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实用12篇)8-14-14

0 2024-08-14 04:56 Mr.xuan 来源:xuanchuanyuan.com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1篇

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基础都有所提升,伴随着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安逸的生活,同时也带来疾病的困扰。由于人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医院的护理水平也提出了相应的需求,不光需要高水平的治疗方案,也需要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这样一来,对护理者的要求就更加严谨。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壮大,护理的模式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变得更加人性化和专业化。神经内科相对于其他科系护理难度系数更高,神经内的病人一般治疗时间长,大多数患者都会患有功能,所以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了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 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特点

焦躁

神经内科疾病成因相对复杂,有一些疾病甚至尚且缺乏治疗方案,为了更好的掌握患者的护理需求,必须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将不良的心理因素从患者心理消除,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由于神经内科的确诊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往往不能全然顾及患者的内心感受,使患者产生焦躁的心理。有些疾病是突发性的,患者在患病时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更容易紧张激动,加速病情的恶化。面对医护人员的反复检查而产生惧怕的心理,激烈的情绪波动致使患者不配合治疗,更有甚者会发生医疗纠纷。

惧怕

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的病情都是缺乏了解的,这样很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患者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也是恐惧感产生的原因之一。加上病痛的折磨会让患者自知能力降低,因而感觉到孤独和抑郁,。

低迷

神经内科疾病病程较长,药物疗效没有特别显著,又容易反复发作,这将带给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对此会表现的情绪低迷,甚至不配合治疗。患者治疗信心的丧失,将直接导致病情的严重恶化,影响初期的治疗效果。

2 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神经内科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甚至有智力障碍、走路不稳、偏瘫等疾病,要是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耐心和责任心,就很容易造成患者跌倒。同时也存在一些患者认为自己有能力下床,私自下床后却因没有足够的控制能力而摔倒。

脑疾病很容易致使脑袋产生麻痹,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会进食困难、喝水容易呛水。要是进食方式不对或者速率过快很容易导致窒息。

还有一些老年患者会患有间歇性老年痴呆,对这一类型的患者要是护理不到位,就会有走失等问题出现。

神经内科所使用的药物大多都是具有渗透性的,这样渗透性的药物就会对心脑血管的刺激程度较大,再加上神经内科患者的年龄层次过大,所以产生静脉炎的频率是颇大的。

3 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分析

护理质量的提高

根据调查显示,人们对护理的服务态度普遍较为看重。精神内科的疾病患者身体和内心同时忍受着巨大煎熬,有不少患者因为不能正视疾病,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焦虑、悲观等情绪。所以,在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中,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主动讲解病理,让患者以正确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病症。同时医护人员对待患者时要更加细心,多给患者正能量上的鼓舞。护理过程中的语言也要更加礼貌,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专业水平的提升

在日常的护理当中,如病人询问自身病情医护人员无法准确解释,就会让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水平产生怀疑。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对自身进行充电,多学习专业上的知识,并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知识,让患者安心治疗。

协调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在日常护理当中,医护人员应该通过沟通来让患者放松心情。不同文化下,不同年龄的人说话语气是不同的,为了能够和患者更畅通的沟通,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倾听患者心理上的不安,抚慰患者焦躁的内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住院的过程中,患者们可能会更加关注病理等问题,所以医护人员在交流的时候应尽量围绕于此进行交流。

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会给患者营造更加良好的心情,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因此,在患者入院前,病房应该及时整理出来,让患者在进病房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之情,也会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并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安抚。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给患者以安心、定心,让患者可以感性的去认识自己的疾病,主动的治疗,通过医护人员的个人行为,去影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治疗的时候更加轻松。面对越来越多的疾病产生,人们不要产生惧怕的心理,往往就是这种心理,才是最致命的的,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迟迟不肯面对自己的病,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更加会对家人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同时我们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良好的心态就是我们面对病魔的利刃。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2篇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3篇

1临床资料

笔者对2006年10月~2007年12月的大中小手术患者随机抽取100例进行调查,其中男36例,女64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为岁。文化程度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个人成分有:农民、工人、公务员、教师、学生、护士。

2调查方法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病情等情况不同,采用发放调查问卷、与患者直接交流沟通、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等形式进行调查,提问多采用开放式提问,让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不局限于问卷上的问题,患者可随意谈感受,了解手术前中后患者的心理需求。

3结果

手术前的心理需求

对手术知识的需求98%的患者谈到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认为“手术是动刀子的,能不做就不做”。担心手术意外,担心手术后效果,担心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担心手术费用高,冬天时担心手术室冷,担心衣服不方便,担心手术后需要照顾而拖累家人,渴望了解手术知识及相关信息。

希望被重视和尊重患者希望能得到医生护士的关心与重视,希望医生对他的病情了如指掌,希望医生对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属一样关心,希望自己在医院有熟人,继而达到被重视的目的。

手术中的心理需求到手术室后因手术需要而衣服时希望不要被暴露,希望医护人员保护患者的隐私。希望有人经常跟他们“聊天”而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有的患者提到“躺到手术台的刹那是最紧张的,心跳明显加快,恐惧心理加强,如果有可能真想打退堂鼓,不做手术了”。清醒的患者希望医护人员不要谈论手术的过程,有位患者讲述医生在手术台上说“出血这么多呀,凝血没问题吧?××医生你这么缝不对,拆了重新缝”。或者对学生说:“你过来练练”。这些在医护人员看似平常的话语却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情绪马上紧张焦虑,甚至血压升高、出血增多。患者还希望手术室环境好,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

手术后的心理需求清醒患者希望了解手术的结果,手术是否成功,几天能够恢复,术后饮食要求,患者家属及本人的注意事项,手术部位伤口的情况。希望房间安静、温湿度适宜,床铺舒适。疼痛的患者希望能尽

快止痛。希望有亲人守护在旁。

4护理措施

手术前的护理措施要调整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的顾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责任护士多和患者沟通交流,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情况、技术水平,介绍成功病例,介绍医院的收费标准(酌情),医院决不乱收费等。择期手术时手术室护士术前一天要做好术前访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麻醉方式、麻醉医生的情况、手术的安全性,用亲切温暖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及明天几点来接,并且全过程陪同等。

手术中的护理措施手术室护士要一直陪在患者身边,为患者摆,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合作,观察生命体征等情况,保持液路的通畅,必要时为患者吸氧,备好吸引器、抢救药,减少患者暴露,调节合适温湿度。对于清醒的患者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肢体语言,比如握住患者的手,抚摸患者的头,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轻轻地在耳边对患者低声安慰等,均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切勿与医护人员过多谈论手术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医护人员尽量用行动、手势、眼神等传达意思,以免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

手术后的护理措施手术室护士将患者送回病房后,如果是清醒的患者要向患者说明手术很顺利,也很成功,请放心休息。责任护士要检查患者的手术部位情况,掌握其他一切护理要点。要安抚患者,多巡视患者,对疼痛患者给予及时处理。待手术患者精神好些的时候,多向患者做健康教育,交代注意事项、用药知识、何时换药、何时拆线、何时复查等。

5讨论

按照“现代应激学之父”汉斯・塞利的应激原理,手术事件、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孤独都会成为一种应激源,引起患者身体的非特异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征,加重病情[1]。我们根据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加了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改变了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和护理的最佳状态。提高对手术的忍耐性,减少用量。同时也促使护士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收到了双赢的效果,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4篇

doi: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联系而发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随着医学成长,医学模式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标的转化,人不仅是生物人,而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生物身分、心理身分、社会身分、将影响人的健康,因而精神疾病就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心理是大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在健康的情形下,大脑能够客地反映现实,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况,适应社会,可是人在患病的情形下,不仅有躯体体征,其洞悉能力、情感状况、个性心理特点等心理现象均有所改变。精神科护士在护理模式由生物护理向生物-心理护理模式改变中,在护理体制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改变中能顺应需要,就必需学习心理护理学常识,因为精神专科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不单要把握正常人的心理规律,还要把握精神患者的心理规律,才能有用地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要改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观念,使其在护理精神患者时看到的不仅是精神疾病,而首要的是要考虑患者社会身分和心理身分对疾病的影响,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微细变化,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1]。作为精神科护士应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才能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护理工作。

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患者心理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对病院的一切都陌生,显示出惊恐、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况,也有的患者因为受病态支配否认有病,不愿住院而终日吵闹,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应用恰当的说话技巧去解决患者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护士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向他们介绍病室情形,住院制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并按照病情安置到合适的病室,向患者介绍同室的病友以求互相帮助,护士应经常收集患者需求,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能办到的必然要力争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使他们在院时能获得医院的温暖而安心住院。

病态行为的心理护理

精神专科与其他综合科不一样,护理的患者都是受症状支配的精神患者,所以应按照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对有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患者在他们情绪稳定时给予劝解,同时要向患者宣讲住院制度,必要时向他们讲解精神患者也要按照有无责任能力部分或完全责任能力给予赔偿经济损失。这样在很大水平上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减少冲动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对于拒食患者首先分析拒食的原因,按照分析的原因,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对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护士必然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主动配合,而且做到能够解决患者的现实问题,使其缓解症状。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自知力恢复的患者往往都对病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此时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把未来可能受到的挫折等考虑甚少;另一种则把未来人生看得相当复杂,他们担忧病情再次复发,怕回家后不能适应社会,怕同事亲友另眼看待,甚至感觉往后难以见人,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发生自杀念头。前者护士应向患者指出任何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有曲折,教他们有战胜困难信念及心理准备。对于后者护士应向他们做好精神卫生保健预防常识宣传,帮助他们找出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他担心病情再次复发的恐惧心理,教会他们如何去看待和处置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并帮助制定好家庭休养计划,在患者出院前向家人介绍精神病的护理常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使他们在出院后能够达到健康人的心理,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家庭。

总之,对精神患者的护理要细心周密,常不断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做好心理疏导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他们受幻觉、妄想支配发生的症状,而且按照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工娱治疗、音乐疗法,加以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的症状得以很快缓解。把握好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心理上给以支持,在临床护理上应想方设法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暗示,应用综合措施收到理想的效果。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5篇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虽然经过正规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免于病症的威胁,但是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所以在当前的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到2020年左右会迎来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高发期,因此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对于冠心病的护理研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也是当前医护工作的核心基础。

1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经过时间的长期积累而逐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多,从而造成动脉腔狭窄,使得血流受到制约而出现减缓,引起心脏缺血和心绞痛病症。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主要作用就好比一个永不停止的工作泵,随着心脏的收缩来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使得血液之中存在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身体各个器官,以供各组织和细胞代谢的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心脏自身的影响与氧气又是如何补充的呢?通常都是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了两条动脉,从而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条血脉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但是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各类脂质代谢不正常,使得血液中的脂变较为严重,使得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逐步产生了一些类似于粥状的脂类物质,从而使得动脉管出现硬化病变,进而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心脏堵塞病症。

2冠心病护理措施

心脏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运动治疗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治疗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恢复门诊治疗阶段和社区家庭治疗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早期康复治疗方式,通常都是在监护病房进行的治疗过程。在这个阶段的治疗中主要包含了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治疗两个方面,在这个环节一般要对病人的活动强度进行控制,使得代谢当量约为(METS)[1METS=(kg・min)],在这环节的病人活动中,主要包含了生活、进食、大小便以及简单的上下肢运动等。而活动的时候所引起的血脉流动通常都是以力学性质进行改变的,同时心率不能够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一般在这个环节之中,是不能够出现其他任何症状的过程,心电图也没有缺血现象进行改变的模式。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焦虑心态下的心理护理。这种心态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生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急活交感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并发症和多发症,进而造成了不良后果与影响。由于现阶段的冠心病分析中,常常会出现患病者由于脑力过渡、精神疲劳和对自己病症是否能够得以治疗出现焦虑心态,这就造成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等心态的产生,使得原本不怎么严重的病症变的更为严重。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要在工作中充分的了解患者的个性心理,讲述有关本病的认识,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稳定情绪,使得病人能够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6篇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心理护理

如烧伤患者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肉体遭受巨大摧残的同时,常常伴随有强烈的精神创伤。剧烈疼痛、创面暴露。直观恐怖,使患者在心理上难以承受。因此,作好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观察、分析不同时期出现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心理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对生存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惧,对疼痛的畏惧,对翻身的紧张心理和采取暴露疗法的羞涩心理。针对患者常有的心理,应特别注意做好心理方面的护理,护士应态度和蔼热情,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用治愈的病例和实际的事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安心治疗,战胜疾病直至康复出院。

如果轻视心理护理这一环节就会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失。我曾遇到这样一位患者,诊断为子宫壁间肌瘤,需要手术治疗。当术前准备完毕,入手术室进行麻醉时,由于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加之连日来睡眠少,又不思饮食,在麻醉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休克”。手术不能进行,只好抬回病房。事后经了解家属才知,是因为患者以为自己患的是子宫癌瘤,又担心手术不成功,精神负担很重,影响了饮食与睡眠。患者整日处于紧张的恶性心理状态,这次手术是在家里人的劝说下才勉强来院准备做的。因而,终于导致术前“休克”这种后果。究其原因,除个体素质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护理人员忽略了心理护理。该患者的责任护士曾单纯认为只要及时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般的安慰就行了,患者不会再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该护士却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因素这一重要环节,因而才酿成前述恶果,使患者痛苦倍增。后来,由于责任护士对她进行了耐心的思想工作,把心理护理溶于其责任护理之中,使患者解除了思想负担,消除了紧张的情绪,又重新做了手术,1周后拆线而痊愈出院。

上述实例说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起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心理护理会起到某种特殊的决定作用。患者在患病时,如果有护理人员良好的指导和启迪,自然会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心理状态,取而代之的是很正常的心理状态,一定会配合和接受治疗的,对疾病的诊治很有益处。相反,患者如果总是思虑万千,悲观失望,必然会处于恶性的心理状态,使疾病每况愈下。因此,帮助患者消除顾虑,活跃情绪,端正对疾病的态度,用心理护理的办法,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使患者能配合和接受治疗,尽快康复,这就是责任护理对患者应尽的心理护理责任。

通过上述实例,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名责任护士,如果忽略了心理护理这一环节,那么责任制护理必然会落空。因为心理护理是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有利保证。而责任制护理是进一步调动每一个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措施。只有很好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性。

心理护理要求每个责任护士,都要对自己的负责的患者的身心健康全面负责。对患者要做全面的详细调查了解(其中包括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治疗、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状况等),依据所收集的资料及护理检查,结合其诊断、治疗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综合,制定出有效的护理计划,原则及注意事项。责任护士在实施责任护理时,要抽出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谈,详细了解和掌控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由于责任护士经常与患者谈心,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的和蔼可亲,产生信赖感,心理紧张和忧虑的情绪自然 会逐步消除,建立起正常的精神状态,自然会出现心理护理与治疗的好效果。

综上所述,充分证实了心理护理在责任制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①心理护理会进一步融洽医患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患者和医务人员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出良好的医务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②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精神负担,增强其抵抗病魔的信心,有利于配合临床治疗。③心理护理是责任制护理的有利保证,必须贯穿于责任制护理的始终。④心理护理应该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其他护理办法密切结合,以便更好地发挥护理工作的综合效应。

参 考 文 献

[1] 胡长美,张秀云责任制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作用.现代医学,1986,(04).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7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心理护理;医疗;应用

[DOI]

在护理管理中加入心理学的应用对于护理质量、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护理心理学不仅研究患者的心理,而且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素养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整个护理队伍的形象提升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和调动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1 护理管理中心理护理的意义

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凝聚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人际关系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部分医疗系统在护理人员管理模式上基本采用的是护理部主任和不同科室的护士长共同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有效运用心理护理能够在工作中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护理工作氛围,营造良好的护理管理机制,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也有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需要在工作中有效推进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最大程度的激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和谐的护理关系。

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疲劳状态

当前我国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中绝大部分是女性,他们具有自身独特的心理状态。女性护理人员不仅在工作中承担着较重的压力,在家庭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长期从事这样沉重的体力工作,对于女性心理健康或多或少会产生各种影响,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对于工作状态的正常发挥也有不利影响。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等,都能够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疲劳。

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随着医疗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临床病种在逐渐增多,医院病床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和责任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护理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一些常规的护理工作如给患者翻身、导尿等工作被认为是低下的工作,给护理人员心理上造成了部分创伤。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引入心理护理,通过有效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等方法来辅助护理工作的开展,调节护理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消除护理人员的自卑心理。

2 护理管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针对当前护理工作人员不仅承担着沉重的工作和家庭负担的现状,医疗系统各级领导尤其是最基层的护士长要正确认识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长期繁重工作导致的心理疲劳的状态。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护士长要将重点放在护理人员的心理缓解上,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思考问题,科学编制人员值班与排班工作,争取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得到良好的休息,积极为护理人员创造轮休条件。对于夜班和值班护理人员,护士长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饮食、休息等方面做到周密考虑,尽可能缓解护理人员疲劳。同时,护士长还要尽可能多的关心每一名护理人员的生活,了解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态,了解护理人员的个人生活习惯,通过创造适合护理人员个人情况的奖励和福利待遇来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存在感。对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护士长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护理人员来解决,让大家能够感受到集体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关心和爱护的。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心理护理需要护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正确协调科室人际关系,将科室护理人员团结在一起,从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对于原则性问题护士长要坚持科室利益至上,对于个人问题或小事要坚持以发扬风格为主,不要苛求于人。在工作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调动全科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正确处理全科护理人员工作关系,协调与外部之间的各种关系,运用科学的管理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正确引导科室护理工作的进展。不断增进科室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感情,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在生活中引导大家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在工作上引导大家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促进整个护理团队能够在心理上保持一致。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不仅能够达到激发护理队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使整个护理队伍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增加同事之间的信任感

有效的交往与沟通的基础就是信任。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要充分的信任护理人员,尤其是一些年资较高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长应该指导护理人员大胆的开展工作,对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成绩要给予适当的赞赏,在条件允许下可适量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对于护理人员在工作出现错误时,应该给予恰当态度的批评,尽量以激发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批评目的,必要时要勇于承担她们工作中的部分责任,这样才能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与欣慰,进而使其在工作中更有激情。

优化德育方式,培养良好职业素质

在心理护理中,通过德育来有效激发护理人员内心深处的道德信念,进而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在平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长要时刻将强调医风医德理念,让护理人员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其自身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意义,以此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及光荣感。在护理工作中要诚心诚意地为患者服务,要建立起怜悯、同情患者的心理品质,并和患者建立起深厚、诚挚的感情,在有效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让其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结 论

在护理管理中要从实际出发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全面培养和提升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采取上述心理护理措施,不仅能够让护理人员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而且还有效的提升了医院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8篇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热引起的急性风湿性心脏炎致心脏瓣膜的炎症性损害,形成瓣膜增厚,粘连。本病多见于女性。

临床表现:活动后的心悸,气促,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劳累后出现咳嗽,咳带血丝的痰液,声音嘶哑,尿量减少,下肢浮肿(晨起减轻,午后加重)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二尖瓣狭窄的病人可出现“二尖瓣面容”即两颧呈紫红色。

1 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做适当的运动。当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但应嘱患者适当的翻身,肢体适当的运动,以防栓塞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重度心衰患者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一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心衰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风心病为慢性疾病,为了促进患者机体早日康复,鼓励患者多进高热量、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但心衰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宜软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并限制钠盐摄入。严重心衰患者要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当出现水肿时,水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1500ml之内。

.输液时因注意滴数及药物反应

无心衰患者滴数60-80滴min,出现心衰时根据患者心衰轻重一般10-30滴min,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滴数。对于强心利尿药的使用,要注意心率,血压的变化及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二联律等。并注意有无困倦、虚弱、嗜睡等低血容量状态,一旦发现异常,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氧气的使用

风心病发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当发现心衰时,缺氧症状明显,可采用鼻导管给氧,有肺气肿的患者可给予50-70的酒精入湿化瓶吸氧,对长期慢性缺氧患者宜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严重缺氧而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给予间断高流量吸氧4-6L/。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排便困难,要使患者保持每天大便1次的习惯,便秘时给予开塞露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口腔及皮肤护理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9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管理不断发展,无论是管理体制、管理服务理念、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经济管理及护理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长期以来,医院护理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影响着临床一线护士的稳定,制约着临床护理的良性发展,比如实行编制人员与招聘人员的身份制管理,奖金分配与医生的差异,职称的晋升按工作年限,倚重考试和论文存在着形式化等。就对本院护士从业状况的调查显示,60%的护士认为收入不能体现其劳动付出,50%的护士认为薪酬没向一线护士倾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的发展。

1 护理质量的控制与监测 科学的设置护理岗位,按需设岗,以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等要素,对岗位所需护士的条件进行分类,使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从而解决护士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2 护理质量评估 其最终目的是让所有护士都能按标准准确无误地执行。传统的护理评估,由于检查科室的应对性和检查专家的非专业性,常常不能真实反映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采取常态评估方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动态质量控制,实时监测,动态监控薄弱环节、重点环节及重点科室,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3 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保证和提高护理的前提,也是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定期做好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则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10篇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要求医护人员要对生理因素对产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了解,对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所产生的影响给予充分的重视。处于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状况都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充分了解该类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分娩和母婴的预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处于分娩期分产妇的心理特征和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以及相应体会进行总结分析,帮助临床对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征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临床对分娩期产妇进行更加周到的护理,使产妇在分娩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分组研究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抽取来我院就诊70例处于分娩期的产妇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划分在A组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41岁,年龄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岁;该组研究对象中孕周最长者42周,孕周最短者33周,平均孕周周;其中包括26例初产妇和9例经产妇;划分在B组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42岁,年龄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岁;该组研究对象中孕周最长者43周,孕周最短者32周,平均孕周周;其中包括24例初产妇和11例经产妇。所抽取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资料,进一步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5例,采用常规方式对A组产妇进行护理;在A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模式对B组产妇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在分娩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数据处理: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P<时,可以认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A组产妇,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处于分娩期的产妇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紧张、焦虑、恐惧、委屈。针对该现象临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对孕期保健工作一定要予以积极开展,产前宣教工作也不容忽视。妊娠期妇女虽然会出现明显的心理以及生理变化,但是基本上属于健康状况,可以说是正常人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产妇在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还要将分娩前后的相关情况向产妇进行介绍,使她们的紧张情绪得以消除。在产前开展有效地宣教工作能够使产妇思想顾虑得到消除,树立其分娩信心。②助产人员在产妇进入待产室或者是产房之后应该用热情的态度去迎接产妇的到来。将待产室或产房的环境、相关的医护人员、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情况向产妇进行介绍。让产妇能够尽快对新环境予以熟悉、使陌生感得以消除,并且还要对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热情和耐心的回答[2]。③若是能够得到产妇的信任以及配合能够使产妇的恐惧感得以消除、使产妇的安全感增加。医护人员要多与产妇沟通,维持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除此之外,在产妇进行各种检查时,在操作方面要尽量轻柔熟练,对产程进行主动细致的观察,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予以处理。使医护人员与产妇之间的关系尽量融洽,对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帮助,会使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预后得到减少。④在产程中无论医护人员做何种检查或是处理,均应及时将其作用、目的以及必要性向产妇及家属进行解释。让产妇和家属能够对产程进展中宫缩、宫口以及胎儿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使产妇感受到所有人均为她服务,均以她为中心[3]。

总而言之,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处于分娩期的产妇进行护理,可以使产妇在这一特殊阶段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保证顺利生产,使母婴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具人性化。

参考文献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11篇

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方面,它既要研究护理情境下“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要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二者均不可缺。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紊乱,病人大都存在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情况。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沟通,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病人紧张的心情得到松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所以,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地医疗和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因人而异,势力利导,进行心理护理。护士首先要十分注意自身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护理人员的严格要求。

1在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几点

尽职尽责,态度和蔼做事认真负责,做到体态语言优美,面部表情平和易亲近,发自内心的为病人做实事,尽可能做到既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又考虑到技术操作的要求。

热心、积极、主动的搞好医、护、患三者关系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除了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外,还要尽可能让病人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如:天冷时给病人加条毛毯,弄个热水袋,对病人多句问候,多点关心,让病人感觉多点温暖。

多了解病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充当的社会角色各不相同,社会背景、经济状况都存在差异,躯体方面的任何疾病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各类病人的心理变化差异很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尽量对病人的家庭环境、文化、生活习惯、病情、情绪状况等有所了解,这样就更能够促进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

做好协助医生诊治、协调好医患关系在协调好医患关系之前必须先处理好护患关系,病人只有在充分信任你以后,才能够相信你所说的话、做的事,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采集到病人基本资料,更好的协助医生,帮助病人。从而促进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

做病人的知心人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建立浓厚的感情,理解同情病人,换位思考,想想假如现在是自己的亲人来看病,自己怎么做才能让病人感觉最舒服、最满意。

细心做每一件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有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使我们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但是有些差错,有些事故,则是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就必须靠医护人员的高度自觉性和慎独精神以及严谨的医德来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到既不违反各项操作的规范,又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利益着想[1]。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尽我们最大的能力给予病人多点关心,护理人员的举手之劳能在临床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俗话:“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其次,它能减少医患纠纷,在平时工作中确确实实做到细心周道,将心比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就能更容易地化解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再次,它可以减轻一些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些护理工作如:给病人翻身等一些非职业化的操作,患者家属完全可以替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家属便会自愿、主动地帮助护理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节省护理人员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劳动强度。最后,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能够促进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医护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2]。所以,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采取恰当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满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而良好的生理状态,又可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造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疾病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大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新晨

【参考文献】

心理护理计划书范文 第12篇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录的4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对其临床心理状况及护理效果进行回故性分析。40例患者年龄范围42-60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女性患者。检查双侧乳腺,患者病症表现为肿块、溢液、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等,多数患者存在多种症状并存的问题。

心理观察:详细统计乳腺癌患者临床心理状态,及造成异常心理的因素,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持续1个月心理护理,回访调查患者心理情况,对比护理前后差异性(P

2结果

本次心理观察发现,乳腺癌患者心理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抑郁、自卑等,其它心理:怀疑、悲观、绝望,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护士采取医患沟通、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式,本次治愈28例,显效10例,无效2例;2例患者经延长护理时间,心理状态均恢复正常。本次护理后总有效率95%,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说明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

表1:40例乳腺癌心理护理观察

紧张 恐惧 抑郁 自卑 其它

护理前 28 30 16 22 10

护理后 2 2 0 1 0

3讨论

乳腺癌患者心理观察

健康调查发现,女性是乳腺癌的主要发病群体,占99%,严重危害了女性健康水平。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等共同构成,乳腺腺上皮组织形成恶性肿瘤之后,则会对乳腺系统造成异常病症。现代医疗认为,除了对女性患者采取治疗方案外,还要重视女性患者心理状态问题,及时发现心理异常且采取护理方式,引导女性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多方面促进病症恢复。

乳腺癌患者护理

医患沟通:护士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配合护士展开一系列的护理功。例如,对于已得知病情的患者,应主动与病人沟通交谈,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安慰与鼓励患者,使病人对乳腺癌有正确的认识。

心理疏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慎重、科学、耐心的解答,以沉着、冷静的态度疏导病人的不安情绪,排除不利于乳腺癌治疗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定期疏导患者心理,使其掌握正确的治疗观念,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