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么?

1.“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小雅·鹤鸣》全文为: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小雅·鹤鸣》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历代学者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全诗二章每章九句,大致上是写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又看到园林檀树近旁的一座山峰,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全诗意脉贯串,结构完整,通篇运用比喻,富有艺术感染力。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哪首诗?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

--园林池沼为谁美

【原文】

鹤鸣于九皋(1)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3),

其下维择(4)。

它山之石(5),

可以为错(6)。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注释】

①皋(gāo):沼泽。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②渚(zhǔ):水中的 小块陆地。③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檀:紫檀树。④择(tuó): 落下的树叶。⑤它:别的,其他。(6)错:磨玉的石块。(7)彀:楮 树。

【译文】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四野都传遍。

鱼儿潜游在深渊,

时而游到小清边。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落叶铺满地。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响亮上云天。

鱼儿游到小清边,

时而潜游在深渊。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长的是榕树。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读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这 批。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赞颂园林池沼的美丽。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赞美,到人造山 水,似乎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演变。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 M己有。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 活造成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 的。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出于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或许几种 动机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据说,这 玩意儿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无论怎么说,人造园林的出现,大概不会是出于“为艺术而 艺术”一类的高尚动机,并不像某些研究者说得那么“玄”。即使 有这样的东西,也应当是很晚近的事情。

在一个交通尚不发达,人民衣食住行尚成问题,外扰内乱不 问,财力、技术十分有限的时代,要建造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完 全可以想见其难度和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这样一朵艺术之花, 却原来是生长开放在一块贫瘠的土壤之上。

也许,历史就是这样。主观的动机和最终的结果总是相分离 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修建金字塔的劳工,大概不会像我 们这样对金字塔顶礼膜拜。建造皇帝园林的能工巧匠,未必会对 自己的作品感到欢欣鼓舞。真是彼一时也,此又一时也。

他山之石,诗句

3.古诗补充(带出处)20分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源于《诗·小雅·鹤鸣》。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源于《左传。宣公二年》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源于《滕文公下·第二章》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源于李白《将进酒》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源于白居易《长恨歌》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源于刘禹锡《陋室铭》 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源于柳永《蝶恋花》 8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源于杜甫《客至》 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源于俞文豹《清夜录》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源于白居易《琵琶行》。

与他山之石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