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美术馆的句子有哪些

1.形容美术馆的句子有哪些

接触艺术品对我们大有裨益,甚至会对你有所启发。但可别误以为仅仅到了美术馆,站在伟大的艺术品面前思考一下,你的艺术体验就理所当然地很有意义了。要想真正有所收获,你需要通过理解作品,被作品感动,才能与艺术之间产生一种更私密的联系。

过分的纯粹伤害了美术馆。艺术要产生意义,必须和真实的世界产生联系。“并不是说艺术应该在像被轰炸过似的破破烂烂的地方欣赏,”艺术批评家杰瑞·萨尔茨(Jerry Saltz)公允地评价道,“而是说除了白立方之外,应该还有其他方式来呈现艺术,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表现方式上。”但矛盾的是,大多数美术馆那种宁静、一丝不苟的气氛,并不适合解说或阐释艺术品的内涵。通过讲解背景故事、交谈、表演、开派对等方式,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可美术馆洁净的墙壁和安静的环境,会令这些行为显得不合时宜。然而,要想让观众在美术馆里感到更自在和舒服,可能正需要这样的引导。

“白立方”这个词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出现时,指的是那种宽敞、干净、没有色彩—— 因而很纯粹——的白色空间,一个没有任何干扰的场所。在白立方里,只有你和艺术作品静默独处,中间没有任何阻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白立方本身竟成了目的,给了美术馆方和艺术家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借口。结果,白立方的包围开始让人感到隔绝,它的干净让人觉得好像消过毒,进入美术馆也总让人感觉好像进了实验室一样。白立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反而开始代表一种呈现艺术的方式。这种转变对美术馆参观体验造成的深远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2.汪国新画中的诗词?

汪国新是中国少有的全能型艺术家。

国画、油画、连环画、版画、诗词、书法,都自成一派,画坛前辈华君武先生盛赞其“诗书画石俱佳”。汪国新常常为自己的画题诗,他的诗也几乎离不开画。

童年时期,父亲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催生了汪国新朦胧的艺术梦想。然而9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他而去。

“我只读过六年小学,一年学费3块钱,一共是18块。”言语间,辛酸夹着自豪。

即使在成年后,汪国新的生活一度仍处于贫困中,“30岁以前甚至没有吃过一顿饱饭。”虽然生活艰辛,但汪国新从来没有放弃过书画的练习。

汪国新汪国新饮长江水长大,深深眷恋着长江。作为画家,他一直以长江人物和景物为主要创作题材。

1980年10月,汪国新和他的作家妻子背着1岁多的儿子,带上军壶、干粮、氧气瓶等简陋的生活必需品,踏上长江采风的漫漫征程。那时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只有70多元,他们只买得起5等舱的船票,而3元一晚的旅馆也成了他们一笔巨大的开销。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千难万险,到达了母亲河的源头,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他们又以惊人的毅力,连续20余次往返,沿途搜集素材、体察民情。汪国新在《速写本赞》中写道:“卷收巫峡千峰雾,笔点出城万户灯”,出行采风的劳累,贫穷造成的艰难,高山缺氧的危险……汪国新耗尽10年心血编绘的10集1666幅连环画《长江三部曲》终于在1991年正式出版,在中国连环画的各项评奖中,获得文学脚本和绘画艺术最高奖,并在瑞士国际连环画节上获特别荣誉奖。

为弘扬民族文化,汪国新创作了一批描绘中华万千景象、表现龙的传人特有精神气质的巨幅国画。如《华夏英杰百图》、《水浒人物》以及《延安岁月》、《精忠报国》等几十幅巨作。

他在创作中善于吸纳古今中外的绘画精华,独辟胜境,开创新意。1988年,41岁的汪国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后来又陆续创作《80米水浒长卷》、《红楼梦长卷》、《三国演义长卷》、《长江万里158米工笔长卷》、《240幅三国演义画》、《华夏英杰百画》以及有关孔子、关公作品系列等上万幅作品。

20多年来,汪国新的长江系列绘画可分为三个创作高潮:第一个高潮是长篇连环画《长江三部曲》;第二个高潮是百米长卷《长江万里风情图》;第三个高潮是以历史人物关公为主角的长江人物画。这三个高潮恰似“大江东去浪千叠”,一浪高过一浪,滚滚滔滔,气势壮观。

美术馆,诗句,中国

3.张蓦诗词

张蓦是书法家,不是诗人。

三元堂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66年生于新疆,二十六年笔耕。

人物简介

笔法清秀飞渡,气象在字里行间瞬息万变,使人强烈感受到书法艺术动人心魄的魅力。师从新疆著名书画家龙清廉、翁伯祥、李鸿仪、袁子良等老师的亲临执教,深得其法。1986年报考中国书法函授大学系统的学习了书法理论和书法技艺,1989年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总校优秀学员。其行草作品入选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助教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得到书法大师启功、欧阳中石等先生的指点。

4.郭沫若给绵竹年画题诗

1963年3月12日,绵竹年画在中国美术馆展览,郭沫若观后赞叹不矣,欣然作词:《西江月》:

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

门神皮影真好看,回忆幼时过年。

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有子瞻。

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漫。

(注:"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有子瞻",郭沫若认为,四川之所以能出汉代扬雄、司马相如、宋代苏子瞻(东坡)这样一批文化巨匠,就是因为四川有象绵竹年画一样很深的文化积淀,才孕育出了这批文化伟人。既说明绵竹年画的历史至少可以推到汉代之前,又说明绵竹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就这段记载来看,郭沫若观后赞叹不矣,欣然作词。应该是口述,不是书写。

郭老文采了得,诗词张口便来。况且写字还需事前有所准备。

5.唐寅的《和沈石田落花诗》的解析和写诗背景

背景

唐寅的落花诗为和作。明弘治十七年(一五O 四)春,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和诗。史载唐寅的和作为七律三十首,各种唐寅诗文集的刻本都有收录,周道振、张月尊所辑校的《唐伯虎全集》将其收入原集部分。但根据唐寅每次书写的墨迹,有很多落花诗句与原集中所收的并不相同,显然经过修改。据统计大异者有十七首,《唐伯虎全集》将它们编入补遗。②因而落花诗实际上总共有四十七首。和诗『柔情绰态,如泣如诉』,③在当时广为传颂。有人认为落花诗的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感物伤怀的颓废情绪,因而不足取。其实,这样的理解完全曲解了唐寅诗中的深意。

唐寅画落花图,并在图上题落花诗并非一次。唐寅一生曾多次书写落花诗,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目前所知的分别藏于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 编辑本段简介 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此为唐寅和之《落花诗册》共30首。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作。此副《落花诗》是唐寅传世的书法代表作之-,当为其较早所书,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洒,温文尔雅。

赏析

生命的悲歌——唐寅《落花诗》赏析

文库

/link?url=K43KI2w-_lQwb1v08xspmgt4qW_

6.松溪访隐图上的诗是什么

松溪访隐图上的诗是落花诗。

唐寅的作品,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唐寅和作为七律30首。唐寅作落花诗那年35岁,离科场被黜之事不过5年,刚刚经历过人生的磨难,自然会借风花雪月倾诉衷情。唐寅一生曾多次书写落花诗,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目前所知的分别为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和台北华叔和先生收藏。《落花诗》30首以春归花落为聚点,寄寓了青春易逝、怀才不遇的感叹,流露出看穿忧患、繁华一梦的“色空”思想。诗中有不少精美的句子,读之使人回肠荡气。

7.郭沫若给绵竹年画题诗1963年,郭沫若到中国美术馆,看到绵竹年画

1963年3月12日,绵竹年画在中国美术馆展览,郭沫若观后赞叹不矣,欣然作词:《西江月》: 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

门神皮影真好看,回忆幼时过年。 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有子瞻。

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漫。 (注:"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有子瞻",郭沫若认为,四川之所以能出汉代扬雄、司马相如、宋代苏子瞻(东坡)这样一批文化巨匠,就是因为四川有象绵竹年画一样很深的文化积淀,才孕育出了这批文化伟人。

既说明绵竹年画的历史至少可以推到汉代之前,又说明绵竹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就这段记载来看,郭沫若观后赞叹不矣,欣然作词。

应该是口述,不是书写。 郭老文采了得,诗词张口便来。

况且写字还需事前有所准备。

中国美术馆有关诗句

上一篇:全) 下一篇:秋天思乡的古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