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实用34篇)

0 2024-08-18 15:04 Mr.xuan 来源:xuanchuanyuan.com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篇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毫米,堪称完美。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篇

张冬伟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05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06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张冬伟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张冬伟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冬伟,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3篇

大国工匠,匠心独运。堪称工匠的人,靠的是对技术的传承和钻研,对工作的专注和坚定,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当把一项工作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的时候,那仅仅是完成任务,并不能把一项工作做好,只有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有可能取得完美的成果。无论做什么工作,把每一项工作当做是一块璞玉来精心雕琢,心中充满对工作的热情,才称做“工匠”。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工匠精神跟在施工一线,或者办公室工作没有关系,工匠精神跟的是人,跟的是务实、诚恳、专业和拼搏上进的态度,而不是工作岗位。对于一线工人来说,就是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做到无可挑剔,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在同种商品中脱颖而出;对于我们施工员来说,就是通过我们的管理和质量要求及安全规定的约束,通过我们的管理能力及责任心,让一线工人的产品做到合格,甚至优秀,把工作做到严谨、一丝不苟,确保每一工序的质量,让每一个工程都能成为我们的骄傲。

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我们建筑人的价值导向。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4篇

焊接技术千变万化,为火箭发动机焊接,就更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了,高凤林就是一个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营二一一厂特种熔融焊接工、发动机零部件焊接车间班组长,特级技师。

30多年来,高凤林先后参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出色完成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的焊接攻关、修复苏制图154飞机发动机,还被丁肇中教授亲点,成功解决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难题。高凤林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

绝活不是凭空得,功夫还得练出来。

高凤林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为了保障一次大型科学实验,他的双手至今还留有被严重烫伤的`疤痕;为了攻克国家某重点攻关项目,近半年的时间,他天天趴在冰冷的产品上,关节麻木了、青紫了,他甚至被戏称为“和产品结婚的人”。2015年,高凤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高凤林以卓尔不群的技艺和劳模特有的人格魅力、优良品质,成为新时代高技能工人的时代坐标。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5篇

殷瓦焊工张冬伟

推荐语:LNG船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要在零下163度的极低温环境下,漂洋过海,运送液化天然气。LNG船上殷瓦手工焊接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焊接技术。殷瓦钢薄如纸张,极易生锈,在焊接中,不能有一颗汗珠,一个手印,如果焊缝上出现哪怕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就有可能造成整船的天然气发生爆炸,有人说LNG船就像一个会移动的_。张冬伟是我国第一批掌握这项焊接技术的工人。每次看到自己焊接的LNG船缓缓驶向大海时,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变成了值得的付出和内心的自豪。

钢板薄如纸 焊接如绣花

米,走路可能只需要4秒钟,而张冬伟焊完一条这样长度的焊缝却需要整整五个小时。张冬伟说:“我烧出来的焊缝基本上能够辨认出来,都是一次成型的,像鱼鳞一样比较均匀,我个人追求就是像绣花一样,一针一针一针很均匀的。”

苦练技艺通过考核 外国考官竖起拇指

殷瓦手工焊接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焊接技术,张冬伟的师父秦毅,是我国第一位掌握殷瓦焊接技术的焊工。最初外国人并不看好中国人能掌握这项技术。能够在超级LNG船上进行全位置殷瓦手工焊接的焊工,必须经过国际专利公司GTT的严格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之后,每个月都要重新考核一次,考核合格才能继续上岗工作。结果,张冬伟经过刻苦不懈的努力,不但给师傅挣了这口气,更成为了他那一批学生里第一个考取合格证书的人,令外国考官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6篇

我们何曾注意过那默默无闻的工匠?那看似平凡的职业,我们是否有过那般体会?那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工匠才会有确切的体会。

因为工匠乃精雕细琢之人,拥有着一颗细腻而质朴的心,两只粗糙而勤劳的手。他们只靠着这神奇却又普通的心与手,把有价值的事坚持下去,并且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极其精致,就算最挑剔的人也找不出一点瑕疵来。但是,做这些事的辛苦,与收获成果的甘甜,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体会不到,只有用心做一件事的'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从中的乐趣与甘甜。

那是一种极高的感受。通过辛苦而获得的成果,比世间万物都甜蜜,即便有一丝苦涩,但那一丝苦涩早已被甜蜜代替。这工匠魂,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这工匠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的吗?现在,我们何尝不是经常半途而废?做了开头就撒手逃跑?其实学习也是这样。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7篇

管延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自己抛家舍业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誉。

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工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茫茫大海中央修建一条公里的海底隧道,长度、规模、施工工艺都是我国首次尝试,因此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技师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钳工管延安就是其中的一个。

管延安所安装的设备中有一种叫截止阀,沉管对接时,它的作用是控制入水量,调节下沉速度,从而让两节隧道在深海中精准对接。同样是安装阀门,拧螺丝,如果是普通设备,只需要牢固稳定就行了,但在深海中操作,要做到设备不渗水不漏水,安装接缝处的间隙必须小于一毫米。这样的间隙无法用肉眼判断,管延安只能凭借手感来操作。

凭着手上的感觉,就能判断一毫米的间隙,从2013年港珠澳大桥完成第一次海底隧道对接到现在,经管延安的手安装的设备已经成功对接16节海底隧道,操作零失误。管延安的技术不仅超越了当时挑中他的师傅,连两名大学生都成了他的徒弟。

现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对接工程已经完成近半,全部工期结束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五年深海钳工的职业生涯,也让管延安成为我国从事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自己抛家舍业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誉。

管延安只有初中文化,却成为安装海底隧道对接设备的第一人,甚至专业院校的大学生都成为了他的徒弟。

能成就这一切,是管延安对技工这个职业的尊重,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

每个大工程背后,离不开这些技工人才,他们是颗闪光的螺丝钉,是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人才。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8篇

井高耸,天轮旋转,矿车往来,远远望去,沸腾的矿山一派繁忙景象,这就是位于xx市xx区xx镇的xxxx黄金矿业有限公司。近几年,这里出了个远近闻名的革新能手,他妙手回春,能让“瘫痪”的矿山机电设备快速运转,可以让深度“患疾”的老设备起死回生。他负责检修的主、副井提升机,近年来的事故率几乎为“0”,大型机电设备误时率降到了最低限度。他完成的十余项小革新、小发明,创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他无偿为矿区职工、孤寡老人修理家用电器近百台(件)。

他就是xxxx黄金矿业有限公司运修车间机修主管xx。

修工肩上的责任。他想,仅靠自己从技工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肯定无法应对这些机电设备的。于是,他暗下决心,自费订阅了《电子技术》《电力传动》《电器维修》等十几种报刊杂志,买回来一大摞大学电气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跳舞、看电视搓麻将的时候,他却苦读苦思,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到一年功夫,xx便对矿上的大型电器设备的原理,线路图、部件结构和安装检修要领了如指掌。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设备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迄今为止,他累计做笔记达十多万字,硬是凭借自己酷爱学习的那股劲头,练就了一身本领。他不但对所辖管的机电设备了如指掌,也对每台设备的习性全摸透了,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维修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他没有忘记带动周围的工友一起学技术。为了帮助他的工友们尽快掌握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他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学习笔记拿来了,对照原理图手把手的教,对每台设备进行讲解。每次维修设备,他都没有忘记在实践中向大家传授技术,使他们这个班组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当技术先锋的好风气。

什么叫“爱岗”?如何才算得上“敬业”,这个看似简单做起来难的字眼让xx二十多年的工作作风诠释的淋漓尽致。他干机电维修工二十多年,每年出勤均在320天以上,他早已把自己融入到了工作之中,他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累计义务奉献工时千余日。而且,他的工作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工作需要,他是随叫随到,经常是下班路上被招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脱衣上床又起身。对一般维修工来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检修任务,就算是很敬业了。可他却不同,他心里总是装着那上百台机电设备,设备每天运转情况,不停的在他脑子里过电影,在电器维修工作中,他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他与那些设备有了不解之缘。有“病”的设备他关心,“亚健康”的设备他也关心;职责范围内的事他关心,职责范围外的事他关心。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9篇

工匠的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今在繁华的大都市中最常看见到的是快节奏的生活如行色匆匆的路人灯红柳绿的霓虹以及穿梭不停的.车辆,这一切的一切似乎与工匠的精神遥不可及。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工匠的精神。

很多认为他们灰头土脸,素面朝天有的人也许还离他们远远地一脸嫌弃不想与他们接近还有的人可能一副高高在上斜眼睥睨这些勤劳朴实工匠们。但我想说的是这些工匠是值得尊敬的,他们用心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神圣的,他们对自己甚至是苛刻的以及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作品都因为注入着他们的心血而闪闪发光大多数都像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我认为这是值得我以及所有人学习的一种精神,衙门只因为喜爱而享受工作这是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具有这种心性的人远离繁闹的喧嚣,快节奏的生活,浮躁的心态这是一颗静,慢,缓的禅心。让人徐徐散发着内涵的素香。他们因一个细节而寝食难安绞尽脑汁的去改变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灵动完美。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0篇

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发挥劳模在我行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中河支行开展了劳模事迹观看报告会,使员工们感受到劳模、先进就在身边,用劳模精神凝聚员工力量,激发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奋斗意志。

观看《全行劳模工匠事迹报告会》视频后,身为新时代青年员工的我,感到了深深的惭愧。他们身上值得我学习的闪光点太多太多,视频中的劳模都是奋斗在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让我看到了员工对工行精神的执着,有着对工行未来的坚持与热爱。这种感动洗涤和温暖着我的心灵,让我的内心充满着希望和力量,让我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实,也让我的未来更加的清晰。

回想来到工商银行的一年半的时间中,每天感受着工行里工作的气息,心底总是涌现连绵的温暖。入行伊始,单位的老员工成为了我的`老师,他们尽职尽责,教会我所有他们知道的业务知识。工作之外,我们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的关心细致入微,不懂不会的,他们一遍遍的教,不厌其烦。在工作中,他们让我懂得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用微笑面对客户,用点点滴滴的周到服务让客户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真诚,感受到在工行办业务的温馨。

劳模精神是时代的旗帜,我们要像劳模学习,像身边的榜样学习,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为工行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1篇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宁允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宁允展坚守生产一线24年,他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它是_总理向全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携带的唯一车模,可以说是中国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打造这张名片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

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

初中毕业后,宁允展考上了铁路技校。没有想到的是,2006年,他会被万里挑一,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宁允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宁允展说,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想办法把手里的活干好,这是本分。他说,要把这份手艺继续干下去,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

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宁允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2篇

徐立平所在的工厂是世界上最奥秘的工厂之一,地处中国秦岭大山深处,国家一些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发射用火箭发动机都出自这里。

29年来,徐立平进入厂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工作间的每一道门,挂好每一个风钩,对他来说这里的每一道门都是风险时辰的紧急出口。

精度误差不超过毫米

徐立平的工作是给火箭的固体燃料实施微整形雕刻,这也是固体发动机制造过程中最风险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发动机所用的固体推进剂以火药为主,混合几十种特殊组分灌模浇筑而成,固化脱模后在表面精度和药量方面与实践需求总是会有些差距,需求修整。

但固体火药极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刻整形过程如果摩擦过力产生静电,就会惹起燃烧甚至爆炸。因此,这个雕刻过程绝不允许反复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师手上的经验感觉,毫米是这种固体火药表面精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但徐立平仅凭手上触摸一次就能精确测度出需求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误差不超过毫米。

这种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再加上里面含有粗糙的颗粒,这让手工雕刻的行刀轨迹不容易把握。所以这种火药的微整形处理无法用机器操作,只能经过人手的轻柔细致雕刻来完成,这种火药的雕刻者自然必须是超凡心思素质与高超技艺的合体人。

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雕刻过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与手和刀的节拍高度分歧,以保持用力均匀。根据design要求,徐立平需求削除环口接近5厘米厚的火药,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药却要控制在3毫米以内,一点一点为火药微整形。对于每个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间摆放的距离都有严厉的规定。

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过程中,助手必须时辰称量残药的分量,一旦达到一定数量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500克火药后,必须装进预先预备的防静电袋里。对徐立平而言,为了本人更为了他的工友和工厂,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从青春岁月到年近半百,一个人偶然间能够镇定地面临一次致命风险并不难,29年里天天面对致命风险,而能够守恒如常,那真实是太难了。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3篇

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纯手工国礼 出自我手

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是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

追求极致 超越自我

追求极致,这是孟剑锋给自己提的标准。支撑果盘还需要4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孟剑锋心里却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孟剑锋,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孟剑锋说,有一天,他一定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一句话概括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4篇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毫米 管壁厚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5篇

脚踏实地全神贯注的做好一件产品,做精一件产品,让产品在自己手中不断升华,这就是我认为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要求我们坚持不懈不断超越不断突破,更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坚强的走出困境,直至最后的成功。中国工匠精神自古至今,古代就出现了四大发明,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好多年。后来造就了多彩的`农耕文明,那是一个令后人骄傲与怀念的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时代的精工巧物大都陈列在历史博物馆中,或皇室及显贵之家,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

一代领袖邓爷爷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就去学做一名钳工,后来60多岁的邓爷爷‘重操旧业’,坚持做了3年多优秀钳工,他手法熟练,技艺精湛。凡经他修整过的机器零件全部合格,工友们都称好。而在1982年,邓爷爷更以他不老的匠心为国家机器的灵活运转设计出低能耗转动装置,首次提出了提出了‘_’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大最新概念,促进了我们祖国的飞速发展。

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先人为榜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让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中工作学习中,让工匠精神成为引导我们社会发展的新坐标,让工匠精神千秋万代,代代相传!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6篇

胡双钱,从小热爱飞机的胡双钱进入上海飞机制造公司,被分配到了钳工工段。这对原本学习扳铆工的胡双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专业不对口意味着他要付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

“每个零件都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确保质量,是我最大的职责。”核准、划线、钻导孔、打光……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意识,胡双钱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重复着这样的机械动作,近乎苛责地要求自己,只为不出一丝差错。

坚守岗位,精益求精,是匠人的职业道德;而心系祖国航空事业,不断探索技艺提升,更是大国工匠的风范。划线是钳工作业最基础的步骤,为了提升精细度,胡双钱发明了“对比检查法”和“反向验证法”,为加工的准确和质量打下基础。

谈及未来,胡双钱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7篇

田东江

不久前写过一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突出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传》的传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但至于为什么会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年龄”远远大过比萨斜塔的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用心之精盖如此”,今天我们又如何不该伸出大拇指?“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当之无愧,可惜预浩撰写的“《木经》三卷”已经失传,只在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能见到片段。开封见今仍有开宝寺塔,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否预浩建的那个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这样,尽管建造技术十分高超,却没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时分裂,又三次自行“复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当时的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会均匀分散,从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

工匠精神每令我们叹为观止,还有一种更要肃然起敬。明朝宋濂写过一篇齐桓公责备工师翰的寓言故事,工师翰就是一名工匠。宫殿坏了,建新的,工师翰全权负责。先去伐木、用木排运出山,然后“麾众徒,操剞劂斲之,运绳尺剫之”。五个月后,大功告成。桓公一看,“东阿之楹有樗者”——东宫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树做的.,不高兴了,责备说:“樗,散木也。肤理不密,渖液弗固,嗅之腥,爪之不知所穷,为柣为枨尚不可,况为负任器耶?”这种树一堆毛病,不密实,闻着臭,做成门槛什么的都不合格,何况要承重?工师翰假装委屈,我把别的地方都弄得那么好,“嘉木以为桯,文磶以荐址,画藻以奠井,坚垩以厚墉,陶甓以饰黝”,梁柱缺了一根用椿树凑数,不成想就被责备了。桓公给他讲道理,宫殿就是靠柱子支撑的,“一楹蠹则倾隳”,怎么能行呢?工师翰这时也讲道理了,国家稳固正如同宫殿稳固,如果“众壬进”,奸臣当道,能行吗?桓公说肯定不行。工师翰说,那你只看到臭椿柱就是“察其小而遗其大”了,看看现在朝里掌权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开方,这四个都是什么人,“皆蠧矣”。桓公恍然大悟,“于是解四子政而召管敬仲任之,齐国大治”。工师翰先故意露出破绽,然后以桓公之矛攻桓公之盾,逻辑如工艺般严谨,进谏效果也就自然可期。

如果说宋濂笔下的还只是寓言故事,那么宋朝李诫编撰的《营造法式》不仅是对建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而且更有助力防止腐败的社会价值。李诫即工匠出身,“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但该书在技术层面之外,还明确了劳动定额,以及运输、加工等所耗时间,对于编造预算,施工组织都有严格规定,相当于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从而能够有效地杜绝物料浪费和工程管理人员中饱私囊。如李诫这样一种工匠精神,不是同样足令我们景仰吗?

当下为什么要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出发点显然不是要打捞传统手工艺,而是旨在将传统手工艺中蕴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现代企业。这两年,我国游客不是走到哪个国家就在哪里“扫货”并不断成为新闻吗?究其原因,国人口袋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国货信誉有待提振。这样来看,就不难明了此种提法的战略意义了。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8篇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今在繁华的大都市中最常看见到的是快节奏的生活如行色匆匆的路人灯红柳绿的霓虹以及穿梭不停的车辆,这一切的一切似乎与工匠精神遥不可及。我觉得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工匠精神。

许多认为他们灰头土脸,素面朝天有的人可能还离他们远远地一脸嫌弃不想与他们接近还有的人可能一副高高在上斜眼睥睨这些勤劳朴实工匠们。但我想说的是这些工匠是值得尊敬的,他们用心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神圣的,他们对自己甚至是苛刻的以及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作品都因为注入着他们的心血而闪闪发光大多数都像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以及所有人学习的一种精神,衙门只因为喜爱而享受工作这是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具有这种心性的人远离繁闹的喧嚣,快节奏的生活,浮躁的心态这是一颗静,慢,缓的禅心。让人徐徐散发着内涵的素香。他们因一个细节而寝食难安绞尽脑汁的去改变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灵动完美。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19篇

郭剑英——从事金相工工作41年,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晶间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晶间腐蚀微沸问题;开发钢管内壁研磨轮,提高制样速度十几倍;开发低倍腐蚀温控装置,解决手动控温不便问题等。曾多次在国家物理测试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在冶金工业产品脱碳层深度的检验,脱碳层式样制备;测定脱碳层深度划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编写金相分析相关培训教材,在全国培训120多名金相检验人员。作为技术专家,为17家冶金企业提供实验室咨询服务,曾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0篇

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钢第一批技能操作专家,2011年享受_特殊津贴人员,_十九大代表……在从事焊工的29年间,首钢技术研究院刘宏从一名学徒成长为首席技师。

2015年8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级刘宏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并承担多个科研课题、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焊接理论的研究工作。

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小年夜,陈贞第一个报名请战支援武汉。在金银潭医院,陈贞护士长和其他队员接管了重症病房。一天工作下来,防护口罩深深的勒痕留在她脸上,病人们看不清穿防护服的陈贞,只能从护目镜中看到她从容的眼神,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大眼睛护士长”。

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

蔡文娟,景德镇元青花非遗传承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2006年开始专心从事专业元青花陶瓷研究与绘制。

除了传承,还要发展。2012年,蔡文娟自行创业,组建团队,一个将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与陶瓷相融合的品牌就此诞生。“做有创意的陶瓷文创礼品,我们对客户画像越来越清晰。”蔡文娟介绍,品牌立足从传统陶瓷文化符号中汲取素材,将青花文化特质注入到文化产品中,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并走近景德镇陶瓷文化。

工匠精神点亮美丽中国

在100名“最美巾帼工匠”中,还有埋头于实验室的专家、扎根于田间地头的党总支书记、奔波于城市变电站间的电力检修人员……她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着奋斗者的`故事,用一个个成果点缀美丽中国。

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她们的故事,正引领激励着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妇女就业创业、女职工岗位成才等富有女性特色的巾帼建功立业活动,也展现出各地区、各领域的新时代职业女性风采。

据了解,此次活动还将陆续展示“最美巾帼文明岗”和“最美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代表”的人物风采及奋斗故事。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1篇

1986年,周东红进入泾县宣纸厂做捞纸工。由于技术不熟练,他每天起早贪黑进行练习,虚心向捞纸厂的老师傅们学习,渐渐掌握了技术。他还给自己制定了比每天要求的工作量再多50%的目标,常常凌晨1点起床,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7个小时,手也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脱皮溃烂。他做这一切,只为精益求精,提高自己产出的品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东红的技术不断提升,能稳定控制不同品种纸张的分量,正品率达到99%,还被抽去捞制古艺宣、乾隆贡宣以及大国工匠等高档宣纸。

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周东红也将宣纸传统制作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放在心上。他悉心培养徒弟,将经验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传承人。

他还为捞纸技术的革新献计献策,在制作一种名为“扎花”的`宣纸时,他几乎住在了厂里,没日没夜地进行试验,不仅梦里都在捞纸,连生病打针时也不忘翻阅相关材料。在周东红眼里,复原传统宣纸制作手艺,守护中国宣纸文化是只能赶而不能等的大急事。

尽管被誉为“大国工匠”,周东红却说自己对“工匠”一词并不熟悉。他笑称:

“我只知道始终如一的专注、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每天忙碌的目的也很单纯。只想让这门已经存在了千年的传统工艺一直传下去。”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2篇

xx是xxxx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他用创新与匠心为企业增效,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xx年以来,在集团和公司上下的全力支持下,xx带领他的科研实践团队又以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紧盯行业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围绕提高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环保效果,持之以恒对工艺、技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成功实施大小技术改造项十余项,取得了理想的成效。企业产能由xx年的8万吨提高到了15万吨,在国际国内有色金属市场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xxxx实现连续8年盈利,多项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成为xx集团冶炼板块的标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粗铜双炉连续吹炼技术开发成功。该项目自xx年初提出技术方案开始研发至xx年10月底研发成功,xx带领研发践行团队前后经过了6个月的工业化试验装置建设和历时8个月的8次艰辛试验,才使试验最终得以圆满完成。该项技术与现行业内广为应用的PS转炉、三菱法吹炼和闪速吹炼等传统吹炼工艺相比较,其特殊贡献突出地体现在

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节能减排效果好。实践证明,采用双炉连续吹炼技术,可使粗铜综合能耗达到110kgce/t,比PS转炉吹炼工艺降低30kgce/t。不但可以彻底解决铜冶炼吹炼生产过程中含硫烟气的无组织排放问题,而且由于该工艺技术使吹炼烟气量减少了40%多,大大减少了环境集烟气量从而能使其汇入制酸系统,使铜冶炼硫的回收率由原来的97%提高到,硫的总捕集率达到。以年产10万吨生产规模为例,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硫约560吨;如果国内所有使用PS转炉的铜冶炼企业约400万吨的产能都采用该项技术,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硫多达22400吨。二是经济效益显著。如采用该连续吹炼技术对老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转炉,不但可以产生很大的环保效果,而且在不需要增加太多投资的情况下,就可以把产能提高20%。按10万吨生产规模计算,采用双炉连续吹炼技术每年可节约运行成本3588万元。三是对科技进步的贡献。采用双炉连续吹炼技术代替使用了100多年的PS转炉吹炼工艺,从此将改变中国超过20万吨生产规模的铜冶炼项目必须靠引进国外技术的历史,不但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而且还标志着中国的铜冶炼技术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四是为企业培养锤炼了一支具有较强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的技术队伍。xx年,此项目被列入xxxx科技重大专项,并于同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xx年4月24日,双炉粗铜连续吹炼工艺技术通过由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工艺技术投资低、节能减排效果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可实现铜冶炼清洁生产,同时技术经济指标先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xx年“双炉粗铜连续吹炼工艺技术”获xxxx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xx多年来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但他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歇。xx年他承担的“熔炼炉技术改造项目”,本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熔炼工序燃料消耗的降低、渣量减少使得渣浮选成本降低和尾矿含铜损失减少、渣精矿返量减少使得熔炼总成本减少等6个方面,xx年当年创造效益1000万元。xx年2月至今,xx一直在xxxx40万吨环保升级搬迁改造项目指挥部担任高级设备工程师,在项目建设期间发挥了专业特长,40万吨的炼铜工艺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金峰炉和连吹炉工艺”为项目建设和同行业相比要引进技术,节约了投资xx万元,在项目建设期间自主研发的“吹炼渣风淬技

术”减少项目投资500万元。xx年5月20日和10月2日xxxx40万吨环保升级搬迁改造项目两条生产线都是一次投产成功且达产达标。

xx用他的赤诚和才智在推进重大产业建设项目、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xxxx和铜冶炼行业的科技进步谱写了新的篇章。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3篇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潜深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其研制难度不亚于航天工程。在这个高精尖的重大技术攻关中,有一个普通钳工技师的身影,他就是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10多年来,顾秋亮带领全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作为首席装配钳工技师,工作中面对技术难题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顾秋亮都能见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余年来养成的“螺丝钉”精神。他爱琢磨善钻研,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活儿,他总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改进安装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装精度,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安装任务。正是凭着这股爱钻研的劲,顾秋亮在工作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

已近花甲的顾秋亮仍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为载人深潜事业不断书写我国深蓝乃至世界深蓝的奇迹默默奉献。如今,他又肩负起了新的挑战——组装4500米载人潜水器。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4篇

1986年,周东红进入泾县宣纸厂做捞纸工。由于技术不熟练,他每天起早贪黑进行练习,虚心向捞纸厂的老师傅们学习,渐渐掌握了技术。他还给自己制定了比每天要求的工作量再多50%的目标,常常凌晨1点起床,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7个小时,手也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脱皮溃烂。他做这一切,只为精益求精,提高自己产出的品质。

尽管被誉为“大国工匠”,周东红却说自己对“工匠”一词并不熟悉。他笑称:

“我只知道始终如一的专注、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每天忙碌的目的也很单纯。只想让这门已经存在了千年的传统工艺一直传下去。”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5篇

制作宣纸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经历三百多天,一十八个环节,一百多道工序。但是现在做宣纸的人都已经是越来越老,愿意学这行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周东红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捞纸工。30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2015年,周东红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在他依然每天都要长时间下水捞纸。对老周来说,他捞每一张纸都融进了情感,也从中收获了快乐和成就感。他把捞纸当成一种责任,希望老祖宗留下的技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著名国画家李可染曾说过,“没有好的宣纸,就作不出传世的好国画。”而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而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周东红就是一名捞纸工,国内不少著名的书画家都点名要他做的宣纸。

周东红现在是当地出了名的捞纸大师,每年经他手捞出的纸就超过30万张,没有一张不合格。看着周东红捞纸如行云流水,其实在他刚进厂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这个行业。当时他和另外一个人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竟然没完成任务,于是就打了退堂鼓。

周东红说,如果自己换一种工作,不一定能干到现在这个成绩。“中国有句古话说行行出状元,我能坚持到现在,我心里不也是一种荣誉感吗?”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周东红说,他不知道什么叫工匠精神,但他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勤学苦练。也正是带着这个念头,30多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没有一张不合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周东红在传统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和极致追求,让他不仅体会着劳动的快乐,也增添了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6篇

百米高空检修百万伏特带电线路

在60层楼的高度与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共舞

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收尾时正值盛夏,室外气温接近40度,恶劣天气条件是高空作业的天敌,事故概率会明显地添加,王进把组员留在地面上,独自攀高作业。从地面到塔顶接近60层楼的高度,王进要借助于886根攀爬脚钉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仅仅站在地面上观看这个过程都会心惊胆战。而王进的身体却能如蜘蛛普通悬在高压线上,更令人惊心的是,那可是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

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

王进身在138米的高空脚板踩着的导线直径不足5厘米,并在一刻不停地晃动,王进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时还要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等成绩。通常,作业工要坐在晃动的导线上,一只手抓住导线,另一只手工作,王进却能双手脱离导线工作,实属顶尖高手。此时他身上的全部配备是一根保险索,加上极限化的胆量、意志、体能、耐性,责任心和本行业的技术操作本领,这不是“达瓦孜”(“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陈旧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指高空走大绳表演)一类的走秀,而是王进的工作。

少有人掌握的绝活

电弧能让人瞬间化为灰烬

在验收的同时王进还有一件大事要兼顾,制定安全进入特高压电场进行带电作业的预案,如果没有这样的科学预案便没有人敢在特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7篇

刘海花——从事餐厅服务员工作29年,从一名普通的服务员成长为大堂经理,为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水平,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总结编写了《餐饮员工上岗技能知识培训教案》,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员工加强业务培训,先后培养了高级以上服务员50名、中级服务员500余名;完成各种大型宴会接待任务100余次,并多次参加企业委派的新店餐饮输出管理培训任务,为企业节省了培训成本50余万元,多次被企业评为“先进个人”,享受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8篇

施品芳在加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气密试验接头。这一个零件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背靠车床,一身工装。凝神专一,技近乎道。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_记者裴鑫摄

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词,在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匠的坚持专注,正是因为对产品完美形态的不断追求,才最终生产出举世闻名的精品。无论瑞士手表、军刀,还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德国的汽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的出现绝非偶然,工匠精神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必须爱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片中,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必须首先学会拧毛巾,直到完全学会了拧毛巾,才能碰鱼,然后才是用刀。十年之后,才开始学煎蛋。正是这看上去极其严苛的标准,才让这家店誉满天下,“米其林指南”为其打了三颗星,意味着这个餐厅“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

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确保了这个国家始终有着最优秀的工匠。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始终坚持“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小学生小学4年毕业之后进行一次所有人才的“分流”,许多学生进入通往职业教育方向的中学,最后经过职业培训后就业,或者进入高等院校——应用科学大学深造。德国政府还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这确保了学生可以有机会跟着有经验的技师学习一手实用知识和技术。

与此同时,在德国工程师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也有着不菲的收入,这激励了更多人选择这样的职业。工匠精神贯穿在大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中,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赢得声誉,不断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

在瑞士,制表商对每个零件、每道工序、每块手表都以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精神打造。这个没有独特资源的国家,如今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观察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机械表精密度的高要求,几乎使得瑞士手表霸占了全球市场。据了解,有一些手表,其中零件可达七八百个,即使是顶级表匠,一年也只能造出一个。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工匠精神”的绝佳比喻。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乐曲的节拍。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这背后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却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笔精神财富。在璀璨的中国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产物。这样的追求,曾一度在对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过程中,被人们忽视过。如今,这精神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29篇

“蛟龙号”上的“两丝”钳工顾秋亮

推荐语:“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而在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钳工顾秋亮,也因为有着这样的绝活儿,顾秋亮被人称为“顾两丝”。43年来,他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丝,一根头发丝的1/50

“蛟龙号”的载人球是在俄罗斯定制的,安装的难度是在球体跟玻璃的接触面,要控制在丝以下。丝,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50。

除了依靠精密仪器,更重要的是依靠顾秋亮自己的判断。用眼睛看,用手摸,就能做出精密仪器干的活儿,顾秋亮并不是在吹牛。他即便是在摇晃的大海上,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两丝以内,因此人称“顾两丝”。

“蛟龙号”潜航员以生命相托

2004年,“蛟龙号”开始组装,顾秋亮和他师傅级的前辈们一起被抽调到这个项目上。而且凭着“两丝”的功力,顾秋亮被任命为装配组组长。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确保潜水器的密封性。

“蛟龙号”是中国首个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组装起来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顾秋亮他们只能一点点摸索。时间长了,顾秋亮两只手基本上没有纹路了,打卡都成问题。

目前在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有两个,组装工作都是由顾师傅牵头。4500米载人潜水器或许是他组装的最后一台潜水器,载人舱的玻璃装好了,他还是那么精细,那么专注,反复确认它的.安全性。

让人信任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容易,要一辈子信任很难。顾秋亮43年来,用他做人的信念,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30篇

施品芳在加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气密试验接头。这一个零件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背靠车床,一身工装。凝神专一,技近乎道。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_记者裴鑫摄

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词,在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匠的坚持专注,正是因为对产品完美形态的`不断追求,才最终生产出举世闻名的精品。无论瑞士手表、军刀,还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德国的汽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的出现绝非偶然,工匠精神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必须爱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片中,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必须首先学会拧毛巾,直到完全学会了拧毛巾,才能碰鱼,然后才是用刀。十年之后,才开始学煎蛋。正是这看上去极其严苛的标准,才让这家店誉满天下,“米其林指南”为其打了三颗星,意味着这个餐厅“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

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确保了这个国家始终有着最优秀的工匠。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始终坚持“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小学生小学4年毕业之后进行一次所有人才的“分流”,许多学生进入通往职业教育方向的中学,最后经过职业培训后就业,或者进入高等院校——应用科学大学深造。德国政府还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这确保了学生可以有机会跟着有经验的技师学习一手实用知识和技术。

与此同时,在德国工程师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也有着不菲的收入,这激励了更多人选择这样的职业。工匠精神贯穿在大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中,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赢得声誉,不断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

在瑞士,制表商对每个零件、每道工序、每块手表都以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精神打造。这个没有独特资源的国家,如今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观察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机械表精密度的高要求,几乎使得瑞士手表霸占了全球市场。据了解,有一些手表,其中零件可达七八百个,即使是顶级表匠,一年也只能造出一个。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工匠精神”的绝佳比喻。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乐曲的节拍。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这背后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却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笔精神财富。在璀璨的中国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产物。这样的追求,曾一度在对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过程中,被人们忽视过。如今,这精神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31篇

身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量具钳工、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三晋工匠”的周建民,从业39年来共完成万余套专用量具,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他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机器设备,全凭眼看、耳听和手感,就能使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而今,他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带徒弟是一个技术分享的过程,是快乐的。_弟能够促使师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师傅的成功。”多年来,在该集团工会组织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周建民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_弟,凭借特殊的带徒体系,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组、不同工种的职工纷纷想要拜他为师。

严要求、敢放手。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严格。量具是产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组生产的专用量规,大多用来检测军工零件是否符合标准,所以对量规的精度要求极高。“量规的精度最高可达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比绣花还细。”周建民说,虽然对徒弟要求严格,但也要让他们放手去干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后,会让每一个“新手小白”尽快上手实践,大胆尝试。

一人一册一方案。周建民会根据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制订出适合其实际的目标,并将自己多年来归纳、总结出的“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生产中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编写成册发给每一个徒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公司生产的`骨干力量。

20xx年,周建民的徒弟刘希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但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有点吃不消,想要放弃集训。周建民看出了刘希的心思,说了一句让刘希至今难忘的话:“天道酬勤。”师傅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刘希。最终,在此次大赛中他取得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32篇

王存斌——从事复合材料胶接成型工作24年,在缩短型号研制周期、提高碳纤维原材料利用率、实现太阳翼基板国产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先后攻克高模量碳纤维缠绕成型操作中纤维起毛、断线和含胶量控制不稳定等技术难题,并形成操作规程;解决了大型薄壁碳纤维管件成型和Kelvar纤维绳绷弦操作难题;独创桁架结构装配胶接新技术,使得大型绷弦式刚性太阳翼基板各项性能满足大平台太阳翼技术要求,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33篇

_——从事烹饪工作40年,在创新机关食堂烹饪技艺技法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干一行,爱一行”,留心大锅菜烹饪方法的探索和总结,组织编写了《热菜卷》、《凉菜卷》、《自助餐副食卷》等中国大锅菜系列图书,收录656道菜谱。在注意菜肴烹饪中色、香、味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菜的营养,把大锅菜做出“小炒”的滋味来。注重节能减排,对大锅灶进行设计改造,节能效果达到,每年节约燃气近1000立方米。曾荣获中国烹饪大师、国家机关首届烹饪金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工匠精神典型事迹范文 第34篇

张冬伟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xx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xx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张冬伟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张冬伟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冬伟,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