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提供一些关于徐州会战的资料

1.帮忙提供一些关于徐州会战的资料

1938年1~6月,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 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另3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旅)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

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 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徐州以南地区作战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

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 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

9~10日,日军第13师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 12日向?屎印º臃较虺吠恕5谖逭角缘?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

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 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

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徐州以北地区作战 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

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

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 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台儿庄地区作战 3月20日,日军第10 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不顾第5师和第10师长濑支队在其两侧进攻受阻,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

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

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

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

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徐州附近地区作战 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

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4月18日,日军第10、第5师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2集团军和第20、第3军团及第27军团第59军实施牵制性进攻。

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5月5日,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

在南面,第9、第13师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 进攻。 在北面,第16师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14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10师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114师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

由于日军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

19日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6月6日占领开封。

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9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 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

会战结束。 此役,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

2.淮海战役的诗词

(第一首)作者 无名氏淮海鏖兵举世闻,枪林弹雨度晨昏。

尸山血海司空见,嫡系王牌一例吞。梦里慈亲叮遍遍,觉来俘虏押村村。

千金难买军人笑,“总统”终于挂泪痕。译:淮海大战期间,枪林弹雨的,白天都好像黑夜。

战士的尸体到处都是,血流的到处都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被全部歼灭。千金也难以买来人们的欢笑,此时的总统脸上挂着眼泪。

(第二首)佚名运筹帷幄指挥神,战役连三捷报频。克锦困长敌丧胆,夺营陷沈庶翻身。

黄淮激战贼酋缚,徐蚌鏖兵匪骸陈。破垒攻坚袭保口,围城掠地靖平津。

译:运筹帷幄的指挥者很神勇,三次战役每次都传来捷报。题的克星使敌人闻风丧胆,夺下营口攻战沈阳平民翻身做主人。

攻破敌人的保垒,围住敌人的城池占领天津。(第三首)佚名硝烟淮海战旗翻,时代狂飙不等闲。

号令一声惊宇宙,旌旗百万夺雄关。兵那惧徐州险,开路先歼碾地顽。

重振山河催战鼓,天兵横扫凯歌还。译:准海战役中石首烟满天,一声的号令一一声宇宙震惊,百万的军队很勇猛夺下城池徐州地势险要开路的先锋很厉害,解放军重振山河横扫敌人胜利而回。

扩展资料:纪念淮海战役的现代诗不懂战争的喧哗着从没经历死亡的聒噪着而你们却一言不发名字是后人刻在石上的绿色的阴字,是希望么是希望,血换来的希望一个个名字后面多少妻子冰凉的心窝多少母亲凹陷的凝望多少父亲再也刨不出的儿子多少儿女再也唤不回的爸爸当年你们用生命换选择一头扎进枪林弹雨被打穿的躯体,长眠了血雨腥风都成了故事如今我们用什么做选择呢不该是健忘的大脑不该是麻木的双眼今天我们为你们而来我们本就是从你们而来啊你们头也不回的就是我们的方向你们鲜血洒过的我们要用心守护如果有一天再相遇就让我们围坐一起你把故事从头再讲我把故事给你续上。

徐州,诗句,战役

3.赞美徐州的古诗

赞美徐州的古诗有: 1、元代 萨都剌《彭城怀古》 2、宋代 苏轼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3、宋代 苏轼 《江城子.别徐州》 4、作者不详的《情怀徐州古八景》 5、宋代 吕定《戏马台》 6、北宋 陈师道《登快哉亭》 一、彭城怀古 元代 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

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锺。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译文 古老的徐州啊形势极为险要,这里曾经消磨了多少豪杰英雄。遥想身披铁甲的双瞳人项羽,身跨乌骓驰骋千里流血流汗,率众浴血奋战营帐如云; 最终四面楚歌八千人风云四散乌江自刎,想必他那冤魂啊,怎肯撇下八千江东子弟的阴魂而自过江东。

到而今只有黄河如带蜿蜒于远方,纷乱参差的山峰高低逶迤起伏如龙。 取得胜利的刘邦陵阙而今也秋风萧瑟,禾黍离离长满关中。

当年项羽操演兵马的戏马台已残破不堪,燕子楼上空留风流韵事的传说,早已人去楼空。 人生百年如秋风中的匆匆过客,暂且开怀畅饮一饮千盅。

回望夕阳照射着凄凉的荒城,独自倚立阑干目送着远去的飞鸿。 作者元代著名蒙古诗人萨都剌,少年得志,趋达人生颠峰。

赴任江南路经徐州时,怀念先祖马上功业,感念项羽纵横九州,俯瞰古彭四野群山,吊古伤今、感慨人生,英雄豪迈、吟成绝唱。 该词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著名歌手韩磊演唱,取名《一饮尽千钟》(木兰花慢•彭城怀古)成为徐州城市推介歌曲。

二、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宋代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

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

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三、江城子.别徐州 宋代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 译文 流落在滚滚红尘中,人在天涯,思绪无穷!已经相逢了,可在一起时候的欢乐却是那么短暂。

在我临行之时,握着佳人纤细的玉手,欲语还休,只得流泪对着漫天飘零的落花。想要问温暖的东风还留下多少?春天纵使还在,与谁共赏呢? 隋堤在阳春三月里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

我却要在此时和向北归家的鸿鹄背道而驰,远去南方的吴中,回头远望这第二故乡般的徐州,我心潮澎湃。清澈的泗水和徐州的淮河相通,我想要把相思离别的眼泪寄给徐州,却是流不到楚江的东面啊! 四、情怀徐州古八景 作者不详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 黄茅岗上金丝柳,红杏花开燕子楼; 戏马台前笙细细,云龙山上乐悠悠; 九里山前高项战,白云洞中静安修; 子房山居清福地,王陵母冢万古留; 楚汉相争今何在?惟有横波水东流。

这首古诗作者不详,说的是徐州古时候叫彭城,从来就是个打仗的地方,有文字记载的就有200多次。 此诗说的是旧时徐州的八大景观:黄茅岗、燕子楼、戏马台、云龙山、九里山、白云洞、子房山、王陵母冢。

戏马台,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上,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 五、戏马台 宋代 吕定 据鞍指挥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 译文 横刀勒马指挥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往日在中原一带经历过多少次的战争,英雄角逐亲手推翻了暴秦的统治,最终还是悲歌"逝骓",感慨四面的楚歌之声。

英雄的往事像过眼的烟云,至今英雄又何在?戏马台前寂寞冷落只有青草丛生。回首云龙山郁郁葱葱高高矗立,黄河的流水悠悠,依然环绕这古老的彭城。

六、登快哉亭 北宋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译文 一条蜿蜒曲折的江水,绕着城墙缓缓地流淌;泉水穿过乱石,溅起阵阵水花,发出哗哗的声响。远处,西下的太阳刚刚隐入地平线,层层暮霭就遮住了重重山冈。

那空中的鸟儿急忙地飞翔,不知道它要飞向何方;天上飘浮流动的白云,是那么的悠闲,和我。

4.有关徐州的诗句

诗词以苏轼的居多 也不知道是赞美还是啥的,你自己看吧

《放鹤亭记》

彭城驻辇廑河防,

咫尺云龙戏马旁。

本意原非是山水;

偷闲聊复访苏张。

翠峰夏首关林叶,

绿野风清泛麦芒。

底事今来艰四句,

为民筹济为民伤。”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

作者:苏轼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题云龙草堂石磬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

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

登云龙山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石炭并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江城子·别徐州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永遇乐(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dǎn(音)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有关徐州战役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