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创作说明范文(必备6篇)

0 2024-10-13 16:40 Mr.xuan 来源:xuanchuanyuan.com

绘画创作说明范文 第1篇

张小娴作品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张小娴讲述了这个城市中不断上演的各种爱情故事,展现其中的情感波澜,并对爱情做出自己独特的阐释:“爱情本来就是含笑饮毒酒”。在张小娴的小说中,主人公们就是这样以含笑饮毒酒的方式追求着爱情、失望于爱情,并在这种愉快而痛苦的历程中展示出对都市情爱别样的感悟。

张小娴笔下的小说人物相信爱情的真实存在,相信真爱的纯洁,所以追寻爱情,甘愿喝下爱情这杯“毒酒”。张小娴相信并追求爱情,认为爱情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甚至认为“爱情是自我提升和自我圆满”,即把爱情提到了与人生同等的高度,感悟爱情即领悟人生、完善自我,赋予了爱情以人生的意义。

把爱情提升到与人生同等的高度,张小娴以其小说告诉我们,爱情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在她的作品中一直强调着追求爱情这一主题,几乎所有的小说人物都在追求自己的爱情。

张小娴小说中的女性对爱都执著追寻,因为她们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不必依附男人生活。中国传统的宗法父权统治思想阻碍了女性个性、人格和自主空间的发展。张小娴小说中的现代女性有着与男性同样独立思考个体生命价值的愿望和能力,她们不再像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和亦舒笔下的喜宝那样依赖男人和婚姻生存。

抒写对爱的追寻和对爱情的失望几乎是大多数爱情、婚恋小说共同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在张小娴笔下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面包树上的女人》中程韵,以为爱情是人生的`全部,爱上了一个有才华但一直用情不专的林方文。林方文一次次的出轨让程韵心灵承受一次次被伤害的刺痛。两人一次次的争吵、分手始终无法磨灭彼此心中的爱意,他们分手后都无法忘记对方,当误会一一消除时,两人再度和好。程韵在与林方文的恋爱中屡受挫折与失望,但她心底渴望的依然是林方文的爱。即使被背叛,她也仍然相信爱情,追寻爱情。爱情的路上,本来就不能一直如愿,痛苦与愉快纠缠其中。面对失望,新时代女性仍然选择相信爱情,为爱沉溺,享受爱情带给她们的欢愉与痛楚。也许在爱情中承受的失望会比爱情来得更加刻骨铭心,但是新时代女性认为这将会是人生的感悟,自我的成长。

艺术特色

张小娴的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单行本正常也不过几万字,加上插入的精美图片和成片的空白间隙也还仅仅是本不厚的小书。但这种装帧精美简洁的小书无疑非常适合繁忙大都市中的白领们闲暇时翻看。小说情节也不复杂:平实而自然地把爱情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娓娓道来,其关注点“爱情本身”就在日子清澈的流动中有意或无意地发生着变化。从爱情的不期而遇到最后烟消云散,期间没有传统言情小说的曲折离奇,没有阴差阳错的巧合误会,没有反复痴缠的爱恨纠葛,更少有一个绕一个的矛盾与冲突。一个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只是最简单不过的过程,但在她笔下的情境中显得更为真实和深刻。

其次,小说中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香港,稍微变换一下时间或地点背景,都将影响到小说情节的发展或者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可能不再成其为张小娴的小说。

张小娴小说中经常出现爱情的残缺,结局的不美满。那些往往不是因为外办的干扰破坏或生老病死的影响,而是因为爱人间主观上内在感情的变化。他们彼此都太理智,看得太清楚,不是因为外人的破坏或双方的误解,而恰恰是因为两个人太熟悉、太了解,当彼此不再有相爱的感觉时,他们选择清醒而理智地结束一段感情,决不拖拉纠缠。

张小娴习惯用第一人称,即以“我”的眼光,“我”的故事的感情,“我”的口吻来叙述一个个千变万化的爱情。她的小说中很少只写一对男女的一段爱情,而常常是多个形形色色、零散但绝不孤立杂乱的爱情故事的结合体。这些作品往往以“我”为中心,串联起所有的故事。

绘画创作说明范文 第2篇

舞蹈作品与舞蹈创作研究论文

舞蹈作品与舞蹈创作研究论文【1】

【摘 要】舞蹈作为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形式,在广大群众中是很有影响力的,笔者在文中对例举的几个舞蹈作品进行了分析,并简单提出了舞蹈创作的基本要领。

【关键词】舞蹈作品,分析,舞蹈创作

我国的大部分舞蹈作品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至今还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艺术,是对情感的诠释和释放,最后又可以超越情感,洗涤灵魂,陶冶情操,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终极反思。

1舞蹈作品分析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舞蹈艺术几乎伴随五千年文明一路走来,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而舞蹈形成完整艺术体系却始于周朝,雅尔舞即是代表,它严整而不失典雅,反映了那时舞蹈艺术的最高成就。

到了汉唐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国力基础雄厚,为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提供强大助推力,也为我们汉族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艺术基础。

宋元以后,戏曲艺术大行其道,舞蹈艺术便以戏剧的形式存在,逐渐走向衰落。

清晚期时,国门洞开,国运不昌,却意外的为舞蹈艺术的再次繁荣提供了契机。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事业蓬勃发展,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

艺术源于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为舞蹈艺术贡献了宝贵的创作素材。

代表我国当代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女士,她演绎的《雀之恋》,基本达到美轮美奂,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展现的个人舞蹈技艺更是炉火纯青,无以复加,几乎把观众置身于忘我的境地,使观众很难分别是在观赏画卷,抑或就是置身于画卷之中。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经典的革命舞剧,老而弥新,经久不衰。

首先这部剧在创作上完成了政治题材与舞蹈艺术的统一;其次,在形式上完成了民族舞蹈与西方舞蹈(芭蕾舞)的统一;再次,在作品鉴赏上完成了革命豪情与艺术浪漫的统一,这些共同打造了《红色娘子军》与众不同的独特艺术表现力,可谓家喻户晓,有口皆碑。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力日渐强盛,时下许多舞蹈作品对其进行了讴歌。

如《养蜂的小妞》,就是其中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

养蜂人与蜜蜂建立的情谊,以舞蹈形式来进行展现是艺术家孙红木创作的初衷和亮点。

这部作品来源于平凡的生活,养蜂人的辛勤劳动和蜜蜂的高尚节操是值得赞赏与肯定的,作品并没有用舞蹈对劳动状态去简单复制,而是对养蜂人与蜜蜂间的嬉戏追逐进行了详细刻画,尤其是养蜂小妞以全身的蜂蜜,活泼可爱的情态与蜜蜂亲密无间的情感互动,令人印象深刻,使观众更加认可正直、乐观、奉献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

舞蹈《进城》聚焦了当前农民进城务工的时代话题。

红色服装,白色头巾等舞蹈道具反映了农民工的朴实无华;舞蹈动作充分展现了农民工的生活细节:扛行李,大踏步向前迈步,双臂甩膀及用白色头巾擦汗等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蹈演员伸脖驻足长时间的张望,充分展现了农民工进城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盼;舞蹈作品的高潮部分是抬头向前大踏步走,表现了农民工进城找到工作的喜悦心情和信心满怀。

通观此剧,并无其它舞蹈作品的炫彩与华丽,却于质朴无华中真实反映生活,塑造形象,于雅俗共赏中产生共鸣并让观众为之动容。

所以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2舞蹈作品的创作

舞蹈创作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肢体语言,是对真、善、美情感的艺术表达。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诉诸于精神层面的追求,盼望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问世,对舞蹈艺术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绘画创作说明范文 第3篇

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

一、校园文化设计的原则

1.地域性与国际化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亚文化,会受到地域文化的重大影响。因此表现有民族性;二是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必须会受到国际上,特别是教育先进国家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会有国际性。作为地域性的校园文化方面,校园文化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为广大全体师生员工接受又通行于现代教育的校园文化。

2.精神与物质相一致。

校园文化的构成可分为物质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两类。前者由教学仪器设备,校风校貌、教学质量、实训、奖助学金等因素组成,后者体现为校园群体的礼仪习俗、理想价值观、思维方式、品质作风、教职人员文化层次等方面。必须同时注重两个方面要素的建设和发展。物质性要素和精神性要素是构成的校园文化的基本因素。

3.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的个性表现为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作风、习俗、奋斗目标、以及仪器设备状况、校容校貌、人员受教育程度等等。校园文化的共性是指所有的院校共有的校园文化特性,表现为共通的物质方面的特性,比如完善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即先进又完善的试验实训基地等。全国的大多数院校都处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中,在基础的优势上,都在挖掘和塑造自己院校的个性,重在要尽全力使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的校园文化,这是体现一个院校特设办学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设计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校园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不是彼此对立、相互分离的,而是一个统一体。个性中隐含着共性,共性富于个性之中。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的设计时,务必记住这一点。

4.整体艺术与局部美学相统一的原则

校园文化是一个文化艺术系统的工程,是由许多局部分子组成的整体。为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美学系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同时建设校园文化的局部主要是指院校的礼仪美学、价值取向、人文社科、教工德育心里美学教育工作等,构成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的整体即由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艺术整体,它体现为院校的办学理念、内含和外部形象等。校园文化的整体呈现也就是每一所院校表现出丰富的特色办学及良好的外部形象展示。

二、校园文化设计的特点

1.教育民族化。

校园文化是地域文化艺术的具体体现由地域精英人才工共同创造的。好的校园文化最大程度上是在转变的人的观念和创建民主的和谐环境之中构建的高度重视创造型人格的培养,把员工看成是地方经济建设起引领作用的主体,充分重视他们的才能和需要,物质利益即身心健康的需要,文化生活美德的需要,这是校园文化的中心内容之一。从这点上说,校园文化实际上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2.作用系统化。

作为教学基地和文化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校园文化也是受行政管理的精神文明建设而造就成的一种既定的文化环境,校园里的每一个教员在育人中形成的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规范的美学思想和道德准则。

3.循环整体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精神、思想成果的沉淀,是以整个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学院的根本任务是教书是育人,校园文化的整体活动都要围绕教书育人这一核心而展开,都要参与实现整个学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循环。学院机构设置的各个系部、各个教辅系统,都是从维持学校正常教学运转、保证学院终始目标而考虑的。它的运转无一不统一在学校总体的大目标之下而和谐地共振,就好比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虽然各自有着各自自传的规律,但始终不脱离公转的运行轨道一样。

4.目标集体化。

校园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教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目标要具体化目标要具体实在,它包含学院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要达到的标准、数量的指标和最佳的可见效益,其中体现着丰富的精神道德成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的措施把它变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启迪他们在为完善学院特设校园文建设目标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校园文化设计的重点

1.培养校园道德。

校园道德是校园形象的内在要素,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所在。校园里有良好的道德声誉,如教学质量高、教师之间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教师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等等,都是学校发展壮大和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因此,要充分重视校园道德文化的建设,分别制定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道德规范,在实践教学中全力培养并使之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

2.培养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精神是指经过长期培育、倡导而形成的具有校园独特个性和激励作用并为广大职工共同接受的群体意识、生活信条和行为准则。如“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等等。没有优良的校园精神,就没有良好的校园素质和校园形象,建设校园文化,要十分重视校园精神素养的加强,以团结创新、律己务实、勇于实践、奉献守法为内容,规范学校每一名师生员工的行为,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基础,激励学院教职员工为提高职业教育中的特色办学而努力工作。

3.创立校园哲学。

绘画创作说明范文 第4篇

新疆美术创作的地域性及代表性画家

摘要:新疆是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聚居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文化等因素在此汇聚,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艺术风貌。本文对形成新疆美术的地域文化成因进行综合分析,试图通过对新疆的三位著名本土画家的主要作品及其创作风格的阐述,探讨新疆美术创作的显著地域性特征。

关键词:新疆 美术地域文化 哈孜•艾买提 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 买买提•艾依提

新疆地区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丝绸之路带来的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使新疆的文化面貌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新疆地域辽阔,自古以来就聚居着众多的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使新疆的美术创作体现出地域性、民族性和宗教性。

一、新疆美术创作的地域性

新疆地处中国西部地区,其美术创作以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为主要表现题材,体现出新疆本土固有的文化精神及地域特征。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畴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新疆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自然景观的影响。新疆有着原生态的异域风光,沙漠中笔直的胡杨林、戈壁的冰雪景观、无边的草原绿洲、纯净的蓝天丽日,这些美景引导着人们视觉审美的同时也成为艺术家所钟爱的绘画题材。新疆风光明度高、饱和度高的颜色给画家提供了自然丰富的色彩语言,强烈的色彩对比成为新疆异于其他地区绘画形式的色彩表达方式。其次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新疆地处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的要道,曾是中原、印度等文化的交融与汇聚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克孜尔千佛洞为代表的佛教石窟艺术、遍布南北疆的岩画遗存、_艺术等成为今天新疆地域性文化创作及美术家的文化滋养和立足点。最后是民族风情的影响。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在生活、信仰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这种极富乡土气息、淳朴稚拙的民族生活成为画家感受与解读新疆少数民族多样生活的重要角度。

受以上因素影响的新疆当代美术创作,涌现出一批以新疆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画家,他们的作品极富民族性、地域性和宗教情结,成为中国美术中拥有至深魅力的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以新疆的民族文化生活为创作题材,体现出特有的地域性文化。

二、新疆地域美术的代表性画家

新疆当代卓有建树的画家中有的是新疆本土的民族画家,如哈孜•艾买提、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买买提•艾依提、早然木、阿不都西库尔等,他们对新疆民族生活及民俗文化非常熟悉。有的是成长于新疆深受民族文化影响的汉族、回族画家,如龚建新、王增元、舒春光、陶世莺等。这些画家群体把自己对新疆这块土地的热爱之情融入手中的画笔,表现新疆的地域美、民族情,打造了独具一格的新疆地域特色。下文选取新疆三位卓有建树的民族油画家,通过分析其绘画语言、代表作品、艺术风貌等,以探索新疆美术的地域性特征。

(一)哈孜•艾买提

哈孜•艾买提是一位扎根新疆的著名维吾尔族画家,作品大多是乡土题材,以描绘维吾尔族的日常生活和民族歌舞为主要特点,在画坛独树一帜,是当今新疆画坛的领军人物。由于早期受到学院的系统学习和俄裔教师格里亚佐夫的“契斯恰科夫教学法”的严格训练,使他的油画具备了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奔放的色彩基调,但又并不全盘照搬西洋画的传统技法。

哈孜•艾买提早年专攻油画,以批判现实主义为鲜明风格,作品题材涉及维吾尔族历史人物、民俗风情、风土风物等诸多方面。他认为“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有了生活,作品就有东西可看了,画家要向生活索取美丽的画卷”。[1]他的油画创作结合东、西方造型和色彩的绘画语言,较多地运用平光的表现手法,减弱了西方写实绘画中强烈的光影效果,强调东方写意绘画中的线描效果,用类似“屈铁盘丝”的线条勾勒技法表现人物,画面色彩奔放艳丽,突出表现了新疆的地域性特征,如油画作品《麻合穆德•喀什噶里》、《乐迷》、《刀郎魂》、《地毯•维吾尔人》等。哈孜•艾买提深入生活,挖掘维吾尔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和深刻的艺术实践,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罪恶的审判》和《木卡姆》。《木卡姆》的画面极具新疆地域特色,众多的人物表情刻画得细致到位,色调明朗灿烂,使欣赏者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和对画中人物演奏音乐的向往。这两幅作品一经展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新疆油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哈孜•艾买提是一位油画、国画兼修的的艺术家。1995年前后,他开始中国画创作,广博的文化和在艺术学院练就的扎实油画功底使他的中国画融汇中西结合。他遵循中国画水墨淋漓的墨色属性,用国画流畅的线条,融汇西洋画的明暗光线和冷暖色彩对比,创作了《葡萄架下》、《天山百灵》、《唱不尽的心声》、《万方乐秦有于阗》、《家乡风情》等表现维吾尔风土人情的国画作品。

(二)阿尔都克里木•纳斯尔丁

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是一位致力于创造维吾尔油画风格的油画家。他的艺术创作既扎根于西域古代的石窟艺术,又从新疆的民族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在继承新疆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运用西方油画的材料、工具、技法,创作出了具有新疆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独特风格。他的画作所带有的“西域风”对新疆的各族画家影响颇深。

绘画创作说明范文 第5篇

这幅画描绘的是柳树,河流,小桥,人家,山峰的画面,远处的山峰被云雾遮挡地只剩下一点点山角的模样,由远及近,山脚下有茂盛的灌木林,接着在旁边有几户人家居住着,那边是低矮的茅草房,接着描绘了江河边上的小草,小草旁边有一条小桥,拱形的小桥横跨着江流,近处的柳树只剩下零星的几支树枝,弯弯地低下了头。

这幅画描绘了一幅小村庄的模样,小小的住宅区与林木相间,门前的小路通向山的那边,远处有许多高山伫立着,周围云雾缭绕,天空中一望无际,被云雾遮挡着看不见太阳。

绘画创作说明范文 第6篇

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课型设计

小学美术创造课包括绘画创作课、图案创作课和立体造型创作课等多种课业。创作课是实施美育,开发智 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 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作课不仅是“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 ”和“想象画创作”,还有很多种创作课型,提出来敬请专家指教。

一、联想创作课

联想创作课是借助图象或实物,引发学生的联想,并经过加添、改编、创造出一种类似而不相同的形象和 情节。

借助图象的联想创作课――这种课不让学生死板地临摹范图,要求学生借助范图,进行联想创造。例如, 面对一辆汽车的临摹图,提出两种作业要求:第一种临摹加添创作课。让学生先临摹汽车图,再根据自己的联 想加添出汽车上的装饰、乘客及汽车周围的公路、行人和环境;第二种,临摹联想创作课。让学生先临摹汽车 ,再根据自己的联想创造一种或几种新型的汽车图形。这种课又叫临摹联想创作课。

借助实物的。联想创作课――这种课要求学生面对写生对象进行联想创作。例如,进行校园写生联想创作课 :第一种,设计成写生加添创作课。要求学生先如实写生校园建筑,再通过联想添画上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飞翔着和平鸽,教室前盛开着鲜花,操场上竖立着五星红旗和师生们做着各种课间活动。总之,可以通过联想 把校园画的更美好;第二种,校园联想创作课,要求学生面对校园,通过联想,画一座新的校园,或理想的校 园、未来的校园。

联想创作课的设计,目的是增加临摹课与写生课的趣味性和创作因素,既训练了学生的临摹与写生能力, 又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作能力。

二、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是以某种图形或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

图形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图形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描绘出与这种图形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 的很多新形象。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或贴上一张圆形纸片,然后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象是 圆形,画在作业纸上。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形物体多。这种课称为圆形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实物的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实物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创作出与实物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 新形象。例如,教师以手套为发散点,引发学生通过手套的联想并创作出与手套形象近似而不相同的仙人掌、茶壶、果树、侧面人像、小兔、手枪、五指山等很多种新形象。这节课称为手套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的价值在于,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固定区域,用同一种想象思维发散出很 多种不同的新形象,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三、记忆创作课

记忆创作课是让学生把看到过的物象或经历过的事情,凭借记忆默画出来。具体课型包括:

范图记忆创作课――要求学生在临摹之前先用一定的时间观察、默记范图,然后抛开范图进行默画。第一 次默画不成,可重复进行。

实物记忆创作课――要求学生在写生之前先用一定的时间观察、默记实物的形象特征。然后抛开实物进行 默写。进行以上两种课型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图象和实物要难易适度,默记的时间和次数适 当。

情节记忆创作课――要求学生先观察默记生活中的人物动态,情节变化、场面道具及印象最深的情节,然 后凭借记忆创作成一幅画。如看一场电影,一个文艺节目,一种游戏,一个生活片断等,然后凭借记忆进行创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