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礼仪五卷

0 2024-07-19 08:10 xswz 来源:xuanchuanyuan.com

1.圣经中礼仪五卷指的是什么

圣经中虽然没有出现过“礼仪五卷”字样,但一般提说“礼仪五卷”都是指摩西五经。

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希伯来文称涛如阿תּוֹרָה,为教导、指示及律法的意思。全经用犹太人最古老的希伯来文写成。又称为律法书、摩西律法(Torat Moshe תּוֹרַת־מֹשֶׁה)。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犹太国被灭亡后,它仍以习惯法的形式自动调节犹太人的生活。犹太人相传它是由摩西接受上帝的启示而撰写,内容是古代的以色列人民间故事。

但因为《申命记》纪录到摩西死后之事,因此作者是否为摩西或者该经卷是否经后人增改,仍有争议。有人认为五经最后一部分是摩西临终吩咐约书亚完成。

扩展资料:

摩西五经是圣经前五部书的名字,保守的圣经学者们认为大部分是摩西写的。尽管摩西五经本身没有清晰指出其作者,有很多篇章是讲摩西或是摩西的话(出埃及记17:24;24:4-7;民数记33:1-2;申命记31:9-22)。

摩西是摩西五经作者的最重要证据之一就是耶稣自己称旧约这部分为“摩西的律法”(路加福音24:44)。尽管摩西五经中有些句子似乎是其他人加上的--比如申命记34:5-8,讲述摩西的死和埋葬--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这几部书的大部分都是摩西的。

即使约书亚或别人实际写了初稿,其教义和启示都可以追溯到通过摩西传达的神,而无论谁执笔,最终的作者还是神,这些书仍然是神启的。

Pentateuch这个词来自希腊语两个字的结合: penta,意思是“五”,和 teuchos,可以译为“经卷”。因此,“Pentateuch”就是指构成犹太正典三部分中第一部分的五部经卷。摩西五经这个名称可以追溯到公元200年,特土良用这个名字指称圣经前五部书。

圣经这五部书,也称Torah(律法书),这个希伯来语词意为“律法”,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

犹太人把旧约分为三部分:律法、先知和著作。律法或律法书包含创造的历史背景和神将亚伯拉罕和犹太国选为他的子民。律法书还包括在西乃山上给以色列人的律法。

圣经中对于这五部书有不同的名称。在约书亚记1:7中,它们被称作“我仆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在列王记上2:3中叫做“摩西律法”。

组成摩西五经的圣经的这几部书是神逐步向人类显示自己的开端。创世记中我们看到创造的开始、人的堕落、救赎的应许、人类文明的开始和神与他拣选的国以色列的圣约关系。

下一部书是出埃及记,记载了神将和他立约的人民从奴役中解救出来,而他们准备拥有神为他们预备的应许之地。出埃及记记述了以色列被奴役四百年后脱离埃及,如神应许亚伯拉罕的那样(创世记15:13)。

它记录了神在西乃山上与以色列立的约,建造会幕的指示,给出十诫以及以色列如何崇拜神的其它指导。

利未记继出埃及记后展开指导立约的人民(以色列)如何崇拜神和管理自己。它列出了献祭礼仪的要求,这会让神宽容他的子民的罪,直到耶稣用完美的献祭来赎清那罪过。

利未记之后是民数记,讲述了以色列人游荡旷野四十年的主要事件,对于崇拜神,做他的选民给予指导。组成摩西五经这五部书的最后一部是申命记。申命记有时被称为“第二律法”或“律法重申”。它记录了摩西在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前最后说的话(申命记1:1)。

在申命记中,神在西乃山上给出的律法被重申和详细解释。当以色列人进入其历史新篇章时,摩西提醒他们遵守神的诫命,和他们顺服神会得到的祝福以及不顺服会带来的咒诅。

摩西五经通常被认为史书,因为它们记录了历史事件。尽管常被称为律法书或律法,事实上它们包含的内容不止律法。它们提出了神的救赎计划的概况,也是圣经中所有后来事件的背景。像旧约其它部分一样,摩西五经中的应许、类型和预言都在耶稣基督及其事工中最终得以实现。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摩西五经

2.犹太教有哪些主要的礼仪

犹太教的礼仪和节日较多,仅述其重要者。主要礼仪有四:①割礼,这是犹太教徒一项必不可少的神秘仪式,象征献出自己的血肉以表示对上帝的忠心。这一仪式很可能是在埃及时期吸收的习俗,因为埃及的祭司均实行割礼。犹太教认为,割礼是选民的标志。每个男婴生后第八天行割礼,用石刀(现代用钢刀)割破其包皮,然后命名。女婴在出生后第一个安息日在会堂命名。

②祈祷,按传统方式每日晨、午、晚祈祷三次,祈祷时先念《旧约·诗篇》第137首,是关于巴比伦之囚的哀歌。在安息日和节日则要先念《诗篇》第136首,这是一首从巴比伦之囚回到耶路撒冷后对耶和华的赞美诗。

③婚礼的最后一项仪式是新郎将一只酒杯重力猛摔于地,以纪念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和犹太人的流散,表示永志不忘这一民族灾难。

④葬礼,尸体洗净后用白布包裹,始入土埋葬。

3.犹太人风俗习惯

真羡慕你呢```````````

犹太传统中有一系列独特的圣日、节期、仪礼和宗教习俗。它们制约、规定着犹太人的日常行为,造就了这个民族的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安息日(Shabbat)对犹太人来说是具有特别意义的圣日。安息日是一个星期的第七天,是休息日。但它不是一般的休息日,毋宁说它是犹太教的最主要的表征。安息日根源于《圣经》中上帝的教诲:“你们要守安息日,把它看做神圣的一天。六天之内,你们要工作谋生,但到了第七天,你们就什么也不可做,唯独要向上帝守安息日。至于你的亲人、奴仆婢女、牲畜和一切在你们当中侨居的外族人,都要同样遵守。你们要遵守安息日是因为耶和华在六天之内造了天、地、海和其中所有的东西,第七天便安息了,所以,主赐福这一天,把它们定位安息日。”安息日既是工作后体力上的休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和陶冶。犹太人的安息日不是星期天,而是从每个星期五的太阳落山开始,到次日的同一时刻截止。在这一天,犹太人不允许做任何工作,专心休息和学习经文。一般地,星期五傍晚,家庭主妇点燃蜡烛,颂读燃灯祷文,这标志着安息日的开始。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愉快地享用丰盛的晚餐。星期六上午多数教徒自己所属的会堂做礼拜。这一天也是13岁的男孩或12岁的女孩举行成年礼的日子。守安息日是犹太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犹太人作为一个神圣民族而和别的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因如此,著名犹太思想家阿哈德·哈阿姆才说:“与其说犹太人遵守安息日,不如说安息日维系了犹太人。”

犹太教的另外两个主要圣日是新年和赎罪日犹太新年指的是犹太历七月的第一、二两天(古代为七月一日)。在《圣经》中,它被规定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一天不是个欢快的日子,人们只是默默地休息,并吹羊角号以示纪念。后来,经师(Rabbi)在《米市纳》中又称之为“审判日”和“纪念日”,认为在这一天所有的人都要在上帝面前经过,并接受圣地的审判。《塔耳慕得》把这种审判分成三种情况:最好的人当即被判决并被记入《生簿》,最坏的人则被载入《死簿》。其余的常人不定,而等到“赎罪日”时再做判决。这样,新年就成了犹太人根据犹太教的标准进行自我省察的日子。

赎罪日(YomKippur)是犹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圣日。在新年过后的第10天,犹太人彻底斋戒,停止所有工作,聚集在会堂内祈祷上帝赦免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所犯的罪过。在圣经时代,犹太人这一天在圣殿举行献祭仪式,将一头公山羊杀死祭奠上帝,把另一头山羊放逐旷野,让它带走犹太人的一切罪孽。这就是所谓“替罪羊”的来历。

逾越节(Pesach)是犹太人为纪念历史上犹太人在摩西的领导下成功地逃离埃及节日,所以又叫做自由节。据《圣经》(《出埃及记》第12章)记载,当年以色列人在逃离埃及前夕,上帝命他们在正月14日晚家家杀羊食肉,把羊血涂在门框上作为以色列家庭的标记。晚上,上帝越过了以色列家庭而把埃及人家中头生的孩子和牲畜全部杀死。上帝吩咐犹太人:“这一天将是你们的纪念日,要当做上主的节日来庆祝;你们要世世代代过这日子,作为永久的法规。”逾越节之夜是犹太家庭把盏欢宴的时刻。在宴会中,犹太人讲述出埃及、获自由的故事,孩子提问一些有关逾越节缘由的问题。宴会上备有嫩芫荽,象征春天万物成长的希望;烤鸡蛋表示古代圣殿中的祭品,硬鸡蛋人们提醒超越死亡的人生,咸水象征犹太人为奴时的泪水,苦菜代表受奴役的苦楚,无酵饼则是当年犹太人在走向自由的路途中的食品。现在,正统派过两夜,改革派只庆祝一夜,第二天到会堂参加集体庆祝活动。

七七节(Shvuot),因是逾越节过后七周的那天(正统派过两天),故名。本来这是一个农业收获节,以色列人在这一天把新收的小麦献给上帝。后来成了犹太人用以纪念上帝在西乃山授予十诫的日子。人们通常在这一天阅读包含十诫的《出埃及记》,举行成年礼或毕业典礼。

帐棚节(Sukkot)开始于赎罪日后第五天,即犹太历提市黎月十五日,整个节期持续7天(正统派过8天)。其原初意义是纪念农民在秋收时节住在野外的帐篷内以便及时收获成熟的庄稼,后来用以纪念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泊40年中所住的帐篷。这是一个喜庆欢乐节日。节日期间,有的犹太人吃住都在郊外的帐篷内,有的只是象征性地每天在其中住留一会儿,念诵有关的经文和祷文。犹太教的会堂也建起帐篷,供会众使用。现今,这个节期具有依赖自然、回归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义。

犹太教还有其它一些节日,例如痛悼节(TishahB'ab),普陵节(Purim),敬祝节(Channukah)等

4.关于以色列人商务礼仪及风俗

以色列人穿着打扮的特点,是注重整洁、协调、素雅和庄重。

大红大绿的衣着,对比强烈的打扮,极端前卫的服装,都不为他们所欣赏。 目前,以色列男子大都爱穿宽松式衬衫、夹克衫和牛仔裤,妇女则一般比较爱穿长至膝盖之下的长袖连衣裙。

犹太教教规规定:犹太人的头部不得裸露。所以在以色列,人们一般是不会剃光头的。

不仅如此,在正式一些的场合,例如,进入犹太会堂从事宗教活动,或是出席议会、例会的时候,以色列男子通常都必须头戴无沿小帽遮住自己的头顶,而以色列妇女也必须为此而戴上头巾。 依照犹太教教规,犹太人均不得剃除自己的胡须和鬓毛。

因此,在以色列,大多数男子都是满脸胡须,甚至胡须与鬓角连成一气。 除此之外,讲究发型庄重保守,注重头发干净整洁,均被每个犹太人视为重视仪表的应有之意。

因为这一原因,在以色列,蓬头垢面的人,发型怪异的人,都比较罕见。 (五)餐饮礼仪 总的说来,由世界各国移民所组成的以色列人的饮食习惯可以说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

有些时候,设宴待客的以色列人往往会热情地向客人推荐一道“以色列国菜”。其实,他们通常也会各不相同。

与主人一样,它们也来自世界各地。完全可以这样说,各个国家的饮食,都可以在以色列的家中见到。

如果非要说以色列人在饮食习惯上具有共性的话,那便是所有的犹太人无一不在饮食方面严守教规,丝毫也不敢疏忽大意。 犹太教教规规定:犹太人可以吃禽类和植物。

在所有水生物之中,不可以吃无鳍无鳞者。而在一切畜类当中,则只准吃羊肉、牛肉和鹿肉。

与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一样,犹太人也忌食猪肉。在以色列,人们甚至忌讳提到“猪”这个词。

在非犹太人和非穆斯林用餐的餐厅之中,需要点猪排这道菜时,人们只能称之为“白色的肉排”。此外,犹太人还忌食兔肉、马肉、骆驼肉,不吃咸肉、火腿,不吃虾、龙虾、鳗鱼、蛤蚌。

对允许犹太人食用的羊肉、牛肉、鹿肉,犹太教还做出了种种具体的限定。这类限定主要有:其一,因病、因老死亡者,不准食用。

其二,非正常死亡者,不准食用。其三,生肉不准食用。

其四,血液不准食用。其五,蹄筋与腹膜下的脂油不准食用。

其六,不准与乳制品一起食用。 此外,犹太教还规定:供犹太人所食用的牛羊与禽类,在宰杀时必须要一刀毙命,不得延长其痛苦的时间。

对于它们是否合乎教规以及洁净与否,需要由犹太人的教士拉比来进行验证。 每逢每一年公历的4月22日至29日,以色列人都要过“逾越节”。

它是犹太人的新年。在整个节日期间,以色列人的饮食具有极为浓厚的宗教色彩。

过“逾越节”之时,犹太人家家都要烤熟一只羔羊,然后全家人一起将其分食一光。在此期间,犹太人还讲究要吃无酵面饼和未加调料的菜。

但是,味道发酸、发苦的食物,花生、核桃等外壳坚硬的果品,他们则一概不吃。他们认定,此刻吃这些东西,是颇为不吉利的。

有趣的是,犹太人过“逾越节”时很讲究吃一些在他们看来是寓意吉祥的食物。象征“甜甜蜜蜜”的苹果蜜饯,象征“多福”的石榴,象征“多子”的鱼,象征“步步高升”的梯形食物,象征“安康和平”的鸟状食物,往往都是他们此刻餐桌上所必不可缺的。

(六)习俗禁忌 以色列人在习俗禁忌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深受犹太教教规的影响。在以色列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犹太教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按照犹太教教规,凡犹太男子必须要行割礼。因为接受割礼,是犹太人作为上帝特选的子民的标志。

犹太男婴降生8天后,就要依照教规行割礼。所谓割礼,即以石刀割去男子阴茎的包皮。

久而久之,男子接受割礼,早已成为犹太人的主要标志之一。 作为一神教,同伊斯兰教一样,犹太教也是反对偶像崇拜的。

所以必须谨记,犹太人及其所居住的区域,是不允许外人拍照、录像的。 在以色列,犹太人都会依照教规守安息日。

按照犹太人计算日期的方法,所谓安息日指的是:自每个星期五日落开始,至次日日落前为止。这一天主要指的是人们通常所讲的每个星期六。

守安息日时,犹太人不得从事任何劳动,不得接触金钱、火柴和机器,而只能够休息。 安息日那一天,以色列的许多高楼大厦里的电梯,都要预先经过特别的安排,以便其自动启动或停止。

否则,犹太人可就要寸步难行了。在安息日这一天,犹太人不但不工作,不谈生意,而且也不准进行体育比赛。

要是不知原委,非要在这一天前去拜访犹太人,多半就要吃“闭门羹”了。 同以色列人闲聊时,不宜主动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阿以矛盾、宗教信仰、男女关系以及历史上的排犹运动,等等。

以色列人最喜欢蓝色与白色。对于红色与黑色,有不少以色列人不感兴趣。

5.关于《塔木德》这本书的一切

《塔木德》Talmūdh 塔木德是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

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仅次于《圣经》的典籍。主体部分成书于2世纪末~6世纪初,为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间犹太教有关律法条例、传统习俗、祭祀礼仪的论著和注疏的汇集。

从整体看,反映7世纪前犹太教的宗教信仰、口传律法、伦理规范和社团生活的历史发展。其内容分3部分:①密西拿,原意为复述,为律法条文,称《口传律法典》。

成书于2世纪末。共6卷63篇:第一卷为有关农事的律法和祭仪。

第二卷为宗教节日、安息日及斋戒的规定。第三卷是有关婚姻及离婚的律法。

第四卷为记述民法、刑法及诉讼的条例。第五卷为有关祭祀和奉献的礼仪。

第六卷阐述不洁和洁净的事项。②革马拉,原意为完成,是密西拿的补编和说明,以注释形式对条文作问答式阐述,称《口传律法典诠释》。

狭义的塔木德即指革马拉文集。巴勒斯坦学派的诠释完成于4世纪中叶。

巴比伦学派的诠释定型于6世纪初,后被各地犹太社团所接受。③米德拉西,原意为讲解,即律法和伦理的通俗说教,既指塔木德文献中别具一格的阐释方法,又指用这种方法写成的经文注释,通称《圣经经文注释》。

犹太教认为,上帝在西奈山启示摩西的妥拉,是对犹太人及全人类的教诲和诫命。除成文的律法书即《摩西五经》外,还有不成文的律法、习俗及对成文律法的解释,称口传律法。

塔木德是口传律法的最高文字形式。它解释律法使之适应变化中的政治社会环境,并加以补充。

其内容不仅讲律法,亦涉及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农业等方面。按体裁,分条文和讲解两部分。

按内容,分哈拉卡和阿加达两类:前者涉及律法、礼仪和教义,说明律法如何适用于现实生活;后者讲解非律法内容,叙述和补充有关轶事并探究经文要旨。从8世纪起,因塔木德文体结构松散,一些犹太学者据此摘编简明法典。

正统派犹太教视其为律法最高权威,并在以色列国成立后争取将塔木德定为全国的基本法。今在以色列拉比法庭上仅适用于家庭法问题。

在希伯来语中,“塔木德”(Talmud)的意思是“伟大的研究”,这是一部犹太人作为生活规范的重要书籍。إ 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灭之后,大批犹太人被沦为“巴比伦囚虏”。

这样,巴比伦逐渐发展为犹太人最主要的文化和精神中心,集中了许多有影响的犹太贤哲和宗教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享有很高威望和领导地位的学者阶层。他们以维护犹太教传统及犹太精神价值为己任,潜心研究神学,著书立说,在公元2世纪至6世纪之间编纂了犹太教口传律法集,即《巴比伦塔木德》和《巴勒斯坦塔木德》,统称《塔木德》,形成了塔木德文化。

由于《巴比伦塔木德》编纂于《巴勒斯坦塔木德》之后,经精通摩西律法的拉比们的研究,更主要是犹太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所以其律法权威性远远超过《巴勒斯坦塔木德》。一般意义上的《塔木德》指的就是《巴比伦塔木德》。

إ 在整个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对《塔木德》的研究非常活跃。时至今日,犹太教正统派仍然认为,载于《塔木德》的律法乃出于上帝的启示,对这部律法集的诠释和补充工作仍在继续。

1948年以色列复国,犹太文化得以复兴,《塔木德》再次受到重视。犹太教正统派认真研习着《塔木德》,并试图争取将《塔木德》定为以色列国的大法。

إ 《巴比伦塔木德》全书约40卷,分为6部:一为农事、二为节日、三为妇女、四为损害、五为神圣之事、六为洁净与不洁,共250万字,全部用希伯来文写就。这部巨著不仅是一部注释《圣经》律法部分的权威经典,而且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其内容除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外,还包括大量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习俗,乃至天文地理、医学算术及植 物学知识。它不是史书或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

整部作品通俗易懂,睿智隽永,成为犹太人行为处世的指南,同时也对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人维护民族统一性、加强凝聚力起到无比重大的作用。对没有自己的祖国并流 离失所的犹太人来说,《圣经》和《塔木德》就是祖国。

孩子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关于戒律和生活习俗的教育,并在犹太教会中接受拉比(犹太教教士)的教导。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犹太人。

إ 《塔木德》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一扇必经大门。《塔木德》早已成了犹太人真正的衣钵。

到处流浪的犹太人,随身携带着这本书,以此去追求自己的梦想。إ 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塔木德》更被人们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

犹太人成功的秘密就隐藏在《塔木德》之中。إ 《塔木德》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

尤其是犹太人人手一册,从生到死一直研读,常读常新。它不仅教会了犹太人思考什么,而且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

它用一种始终如一的声音,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它宛如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或思想深邃的学者,始终和每一个犹太人进行交谈和讨论,并穿透琐细的生活,让人感觉到鲜。

6.谁见过《尔雅义疏》这本书

这本书的最初版本已经试穿,现在是后人修订的版本。

《尔雅义疏》著成之后,并未立即刊刻,而是以抄本形式在学者间流传。道光六年(1826),阮元主持《皇清经解》的编辑时,用王念孙校读本刻入,此为第一刻。道光三十年两江总督陆建瀛在江宁(南京),延请经学名家陈奂据《皇清经解》本精心校勘刊行,此为第二刻。这前两次刻本均非郝懿行原著全貌,而是王念孙的删改本。

正是由于前两次刻本均非郝氏原著全貌,咸丰五年(1855)杨以增据严鹤山传抄郝懿行原著全稿在苏州刊刻,后胡耘续刻完成,是为第三刻。同治五年(1866),郝懿行之孙郝联薇又依据杨以增、胡耘刻本重刊,并编入《郝氏遗书》,是为第四刻。光绪年间,崇文书局又重刻郝联薇本,是为第五刻。

7.什么是犹太教礼仪

犹太教信奉耶和华为独一真神,反对偶像崇拜,基本礼仪有以下几项。

(1)割礼与成年礼。指男婴出世后第8日应接受割礼,即以石刀割去其包皮。男孩与女孩在年满13岁要去会堂举行成年礼。届时孩子被召至会众前以希伯来语朗诵(律法书)片断。待第二次祝福词后,孩子之父将走上读经台高声说:“感谢耶和华,如今我得以解除对孩子的责任。”

(2)守安息日。指每周五下午日落前自家庭主妇点燃蜡烛起至星期六落日止为安息日,此间不劳动。上午教徒应去会堂礼拜,下午则应去会堂读经,或在家中教子女读经、学道。

(3)宗教仪式。安息日在会堂举行的宗教仪式分为经训和礼拜两部分。经训即选读犹太教经典;礼拜则以祈祷始,以祝福末。

(4)婚姻。犹太教徒不愿与非教徒通婚,但家庭观念极强,认为有一好妻子是男子最大的福气,单身生活是不幸的,无子女则是灾难。允许不幸福的夫妇在拉比的主持下举行离婚仪式,由男方开具离婚证明书。

(5)丧葬。在人临终前,要请年长的修道士代为诵经认罪。诵经者要说三遍:“去吧,主将与你同在,送你飞升天堂。”死者咽气后,由其长子或至亲为其阖眼,然后将死者拉到地上仰卧,脚朝房门,身覆黑袍,头旁点蜡烛,入殓前先净身,涂抹香料,以白麻布缠绕。

(6)禁忌。凡植物、禽类可食,水生物无鳍无鳞者可食,肉类仅限牛羊可食。妇女人会堂要戴头巾,男子光头不得走出千米等。

8.犹太人割舍礼是怎么做的

一个犹太男孩出生后的第八天,就要举行割礼,即用刀子割掉其阴茎包皮。只有受过割礼的孩子才能成为上帝“特行割礼用的银制包皮割刀等用品选子民”中合格的一员。割礼是一种很古老的习俗,早在族长时代就已在希伯莱人中施行。《圣经》出现后,对此又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称它是上帝与希伯莱始祖亚伯拉罕所立的约:

“上帝又对亚伯拉罕说: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所有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都要受割礼,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无论是家里生的,是在你后裔之外用银子从外人买的,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这样,我的约就立在你们肉体上,作永远的约。但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

希伯莱人为婴儿施割礼由于割礼是如此神圣,所以是非常严格的,不可违背。一般说来,割礼是不能推迟的,哪怕孩子出生后的第八天是安息日或赎罪日也要照样举行,除非孩子此时因生病不宜施行手术才可推后。举行割礼时,通常要邀请亲朋好友到场,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来进行手术。这位做割礼手术的人称为“莫海勒”(Mohel),他不必是拉比或医生。手术非常简单,在婴儿的父亲念诵祈祷词“赞美上帝,你用圣谕使我们圣洁,你命令孩子入我们先人亚伯拉罕的约”的同时,莫海勒就可以完成割礼手术。然后,让孩子接受亲友们的祝福,为孩子命名,并安排家庭宴会。

皈依犹太教的男子也要在入教时施行割礼,以示与上帝立约。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割礼是一种有益卫生和健康的习俗。所以,到后来割礼逐渐成了一种不带有多少宗教意味的民族习俗,一些不信教的犹太人也做割礼。

现代希伯莱人为婴儿施割礼在给孩子行割礼时,还要为他取名。按多数希伯莱人的习惯,除了用居住国的语言为孩子取一个普通名字外,一般还要为他取一个希伯莱语名字。这个希伯莱语名字主要用于宗教场合,并要写在诸如婚书等宗教文件上。

行割礼用的银制包皮割刀等用品

犹太人的礼仪五卷