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居住环境很好的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居住环境很好的”的诗句有哪些

1.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3.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4.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5.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 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翻译为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排除此时的送别之情,就景色来讲,是十分宜人的。

2.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译文: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陶渊明深感自己周身的社会是充满着物欲与名利之争的,而他怀揣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选择归隐山林,《桃花源记》和本文章中的本句都流露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皈依田园,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3.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出自李商隐的《晚晴》。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晴朗,表达了诗人无拘无束安闲自在的生活。

4.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2.写环境寂静的诗句

李白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杜甫 --《春夜喜雨》:随风潜入韦应物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山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柳宗元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勃的《滕王阁序》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3.孤独的环境描写句子

1、、“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这是一个过渡段,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一个关键性,标志性的提示:杜家父子所处的环境已经空旷,预示着后面尚未知的一切事情都无可依靠,能靠的只有他们自己。2、“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一片浮云”这是天空的寂寞,也是杜家父子心中的沉静。“浩浩荡荡”以大衬小,衬出杜家父子一天从早到晚都只能面对大海一样浩荡的芦苇,“一缕炊烟”描绘的是两人的简单得无法再简单的生活,单单只有一缕啊!这三样景色,就是一个大人,一个小孩长期以来的生存状态的表现。

“不再忽然地”是两人在这样环境中的渐趋的习惯。孤独于他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了。

3、“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黑是一个形容词,在文学中用它来表现心情,显得直接,纯粹,当一个人觉得生活失去了光彩,那他的心情也可想而知。风是没有色彩的,可是因为杜小康的意识发生转变,他所见的一切也变了色了。

当然,此处的黑是暗示着环境不同于寻常的阴沉,预示着在接下来的时候里将会有让人心急的事情发生。压抑的恐怖的“黑”是铺垫是渲染。

这一笔与文章结尾部分一段景色描写相似。“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4.写环境乱的诗句,急

蝉 唐五代•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意评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自况,自叹身世,以喻自身的高洁。

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后半首直抒胸臆,他乡薄宦,清贫漂泊,故园荒芜,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

全诗层层深入阐述主题,立意新巧,寓意深远,实属咏物绝佳之作。这是一首哲理诗,借物喻人,诗中的蝉,实是作者自己。

以蝉来比喻高洁,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词语注释】 君:指蝉。

举家:全家。清:清贫,清高。

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喻漂泊无定。

梗,树枝。泛,随水漂流。

芜:荒草。平:深齐。

疏欲断:指蝉声稀疏,将欲停止。以:因。

高:栖于高处。恨费声:因恨而连声嘶鸣。

【白话译文】 那么样地清高,餐风饮露本难求饱;空中传恨,枉费了你凄切声声。断续的嘶鸣,直守到五更时刻;无情的高树,相对着如此青青。

官职卑微,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闲庭早已荒草丛生。可真烦劳了蝉儿你,鸣夏吟秋,提醒我不要同流合污;我定举家保持高洁,甘于清贫。

【全诗注释】:这是一首哲理诗,借物喻人,以蝉来比喻高洁,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

」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

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会不会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了呢?比方蝉,本来没有什么「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不是不真实了吗?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

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接着,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

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

「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

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接下去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

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要是局限在咏蝉上面,有的话就不好说了。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

经常在各地流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田园将芜胡不归」,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这两句好象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

「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末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锺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

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

错综细腻。」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对我们更有启发。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

春望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

5.形容环境的诗句

1: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陶渊明

2: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3: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5:《花影》【宋】苏轼

6: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7:《所见》【清】袁枚

8: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杜甫《春运》

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0: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1: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3:《观游鱼》【唐】白居易

14:胜春光嗾人狂,故乡秋正忙。

1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8: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9: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韩愈《晚春》

2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21:《村居》【清】高鼎

2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2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形容环境优美的诗句 60句形容环境优美的诗句 60句。——杜甫

2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25:东风催雨渥村乡,日月丰殷喜气扬。

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7: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轼

2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的《渭城曲》

29: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30: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2: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3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4: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35: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8: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3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0: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1: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4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43:深院花香莺对语,楼台直上彩云间。金鸡啼颂小康篇。

4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5: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4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4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8: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49: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5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51: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形容环境优美的诗句 60句好词好句。——柳宗元

5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5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5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5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

57:《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5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5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60:楼东一株树,枝烟拂青烟。桃树我所栽,别来向三年。——李白

6.描写环境安静的诗句有

一、诗句:

王维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李白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杜甫 --《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韦应物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山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柳宗元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简介:

1、《柴鹿》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寨),是辋川的地名。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2、《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3、《春夜喜雨》是唐诗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与独居的环境有关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