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一无泊字)》 白居易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
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分类: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一无泊字)》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一无泊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烟波尽处一点白,
应是西陵古驿台。
知在台边望不见,
暮潮空送渡船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陵驿台的景象。诗中的“烟波尽处一点白”是指在烟波茫茫的西陵,只能看到一点点苍白的景色。古代驿站常建在河边,而西陵就是江西九江的别名,所以诗中的“西陵古驿台”指的是九江的驿站,作者可能在此地驻足。然而,他站在驿台边却看不到具体的景色,只能看到远处的一点苍白。在暮色中,潮水空荡荡地送着渡船回去,形成了一种凄凉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感。通过烟波苍茫和一点苍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和凄凉之情。诗中的景象与作者的内心感受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意境交融的效果。

这首诗的特点之一是没有使用“泊”字,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常常使用字谐音来表达意境,而在这首诗中,作者故意避开了使用“泊”字,以增加诗歌的意境和神秘感。这种巧妙的遣词造句展示了白居易的才华和诗歌艺术的独特之处。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刻画了一幅凄凉的景象,同时流露出诗人的感伤之情。这种凄凉的氛围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令读者对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之情产生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一无泊字)》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dá wēi zhī pō xī líng yì jiàn jì yī wú pō zì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一无泊字)

yān bō jǐn chù yì diǎn bái, yìng shì xī líng gǔ yì tái.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
zhī zài tái biān wàng bú jiàn, mù cháo kōng sòng dù chuán huí.
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一无泊字)》专题为您介绍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一无泊字)古诗,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一无泊字)白居易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