整洁。其次,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班级,可以通过专门的检查、监督机制,督促大家保护好环境,表现好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宣传表扬,授予“文明班级”的称号,激励同学保护环境。在这个方面,我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对此还要继续坚持和改善。
三、关于食堂
我院的两个食堂,基本上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总体就餐环境还是好的,桌凳较干净,且有电视机供同学们了解新闻及娱乐,也配备了多台风扇及空调,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据我院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调查反映,我院食堂在卫生方面做得不够,只有一食堂一楼即学校食堂卫生良好,餐具基本能高温消毒。其余的私人的小窗口,在卫生方面做得不够,有使用过期材料,地沟油的现象,而且餐具不消毒,经常出现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拉肚子更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食堂虽然进行了“光盘行动”,并且也贴了许多标语,如“我在光盘行动,我要拒绝浪费”“餐具也有家”等,但是同学们浪费粮食现象还是很严重,垃圾桶内很多剩菜剩饭,全然不知“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3)很多同学吃完了不自觉端走餐具,而且弄得餐桌狼狈不堪,这就增加了食堂工作人员的负担。
四、关于宿舍
宿舍是我们学生长期居住的地方,舒适干净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
康,有利于促进我们更好地完成学业。但是我们作为高学府的大学生,在宿舍环境建设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低年级同学的卫生保持较好,地板比较干净,宿舍整齐明亮;但高年级就显得很乱,地不拖,东西摆放杂乱,书架书桌往往是杂物一大堆,床上更是如此,没叠的被子、书、衣服等。
(2)有的宿舍噪声严重,特别是男生,放音乐、大声喧哗,喝酒猜码无时不有,周日还通宵打扑克,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
(3)大部分学生不注意安全用电,在宿舍私拉电线、煮东西吃,严重违反我院学生宿舍管理规则,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可见,我院学生严重缺乏安全意识,难道他们没有看到我国近年来发生了那么多起学生宿舍火灾事故吗?其实这些事情离我们并不远,稍指之差就会发生事故。
针对宿舍存在的问题,我院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与各系生活部合作对学生宿舍定期检查不定时抽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检查中也没收了部分学生的用电器,并相应地扣除其所在的班别的文明分,并记入学生档案,也算是一个教训吧。对于学生宿舍环境的建设,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还是靠同学的自觉,“宿舍是我家,卫生安全靠大家”,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改善宿舍环境。
展望前景
学校的环境建设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真心希望通过学生、老师、学校的共同努力营造美丽家园。我们入学两年了,学校环境的变化我们不是有目共睹吗学院在一点一滴地绿化,在一点一滴地美丽,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学校会越来越美好!最后祝愿民师院的明天更美好!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14篇
保护历史街区是人们痛定思痛的选择。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_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从此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11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一,武汉历史街区保护现状
1,保护历史街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为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艺术和武汉市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艺术瑰宝。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始于晚清,盛于民国,衰于沦陷。主要是两部分:1861年汉口开埠至1945年_胜利期间的近代历史建筑;上世纪50年代的现代风貌建筑。
1861年汉口开埠,英、俄、法、德、日五国,在租界相继建立了西洋风格的领事馆、工部局,兴办洋行、银行和工厂;传教士在汉兴办教堂、学堂、医院。荟萃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筑风格。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厂、火车站、学堂等,这些建筑有的纯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国时代,民间人士构建了近代工厂厂房、里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别墅。这些建筑成为武汉城市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表征。1938年,武汉沦陷,日本的侵华战争给武汉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了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等重工业项目,兴建了中苏友好宫、武汉剧院等文化设施,留下了大批时代特征鲜明的风貌建筑。
XX年4月1日,实施了《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部门和产权人、使用人的保护责任,规范了优秀历史建筑的使用行为。经过认真调查论证,按照“集中成片,规模效应”的原则,确定了4批、124处优秀历史建筑,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确定了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汉口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汉阳旧城风貌区、武昌旧城风貌区等四大历史风貌区。
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核心为一元路、青岛路和珞珈山路三个街区,现存1000多幢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数十栋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密布其间,宛如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筑博物馆。汉阳旧城风貌区:位于汉阳显正街地区,包括一批教堂、古建筑、古刹、古树名木。武昌旧城风貌区:以阅马场、昙华林、农讲所、长春观为核心,一批历史建筑保存比较完整,尤其是昙华林街区,集中保存了一批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和江夏民居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
对尚未纳入保护范围而又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实行抢救性保护,市局组织了七大中心城区历史建筑资源调查,对建成50年以上符合评定标准的历史建筑,全面了解其建筑艺术特色、历史沿革、质量等级和产权状况。共调查历史建筑434处,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160处,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发掘和整理出了一批极具特色和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如:江汉医院、老亨达利、老华康副食、友谊路电信局等,在建筑造型和建筑工艺上,均代表了当时比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黄陂二里、车站路8号、吴家花园等建筑,很好地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风格的糅合与交融;安徽会馆、新安书院建成较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
经_、国家_批准,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在XX年被授予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大余湾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其村落始建于明末清初,全村现存50多户,石屋石砌,雕梁画栋,属典型的明清风水建筑格局。据村谱记载,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辉煌历史。该村的雕匠、画匠、石匠、木匠均远近闻名。而最为有名的是窑匠,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大余湾村是古人遗存的恬静、淡泊的田园,村民至今仍然保持着旧时的民俗民风。
2,近三十年成了武汉市老建筑加速消失的三十年。
截止至2011年,民俗专家刘谦定所统计的100处被拆的老房子中,76处是“拆除消失的历史建筑”;有10处是市级优秀历史建筑,如叶挺24师师部旧址、革命先烈施洋故居、革命先烈项英故居、俄国领事馆官邸旧址等;有6处是“被易动原址的历史建筑”;还有18处为“夷平再建的历史建筑”。张之洞鄂园、利济路电厂及江夏民居之类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相继被拆。
武汉市近代最早的里份,曾经一度保存完好的里份,也在一夜之间成了历史。里份内,不同风格的建筑房屋,中式石库门、土库门、欧式小洋楼以及中西合璧的门楼应有尽有。石库门的门头装饰大多采用传统的花鸟虫鱼图案,高雅而不失富贵气派。住宅内的局部装饰也很细致,一些木制门窗为格子窗,窗子下半截镶条环板,做工精细,花心及腰华板的装饰,精致的木栏杆体现了传统民居精巧、素雅的装修风格。里份民居也针对武汉火炉城的特点,讲究解决室内高温的设计,房内有良好的通风和增设的遮阴设备。里份起源于汉口开埠后的19世纪末,至1949年全市共有里份208个,主要分布在汉口的江岸区、江汉区。到1996年,仅有140条;到1998年,又有30条被夷为平地;XX年下半年,武汉市规模最大的里份——生成里,也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消失。
白沙洲陈家巷里曾有一栋百年老宅,名曰“卢家老宅”,始建于1892年。当时卢家是白沙洲五大竹木商之首,所建豪宅仅住房就有500多平方米,另有平行建的一方戏台。卢家老宅沿中轴线、天井层层递进、三合院泗水归堂,这是“江夏民居”最后的标本。XX年,这座老宅在被评为“武汉市一级优秀历史建筑”的前3个月,被夷为平地。
再建的历史建筑,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中苏友好宫。1956年,由原苏联援建的中苏友好宫(武汉展览馆前身)在汉建成,武汉同北京、上海、广州并为四大会展中心城市,撑起中国会展业的天空。1995年的一天,原中苏友好宫被实施爆破。全国共有4个苏联展览馆,至今北京、上海、广州的展馆都还在,唯独武汉的展览馆没有了。青山区的红房子也在一片片地消失。
2011年,不顾包括市多名人大代表在内的公众的反对,为修建地铁站,江汉路上的四季美、精益眼镜店、邹协和金号、人民饭店等多处中华老字号历史建筑,以及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生成北里整个历史街区,将整体拆迁,为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让路”。其中,位于花楼街和交通路交会处的邹协和金号,建于1920年以前,现为“永和豆浆”,是武汉市挂牌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
已确定的四个历史风貌区中,花楼街,鄱阳街已被夷为平地,汉正街正在整体拆迁。长堤街上有几个大工地正在开工。位于昙华林附近的恽代英故居已拆除。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的故居被人偷偷推倒,百年老宅只剩下残垣断壁。仅仅一个月后,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武汉旧居也差点被拆。
在_批准的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武汉市是在1986年12月8日第二批获选的。在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方面,武汉因地面古建筑较少而推迟入选。“武汉8000平方公里的版图,30年时间新建筑就占了90%,老城区还有多少老房子?”目前武汉的老房子范围已微乎其微,几十年的建设,新房子的范围早已是老城区的几十倍了。如果现在的老建筑仍在加速消失,武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顶帽子恐怕就要亮红灯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已进行三届,武汉送不出像样的参赛项目。
二,历史建筑消失的原因与解决办法的经济理论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历史建筑,可以发现历史建筑具有商品与公共物品的双重经济属性。一方面,作为不动产,历史建筑具有商品的特征,拥有房地产的价值,可以带来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历史建筑处于城市之中,无偿给公众带来形式美感和文化愉悦。正是由于其双重属性,历史建筑保护的成本与收益也不同于一般商品。
历史建筑保护的成本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机会成本,即历史建筑占有的土地成本。二是维护成本,指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改善,日常管理的费用。
历史建筑保护的收益也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经济收益,包括租金、商业收入,和其他作为经济场所(如办公、酒吧、博物馆)所带来的收益。二是外部经济收益,指历史建筑施加给社会的某些效益,而这些效益不能由历史建筑的所有者直接获得。例如,无偿给公众带来形式美感和文化愉悦。由于历史商业街区的改造成功,周边地价、房价均大幅度增值,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
因为历史建筑成本巨大,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土地的需求使得历史建筑成本巨大的机会成本不断攀升。而内部经济收益较低,加之其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土地增值效益的辐射范围往往超过自身基地,使得周边区域获得经济收益,而保护的投资者却不能直接获得相应的利益,故保护的成本与收益往往难以平衡,历史建筑的保护动力严重不足。加上我们不少历史建筑产权不清,使用者更无动力去保护它。
目前,在社会上有一些自发形成的保护历史建筑的个人和组织,在保护老建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和 “江夏民居”“汉口里份” 这些没有名份的武汉特色建筑类似,昙华林原来也没有任何名份,但在民间人士刘谦定及有关专家学者的共同呼吁下,它的命运终究得到了改写。但因为保护历史建筑带来的收益无法变成保护者本身的利益。所以,这股力量也是有限的,更多的人还是一种搭便车心里:希望别人去保护,而自己坐想其成。
历史建筑保护的成本超过了它的收益。历史建筑就不可避免地面临消失的命运。反言之,保护历史街区也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历史建筑的功能,二是降低历史建筑保护的成本。
1,提高对历史建筑的外部性功能的认识,开发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
对历史建筑的外部性功能要给予足够的认识,特别历史建筑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且越来越稀缺,能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会越来越宝贵。很多老建筑老街区在推土机的欢唱声中消失。就是我们低估甚至没有考虑历史建筑的外部性功能,在旧城改造中,如果我们对历史建筑的外部性功能不能给予足够的认识,我们将铸成大错,而且是一错再错。
要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宣传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宣传历史建筑在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供人研究、鉴赏上的价值。不仅要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问题,而且要面向未来看问题:不断的发展使得发展的重要性逐渐降低。而不可再生的历史建筑,其价值会爆长。
直接提高内部收益。历史建筑具有一般建筑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悠久的历史、精美的形式、独特的风情等等,因此,历史建筑可以突出建筑、文化、历史等营销主题,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开阔的市场,实现效益的增长。成功的历史建筑保护案例不胜枚举,如上海的外滩3号、6号、8号等建筑群保护中,许多外国顶级品牌纷纷抢驻,它们用历史建筑的华丽外衣提高自身产品的美誉度与尊贵感,开拓逐步发育的高端市场,而这些顶级公司的入驻也带来了历史建筑保护收益的最大化。上海的苏州河畔新天地,把历史厂房,一些老的仓库,赋予现代的开发理念,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身的“时尚沸点”发展,成为一种经典。上海石库门“新天地”项目,该项目是新、旧街区互动开发的典型案例。由于大片保留了里弄格局,并且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保留了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间的尺度,并对建筑内部进行较大改造,使其适应了现代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切实拉动周边地价上涨,获得了始料未及的巨大成功,成为历史街区更新的成功样板。但是,“新天地”项目的成功也付出了高昂的改造成本,原住民的大量迁出与过度的商业和旅游开发,破坏了该街区的原有风貌。
保护历史街区,开发旅游资源。不仅要强调对单个老建筑的保护,更要强调对整个历史街区的保护,对单个老建筑的保护是无法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的,而对整个历史街区的保护能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甚至可以考虑将某些单体老建筑迁移至历史街区。以提高历史街区老建筑的数量。
为了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国家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开展“中国十大历史名街”评选,每一个的街道都成了其城市旅游的金字招牌。成了他们的聚宝盆。
第一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
北京市国子监街 山西省平遥县南大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山东省青岛市八大关 山东省青州市昭德古街海南省海口市骑楼街(区)(海口骑楼老街)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
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
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传统历史文化街区 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 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 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罗西亚大街 北京市烟袋斜街 福建省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漳州古街) 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
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晋商老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街、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老街、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广东省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福建省长汀县店头街、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古街、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翘街、
对照这些获选名街和不少入围的落选者,武汉的几条街还有不少差距。但我们一定要将获得一,两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的参评给予我们的振动更大,它们就是用五十年代的红房子经过两次申报而一举成功,而我们的红房子正在被当成危房而被成片地拆除。
2,利用补贴与市场的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
产生负外部性(如污染)的经济主体并未承担社会用于治理负外部性的费用,政府通过征税的方式将污染成本加到企业的成本中去;而对于产生正外部性效益的经济主体,政府应给与补偿。保护历史街区产生了很大的正外部性。按照此理论,政府应对保护历史街区的民众予以补贴。在国外,大凡建筑超过50年,房屋的所有者就会向政府申请老建筑保护,并从政府领取补贴。若产权清晰,补贴的应该是房主,但我们的产权很复杂,只能将居住者视为房主。
以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为代表的产权管理思路则认为,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无须政府干预,通过产权明晰化,并依靠有关部门方面的协商和谈判,足可使外部性问题得以合理解决。因为,科斯认为政府的调节机制本身并非不要成本,他主张通过经济主体间的谈判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只要在财产权明晰,且交易费用为零,市场机制会找到最合理的办法,并使资源达到最优状态。
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历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体现为对周边产业经济利益的提升,周边的地产商、商业运营者是外部经济性的受益者。根据科斯定理,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可以由这些地产商和商业运营者与历史建筑所有者进行谈判、协商,促使这部分外部经济效益回归历史建筑;或者直接将历史建筑以及受其外部经济性密切影响的地产商、商业运营者进行合并,合并后历史建筑的外部利益自然内部化了。
上海新天地项目是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周边地区的整体开发的典型实例,香港瑞安地产公司将上海传统里弄建筑保护和紧邻地块的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运作,在开发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历史建筑保护,提升了街区的区位价值,通过周边地产的升值实现了历史建筑外部经济性的内部化。
“武汉蓝湾俊园”楼盘在保护历史建筑和发展现代住房的过程中,使整个楼盘得到升值。始建于1919年的商办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李子云先生创办的纺织厂,代表近现代风格,当时动工时发现此地有历史建筑,开发商将有限公司的办公楼整修成为小区会所,后来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建筑,楼盘的文化品位顿时提升。
明晰老建筑的产权有利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国外相比,我国历史街区的产权问题更为复杂。很多居住者不是原房屋的所有者,而通过拆迁,他们就能得到有产权的房屋,而且居住条件也能改善,他们对拆老子有着很大的动力。这个问题如果处理?政府能否承认他们的事实产权。
政府在政策中规定老建筑不得买卖,这可能是考虑到老建筑的产权问题太复杂。对于产权清晰的老建筑。应该鼓励老房子通过市场交易而让懂它的人拥有。
3,政府规划是降低保护成本的最有力手段
在降低保护成本方面,关键是要降低土地的机会成本,国外在此方面有很成功的做法,那就是不在老城区建新城,我国的青岛,夏门等也是沿用了这一思路,据研究文献,若即要保护老城,又要在老城中建新城,则会矛盾重重。所以,要保护历史街区,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在历史街区建新楼,更不允许搞“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这就需要政府在规划上严格把关,从目前情况看,好像只有昙华林有这个条件。整个武昌历史文化风貌区没有大的工地,所有的高楼均在中山路以外,这就是类似于在老城之外建新城的思路。这为我们保护老城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保护好昙华林,将昙华林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区,这是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个机会。
XX年,启动了昙华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该街区位于武昌老城区东北部、花园山北麓,规划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这里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标志性历史地段。已查明的历史建筑和遗迹52处,其中3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幢建筑列入了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册。昙华林历史街区融汇了自然生态文化、古城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和街巷文化,集中展现了武昌近现代的文化生态环境。按照“以重点历史建筑风貌保护为主,形成山、城、街巷、建筑为基本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目标,具体实施了三期工程。一是仁济医院等八处历史建筑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二是正街西段(胭脂路—得胜桥)道路综合改造工程;三是花园山小森林建设工程。XX年,先期启动了一期工程,列入首批修缮的优秀历史建筑有原仁济医院、孙茂森花园遗址、教士公寓楼、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昙华林34号、32号、81号江夏民居、翁守谦旧居等8处,修缮历史建筑5727平方米。
四,历史风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原则
历史风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保留建筑风格,重现历史魅力;完善内部功能,融合现代需求;优化社区结构,展现时代风采”。通过保护、整治和改造,挖掘优秀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心城区的特色亮点和市场卖点,提升城市品味,打造文化品牌,繁荣武汉经济。保护工作坚持了四项原则:一是保持原有建筑风貌。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整体造型和细部装饰,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材料,在外观上整旧如旧,有效保留和保护建筑物所蕴涵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二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保留原有风貌,继承近代文化的同时,结合武汉特点和现代需求,对建筑物内部彻底改造,提高建筑物的综合品质和使用功能。三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结合优秀历史建筑的地域特点、周边环境、功能配置,制定高品位的规划方案;在保护建筑物外部历史风貌的同时,提供现代的设施和功能。拆除周边一般建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增设休闲文化设施、提高绿化覆盖率,营造优雅的周边环境。四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保护改造,充分体现其历史价值和观瞻价值。通过建筑物功能置换、内部改造、环境营造、商业运营,充分发挥历史优秀建筑的经济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15篇
根据全国、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以及关于家长学校建设的有关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教育指导和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近期,清河区妇联联合文明办、关工委、教育局重点围绕如何利用好家长学校等平台提高家长的道德水准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的形式为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会等,分别对两所中小学、两个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调研。期间,与近50位家长进行访谈,对126名家长进行个别访谈,发放问卷200份,并通过与区文明办、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的交流,对全区家庭教育及家长学校开展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一)观念发生新变化
许多家长从自己得失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中受到启示,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普遍比较重视。经问卷统计,认为家庭教育重要的占83%。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以往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问卷统计,有72%的家长首先重视的是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载体得到新拓展
全区35个社区都建立了家长学校,聘请社区干部、优秀家长、“五老”以及大学生和教师志愿者等任专兼职教师,不定期进行家教咨询、请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各社区都开辟了道德大讲堂、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全区13所中小学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广大家长的道德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调查统计,有43%的家长认为是通过家长学校获得家教知识。
(三)不断涌现新典型
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社区和学校因地制宜,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创新家长学校活动内容,丰富内涵,提升了家长道德水准,为家庭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街道人民路社区的**,女儿本科考上南京大学,后又被保送清华读研,成为了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女孩。她经常在社区家长学校与辖区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理念,与大家共同探讨,协调解决了很多家庭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等社区与区法院联合开展驻社区法官制度,法院一名法官与社区保持经常联系,帮助社区对家长进行法制宣传,及时解答家长对青少年维权方面的疑惑和难题;上海路社区成立社区心理咨询室,定期聘请心理专家为家长、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师院附小与所在社区**街道车站社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自资源,双方联手联办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学校开会,请社区干部和“五老”参加,社区家长学校开课,请学校派出老师授课,这种校社联合办家长学校的形式,受到许多家长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问题成因
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普遍比较重视,但因家庭情况、个人文化素质的不同,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困惑。二是各社区家长学校及中小学校的家长学校在提升家长道德水准中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相关部门尽管也意识到家长的道德水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履行职能、牵头联动,整合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多拓展的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家长观念存在误区。一些家长自身道德文化素养不够,自我感觉良好,不肯主动学习提升。受应试教育影响,少数家长过度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值甚高,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问卷调查中,尚有近30%的家长把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作为首选。有些家长由于忙于劳作,“一头劲”追求做生意赚钱,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问卷统计,家长与小孩主动交流的只占50%,有10%的家长从来不与孩子交流。
(二)常态管理存在盲点。虽然很多社区极力想办好家长学校,但由于上级部门没有出台规范统一的管理机制,也没有专门的资金扶持,使得开展好这项工作较有难度。社区家长学校没有工作计划和统一的考核办法等硬指标,多数只是挂了牌子,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家长学校的老师多是由志愿者、家长代表等组成,变动大,没有稳定的队伍。很多年轻家长因为工作忙或者对家长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很少出席,使得社区家长学校的生源较少且多为爷爷奶奶辈。家长学校没有经费保障,无法正常有效开展活动。
(三)部门作为存在差距。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认为自身没有资源,无行政手段,家长学校的建设不是自己的职能,强调困难多,主动作为少。家长学校还缺少正常的工作机制,工作手段也不够有力。家长学校基本上还是采取报告会、家长会为主,比较传统单一。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责任,齐抓共管。指导和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要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文明办要发挥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牵头作用,把家长学校开展情况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妇联组织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协调各成员单位,为开展好家长学校创造条件、开辟渠道,特别是要指导各街道、社区办好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教育部门要发挥抓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主力军作用,在认真抓好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办好家长学校的同时,要主动与社区联系,选派骨干名师,办好社区“名师讲堂”和社区家长学校;各级关工委要积极配合和协调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家庭长学校建设工作,发挥助推作用。
(二)优化师资,提高实效。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家长学校老师严重匮乏、办学形式传统单一、教材缺乏系统规范,对不同层次、不同情况家庭的家长教育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等问题,一是建立以教育系统为主体的家长学校师资人才库,成立县(区)级家长学校讲师团。对家长学校课程设置实行“双菜单”制,即讲师团每学期根据人才特色,列出授课计划,供各家长学校选择;各家长学校也可以广泛征求家长意见,提出家长学校授课需求计划,由讲师团备课并安排教学。二是要加大家长学校师资的培训力度。
大学历史调研报告范文 第16篇
当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影响和阻碍众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处理和解好决历史遗留问题,已是当今有些企业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这些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在处理和解决本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对类似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企业为了减轻负担,通过减员增效的方式,依据有关政策,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内退文件,对其中一部分职工办理了内退。这种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所采取的内退办法,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但后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好转,企业自身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得以起死回生,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在职职工收入也随之提高,内退人员的收入与同期未选择内退的退休职工收入差别日渐明显,这就导致了提前办理内退的退休职工心理上极端不平衡。于是,众多内退职工不断到企业、地方政府集访,反映企业当年不应给其提前办理内退。
二、企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如果割裂当时的历史条件,单纯地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则无可下手。当时,作为内退职工,所考虑的是企业万一垮了,还不如办理内退,不用上班还比在职职工收入高,他们自愿选择内退这条道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他们办理了内退,就不用承担企业经营不佳的风险,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这一历史环境企业与内退职工都必须尊重。在双方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企业和内退职工也必须面对现实。尽管内退文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许多内部职工与近几年退休的职工相比,感觉吃亏了,这是一个现实矛盾。作为内退职工,诉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两者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实状况,企业需要积极应对。
2、把握政策,实事求是
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企业仅考虑解决矛盾,不严格把握政策,则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容易给其他类似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地区类似企业的稳定。鉴于此,企业始终以国办发文件为依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既承认职工诉求的合理性,又不能单方面地站在企业或职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企业只有全面、充分、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认认真真分析其产生、发展、爆发的全过程,并采取符合政策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3、不添新乱,不留后患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本身就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既要充分尊重当时的特定历史,充分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充分理解当时政策的进步意义,又要确保今后不产生新的矛盾,不增添新的麻烦,不留下任何隐患,这的确是对企业主要领导驾御企业、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严格按照_有关文件精神,对清理的人员范围、处理办法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留后患,又专门制定了配套办法,即《实施细则》,进一步说明了政策依据、符合解决范围的人员、操作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解释与说明,从制度层面保证了解决方案的严肃性、全面性,缜密性。
三、解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方法
1、倾听诉求,将心比心
在集访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建立了畅通的诉求体系,要求所有干部都是上访者的接待员,所有干部都要耐心地倾听上访者的诉求,将心比心,站在上访者的角度去解疑释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所有上访者尽情倾诉,发泄其想法及不满。同时要求,所有干部尤其是各单位一把手要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及时反馈上访者诉求,对于不能直接答复的诉求,咨询职能部门后,主动上门做工作,使上访者感受企业是真正重视他们的诉求,拉近上访者与企业的距离,为解决问题树立企业积极的姿态,营造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氛围。
2、正视矛盾,分清主次
正视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分清主次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至始至终都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矛盾,也从没有回避矛盾,更没有隐瞒和压制矛盾,认认真真分析各类矛盾的类别,区分出与政策有关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集访期间,退休教师也来上访,我们明确告知他们的问题不属于这次内退职工的范围,待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彻底解决后,再针对退休教师反映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同时,即使是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也有办理内退无关的事情,我们同样也分离出来,这样,就较好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顺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3、胸怀全局,体现个
解决内退问题,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则会影响全局,酿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和后果。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企业主要领导胸怀全局,谨小慎微筹划解决方案,确保既解决企业内退问题,又不引起地区其他企业内退职工因互相攀比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先后走访了政府和类似企业,经过认真分析,内退现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共性,但考
虑到企业的具体问题和个性问题。我们在制定措施和办法时,就特别有针对性,既解决了企业的矛盾,又没有给面上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分析企业的特点和个性,所制定的解决办法是正确的,经受了考验。
4、信息畅通,掌握主动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掌握的信息越多谁就越具有主动权。信访稳定工作特别处理和解决内退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收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我单位利用各个渠道收集信息,除了通过各单位、各支部公开的渠道收集信息外,我们有针对性安排不引起内退职工怀疑的人员深入内退职工经常聚集的地方了解内退职工谈论的情况,尤其是了解骨干人员的想法,然后将内退职工最新的思想动态反馈给主管领导。这对于企业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正确的解决办法和政策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政策攻心,晓之以理
做信访稳定工作,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始终坚持以政策为依据,运用政策攻心,言之有理,拘之有因。我们处理内退问题时,始终坚持了这一点。我们制定好文件后,并没有立即出台,用了四多月的时间进行政策攻心。我们安排有关人员故意将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精神散布于内退职工当中,观察其反应,了解其变化。同时,表明企业的态度,不作任何许愿,决不突破政策,一视同仁,严格依据政策和文件执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会最大限度的考虑职工的利益。在正式出台文件之前,党委书记通过直播的方式发表电视讲话,党委书记饱含对内退职工的关爱之情,心系对企业发展的担心与顾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次阐明政策及实施办法,号召全体职工与家属共同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而努力。党委书记就解决稳定问题发表电话讲话,在企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其方式新颖,覆盖广泛,为迅速解决内退问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责任到位,群策群力
信访稳定工作不仅仅是信访部门的职责,它需要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同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需要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位,群力群策,形成大信访格局,推动整个信访稳定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在解决内退问题时,较好地调动了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形成企业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分片负责,各单位一把手负责本单位的责任体系。其次,全体动员,发动职工,积极宣传稳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营造发展离不开稳定,发展需要稳定的浓郁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内退职工的亲戚、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深入家庭,开展工作,集各方之力量,汇各方之智慧,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工作格局。
7、团结多数,孤立少数
对于绝大多数内退职工,其诉求是合理的,其要求也是正常的。我们通过深入了解,很多内退职工是想通过正常的渠道来反映他们的诉求,不愿意参加集访。另外,由于他们的子女大多也在企业上班,绝大多数内退职工不愿看到因集访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心还是希望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有些是抹不开面子,是被迫参加组织者进行的集访,真正闹事的人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得出这样的判断后,我们就依靠和团结全体干部职工集中精力做好大多数内退职工的思想工作,孤立小数。实践证明,只要大多数人思想统一了,稳定了,企业就有了稳定的基础。
8、依靠政府,维护秩序
紧密依靠政府,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尤其是处理和解决集访事件的一条重要经验。正常来说,政府是正面价值取向的代表,也是合法和正义的代表。依靠政府,可以规范上访者的行为,更可以使集访事件处于理智状态,避免走向极端。由于,我们长期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政企关系,在企业发生集访事件期间,政府主动帮助我们,主动出面帮企业做工作,主动向退休人员进行普法宣传,讲解政策,反复告戒不要有违法行为,要用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有力地配合()了企业的信访稳定工作。
总之,信访稳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稳定工作,尤显得格外重要。只要我们在信访稳定问题上原则把握得当,方式方法合理,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为企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