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1.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2113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5261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4102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1653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内,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

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容身体健康。

2.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

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

(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

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

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3.论语中关于孝道的句子有哪些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于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平?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倡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敢毁伤 孝之始也。扬名立身 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孔子曾经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兽。 论语学而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孔子论语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句子和翻译

春秋·孔子《论语》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句子为: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白话释义: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扩展资料: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

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5.论语关于孝的句子18则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论语中有关于孝道的句子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 1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里仁》)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12.子曰:“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先进》)。

论语中有关孝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