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诗歌有哪些是描写服饰的

1.唐朝的诗歌有哪些是描写服饰的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今夕重门启,游春得夜芳。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

南陌青丝骑,东邻红粉妆。管弦遥辨曲,罗绮暗闻香。

人拥行歌路,车攒斗舞场。经过犹未已,钟鼓出长杨。

---夜游 [唐]沈佺期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 《丽人行》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宫中行乐词其一 李白

2.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

【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

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

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

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

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

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

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

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

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

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

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3.史上最开放的朝代,唐朝妇女衣服的上衣领口究竟有多低

唐代时,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处于鼎盛时期,封建礼教远没有发展到后来那么严酷的地步。作为统治者禁锢人和人性的工具的封建礼教,本来是随着统治阶级的需要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统治者总是越到末世,才越感到有把人们的头脑、身体、七情六欲都管起来的必要,于是礼教也就愈加严格、周密而强化。从先秦到唐代,虽然在各代都不断有人出来倡扬女教,但统治阶级对这方面的束缚需要还不那么凄切。尤其是唐代,由于高度繁荣昌盛,统治者有充分的信心和力量,所以在性以及其它方面的控制更为宽松。

大家都知道,李唐来自陇西,属于鲜卑的后裔,生活方式中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这些皇室成员受到传统的儒家学说影响有限,但流着汉族血液的老百姓却是接受了儒家学说近千年的熏陶,对统治阶级的行为并不完全接受。所以,不能因为皇室妇女衣着暴露,就臆断贫民百姓的生活亦是如此。粉胸半掩疑晴雪”就是描写的这种风貌。起初,这种领口开得很低的袒领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豪门贵妇争相效仿。更刺激的是,这种低开领口的襦裙面料一般是纱罗织品,即仅以轻纱蔽体,这个透明程度大家自行想象一下。

唐朝开放还表现在他言论的自由,翻开古代诗词唐代有很多骂皇帝的诗词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等很多诗歌没发现有被禁的诗词,甚至长恨歌还成为小孩子传唱的童谣。唐朝的又一个皇帝还让百姓提意见说出他们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不好,这算是开放到极致。唐朝的开放还显示在他的女性地位上,出了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很多公主养男宠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甚至皇后很多时候都和皇帝一起听政。所以唐朝女性衣服性感,行为受到限制比较少~

4.关于汉服的诗句

《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钱。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5.谁能帮我介绍一下唐朝女性的衣服啊

中国的宫廷服饰 当属唐朝盛世啊 找的资料 希望对你有用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6.唐朝名诗句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

7.唐朝

一、关于“帆”的诗、词句: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刘禹锡 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望江南》 温庭筠 唐 二、关于“舟”的诗、词句: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 2、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李白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刘禹锡 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如梦令》李清照 三、关于“云”的诗、词句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杜甫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杜甫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四、关于“花”的诗、词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 唐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唐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南宋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志南和尚 南宋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孟浩然 唐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唐 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唐 8、无可奈何花落处,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晏殊 北宋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 莲花: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杨万里 南宋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宋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李清照 南宋 关于“菊花”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朝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李清照 南宋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陶渊明 东晋 五、关于“草”的诗句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陶渊明 唐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前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崔颢 唐 4、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清平乐》辛弃疾 宋代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唐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唐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观沧海》曹操 东汉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草》白居易 唐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孟郊 六、关于“树”的诗词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观沧海》 曹操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孟浩然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崔颢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 刘禹锡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关于“柳”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宋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志南和尚 宋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唐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杜甫 唐 5、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唐 七、关于“月”的诗、词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李白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 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李商隐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王维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 王昌龄 八、关于“雨”的诗句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宋代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季北》李商隐 唐代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季北》李商隐 唐代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文天祥 南宋 5、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浣溪沙》苏轼 宋 6、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唐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风雨大作》陆游 宋 8、风雨不动安如山,呜。

8.体现汉服之美的诗句

唐 李贺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这首就很简单了,就是说南方有一位美女,容貌犹如桃李般夺人眼球。首先,这样的诗句足以形容在汉服衬托下的美。

其次,简单的诗句意味着大众都能够接受,明白其中的信息。然后就是《洛神赋》里面的名句了。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时隐时现的样子,像淡淡的一层流云遮盖着月亮。

浮现飘动的时候,像是流动的风儿带着雪打旋儿。这就是曹植笔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

也是非常适合与汉服相配的。如果是男生,那么可以配很多书生意气的诗词。

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配一手羽扇,你就是当代周瑜,街上最靓的仔。

如果想突出个性,又像表现自信。那可以化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酒杯一举,抬头傲视苍穹,天下再没有这般的美男子了。

其实可以跳出写人物和服饰的思维。既然是汉服,那么凸显个人性格,又符合传统文化的诗句都是可以的。

配一些雄心壮志的诗句自然是可以的。当然,这都是需要根据汉服颜色、图纹和款式的区别去配诗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都是可以根据个人心境去配的。

既然是诗词,那必定绕不开爱情。古诗词中的爱情佳句,也是汉服的绝妙配词。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9.与李广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唐朝诗人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2、唐朝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唐朝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4、唐朝严武《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5、唐朝王勃《滕王阁序》片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6、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片段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item/%E6%9D%8E%E5%B9%BF/398?fr=aladdin

唐朝衣领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