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登楼赋名句

1.王粲登楼赋名句

登楼赋

作者: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2.王粲登楼赋名句

登楼赋作者: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诗句,登楼

3.王粲典故入诗

王粲及其《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臬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这是王粲所作《登楼赋》中的第一段。

在建安时代林林总总的辞赋中,有三篇赋最为著名。一篇是祢衡的《鹦鹉赋》,一篇是曹植的《洛神赋》,另一篇就是王粲的《登楼赋》。

有人甚至认为在建安时代的赋作中,以此赋为第一,如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即在其《楚辞后语》中引用“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的话说:“粲诗有古风。《登楼》之作,去楚辞远,又不及汉,然犹过曹植、潘岳、陆机《愁咏》、《闲居》、《怀旧》众作,盖魏之赋极此矣。”

姑不论魏赋是否极于此,因题材不同难于比较,但若说古今游览、登临一类辞赋中以此赋为第一,大概是不会有什么异议的。 像鹦鹉洲因《鹦鹉赋》而著称一样,王粲作此赋所登之楼也因此以“仲宣楼”而闻名,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中即有“仲宣楼头春色深”之言。

然而,这仲宣楼究竟在荆州何处,后人的意见不尽一致。盛宏之《荆州记》、郦道元《水经注》等认为是当阳城楼,《文选》五臣注说是江陵城楼,周绍稷《楚乘》则断之为襄阳城楼,以至于到明人王世贞作《仲宣楼记》时,在江陵、襄阳、当阳三处都有一城楼被命名为“仲宣楼”。

从《登楼赋》所描写的地理环境“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北弥陶牧,西接昭丘”来看,王粲所登者当为当阳东南隅的城楼,因为在那儿能望见江陵西的陶朱公冢及当阳东南的楚昭王墓,那两处当即为赋中所谓之“陶牧”、“昭丘”。然而王世贞则认为刘表始终据襄阳未离,仲宣依刘表,为幕下参佐,不应去襄阳而登他郡之城楼,故说仲宣楼宜“在襄阳,去赋事辞稍远,而于理为近”。

王世贞的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襄阳滨临襄江、汉水,与赋中述及的漳水、沮水又隔得太远,尽管辞赋允许夸张、想像,也很难解释王粲何必舍近就远,所以一般仍认定真正的仲宣楼应在当阳。 《登楼赋》的第一段在描述了作者在登上城楼后所望见的胜景后,笔锋骤然一掉,以“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为转折,转入第二段对思乡怀归的铺叙,那么作者所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按籍贯说,王粲是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然而,他的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在东汉朝都位至三公,父亲王谦亦曾担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可见他的家族世居洛阳已久,他自己也出生在洛阳。

他十四岁时,董卓迁献帝于长安,王粲一家也随而从居长安。就是在长安,他受到当时“才学显著”的蔡邕的赏识,称之为“异才”,甚至当众自称“吾不如也”,使王仲宣声誉鹊起,才十七岁就诏除黄门侍郎。

因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作乱长安,王粲辞官不就,“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七哀诗》之一),流寓荆州,依附刘表,就是在荆州他作了这篇《登楼赋》。从他的这一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赋中所思念的“吾土”、“旧乡”,可以指洛阳、长安,也可指山阳高平,很难坐实,可以说是相对“荆蛮”而言的“中国”,亦即泛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因此在《登楼赋》第二段写思乡之情时,也多抽象的叙述,而少具体的描绘: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舃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这一段中,第一层次四句虚写离乡日久,忧思难任;第二层次八句写遥望故乡而不见;第三层次六句则以三则历史典故来说明无论穷达,在怀念故土上人情是相同的。

所举的三则典故,也都是离开祖国的人对自己国家的怀念:孔子在陈国遇困厄,对门生说:“归欤”,是想回鲁国;楚人钟仪被囚禁在晋国军营,对晋君弹的是楚国的音乐;越人庄舃在楚国享受富贵,病中所吟唱的是越国的歌曲。这里也可看出王粲所怀念的“旧乡”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

汉魏时代洛阳城遗址 在第二段之末,王粲虽说“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但其实他内心的苦闷与他在荆州的遭遇还是有很大关系的。王粲在荆州待了十六年之久,直到刘表卒,其子刘琮归顺曹操,他才随曹操回到北方。

在这十六年中,他始终没有受到刘表的重用。陈寿《三国志》中说他不见重于刘表是因为“貌寝而体弱通侻”,也就是说貌不出众,身体瘦弱而又不修仪表;然而即使从《三国志》所载他对曹操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更重要的原因是刘表依仗荆州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而不重人才。

那番话是曹操入襄阳后,在汉水之滨设酒宴庆功时,王粲借祝酒致辞的机会说的,原话是:“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可见以貌取人仅是刘表不重用王粲的很次要的原因,王粲即使体貌魁伟,恐怕也只能在刘表的小朝廷中居于一个点缀装饰的地位,难以有大用。 在《登楼赋》的第。

4.求王粲所作的登楼赋与七哀诗的比较赏析

七 哀 诗 王 粲 西京乱无象①,豺虎方遘患②。

复弃中国去③,委身适荆蛮④。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⑤。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⑥。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⑦,挥涕独不还。“未知生死处,何能两相完⑧?”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⑨,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⑩,喟然伤心肝。

◇注释①西京:指长安。东汉都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因称长安为西京。

无象:无道或无法。②豺虎方遘患:豺虎:指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人。

方遘患:正在制造祸乱。遘:同“构”。

③中国:此指北方中原地区。④委身:托身,寄身。

适:往。荆蛮:指荆州。

荆州本楚国之地,楚国本叫“荆”,古人称南方民族为“蛮”,故旧称荆州为荆蛮。⑤攀:谓攀拉车辕,表示恋恋不舍。

① 蔽:遮盖。② 顾:回头看。

③ 两相完:两者都能保全。④ 霸陵:汉文帝刘恒坟墓,地处长安东面。

岸:高地。⑤ 《下泉》:《诗经·曹风》篇名。

《毛诗序》:“《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

“下泉”,即“黄泉”,指地下。“下泉人”,此处也有暗指汉文帝之意。

◇古诗大意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作者简介王粲(公元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十四岁时来到长安,十七岁因董卓余党作乱,南下避难,依附刘表,但在荆州十五年,一直不得重用。

曹操攻下荆州时,刘表已死,他劝服刘表之子刘琮依附曹操,被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建安二十二年随曹操东征孙权,因病死于途中,年四十一。

王粲年轻时就很有才名。他早年曾经亲历战乱,流离颠沛,对人民的苦难有深切的感受,作品内容充实,情调悲凉,成为“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中年之后,深得曹操信任,官至侍中,生活优裕,在邺下与曹氏父子周旋期间,写下了一些歌颂曹操功德的作品,失去了建安文学进步的思想光泽。◇赏析《七哀》,大概是当时的乐府新题。

所谓“七哀”,是表示哀思之多。《七哀诗》今存三首,不是一时之作,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后代都把它作为最能代表建安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五言力作。公元192年,大军阀董卓被杀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大肆烧杀抢掠,李郭二人又互相混战,造成一场空前浩劫。

王粲在南下避难,逃离长安不远的路上,目睹了一幕悲剧,心中无限酸楚,便把这件事如实地反映了出来,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诗的开头两句概括在交待当时的局势。“乱无象”正是军阀横暴,民不聊生的概括。

诗进而对这种混乱局面指出其形成,是因“豺虎方遘患”所致,一下子就把对祸国殃民的“豺虎”即军阀的愤恨表达了出来。“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这四句,写作者在混乱局势下,无可奈何被迫迁移。

作者本从洛阳流离长安,现又要离开长安,故云“复弃”;“荆蛮”是远离长安的偏远之地。特地指出加以点明,以显示这次“委身”仍是出于无奈。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兵荒马乱之际,生离等于死别,“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就是写出了离别时的悲痛场面。“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对当时长安四周数百里内不见人烟,“白骨盈积”的惨象,仅用十个字就作了高度概括。“无所见”正是为了强调下句的“白骨蔽平原”。

这五个字极富概括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限伤心惨目的图景。“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诗人选择了一个饥妇人由于万般无奈,只好弃子逃难的场面。

草丛中呱呱待哺的婴儿,不久就要变成一具白骨是完全可以预料的,但弃子求生的饥妇人是否能逃脱饿毙的厄运尚不可知,她心中明白,等待着自己的同样是死亡。这真是惨绝人寰。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目击者王粲在这惨绝人寰的饥妇弃子的事实面前竟因毫无解救办法,也只好一去了之。

诗最后写作者登上霸陵,回头遥望长安,伤心感叹。霸陵是文帝的墓葬,文帝时代是汉代的太平盛世,因而,“下泉人”既是借用《诗经》典故表达“思治”求安,“思明王贤伯”的心愿,也隐寓了对贤明的汉文帝的怀念。

《七步诗》表达了诗人谴责军阀作乱,同情人民痛苦,希望国家安定的进步思想。这一主题,是结尾四句点明的。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既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概述,又有饥妇弃子的典型事例的刻画,这样忠于现实的抒写,使。

5.登楼赋 王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原文】登楼赋① 登兹②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③.揽斯宇之所处④兮,实显敞而寡仇⑤.挟清漳之通浦⑥兮,倚曲沮之长洲⑦.背坟衍之广陆⑧兮,临皋隰之沃流⑨.北弥陶牧⑩,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以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注释】①选自《文选》卷十一,作者在荆州依刘表时登麦城(在现在湖北当阳东南)城楼而作。②兹:此。

③销忧:解除忧虑。④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⑤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寡,少。

仇,匹敌。⑥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灾这里会合。

挟,带。清障,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

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⑦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

倚,靠。曲沮,弯曲的沮水。

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当阳,与漳水会合。

长洲,水中长形陆地。⑧背坟衍之广陆: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背,背靠,指北面.坟,高.衍,平.广陆,广袤的原野.⑨临皋(gǎo)隰(xī)之沃流:楼南市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⑩北弥陶牧:北楼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牧,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11)昭丘:楚昭王德坟墓,在当阳郊外.(12)华实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华,同”花”.(13)黍(shu)稷(ji)盈畴:农作物遍布田野.黍稷,泛指农作物.(14)信美:确实美.(15)吾土: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16)曾何足以少留:曾不能暂居一段.曾,竟.(17)遭纷浊而迁逝: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 (18)漫逾纪以迄今:这种流亡生活已超过了十二年.逾,超过.纪,十二年.迄今,至今.(19)眷眷(juan):形容念念不忘. (20)孰忧思之可任:这种忧思谁能经受的住呢?任,承受。(21)凭,倚,靠。

(22)开襟:敞开胸襟。(23)蔽荆山之高岑(cen):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

荆山,在湖北南漳。高岑:小而高的山。

(24)路逶迤(weiyi)而修迥:道路曲折漫长。修,长。

迥,远。(25)川既漾而济深: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

这两句是说路远水长归路艰难。(26)悲旧乡之壅(yong)隔兮:想到与故乡阻塞隔绝就悲伤不已。

壅,阻塞。(27)涕横坠而弗禁:禁不住泪流满面。

涕,眼泪。弗禁,止不住。

(28)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尼父,指孔子。(29)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

《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让他弹琴,晋侯称赞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30)庄舄(x)显而越吟: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

《史记•张仪列传》载,庄舄在楚国作官时病了,楚王说,他原来是越国的穷人,现在楚国作了大官,还能思念越国吗?便派人去看,原来他正在用家乡话自言自语。(31)人情同于怀土兮: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

(32)岂穷达而异心:哪能因为穷困和腾达就不同了呢?(33)惟日月之逾迈兮:日月如梭,时光飞逝。惟,发语词,无实义。

(34)俟(s)河清其未极:黄河水还没有到澄清的那一天。俟,等待。

河,黄河。未极,未至。

(35)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国家统一安定。冀,希望。

(36)假高衢(q)而骋力: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负。假,凭借。

高衢:大道。(37)惧匏(po)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

《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38)畏井渫(xi)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渫,淘井。

《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39)步栖(qī)迟以徙倚:在楼上漫步徘徊。

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 (40)白日忽其将匿(ni):太阳将要沉没。

匿,隐藏。 (41)风萧瑟而并兴:林涛阵阵,八面来风。

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并兴,指风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吹起。

(42)天惨惨而无色:天空暗淡无光。 (43)兽狂顾以求群:野兽惊恐地张望寻找伙伴。

狂顾:惊恐地回头望。 (44)鸟相鸣而举翼:鸟张开翅膀互相地鸣叫。

(45)原野阒(q)其无人:原野静寂无人。阒 ,静寂。

(46)征夫行而未息:离家远行的人还在匆匆赶。

6.求“登楼”的诗句

1.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2.登楼 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3.中秋登楼望月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4.《春日登楼怀旧》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就这些了,还有一篇王粲的《登楼赋》如果要的话直接搜就行了。

有关王粲登楼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