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凌烟阁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1.古代诗词中凌烟阁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北周•庾信《庾子 山集》十四《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 道碑》记:“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

凌烟阁是帝王表彰功臣的地 方,里面图画功臣之像。唐太宗、代宗等都曾有绘制功臣像於凌烟阁之 事,后因以为典,或赞扬功臣,或指宦途险竣,或反用其典,发功名似流 水之叹。

元•赵禹圭《双调•雁儿落过清江引碧玉箫•美河南王》:“厌 市朝车马多,羡凌烟功劳大。”这里便是称誉河南王功高。

元•邓玉宾 套曲[正宫•端正好]《伴读书》:“白 鹿坡前元戎将,五更鼓角声悲壮。比及到凌烟阁上功臣像,经了些阔剑 长枪。”

这里便是说功成名就就要经历千难万险。元•刘敏中[正宫•黑 漆弩]《村居遗兴》:“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

便宜教画却凌烟,甚 是功名了处?”在这儿则是叙述功名皆空。

关于凌烟阁的诗句,描写凌烟阁的诗句,李贺凌烟阁诗句

2.谁帮我解释下一句诗叫“请君暂上凌烟阁

请君暂上凌烟阁出自朝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

全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

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问而不答,留一

悬念.

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书生”不再想当书生,而是投笔从戎,谋求以

“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镇、实现统一

的责任感.但对作“书生”没有出路的愤激之情,也表现得很强烈.在那山河

破碎,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一般地说,拿笔杆子不如“带吴钩”.何况李贺这

位书生连考进士的资格也都因父亲的名字中有个“晋”字而被剥夺了呢?然而

要立战功也并不容易.他反问道:“何不带吴钩?”那么,究竟“何不带吴钩”

以两问成诗,声情激越,为七绝创作别开生面.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这首诗是李贺恨自己是个文弱的书生,无法为国家建功立业。

诗句,凌烟阁

3.凌烟阁是什么意思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字,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

24功臣: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禹、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峤、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本名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世绩、徐茂功都是他)、秦琼(字叔宝)

注: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表彰郭子仪中兴之功为他在凌烟阁塑像

最有名的相关诗句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4.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候 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出自李贺的《南园十三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

原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扩展资料: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诗人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种气概十分豪迈。

“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不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两句,诗人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

此外,它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

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非常不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南园十三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

5.谁帮我解释下一句诗叫“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是什么意

南 园 其 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

①吴钩:一种宝剑的名称。

②关山五十州:唐代当时大约有50个州在藩(fān)镇(掌管当地军政、民政、财政事务的机构)控制之下。

③凌(líng)烟阁(gé):唐太宗曾在长安凌烟阁上画开国功臣24人的画像。

④若个:哪个。万户侯:古代封侯要封赏给一定户数的人家,万户侯是封赏最多的。这句是说有哪个书生能成为万户侯。

译文:

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

【品评】

前两句用反问语气,“何不”直贯下句,从语法结构看,两个诗句连接起

来是一个完整句子: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问而不答,留一

悬念。后两句又用反问语气,“请君”直贯下句,必须一口气读到底:请君到

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问而不答,留一

悬念。

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书生”不再想当书生, 而是投笔从戎, 谋求以

“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镇、实现统一

的责任感。但对作“书生”没有出路的愤激之情,也表现得很强烈。在那山河

破碎,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一般地说,拿笔杆子不如“带吴钩”。何况李贺这

位书生连考进士的资格也都因父亲的名字中有个“晋”字而被剥夺了呢?然而

要立战功也并不容易。他反问道:“何不带吴钩?”那么,究竟“何不带吴钩”

呢?以两问成诗,声情激越,为七绝创作别开生面。

〔解说〕

李贺是一位有远大理想的诗人。他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平定藩镇叛乱的宏伟志向,不想只做一名书生。

有关凌烟阁诗句

上一篇:关于香的诗句 下一篇:重楼的诗词歌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