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找到历史上评价曹操的诗句

1.有谁能找到历史上评价曹操的诗句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

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

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2.历史中、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评价

看《三国演义》——品曹操之奸雄 历史如同一位包含经验的“老者”,每一代人都试图在他的身上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但他们所得到的永远是一段新的历史,一段新的经验。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看曹操这个人物,而他身上那独有的“奸雄”也正是耐人寻味之处。 曹操是三国时期十分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述,前者作为史书,对人物的评论是十分少的,作者并无太多的个人观点从著作中体现出来。

而后者作为小说,则加杂了许多个人的见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

但小说并不是简单的加以丑化,而是从众多的细节中反映出来,作品中写到曹操谋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故意将计就计杀了吕伯奢。这点将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诈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

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曹操“奸诈”的一面相对照的是关羽的“忠义”。

作者在作品中极力推崇刘备,关羽这一方。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明代,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时期,思想仍停留在一味的推崇“忠孝仁义”的行为。

而刘备,关羽作为与汉室正统有关的一些人,理所当然被人看作为正统,这样就得到了推崇。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无疑是篡位的另一种形式,自然而然地被作者所鄙弃。

但作一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曹操的奸诈背后有着雄才伟略,关羽的忠义背后也有着刚愎自用。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物,只是多一些可赞之处,少一些可憎之处罢了。

曹操虽奸,而最终没有篡汉。一些人认为曹操这样的举动总算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线。

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恰是奸诈的体现,原因是“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曹操早有所料,故不亲自篡汉,以免后世骂名!”但事实上曹操生前说过:“吾若有幸当为周武王。”说明曹操在谋划篡汉之时仍不忘要得的名正言顺。

这是曹操身上特别的一点。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三点最为突出。

这三点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基础。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独行其事之时,曹操不令人杀之,反而与之放行,实在是惜才爱才的表现。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赤着脚亲自去迎,这又是何等的屈尊求贤,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于是献计使曹操断袁绍之粮草,一举平定了河北,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宋贤有诗云:“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名明。”赤壁之战之所以乾坤逆转,其中一半是由于曹操的爱才,对黄盖的过于信任所至。

纵观曹操求贤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成也因才,败也因才。从一定角度来看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这两场著名的战役,竟都是由曹操求贤爱才所至,这一点的确耐人寻味。

“自负”是历代君王失败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体现。赤壁之战兵败后,曹操狼狈不堪地逃走了。

逃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此时还有几千名士兵。曹操见树木丛生山川险峻,仰面大笑曰:“周瑜无谋,孔明无智。

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何如?”话未完,赵云杀出,曹军损兵过半。又逃至葫芦口,此时尚有近千名士兵,曹操又仰天大笑曰:“诸葛亮,周瑜虽有将才,而智不足也。

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纵然逃脱也不免重伤。”话未完,张飞杀出,曹兵混作一团。

逃至华荣道,此时只有百余骑,曹操再次仰天大笑:“诸葛亮,周瑜虽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若在次埋一伏兵,吾等皆束手就擒。”

言未毕,关羽杀出……小说以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败,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以士兵数的锐减,和曹操话语的细微变化体现曹操的自负,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在反复的品味中不禁让人觉得曹操的三次大笑显得是如此可笑,如同是在嘲笑自己的自大。

曾有人这样说过:“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座陷阱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在此真的是很贴切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历史证明了曹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坐拥天时之利为成功之本,击败袁绍。

巧用离间计瓦解韩遂与马超的信任,而平西凉之乱。调虎离山,汉中破张鲁。

这些都是曹操雄才伟略的体现。作为一代豪杰,曹操有着独有的奸诈,更有着超凡的才智,正是由于这两点共同汇聚在曹操,才“赢得”了世人独特的评价“奸雄”。

《三国演义》中还贯穿有“尊刘抑曹”的思想,推崇刘备的“仁政”与批判曹操的“暴政”是小说中反映的主线之一。在历史上曹操的确是一个实行“暴政”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也被更深地刻画出来了。

攻克徐州后屠杀徐州百姓,官渡之战时坑杀降卒,远征乌丸三郡时“屠柳城”。曹操的这些举动不犹让人感到有些冷血!而曹操之统一北方,诚有功于民,存鸿鹄之志,为社稷之事;千古烈士,确。

3.有谁能找到历史上评价曹操的诗句呢

气出唱(三首)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务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短歌行(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秋胡行(二首)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沈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

4.三国演义赞叹曹操的诗句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吁嗟帝胄势孤穷,全仗分兵劫寨功。争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纵奸雄?

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

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5.历史中、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评价

看《三国演义》——品曹操之奸雄 历史如同一位包含经验的“老者”,每一代人都试图在他的身上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但他们所得到的永远是一段新的历史,一段新的经验。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看曹操这个人物,而他身上那独有的“奸雄”也正是耐人寻味之处。 曹操是三国时期十分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述,前者作为史书,对人物的评论是十分少的,作者并无太多的个人观点从著作中体现出来。

而后者作为小说,则加杂了许多个人的见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

但小说并不是简单的加以丑化,而是从众多的细节中反映出来,作品中写到曹操谋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故意将计就计杀了吕伯奢。这点将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诈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

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曹操“奸诈”的一面相对照的是关羽的“忠义”。

作者在作品中极力推崇刘备,关羽这一方。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明代,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时期,思想仍停留在一味的推崇“忠孝仁义”的行为。

而刘备,关羽作为与汉室正统有关的一些人,理所当然被人看作为正统,这样就得到了推崇。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无疑是篡位的另一种形式,自然而然地被作者所鄙弃。

但作一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曹操的奸诈背后有着雄才伟略,关羽的忠义背后也有着刚愎自用。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物,只是多一些可赞之处,少一些可憎之处罢了。

曹操虽奸,而最终没有篡汉。一些人认为曹操这样的举动总算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线。

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恰是奸诈的体现,原因是“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曹操早有所料,故不亲自篡汉,以免后世骂名!”但事实上曹操生前说过:“吾若有幸当为周武王。”说明曹操在谋划篡汉之时仍不忘要得的名正言顺。

这是曹操身上特别的一点。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三点最为突出。

这三点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基础。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独行其事之时,曹操不令人杀之,反而与之放行,实在是惜才爱才的表现。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赤着脚亲自去迎,这又是何等的屈尊求贤,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于是献计使曹操断袁绍之粮草,一举平定了河北,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宋贤有诗云:“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名明。”赤壁之战之所以乾坤逆转,其中一半是由于曹操的爱才,对黄盖的过于信任所至。

纵观曹操求贤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成也因才,败也因才。从一定角度来看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这两场著名的战役,竟都是由曹操求贤爱才所至,这一点的确耐人寻味。

“自负”是历代君王失败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体现。赤壁之战兵败后,曹操狼狈不堪地逃走了。

逃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此时还有几千名士兵。曹操见树木丛生山川险峻,仰面大笑曰:“周瑜无谋,孔明无智。

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何如?”话未完,赵云杀出,曹军损兵过半。又逃至葫芦口,此时尚有近千名士兵,曹操又仰天大笑曰:“诸葛亮,周瑜虽有将才,而智不足也。

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纵然逃脱也不免重伤。”话未完,张飞杀出,曹兵混作一团。

逃至华荣道,此时只有百余骑,曹操再次仰天大笑:“诸葛亮,周瑜虽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若在次埋一伏兵,吾等皆束手就擒。”

言未毕,关羽杀出……小说以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败,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以士兵数的锐减,和曹操话语的细微变化体现曹操的自负,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在反复的品味中不禁让人觉得曹操的三次大笑显得是如此可笑,如同是在嘲笑自己的自大。

曾有人这样说过:“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座陷阱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在此真的是很贴切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历史证明了曹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坐拥天时之利为成功之本,击败袁绍。

巧用离间计瓦解韩遂与马超的信任,而平西凉之乱。调虎离山,汉中破张鲁。

这些都是曹操雄才伟略的体现。作为一代豪杰,曹操有着独有的奸诈,更有着超凡的才智,正是由于这两点共同汇聚在曹操,才“赢得”了世人独特的评价“奸雄”。

《三国演义》中还贯穿有“尊刘抑曹”的思想,推崇刘备的“仁政”与批判曹操的“暴政”是小说中反映的主线之一。在历史上曹操的确是一个实行“暴政”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也被更深地刻画出来了。

攻克徐州后屠杀徐州百姓,官渡之战时坑杀降卒,远征乌丸三郡时“屠柳城”。曹操的这些举动不犹让人感到有些冷血!而曹操之统一北方,诚有功于民,存鸿鹄之志,为社稷之事;千古烈士,确。

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诗句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