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例会工作汇报范文(3篇)4-8-26

0 2024-08-17 13:44 Mr.xuan 来源:xuanchuanyuan.com

月例会工作汇报范文 第1篇

关键词:生产制造企业;暂估材料;实例探讨

1.暂估材料核算概述

为了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存货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已验收入库的商品,但发票尚未收到的,企业应当在月末对这些材料暂估入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是因为材料已到企业办理入库手续,可发票没有取得,财务部没法进行正常入库核算。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持续经营的,货票同到、货到票未到、票到货未到,这都属于正常情况。但会计核算又是有期间的,且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月底即使对于货到票未到的材料,为了尽可能真实地体现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必须对这些材料进行核算,先进行暂估,待收到相应的发票后予以冲销,会计业务上把这种方式称为“暂估入库核算”。

暂估材料现行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①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可见,暂估的这部分材料确认为存货时,应进行账务处理,但是到了月末结账时,因发票未到,所以这部分材料无法明确计价。目前,我国企业对暂估材料的处理是先以合同价或计划价进行入账核算,下月红字冲销,待收到结算凭证时按正常情况处理。即月末有暂估材料时,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材料”科目;下月初,红字借记“原材料”科目,红字贷记“应付账款―暂估材料”科目,把上月的暂估全部回冲;待收到发票时结算时,借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暂估材料处理方法

暂估材料验收入库时尚未收到发票,只能确定计划成本而不能确定实际成本。月末,为了核算材料的库存成本,企业一般是先将这些材料暂估入库,然后下月初再红字冲回。对于暂估核算的方法,企业之间的核算方法也有些不同,有的是在发生时处理,有的是在月末处理,总结如下:

a单到暂估,暂估全冲。本月验收入库单到就先暂估入账,等到下月初,做红字凭证全部回冲。收到发票时再按正常材料处理程序做凭证。

b月底暂估,暂估全冲。为了简化工作,单到暂不做暂估,月底统一暂估。下月初,做红字全部回冲。待收到发票的当月底再按正常处理程序入账。

c月底暂估,差额冲回。也是月底暂估的一种,不同之处就是下月初不用全部回冲,回冲差额部分就可以。这样简化了工作,减少了一些繁琐的程序。

2.暂估材料实例探讨

由于企业性质、会计核算方式等不同,各企业暂估材料入账的操作方法也有所差别。笔者所在企业为军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小批量,多品种,其中外购材料有上百种,供应商也有上百家,暂估业务也很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材料。

第一:验货入库。采购员事先根据仓库保管员提出的购买计划来进行采购,然后与往来单位签订采购合同,价格审批后,再向财务申请付款采购材料。货到后,材料验收入库时按计划价填制一式五联验收入库单,入库单分别为:存根联(采购员留存);报销联(跟发票后);记账联(库管员);计划统计联(计划员);会计稽核联(财务)。入库单上材料名称、型号、规格、实际价和计划价、供应商名称等信息齐全。笔者企业材料核算采用的是计划成本法,采购员和仓库保管员是不同的人担任,采购、保管职责分离。专人管理,权责明确。

第二:稽核收票。月末,材料会计对仓库保管员登记的材料明细账进行稽核,同时会计人员要根据保管员制作的当月收发存汇总表进行核对:汇总表入库合计金额要与所有验收入库单计划价合计数一致;汇总表中出库合计金额要与所有领料单(限额领料、调拨单、废品通知单等)计划价合计数一致。最后根据汇总结果登记企业原材料明细账。

第三:分票核算。核对无误后,将收回的入库单和领料单分别按供应单位和领料部门进行分类汇总,然后制作在途材料明细表和暂估材料明细表,再以两个表为附件做在途材料和暂估材料入库凭证。

首先在每个月中,会计员根据收到的原始凭证(笔者企业发票后有采购合同、材料验收入库单、发票报销联和计划统计联)做账:

借:材料采购(实际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

其次,暂估入库。由于本企业购买材料品种多,通常购货单位会现在本企业挂账,等材料入库、发票到时在付款。所以企业会先事先与往来单位签订购销合同,一般材料是陆陆续续才能全部验收入库,等这些材料验收都验收入库了,采购员按合同要求开来发票。这样一来,发票的取得周期比较长,故只能采取发票收到再回冲方式处理暂估入库。收到发票的次月再用回冲方式处理暂估入库。

借:原材料或周转材料

贷:应付账款-应付一集团外-暂估应付款

最后,材料入库,冲上个月暂估。为了准确核算本企业暂估材料,采取五联单抽单法。平时付款业务时,要附三联和五联单,三联单作为原始凭证附在付款凭证后,五联抽出来单独放。材料会计稽核收票后,收取第二联。最后找出两联(二联和五联)相对应的入库票,做在途物资入库:

借:原材料或周转材料(本月在途计划价)

应付账款-应付一集团外-暂估应付款(上月暂估计划价)

贷:材料采购(实际价)

材料成本差异

月例会工作汇报范文 第2篇

【关键词】 生产成本; 分析性程序; 反应釜

制造业中生产成本核算涉及凭证和记录单据较多,在对生产成本实质性测试过程中需要采用询问、分析性程序、检查、核对、计算等审计程序,一般来说耗费审计时间较长,也是审计发现差错和舞弊的高发区域。本文拟对A公司生产成本实质性测试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审计建议,希望有助于企业日后规范生产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一、案例背景

2014年2月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A公司的委托,对其201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事务所首先了解该公司生产方面基本情况:A公司是自然人投资的民营企业,年产值接近5亿元,产品主要原料为大豆油,投入到产出时间大约8小时左右,该企业有14个反应釜,车间工人实行“三班倒”制度,除法定的节假日和设备检修外,生产设备日夜不停。每种原材料存放地点不在同一仓库,生产产品要领用三种原材料(一种主料,两种辅料),产品成本中材料所占的比重达到95%以上,因而每天涉及的领料单较多。另一方面每天每个反应釜至少可以产出两批次的产品,产品入库单据也较多。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领用计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生产成本进行分析性程序时,产品入库成本走势与采购主料大豆油单价走势在2月份和7月份出现背离,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而生产产品的单个成本不降反升的现象引起审计人员的注意。

二、审计目标和范围

审计目标是判断生产成本会计处理的合法性与公允性,通过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来确定:生产成本的发生、用途、性质和数额是否正确合理;生产成本的核算对象、分类、归属是否适当;生产成本分配、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且全年没有变化;生产成本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生产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范围是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生产成本核算以及涉及的相关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

三、审计过程及审计发现

(一)获取生产成本分配汇总明细表

核算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明细账合计数相核对是否相符。表1是A公司2013年7月份生产成本分配汇总明细表。

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复核了7月份生产明细汇总的正解性,将直接材料与材料耗用汇总表、材料明细账、材料总账相核对,直接人工总额与工资汇总表、员工工时记录表、人力资源提供在职人员表、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总账相核对,制造费用总额与制造费用明细表、制造费用明细账、制造费用总账相核对,没有发现异常,账账一致、账表一致。

(二)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人员对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首先将主料的采购单价与每月入库产品单个成本利用折线图的方法分析产品入库单价走势是否合理,发现2月份和7月份两个月出现背离,采购单价下降,产品入库成本反而上升。表2和图1显示了产品XB001在2月份和7月份与主料大豆油采购单价背离现象,接着审计人员又将每个月原材料领用表中每个产品的领用原材料的数量进行绝对额比较,每个月单个产品消耗主料的数量上下浮动不大,但7月份单个产品消耗辅料的数量上涨较多,采用分析程序得出的结论需要进一步抽查凭证和进行核对、计算才能确认差异是否正常。

另外还对各期直接人工总额和制造费用总额进行分析性程序,没有发现明显异常现象。

(三)查实分析程序所发现的异常

审计人员通过询问、核对、审阅、计算等程序后,重点抽查了2月份和7月份有关成本归集与分配的凭证,查实2月份单个产品的入库成本存在背离的现象是因为2月份我国春节期间,企业生产的产量较低,约是其他月份产量的三分之一,导致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到单个产品的费用较高,没有其他异常。查实7月份背离现象是单位在该月接收一笔加工业务,领用了辅料进行加工,总共领用辅料价值180 元,该企业收取委托方450 000元加工费(含辅料)没有确认收入(收到的货款作为“小金库”),而是将领用的辅料计入当月XB001的直接材料中,导致XB001产品单个成本上升元。审计人员建议A公司账外450 000元加工费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辅料成本180 元确认为其他业务成本,并确认应补交的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计人员在审计底稿中记录调整分录如下(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城市维护建设税7%,教育费附加3%):

借:其他应收款――某某 450

贷:其他业务收入――委托加工 38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5

借:其他业务成本――委托加工 18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8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6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4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1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94 (378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94

审计结论:该公司没有对委托加工事项确认收入,该事项对财务报表相关事项产生影响,其中应调整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调增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450 元,调增应交税费科目余额166 元,调增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余额283 元;应调整利润表的项目:调增营业收入384 元,调增营业税金及附加6 元,调增营业利润378 元,调增利润总额378 元,调增所得税费用94 元,调增净利润283 元。

(四)生产成本计价方法的测试

1.了解A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成本核算方法,检查成本核算方法与生产工艺流程是否匹配,前后期是否一致并作出审计记录,得出审计结论为相一致。

2.抽查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计算和分配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通过抽查得出:直接材料领料时有明确的用途,直接归属,不用分配,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分配原则前后期是保持一致的,按当月生产量的比重进行分配,所选分配原则也符合企业实际。对材料领用的抽查如下:从1月、5月、11月领料单据中随机抽取50份,追查至对应的明细账和总账并进行核对;又从3月、6月、12月明细账记录中随机抽取50笔业务,追查到领料单据并进行核对,抽查记录记入审计底稿,审计结论没有发现异常。对直接人工费用的抽查:选择1月、8月、12月三个月工资汇总表进行抽查,核对生产工时记录、职工手册、职工上班打卡记录、工资明细表之间是否相符,并按小时工资率进行计算,以判断是否正确。审计结论没有发现异常。

(五)制造费用的测试

1.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审计结论相符。

2.对制造费用各明细进行绝对额比较,询问并分析波动的原因,需要重点核实审计底稿中低值易耗品的消耗和维修费用各月增减变化情况。

3.选择重要或异常的制造费用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经审计,发现A公司对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原则前后不一致,当维修费用高时,低值易耗品摊销就少一些,反之亦然,存在调节生产成本的现象。查实维修费用6月发生额中一笔70 元的支出和10月一笔26 元的支出是属于购买机械设备(固定资产性质的资本性支出),不应直接计入维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以折旧的方式反映在制造费用中,这两台设备与固定资产盘盈两台设备结果相一致。也查实该公司低值易耗品管理手续不健全,只对单价较高的低值易耗品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其他低值易耗品购买后就直接堆放在车间管理办公室,车间管理人员不需要经过任何手续就可以领出,审计人员利用低值易耗品盘点结果,倒算出2013年应摊销低值易耗品的金额,与账面上摊销金额相比,查出2013年多摊销低值易耗品75 元。审计人员记录整个审计过程,并在审计底稿中记录建议调整分录(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率5%,预估机械设备折旧年限10年,该公司低值易耗品单独作为一级会计科目核算,鉴于当年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调整时直接调减主营业务成本)。

借:固定资产――机械设备类 97

贷:累计折旧 3

主营业务成本 93

借:低值易耗品 75

贷:主营业务成本 75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42 (168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42

审计结论:该公司存在着制造费用核算中没有分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以及低值易耗品管理不规范,多摊销低值易耗品的问题,这些事项都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其中应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调增固定资产项目97 元,调增累计折旧项目3 元,调增低值易耗品项目75 元,调增应交税费项目42 元,调增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6 元;应调整利润表项目:调减主营业务成本168 元,调增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168 元,调增所得税费用42 元,调增净利润126 元。

四、审计建议

(一)对需要调整事项的建议

审计人员取得审计证据后将上述确定需要调整的不符事项,以书面方式及时与A公司管理层沟通,征求A公司对需要调整会计报表事项的意见。取得管理层书面同意调整的确认函后,审计人员取得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二)针对舞弊事项和其他不当事项给予管理层的建议

1.建议公司经营要在合法的基础上,及时履行纳税义务,不得偷逃税款。按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而管理层要高度重视企业经营过程中不要设置“小金库”,要按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及时申报纳税,履行纳税人的义务,以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规范低值易耗品实物管理制度,将低值易耗品归于仓库管理,按正常入库、出库程序进行填报入仓单和出库单,及时登记在用、在库的低值易耗品,避免企业会计核算处理过程中对低值易耗品摊销的随意性以及错误分摊的现象,严格遵循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

3.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不得将资本性支出直接列入当期制造费用中,而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以折旧的方式在日后摊销到成本费用中。

五、该案例对审计人员的启示

生产成本项目涉及企业自制原始单据较多,在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单证和账表,审计人员不仅要注重这些单证与账面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和这些证据的收集和复核工作,而且要特别注意采用分析性程序,这对于确定审计重点和发现差异和异常波动非常有用。

【参考文献】

[1] 刘华.审计案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月例会工作汇报范文 第3篇

一、我公司4月份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是及时学习传达活动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月初,在公司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进行再动员,我们将运贸公司就加强活动的新要求以及路局马书记的检查时所提出问题和要求原原本本传达;使公司领导和中层干部对活动再次引起高度重视,明确自身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召开公司学习实践办公室人员和支部书记会议,在传达集团公司会议精神前提下,着力就我们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反思和自查问题,研究了按照要求整改问题、深入开展活动的方案和措施。

二是立即整改问题,补强缺项、弱项。第一,对活动宣传造声势。在活动环境宣传上,制作了两块专题宣传板,分别悬挂在萧家村基地和公司;在活动内容宣传上,将必须掌握的活动内容,如活动的总体要求、原则、目标、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等汇集成册,下发支部书记、公司班子成员和学习办公室人员;在活动成果展示上,将公司班子成员的学习心得装订、制作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展板进行公示。第二、对活动安排抓补强。在活动组织领导上,公司党政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位责任,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班子成员发挥主管优势,形成领导合力;在活动提高质量上,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公司班子成员要围绕公司实际工作,带头参加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在理解吃透中央、部党组、局党委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精神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确实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指导各自分管工作,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活动组织、保证学习内容、时间和学习笔记的落实。我们对公司整体学习推进计划进行再次细化,明确党支部抓集中学习组织的要求,真正使各支部学习时间统一、学习内容统一,学习要求统一;对党员的学习笔记,要求支部书记每周进行检查并签认;4月7日,运贸公司学习实践办公室主任王学益书记到我公司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在对全体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的学习笔记仔细检查后,王书记就我们学习按计划落实、学习有心得体会、学习重质量提高给予肯定,并指出了要细化学习计划、扩大学习成果的要求。之后,我们在公司的第一阶段的学习组织过程中,一直坚持按集团公司的要求进行严格抓组织、抓落实、抓效果。保证了学习调研阶段目标任务的基本完成。

四是做好第一阶段总结和第二阶段转段工作。进入4月份,经过历时半个月的学习活动补强和全力组织推进活动,至15日,我公司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第一阶段两个环节的工作任务,按时进入转段准备。

在进行第二阶段转段工作中,一是组织学习实践办公室人员进行了有关转段文件的学习,使每个人明确了第二阶段活动的要求和工作任务,会上,我们对公司第二阶段活动进行研究布置。二是根据活动第二阶段开展征求意见建议工作的要求,23日、24日两天时间内,分别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形式,发动和组织党员干部及职工群众,重点做好对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检查分析报告的征求意见工作,征求各类意见建议60余条,按时上报到集团公司学习实践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