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带有"思无邪"的整篇是什么?

1.诗经中带有"思无邪"的整篇是什么?

诗经

鲁颂·駉之什

○駉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々。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有駜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燕。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

○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旗。其旗茷々,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々。其马蹻々,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2.“思无邪”的出处及解释,孔子为什么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

《论语·为政第二》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也就是说要“修辞立其诚”,要求表现真性情,也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庞杂的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二是从思想上说,“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这里要说,孔子认为这句诗可以包括全部《诗经》意义。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说这个标准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叫,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还要加一个“非礼勿思”。实质也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个“仁”要比这五个“礼”所规定的范围要广.

我个人觉得解释的世俗些,可以理解为《诗经》绝大部分写男女情爱之事,但是内容都是纯真无邪的,没有淫邪的成分。

诗句,思无邪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原文】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出处】

《论语·为政》。

【译文】

《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思想内容)。那就是:中和雅正。

【注释】

1、《诗》三百:即指《诗经》。《诗经》在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只称《诗》,或《诗》三百、《诗三百篇》等,在此之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的典籍就被尊称为“经”(最初有所谓的“六经”,即《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春秋经》,《书经》即《上书》,简称《书》,《礼经》包括三本典籍,合称“三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又有《大戴礼记》《小戴礼记》两种),《易经》即《周易》,此前一般称《易》;《乐经》早已失传,实际上就只有“五经”;后来又有所谓的“十三经”,指《诗经》《书经》《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中《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三部典籍合称“春秋三传”,一般分别被简称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释《春秋》的著作,《论语》《孟子》再加上从《礼记》中抽取出来的《大学》《中庸》两篇,合称“四书”,《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于是才被尊称为《诗经》。《诗经》被称为“三百篇”,只是言其大概数量,取其整数,并非实数,《诗经》实有305篇诗歌,标目311首,其中有6首则是“有目无诗”。

2、一言以蔽之:宾语前置句,即“以一言蔽之”。以,介词,表对象,用;拿。一言,一句话。蔽,总结;概括。之,人称代词,它,指《诗经》的思想内容。

3、曰:判断动词,是;就是。

4、思:语气助词,用于语首,无实义,兼有补充音节的作用。《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5、无邪:中和雅正。邪,邪僻;不正。

(1)无邪僻;无邪曲。《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史记·李斯列传》:“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宋朱熹《恕斋记》:“盖饰不过侈,而简不至陋;起居便适,而视听无邪。”巴金《灭亡》第六章:“她刚要猜想这是什么事,但另一个念头立刻捉着了她,她底美丽的脸上又出现了无邪的娇笑。”

(2)我国古代诗教的一种观点。谓诗的最高标准是中和雅正,谓之“无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诗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文献通考·经籍五》:“盖知诗人之意者,莫如孔孟;虑学者读《诗》而不得其意者,亦莫如孔孟,是以有‘无邪’之训焉。”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如 中国 之诗, 舜 云言志,而后贤立说,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无邪所蔽。”

(3)指物体中分没有偏差。《周礼·考工记·弓人》:“凡为弓……析干必伦,析角无邪。”郑玄注:“亦正也。”

有关思无邪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