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剪纸”的诗句有哪些?

1.有关“剪纸”的诗句有哪些?

1.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人日即事》--------李商隐

2. 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彭衙行》--------杜甫

3. 数家祈福来浇奠,剪纸糊灯作上元。 《野庙》---方回

释义:

1. 镂金工艺做得如此之好啊,它是传承自荆州的风俗;扬州的剪纸技艺是如此为人称道啊,是流传自晋代的风格

2. 烧热水给我洗脚,还剪纸为我全家压惊。

3. 很多人家洒酒祭奠,剪纸并且用纸糊灯笼作为元宵节的装饰

2.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徐州剪纸、徐州琴书、徐州香包、徐州梆子戏、徐州辣汤。

1、徐州剪纸徐州剪纸广泛分布于邳州、新沂、沛县等地,剪纸技艺在当地世代相传。其形式大致可分为装饰剪纸(窗花、顶棚花、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绣花纹样(鞋花样)、特种剪纸等。

2、徐州琴书徐州琴书是一种由徐州本地人承认江苏省的戏曲剧种。起初是徐州地区农闲时的“玩友玩艺”的自娱活动。

人们在村头场院吹弹笙、管、笛、箫、筝,打扬琴、拉胡琴、坠琴,敲碟子,围坐演唱“凤阳歌”、“垛字板”、“满江红”、“银纽丝”、“鲜花调”等牌子曲,并演奏〔八板〕等曲牌。 3、徐州香包徐州香包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4、徐州梆子戏徐州梆子戏是江苏徐州市的汉族传统戏剧之一。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的快慢节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来指挥而得名,当地群众又称为“大戏”。已流行于江苏北部三、四百年,是具有鲜明江苏省地方特色代表性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5、徐州辣汤徐州辣汤是徐州的特色民间食品,在徐州街边的小店随处可见。 是徐州特有的一种小吃,其他地方绝对没有,原名雉羹,是由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彭祖创制,至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

徐州,剪纸,诗句

3.关于“剪纸”的诗句有哪些

《野庙》方回

金甲朱衣画壁昏,军声不到暂开门。数家祈福来浇奠,剪纸糊灯作上元。

《长风纸平渡》王子俊

剪纸铺平江,雁飞晕字双。秋山青隔岸,谁启读书窗。

《悼亡》毛直方

客中自有未招魂,剪纸空教夜祭门。万一相逢今夜梦,恨多应是两忘言。

《第一百五十九》文天祥

人生无家别,亲故伤老丑。剪纸招我魂,何时一樽酒。

《次韵施伯才除夕》 释宝昙

年来白发为谁新,恰受愁边五日春。官烛吹花方作梦,东风卷地已无人。今年有酒公须醉,明日无襦子莫嗔。香案已催朝玉帝,何如剪纸奏钱神。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白居易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瓦亭聊句》苏舜元

狂童得志贱物命,陇上盘马为嬉遨。苍皇林间健儿妇,剪纸沥酒呼嗷嗷。将军疾趋占葬地,年年载柩争咸崤。朝延不惜好官爵,绛蜡刻印埋蓬蒿。三公悲吟困数败,车上轻重如鸿毛。白衣壮土气塞腹,愤勇不忍羞本朝。

4.跪求带“徐州”二字的诗句

彭城杂咏

作者:叶道源 年代:清代

高城远纳万山秋,独倚危栏起暮愁。

风卷旌旗班马静,天连烽火阵云流。

关河不锁征人梦,帷幄谁深大将谋。

千古兴亡争战地,莫将蕞尔视徐州。

登云龙山晚眺偶成

作者:陶澍 年代:清代

青山两岸抱徐州,也比金陵枕石头。

霸气久随偃王尽,城名犹为老彭留。

关津有险当淮泗,乡里无情斗项刘。

斜日云龙闲眺望,古今何限水东流。

镇河铁牛

作者:佚名 年代:清代

河清门外水悠悠,万里长堤卧古牛。

青草绕前难下口,长鞭任打不回头。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湿周身似汗流。

莫向函关跨老子,国朝赖尔镇徐州。

彭城怀古

作者:萨都剌 年代:元代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锺。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过徐州

作者:郁达夫 年代:民国

红羊劫后几经秋,沙草牛羊各带愁。

独倚车窗看古垒,夕阳影里过徐州。

5.求~有关绣花和剪纸的传说和诗文~ 【最好一小时内回答~】提前说谢谢

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前,传说古代苏州有一位聪颖漂亮的姑娘,在结婚前正在赶制一件新嫁妆,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个洞。

她急中生智用彩绒绣了一朵小花,不仅将破洞掩盖住,而且还显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首次启发,聪明的苏州人从此就开始喜欢穿绣花衣服了。

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吴人就开始把刺绣工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苏绣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据说三国时期的赵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画又能绣的特长,为孙权作的一幅"画绣",被时人堪称"针绝",从而赵夫人便成为"画绣"的鼻祖。

黼黻絺绣之文,见于尚书。虞舜之时,已有绣花。

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绣花。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绣花闻名,见于前者著录。

自汉以来,绣花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绣花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为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

观其针法,完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绣花艺术之成就。汉代绣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内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种类繁多而完整的绣品,更有助于了解汉代绣花风格。

从这些绣品看,汉绣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鸟、奔驰之神兽,以及汉镜纹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绣花新采用的底本质材,则为当时流行的织品,如织成“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之丝绸锦绢。

其技法以锁绣为主,将图案填满,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所见残片绣品无论图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

传世及出土的唐代绣花,与唐代宗教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东方敦煌千佛洞发现之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释迦说法图等,都与当对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关联。此时绣花技法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运用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

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绣花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关系,唐代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兴盛。

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绣花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

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绣花的一项创新。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绣花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

宋代绣花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绣花之作风。

历代迄清各时代之绣画与绘画应有不可分离之关系。绣花 曲:李正帆 词:夏宁、李正帆 绣花 听着风 吹开落叶一丛 低着头 思念轻轻经过尘埃堆积当年的梦 锁在古老的深院中推开了心中的门 寻不到你的踪影 手紧握 绣不出溪水流 愁意浓 惊觉泪眼迷蒙 老情人对望情深意重 时空变换散了你我形单影只的笑容 缺了你诉我情衷 剪微风 贴旧梦 我静静听你年华似水 望着我在暮鼓晨钟 绣花有没有听懂 缩寒冬 放晴空 我嗅着花儿盼你回首来时路的风华依旧 比翼双飞梦 早已绣在风中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 世界最大的剪纸虎 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

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

有关徐州剪纸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